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交響詩 寫意風景畫
——交響詩《黃鶴的故事》美學分析
向陽光
一、作品體裁
這首《黃鶴的故事》的體裁屬于交響詩。何爲交響詩?交響詩是按照文字、繪畫、曆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等構思創作的一種大型管弦樂曲。它是標題音樂的主要體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鳴曲式、變奏曲式等單樂章曲式,結構較自由。文學性的交響詩也稱爲音詩;以童話故事爲題材的交響詩有時稱爲交響童話。交響詩,由李斯特于19世紀40年代末創用,他認爲:“標題能賦予器樂以各種各樣性格上的細微色彩,這種色彩幾乎就和各種詩歌形式所表現的一樣。”李斯特曾寫作了《塔索》等10多部交響詩,他把交響音樂與詩歌聯系起來。交響詩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寫作手法以描繪性、敘事性和戲劇性相結合爲特點,管弦色彩豐富。
二、樂曲簡介
交響詩《黃鶴的故事》是施詠康1955 年在上海音樂學院的畢業作品,1956 年4月22日首演于上海人民大舞台,同年夏天在北京由國家文化部和中國音樂家協會舉辦的“第一屆全國音樂周”上演出,得到一致好評,1957 年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上獲三等獎(銅質獎),此後曾被不少世界著名交響樂團在十幾個城市演出。
施詠康
三、內容梗概
這部交響詩《黃鶴的故事》是施詠康教授根據同名古老的民間傳說的意境寫成的,並在《黃鶴的故事》總譜的扉頁上寫了一段文字,概括了故事大意:很早以前的江南水鄉,人們和平而辛勤地勞動、生活著,在這些善良的人們中間,有一個豪爽樂觀的民間藝人——老馬,他常吹著愉快的曲子,以美妙的竹笛聲爲人們勞動後而娛樂,驅散他們的憂愁、帶給他們以歡樂。一天,老馬要遠離鄉親,人們依依不舍。爲了不使朋友們失去快樂,他在牆上畫了一只黃鶴,並唱道:“黃鶴黃鶴快跳舞,千萬別去老爺府;在我的笛聲下,給人們多跳舞。”藝人老馬離去後,黃鶴從牆上飛下來,人們高興地唱道:“老馬老馬好老馬,畫只黃鶴頂呱呱,黃鶴啊,給我們跳舞吧!”黃鶴高興地爲人們跳著舞。突然,醜陋愚蠢的官老爺闖進來,用暴力搶走了黃鶴。從此,黃鶴不再起舞,人們失去了歡樂。過了些時日,老馬回來了,他那悠揚悅耳的笛聲,使官老爺驚慌失措,黃鶴忽然展開翅膀飛動起來,迎著笛聲沖出了老爺府,飛回人民懷抱。黃鶴從此永遠和勤勞的人民在一起,重新跳起了快樂的舞蹈,人們爲自己的勝利而歡樂。
四、美學分析
交響詩《黃鶴的故事》的結構,采用奏鳴曲式,音樂順著故事情節的線索而展開。
第一部分:呈 示 部
引 子(第1—35小節)安靜的慢板在輕柔平穩的弦樂顫音背景上,由雙簧管與長笛先後奏出引子的主題(G宮調、2/4 ):
1 – |323 25 |3 – |5 – |5 – |5 165 |3 156 |3 30 |
平穩的和聲,清淡的樂器組合,旋律舒展悠揚,把秀麗宜人的江南水鄉與人們愉快地勞動、和平地生活的情景,描繪成一幅迷人的水墨畫。
主部主題(第36—105小節)是藝人老馬的主題(A徵調、2/4 ):
2 – |2 – |2 6 |61 25 |561 50 |061 2 |……
它明朗、清麗,優美、歡快,具有濃厚的江南絲竹風格。先在豎琴與小提琴的伴奏下由中國竹笛(曲笛)清脆地吹出這一主題時,使人聯想到這是藝人老馬美妙的笛聲。
老馬與人們依依不舍地告別:樂曲在豎琴琶音與小提琴泛音的襯托上,利用樂器的變換交替,即音區音色的變換交接,由高到低,由強而弱,主部主題慢慢地消失。它仿佛在描述老馬的離去。
連接部(第106—113小節),藝人離去表現了老馬笛聲逐漸遠去,直至消失,以及黃鶴從牆上飛下來的情景。這是一個由鋼片琴和豎琴奏出的幻想性華彩短句,純四度雙音的連續四五度跳進,音型華麗,充滿幻想,仿佛黃鶴展開那漂亮的翅膀,從牆上飛舞下來,給人以進入仙境般的感覺。
副部(第114—175小節),舞蹈和歡樂場面副部是三部曲式,有兩個主題,是黃鶴形象的兩個側面,著力刻畫黃鶴形象的不同側面,具有傳奇性與幻想性。第一主題(第114—129小節),輕盈、抒情、優美,富有歌唱性。它建立在e羽調上,6/8 拍子:
253 3 2 |2 . 1 6123 |3 2 25321 |6 5 6 . |
在鈴鼓固定的節奏型×××× ×0×× 伴奏下,先後由小提琴,單簧管、長笛及木管與弦樂四次重複,表現了黃鶴邊唱邊舞的動人形象;第二主題(第130—157小節),熱烈歡快、活潑跳躍,是由一個具有5 /8特點的動機653532 55 多次反複而成。但有趣的是伴奏的鈴鼓與小鼓,卻仍然是歡快而富有彈性的6/8拍子,兩種節拍巧妙地交織在一起,描繪了黃鶴翩翩起舞的情景:即黃鶴的另一側面——活潑歡樂的舞蹈形象,一個上下飛舞、歡騰跳躍的形象。接著是三部曲式的動力性再現,在經過轉調進一步渲染這歡樂的氣氛,黃鶴越跳越起勁、愈跳舞姿愈變化多端的時候,兩個主題交織一起(第158—175小節),達至副部高潮:
216165 216165 |216165 216165 |165653 165653 |163632 632326 |
2 5 3 3 2 |2 3 16123 |3 2 5 35321 |6 5 5 6 |
後以螺旋式下行音調,使歡舞的場面漸趨平靜,樂曲進入呈示部結束部。
結束部(第176—200小節),黃鶴不斷變換舞姿,輕柔舒展。
在弦樂的× × ×× 旋轉搖晃的撥奏上,由小提琴與單簧管,小提琴、雙簧管與長笛對奏副部兩個主題的變形。音樂輕柔多了,好像黃鶴又變換了一種舞姿。盡情地唱吧,盡情地跳吧,人們需要你,黃鶴!但是,不協和和弦的突然闖入,預示著代表封建惡勢力的官老爺將破壞這一切,樂曲進入展開部。
第二部分:展 開 部
引 子(第201—207小節),先前美妙的舞曲被一陣突如其來的、狂暴的不協和和弦打斷,展開部開始,全部銅管暴發性地發出刺耳的吼叫,鼓钹齊鳴,弦樂和木管強奏出顫音和一掠而上的音型,描寫了蠻橫跋扈的官老爺突然闖進來。
中心部分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1.(第208—250小節),長號和小號憤怒地奏出藝人主題的變形和黃鶴主題的動機,以及木管高音區來自黃鶴主題材料的伴奏音型背景,繪聲繪色地描寫了黃鶴的緊張與不安,驚恐與憤怒的場面情景。先前的那種愉快、活潑和明朗、抒情的氣氛全然消失,留下的是一些不安的、驚恐的音響。音樂發展到第237小節時到達展開部的高潮。這裏轉入E宮調,3/4 拍子。由短笛和長笛尖銳地奏出副部第一主題的動機變形,表現出黃鶴的緊張與不安,同時伴以長號演奏的藝人老馬主題動機的變形,顯示了人們對老馬的想念和潛藏著一種不可戰勝的力量:
53 32 53 |32 53 32 |53 32 63 |32 63 32 |
|3 - 2 |2 1 - |
63 32 73 |32 73 32 |73 32 0 |
6 – 5 |5 5 - |5 0 0 |
2.(第251—256小節),接下來是一個描寫性的短句,使人聯想到官老爺對著始終不肯爲他跳舞的黃鶴一籌莫展的可笑情景。這是一段诙諧性短句,描寫蠢相的官老爺。
3. (第257—299小節),節奏逐漸緊縮,由三連音變成連續出現的十六分音符,然後自由模進傾瀉而下,官老爺闖來,用強暴的手段搶走了黃鶴(B徵調、2/4 ):
05 |5 05 |5 05 |45 05 |45 05 |3/4 45 32 12 |5
黃鶴從此不再起舞。這裏是一段從黃鶴主題派生出來的插部性的抒情主題,尤似淒楚哀婉的悲歌。小提琴在中低音區以不同的調性演奏黃鶴主題的變形,加深了苦難和悲劇的情緒,是失去了自由的黃鶴怨憤壓抑心情的寫照(b羽調、2/4 ):
51 6 |65 56 |3 - |51 6 |65 56 |3 . 3 |4 2456 |16 56 |3 - |26 56 |3 . 2 |12 6 |6
音樂逐漸明朗起來,出現了木管明亮的旋律。預示著:光明終歸要戰勝黑暗!黑暗的結束,光明即將來臨。音樂情緒逐漸發展到了高潮,最後,由豎琴演奏華彩樂段,結束了展開部。
第三部分:再 現 部
再現部是從遠處傳來藝人悠揚悅耳的笛聲開始。
主部(第300—375小節),老馬悠揚的笛聲再現後,官老爺愚蠢奸詐的形象更加滑稽可笑,其主題動機一再出現,但黃鶴終于在老馬的笛聲指引下,振翅沖出老爺官府,飛回人民的懷抱,和人民一起盡情地歡樂歌唱。
副部(第376—433小節),當歌舞場面非凡熱烈,這段音樂達到高潮時,出現了由小號和長號用特強的力度相互模仿著黃鶴的第一主題動機,而木管與弦樂則以黃鶴的第二主題流暢地伴奏,即黃鶴的主題在小提琴上再現,繼續高歌歡舞,黃鶴的舞蹈越來越熱烈,人們的情緒也越來越高漲。這副部旋律是自由翺翔于藍天的黃鶴高唱的凱歌,也是人們祝賀黃鶴回來的歡呼。
華彩段(第434—435小節),散板,經圓號的過渡,出現中國竹笛獨奏的華彩段落,體現了藝人樂觀的形象,描述了老馬歡快樂觀的性格與人民對他的愛戴,也象征著人民希望永遠得到和平幸福的生活。
結尾部(436—501小節),最後,惡勢力失敗了,人民勝利了, 在十分歡騰熱烈的歡呼聲中,收束全曲。整個交響詩極富于抒情性與幻想性以及浪漫主義的色彩,如一幅寫意風景畫,充滿詩的韻味。
五、作者介紹
施詠康(1929— )作曲家。浙江鎮海(今甯波)人。196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從小熱愛音樂,1948 年入陶行知主辦的育才學校音樂組,跟譚抒真、楊秉荪學習小提琴,並開始練習作曲。1949年秋天考入上海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師從賀綠汀、丁善德、鄧爾敬、桑銅等(1950 年發表第一首作品《送糧山歌》),六年學習生活結束後,于1955年7月本科畢業留校任教,接著被送去中央音樂學院跟蘇聯作曲專家勃裏斯·阿拉波夫教授進修,一年後返回上海,在母校作曲系任教,這年暑假以上海代表團成員身份參加“第一屆全國音樂周”(《黃鶴的故事》演出獲得好評),並被吸收爲中國音樂家協會爲會員。交響詩《黃鶴的故事》1957年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音樂創作比賽三等獎。
1961年參加文化部藝教局在北京香山召開的“香山教材會議”,並被確定爲編寫管弦樂法教材,1963年破格提升爲講師,同年夏天參加中國音協創作組深入海南島一月余(組長吳祖強),“文革”期間(1970年5月至1977年10月)曾借調到上海歌劇院歌劇《白毛女》劇組任專職作曲,1977年重回上海音樂學院任教,在上海音樂學院長期從事和聲、曲式、配器及作曲教學,先後任上海音樂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配器教研室主任及上海音樂家協會理事、創作委員會委員、器樂組副組長。1979年開始擔任研究生課程,是年冬天第二次率中國音協創作組(任組長)赴四川、雲南深入生活。1983年12月調廣州任星海音樂學院副院長、教授,兼任廣州市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音協廣東分會副主席(第三、四屆),廣東省交響音樂學會會長,《音樂創作》特約編委,《冼星海全集》編委,曾多年擔任廣東省高等院校教師高級職稱評委會藝術學科評議組成員、組長(1986至1993年)。
曾任文化部首屆交響樂比賽評委(1981);
文化部第三屆藝術院校青少年學生小提琴比賽副主任評委(1988);
文化部藝術學科第四批申報碩士學位專家初審會評委(1989);
曾任上海國際音樂比賽預選評委(1987);
全國第一、二屆少兒小提琴演奏比賽評委會主任(1989、1993);
由廣州市府、市委及中央電視台主辦的“95中國星海音樂周”應邀任藝術委員會委員;
1998年1月授廣東省文聯之聘任華南文藝成人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1981年曾隨中國音樂家代表團出席在香港召開的亞洲作曲家大會;
1984年應邀再次赴香港參加“香港藝術節”;
1988年赴澳大利亞的悉尼和坎培拉音樂學院訪問、講學,次年以團長身分率中國音樂家代表團訪問捷克斯洛伐克(執行中捷文化協定)。
主要著作有交響詩《黃鶴的故事》、管弦樂《第一交響曲·東方的曙光》、圓號協奏曲《紀念》、小提琴與管弦樂隊《幻想敘事曲》、大提琴與樂隊《回憶》、弦樂四重奏《白毛女》(與朱踐耳合作,此曲專爲尼克松首次訪華上海文藝晚會而創作)、大提琴與鋼琴《漁鄉曲》、《敘事曲》、鋼琴獨奏《序曲》、《簡易變奏曲》、影片配樂《羊城暗哨》、《今天我休息》等。以上曲目均已出版線譜、總譜或灌錄唱片。1981 年應邀參加“亞洲作曲家大會及音樂節”的活動。技術理論專著《管弦樂隊配器法》2011年已第十一次印刷,印數達三萬二千冊,被許多音樂院校采納作爲“配器法”課教材。這裏,特別要說明是:交響詩《黃鶴的故事》于1957年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交響樂比賽三等獎(銅質獎),曾爲不少世界著名樂團在近二十個城市演出和廣播,如莫斯科、赫爾辛基、斯德哥爾摩、德累斯頓、柏林、波恩、科隆、溫哥華、新加坡、香港、美國等,日本NHK電台常廣播(1998年4月“雨果”已出版CD唱片),不少世界著名指揮家訪華時指揮此曲,如前蘇聯的阿諾索夫、芬蘭的漢尼克甯、德國的西·蓋斯勒等,國內外報刊載有不少評價文章,被稱爲“中國交響樂的第一只春燕”。施教授在五十余年的教學實踐中培養了一大批學有成就的作曲家、指揮家、教授、音樂院校業務領導。被《中國藝術家辭典》、《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世界名人錄》、《世界文化名人辭海》等許多辭書收爲辭條。
向陽光簡介
湖南臨湘人,大學文化,中學音樂高級教師,國際作者作曲者聯合會(CISAC)會員、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SME)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會員、中國二胡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湖南省音樂評論家協會理事,“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獲得者、中國音樂學院藝術水平考級優秀指導老師、《音樂教育與創作》專欄作家,曾被聘爲湖南省教科院音樂評委、湖南理工學院音樂系客座教授、《樂苑園丁的歌》《花語》雜志副主編。先後在國內外發表文藝作品、音教論文1000余首(篇) 。《沁園春·國慶感懷》《西江月·祖國六旬贊》《清平樂·黨誕九秩感賦》《鹧古天·頌十八大》《搗練子·盛世召開十八大》等40余首詩詞、15條語錄榮獲全球華人聯合會(HRA)、世界華人作家協會金獎、特等獎;《美麗臨湘·組詩》(26首)榮獲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最佳獎;《中華輝煌》等2首歌詞獲湖南省文聯一等獎;作品榮入《全球優秀華人詩歌頌典》《古今中外名家語錄精編》等6部詩歌銘言集。《獻給老師的禮物》等8件作品參加了中國國際名人研究院舉辦的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系列大展並獲銅鼎獎;《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賞析》等2篇美學論文榮膺“世界學術貢獻獎”金獎;《摭論素質教育中的器樂教學》等10余篇論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國教育學會評爲一、二、三等獎; 8篇論文蟬聯湖南省教科院一等獎; 4首歌曲獲全國征歌大賽金、銀獎;《我的中華》《我們擁抱春天》等50余首歌曲入選《全國教師作曲家歌曲集》《中國當代優秀校園歌曲》等8部歌集。著有《音樂文化與素質教育》《中國音教十家優秀歌曲專集》聲樂套曲《臨湘組歌》(十樂章)等10余部。此外,他輔導學生參加全國音樂知識大賽50多人次獲一、二等獎,3次被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教委授予一等園丁獎;他指導學生參加全國音樂考級、省市“三獨”比賽100余人取得良好成績,10多次獲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湖南省教育廳、嶽陽市教育局“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他40余年來爲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武漢音院、西音、川音等10余所院校輸送了大批音樂專業生。多次獲臨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嘉獎證書。藝術成就及代表作入選《湖南文藝六十年·音樂卷》《中國音樂家名錄》《中國專家大辭典》等20余部曆史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