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藝節目中心發起交響雲合奏《紅旗頌》的倡議,鋼琴演奏家郎朗,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甯峰、錢舟,大提琴演奏家王健、秦立巍、娜木拉,指揮家夏小湯等46位中國頂級音樂家第一時間響應,身處世界各地的他們,紛紛拿起手中的樂器,用自己的手機錄制拍攝,完成了這次特別的居家交響樂雲合作,奏響一首回響了半個多世紀的經典曲目,向疫情下堅守崗位辛苦付出的人們表達敬意。
4月2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頻App和音樂頻道微博“CCTV音樂”發布了這段6分多鍾的雲合奏視頻,網友們紛紛感歎:“好燃好熱血啊!”“身在五湖四海,心處一片藍天,是音樂的力量,也是國家的力量”“瞬間熱淚盈眶了,這就是凝聚的力量。”
用手機跨屏錄制合成一場視聽盛宴
1965年,隨著“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開幕,著名作曲家呂其明爲音樂節專門寫的開幕曲《紅旗頌》一經首演,就迅速傳遍海內外,成爲一首廣爲人知的紅色經典。這首管弦樂序曲深情描繪了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情景,很快傳遍全國,家喻戶曉。半個多世紀以來,這曲贊美革命紅旗的頌歌常常在各大重要舞台上響起,更是深受國內外諸多樂團的喜愛。這首曲目經久不衰,曾在無數困難的日子裏堅定國人的信念。
音樂無法治愈疾病,但能撫慰人們的心靈,帶來極大的精神力量。疫情期間,這首鼓舞人心的作品再次被藝術家們奏響,而這一次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屏幕上——46位中國頂級音樂家跨屏合作,獨自用手機完成了拍攝錄制,最終合成了一場振奮人心的雲合奏。
在疫情的籠罩下,很多國家的人們都在居家抗疫,默默度過這段艱難時光,共同抗擊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戲曲音樂頻道綜合部副主任鄭濱生說,在疫情暴發後的一個多月裏,人們沒有辦法出門工作,如何緩解疫情之下的焦慮情緒?受到意大利藝術家們發起的雲錄制音樂視頻、由世界衛生組織等機構合作發起舉辦的《四海聚一家》戰疫特別節目(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等線上雲錄制演出活動的啓發,他們萌生了策劃中國音樂家雲合奏《紅旗頌》的念頭。鄭濱生說:“我們看到藝術家們發起的雲錄制演唱、演奏活動大都是由國外藝術家發起,僅有少數中國藝術家參與其中。因此,我們就想能否做一場中國音樂家的交響樂雲合奏。”另外,隨著5G技術在中國的快速發展,鄭濱生和他的同事們也想借助技術優勢進行融媒體嘗試。
于是,鄭濱生找到了他學弟,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的青年指揮家夏小湯,開始策劃如何實現雲合奏,同時,夏小湯開始與藝術家們進行聯絡溝通。前期,他們完成了總分譜、聲部等制作及拆分工作,最終將分出來的不同聲部給到不同的音樂家進行演奏錄制。最終,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藝節目中心召集人郎昆的具體指導下,雲合奏《紅旗頌》圓滿呈現在觀衆面前,收獲社會各界好評無數。
然而,錄制過程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夏小湯介紹:“在音樂的節選中,他們統一了相同的速度,統一了音高,跟音樂家在專業技術問題上,進行了多次精確的溝通。包括對弦樂的弓法使用,都進行了統一。”在錄音過程中,大提琴家王健發現,雲合奏還挺難的:“他們把材料准備好,樂譜寄過來,還做了一個錄音,我們都是戴著耳機聽錄音,以這個爲基礎來演奏,最後進行後期合成。”然而在現場演出時,他們並不完全是靠聽覺,還有動作上的、面對面的默契。“電子技術可以模擬很多東西,但也讓我們認識到,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默契的可貴。”王健感慨道。
致敬疫情下努力奮鬥的每一個人
集結46位中國音樂家雲合奏《紅旗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將這46位頂級音樂家的視頻合成在一起,在疫情之下,向觀衆呈現一場交響樂頂級陣容配置的視聽盛宴?
在夏小湯的隔空揮棒下,雙簧管演奏家張正地吹出了第一個音符,隨後大提琴家王健、小提琴家呂思清、鋼琴家郎朗等次第現身,46位音樂家以管弦樂團的布局,隔空相聚。
收到46位中國音樂家發來的視頻片段後,在中國愛樂樂團各位演奏家的支持下,鄭濱生和他的同事們開始了視頻、音頻的合成工作。鄭濱生回憶,當音樂家們演奏的一軌軌音頻往後期制作軟件上貼時,就好像看到在疫情暴發初期,一支支醫療隊毅然決然趕往武漢,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去。
從3月底開始策劃到4月底推出這支雲合奏《紅旗頌》,在這一個月時間裏,人們看到了戰疫勝利的曙光。談及選曲,夏小湯說:“在和總台同志們一起開策劃會時,大家一致認爲中國是防疫做得最好的國家。這是我們14億中國人團結一心、我們醫護工作者日夜奉獻換來的成果。于是我們也想讓音樂家們團結起來,歌頌偉大的祖國,歌頌中國共産黨。如果不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疫情不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們選擇了《紅旗頌》,表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期盼,同時也表達對戰疫一線工作者的無限敬意。”
在這場雲合奏中,藝術家們用他們手中的樂器,致敬疫情下努力奮鬥的每一個人。鋼琴演奏家郎朗表示:“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向一線的醫護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我們能夠攜手打贏這場特殊的戰役。”
前不久,管弦樂序曲《紅旗頌》創作者、90高齡的著名作曲家呂其明聽到這支雲合奏《紅旗頌》後,非常激動,非常振奮:“在舉國上下共同抗疫的重要時刻,這麽多傑出的音樂家完成了這次具有特殊意義的交響樂雲合作,用音樂撫慰人們的心靈,傳遞巨大的精神力量。音樂無國界,會給抗疫的人們帶來鼓舞和激勵的作用,也反映了我的心聲,我向央視和藝術家們表示由衷的感謝,也向疫情下堅守崗位辛苦付出的人們表示由衷的敬意。”
這場雲合奏既是對敬意的表達,又是對生活的展望。疫情並沒有徹底離去,但我們的生活要昂首繼續。
全球共同抗疫勝利曙光即將到來
演奏家們說,艱難的2020年,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他們雖然沒有辦法在舞台上分享音樂,但可以用雲音樂,爲大家加油和鼓勵,表達對逝者的哀悼,鼓舞逆境中的人們,爲抗疫一線的戰士送去溫暖和力量。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戲曲和音樂頻道新媒體組負責人舒強介紹:“這段雲合奏最可貴的一點就是集結了中國交響樂界的頂級配置,而且這些優秀的藝術家以公益的形式參與到雲錄制中,沒有收取任何酬勞,令人感動。”
在全球共同戰疫的關鍵時刻,46名中國音樂家身處世界各地,共同雲演繹了這支《紅旗頌》。當時,小提琴家呂思清在新加坡,大提琴家王健在芬蘭,還有一些中國音樂家身處德國、美國等海外地區,他們通過視頻凝聚在一起,用音樂向人們傳遞力量,用音樂治愈人心。
這些音樂家們對手機視頻拍攝和上傳功能並不擅長,接到雲合奏的邀請後,需要克服許多困難。夏小湯說,有的音樂家一個人住,沒人幫忙拍視頻,于是把手機固定在譜架上,再將譜架放在地面上取景,用譜架代替自拍杆獨立完成錄制。
夏小湯介紹,爲了讓音樂家們了解視頻上傳網盤的操作流程,他們專門拍攝了一支小視頻,發到每一位音樂家的手機上。舒強介紹:“在芬蘭家中的王健上傳了五六次視頻才成功完成此次錄制。由于時差關系,王健白天在家帶小孩,夜裏錄制視頻後,跟國內後期制作團隊聯系,反複錄制幾天才達到最好的效果。因爲錄制視頻,王健幾天幾夜沒怎麽睡覺,著實讓人敬佩。”王健說:“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最能激勵全人類奮勇抗爭的是我們人類獨有的愛和關懷。音樂是我們的心聲,更是人類靈魂的閃爍。”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美好,精神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未來是人類共同的期待,抗疫是人類共同的戰鬥。正如微博上網友看完雲合奏《紅旗頌》後感慨的:“音樂給人力量,這種力量和白衣天使給的力量不一樣,是精神上的鼓舞,在想要放棄的時候充實你的心靈,堅定你的信念,讓你相信一切都會變好。事實的確如此,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在全球共同抗疫背景下,勝利曙光即將到來。雖然新冠肺炎疫情讓這個冬天格外漫長,但在全球共同的努力下,人們已沐浴在春光中,迎接著絢爛夏天的到來。記者 牛夢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