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聞端午粽飄香,“故事裏的中國”故事多。再有幾天的時間,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撫今追昔,體悟端午文化,讓我們感懷不已,不由地想到了愛國詩人屈原。千百年來,屈原精神感召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厚植家國情懷,接續奮鬥。端午節文化盡管各地表現形式不一,但是始終有一根主線貫穿著,那就是愛國情懷。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爲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比如我們的鄰國日本端午節那天,會特制具有日本特色的粽子和柏餅;自古以來朝鮮半島的人民認爲端午節應該是一個祭天的慶典,所以韓國人把“端午”稱作“上日”,大家會在祭祀活動中祈求糧食豐收、人民安樂;在新加坡的華人每年在端午節到來之際,人們會吃粽子,還會進行龍舟比賽;越南人民過端午節的時候,也會有吃粽子的習俗。端午文化源遠流長,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探尋真理,追求國家進步應成爲每個公民的社會遵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屈原《離騷》中的句子。《離騷》是一首宏偉壯麗的政治抒情詩,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時,是詩人充滿愛國激情的抒憂發憤之作。近代以來,無數知識分子憂國憂民“上下求索”,在不斷地追求真理,探尋振興中華之道。“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甯主義。”十月革命勝利後,鼓舞著年輕知識分子救國救民,革命先驅李大钊,我黨傑出創始人陳獨秀、毛澤東等,在不斷地追求著社會進步,並成立了偉大的中國共産黨,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成爲開天辟地的大事件,標志著中國革命進入新紀元。愛國是進步知識分子的顯著特征,愛國者眼界高闊,格局遠大,愛國受人尊敬,愛國者向來爲人們所稱道。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品讀端午家國情懷,向英雄們致敬。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著愛國的光榮傳統,千百年來,屈原精神成爲中華民族的精神譜系之一,感召著人們奮勇殺敵。從民族英雄嶽飛精忠報國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家庭愛國教育的優良傳統,被傳爲美談;從愛國詩人辛棄疾的“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中人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奮勇殺敵的壯士情懷;從八女投江、楊靖宇的饑腸中,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不甘外侮的民族血性…..爲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一個小粽子,蘊含大情懷。千百年來,屈原精神成爲流淌在中華兒女身體裏的血液,她感召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報國殺敵,忘我犧牲,感天地,泣鬼神。如今的中國不再積貧積弱,山河破碎,而是日益強大。中國人民從來不惹事,但是也從來不怕事,敵對勢力若膽敢犯我,必將有來無回,這就是我們的民族血性。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淬煉家國情懷,振興中華從我做起,將愛國之心化爲報國之志。我們黨確立了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已經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已經啓航。征途漫漫,唯有奮鬥,我們別無選擇。要奮鬥就會有犧牲,前進道路並非坦途,但是勇往直前是中華民族的秉性,我們從來不畏懼困難和犧牲。青年人志存高遠,理想遠大,要以民族複興爲己任,奮進新征程,建功薪時代,做堪當大任的新一代。以一種只爭朝夕的精神,發奮努力,刻苦學習,不負青春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用勞動創造世界,用汗水成就未來,向黨和人民交上圓滿的“青春答卷”。
神州遼闊“粽”是情,家國情懷蘊其中。品讀“故事裏的中國”,體味粽子裏的家國情懷。紀念屈原,我們就要學習他的愛國情懷,像他那樣,心憂天下事,心裏裝百姓,以江山社稷爲重,做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仁人志士;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學習屈原,就要從我做起,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幹好眼前的每一份工作,不負時代重托。端午節,愛國主義教育的契機。讓我們戮力同心,笃行不怠,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英勇奮鬥!(金羊網 文/李紅軍)
來源: 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