張錦雄
印尼百家適集團董事長
印尼中華總商會常務副總主席兼執行主席
印尼雅加達吉祥山基金會(福州同鄉會)會長
世福總會永久名譽會長
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僑聯海外顧問
福建師大“一帶一路”印尼研究中心總顧問
福建省海外聯誼會副會長
福建省海外交流協會監事長
閩商雜志-閩商網訊(嚴君 林仙平/文 Robby/圖)“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福建人”,這是對遍布全球閩商的一個很到位的概括性表述。
如果有機會好好深入的在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華人在海外奮鬥、創業的故事,一定會發現閩商群體在世界各地傳奇經曆,也一定會被他們的故事感動到。
初次見到張錦雄先生的時候,眼前這位身材魁梧,戴著眼鏡,溫和儒雅的先生,讓人一時間很難將他和福建人或者印尼華商聯系起來。
創業初心:艱難困苦,男兒當自強
中國有句古語,叫“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其實表達的是,要想大成就,必對最基層有深入了解。現代很多大企業家,都是白手起家,無中生有,然後逐漸打拼出顯赫的江湖地位,張錦雄是其中一位優秀代表。
祖籍福州閩侯的張錦雄,1949年出生在印尼北蘇門答臘的丁宜市。父親早年從福州跟隨同鄉一起下南洋,來到印尼,靠開一家小雜貨店維持全家生計。排行老二的張錦雄,從小聰明穩重,深受父母喜愛。怎奈時局變換,1966年,由于印尼發生政治變化,政府關閉了所有華文學校,禁止華文教育,華文媒體,甚至是姓氏。17歲的張錦雄先生被迫辍學,從此他走上了打工謀生之路。
打工生涯的第一份工作是爲一家五金公司當送貨員,風裏來雨裏去,備受艱辛。後來他又輾轉到棉蘭和雅加達,邊打工邊尋找創業的機會。受過冷眼,睡過貨倉,在艱苦磨難的過程中不但培育了他“男兒當自強”創業信念,同時也鑄就了他如同儒者般寵辱不驚、豁然謙遜的品格。
1974年,在曆過了最初10年的打工磨砺之後,一個機會,張錦雄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他利用過去當報關員時與新加坡客商建立的良好關系,開始嘗試經營與新加坡的日用品進出口貿易。
有一句古語說的好,成功事業是“三分運氣、六分能耐、一分貴人相助。”對于張錦雄來說,能耐有了,“貴人”也就“近在咫尺”——因爲貴人也喜歡提攜有能耐的人。
張錦雄人生事業上的第一個貴人,就是這位新加坡客商。他非常看好和信任張錦雄的人品,在他手上沒有資本的情況下,賒給張錦雄價值一萬新幣的貨物,貨物售出後張錦雄第一時間將貨款交還給這位新加坡客商。
一來一往之間,張錦雄憑借自己的勤奮,踏實經營,攢下了事業的“第一桶金”,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更是堅守“誠信”二字,也積攢起“商譽”,從最初只有4個人的小貿易公司,逐步發展壯大,形成規模,創立品牌,建立了今天的Bagus Group(百家適集團)。
Bagus工廠俯瞰
經商的第一要義就是“誠信”,這麽多年過去,張錦雄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在給孩子們的教育裏,在與合作夥伴們的合作中,“誠信做人”,“誠信經商”,始終是他的第一要義,也是幾十年來始終堅持著的。
發展壯大:風生水起,要做就做最好
今天的中國提倡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每天都有很多年輕人投身創業大潮,也有像瑞幸這樣跑步上市又轟然暴雷的。然而當我們今天有幸拜訪這些已經事業有成的閩商人物的時候,他們白手起家數十載,遇到過金融危機、遇到過人生的坎兒,是什麽讓他們的披荊斬棘,逆勢而上,鑄就他們的事業版圖?有人創業是爲了賺錢,有人創業是爲了實現理想。目標的不同,也就決定了道路和實現目標的途徑的不同。
張錦雄的創業,從貿易公司開始,看起來是選了一個相對簡單的賽道,但他勤奮的腳步卻遠遠沒有停留在一個貿易公司。隨著生意的蒸蒸日上,作爲企業掌舵人的張錦雄也面臨著企業發展的思考。
印尼,作爲東南亞人口第一大國,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在被荷蘭人殖民統治了300多年後,經過二戰勝利的鬥爭,印尼獲得獨立之後,也開始走向了一條經濟快速、蓬勃發展的道路。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印尼的經濟在中央集權制的管理之下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也是在這一時期,一位商界老前輩在飯桌上的一席話,點醒了張錦雄。好的企業不僅能賺錢,更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做好的産品,好的品牌,那就是 Bagus了(Bagus 在印尼語裏有“太棒了,好極了”的意思)。說做就做,張錦雄從貿易開始轉型實業。紮根印尼市場,爲印尼百姓提供買得起的好産品,這是百家適(Bagus)品牌的起點,也是百家適集團四十多年來信奉的價值理念。
Bagus工廠
“要做就做最好的”,從用戶需求到産品設計,從産品功能評估到市場渠道管理,從供應鏈談判到消費者反饋收集,張錦雄先生都要一一把控,讓印尼的消費者都買得起,用完都說Bagus!
經過多年穩健而快速的發展,目前百家適集團(Bagus Group)已經成爲東南亞一帶頗具盛名的跨國集團。據介紹,百家適集團主營業務涉及家居日用百貨、家用日化産品、進出口貿易、咖啡餐飲連鎖、礦業、投資等多個領域。其中,百家適集團旗下的Bagus、Swallow、Kopitiam等品牌,連續多年榮獲“亞太地區品牌大賞”“Top Brand”(最有價值品牌)等大獎。其在家居防黴、除臭産品方面,更是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四十多年來,百家適在張錦雄先生的領導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漸成長爲一個印尼國民品牌,安靜地存在于在印尼每一個普通家庭中,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家國淵源:左右逢源,只因“根”在心中
雖然出生在印尼,但也許是從小耳濡目染受到的教育,也許是千百年來的文化傳承,對于遙遠、未曾謀面的祖籍地,我們總是有一份莫名的親切,那是融化在我們血脈割不斷的對“根”的追尋。
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打開國門後,張錦雄第一次參加了廣交會,而廣交會也同時打開了張錦雄與中國聯系的閘門,此後,他陸續在天津、上海投資開廠,將事業的版圖拓展到中國大陸。
2019年進博會參展
父親那一輩下南洋,是生活所迫,卻也在異國他鄉得到了同鄉們、鄉會社團的庇佑和幫助,雖然在60年代很多華社凋敝了,但這些鄉會社團的存在,是千百萬海外遊子們“海外的家”,是大家對于遙遠故鄉的思念和精神寄托。
也正是因爲父親的惦念和期望,已經參與、服務社團多年的張錦雄,在1999年,在大家的推舉下,接過了雅加達吉祥山基金會(福州同鄉會)理事長的重任。此後二十多年裏,他帶領吉祥山基金會團結鄉親,致力于振興印尼華文教育,傾情投入公益事業,捐資助學,扶危濟困。
在他的牽頭下,吉祥山基金會與中國海外交流協會、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合作,引入海外華文支教教師,極大地振奮了斷檔32年的印尼華文教育工作。同時,有吉祥山基金會的全力協助,“中醫關愛”義診團、中國明星演藝團、福州美食廚藝團、中華大樂園“才藝青少年”印尼彙報演出等國內人文交流項目陸續落地,也成爲中-印尼文化交流的品牌項目,推動了印尼與中國的雙邊文化交流工作。
2008年4月,鑒于張錦雄對印尼、中國兩國的傑出貢獻和他在印尼華人社團中的良好聲望,經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印尼本地華社公推,他成爲了2008北京奧運火炬海外傳遞手,與其他火炬手一起完成了祥雲火炬在雅加達的傳遞。
這支火炬也成爲張錦雄府上最顯眼的一個收藏。
在印尼華社服務多年,張錦雄的另一個身份是印尼中華總商會常務副總主席兼執行主席。多年來,他始終以推動中國與印尼交流、合作爲己任,盡心竭力爲此努力著。生于斯,長于斯,他深深地熱愛著這個熱情、美麗的國家——印度尼西亞,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盡一份綿薄之力,爲印尼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做一些積極貢獻。
2013年4月17日,張錦雄率領世福總會團組前往祖籍地福州,拜會福建省政府,受到時任福建省委書記尤權接見
2012年底,在各國福州鄉親的推舉下,在諸位海外福州籍前輩的囑托下,張錦雄接任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總會長一職,並在這一影響力更廣大的國際性鄉會社團上帶領全球廣大海外福州籍社團和鄉親爲推動海外各地與祖籍國的聯系與交流合作做出積極推動。2013年4月17日,張錦雄率領世福總會團組前往祖籍地福州,拜會福建省政府,受到尤權書記等福建省政府四套班子領導接見;2013年3月,張錦雄率領世福總會團組前往北京拜訪了中國海外交流協會,中國僑聯等單位,受到韓啓德主席,裘援平主任、林軍主席等人的親切會見。
曾任印尼旅遊與創意經濟部部長IBU Dr Mari Elka Pangestu(馮慧蘭),是首位入閣的華裔女部長,曾多次聯系張錦雄,希望找到爺爺在福州的家,想回家看看。張錦雄輾轉多方,聯系了印尼福州同鄉老前輩,聯系福州市政府和福州的老朋友們,曆時兩年多,終于幫助馮部長找到福州西園村的老家。
也許是因爲自己的學業被迫中斷,始終有份遺憾。張錦雄在教育,尤其是華文教育方面,始終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他同時挂著好幾個華文教育機構的名譽頭銜,也總是在華教機構有困難時,慷慨解囊,從無二話。每年除夕,一家人等著他回家吃團圓飯,他也必定會先趕去出席華教機構、孔子學院的除夕團圓飯,給各位前來支教的老師們拜個早年,給辛苦了一年的協調機構老師們道一聲“辛苦”。他常說,讀書可以改變人生,如果能夠幫一個孩子讀書,將來改變的不僅僅是一個家庭。
這些年來,張錦雄送去中國留學的孩子一個又一個,他們中很多畢業後回到印尼,成爲中國與印尼交流的“年輕使者”,成爲新一代中國與印尼合作交流的“橋梁”,還有一些有志于華文教育事業的,如今已經成爲印尼華文教育一線的“新鮮血液”。
國際經濟:縱橫捭阖,必有多贏策略
今年是中印尼建交70周年,印尼曾是新中國建立時爲數不多的最早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也是“一帶一路”沿線最重要的夥伴國家。
今天的印度尼西亞,人口2.65億,全球第四大人口國,更是東南亞第一大人口國,最大消費市場,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民族衆多,文化多元包容。
印尼的礦産資源非常豐富,不僅儲量巨大,品種也十分多樣,黃金等貴金屬,煤炭、天然氣等能源,錫、鎳等礦産儲備量在全球都居于前列。同時,因爲印尼處在環太平洋火山帶上,印尼境內火山、地震頻繁,全國有400多座火山,其中120座活火山,在給印尼經濟生活帶來危險的同時,也帶來了非常豐富的地熱資源;印尼有著全球第二長的海岸線,海洋面積巨大,海洋漁業資源非常豐富,各種魚獲産量巨大,且海洋生物多樣性在全球也數一數二。印尼有著非常卓越的人口紅利,龐大的中産階級,國內消費潛力市場巨大。
印尼有著全球最多的海外華人人口(約兩千萬)。中國與印尼的交往,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明朝大航海家鄭和率船隊多次抵達過爪哇、蘇門答臘等地,也將當時中國先進的農耕經驗,中醫醫術、療法帶到了當地。而清末民初,中國福建、廣東沿海居民的“下南洋”更是一部可歌可泣波瀾壯闊的移民史。
進入21世紀以來,印尼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民主改革和建設,社會安定,經濟快速發展。尤其是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尼國會演講,首次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新絲綢之路”的倡議。
福建師大林和平書記給張錦雄先生頒發總顧問聘書
當前,印尼正面臨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潮,這與中國所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可以說是很高的契合度。對于國內閩商企業而言,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大型基建,各類電站的建設,港口碼頭的建設和運營,以及相關行業都是非常好的機會。另外,印尼目前的勞動力和各項資源相對便宜,印尼政府在吸引外資投資方面也做了非常多的積極的惠民政策,比如“一站式”服務,給予稅收優惠等等。
張錦雄也期待,真正有意開拓印尼市場的閩商企業家朋友,大膽到印尼來投資,實實在在落地印尼。
訪談感悟:迎難而上,更顯慈悲心懷
2020年的春節,大概會成爲我們記憶中最難忘,最沒有年味的一個春節。當武漢以壯士斷腕的悲壯開啓抗疫大幕,海外的華人們也沒有停下。看到新聞的張錦雄,找到了在印尼生産制造美標N95口罩的工廠,在國內口罩最緊張、最短缺的時候,他拿著現金采購了三萬只N95防護口罩,通過廈航和國航,搶在第一時間送達國內。也就在口罩抵達中國的第三天,印尼與中國之間的航班停航了,這一停就是半年多。
世福總會長張錦雄致辭
這場始于庚子之春的新冠疫情,也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測,顛覆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這場並無硝煙的戰鬥,打亂了我們工作、生活的節奏,也比其他任何一個時候,更凶猛地撕裂著這個世界。
當我們開始這篇人物專訪的時候,印尼的疫情進入到了快速增長的階段。已經年屆七旬的張錦雄,又一次率領他的企業在迎頭而上。從三月印尼宣布首例感染,到九月突破18萬,張錦雄親自坐鎮下的百家適集團,一天沒有停工,繼爲中國捐贈口罩後,Bagus的醫用外科防護口罩和兒童防護口罩陸續上市,再次和印尼消費者站在一起,爲保護大衆安全而全力以赴著。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既是張錦雄的座右銘,也是他的人生寫照。他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憑借著勤奮與誠信,打造了出一流的實業品牌;以君子謙遜、寬厚的品格在華社中凝聚人心,爲社會公益盡心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