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繼“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藝術特展”之後,上海博物館的年底大展“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鑒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即將在下周二正式對公衆開放;在北京,除了故宮曆史上第一次古琴展“鍾粹宮古琴藝術展”外,國家博物館新展“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則以300余件文物揭示3000多年前的芮國曆史。值得提醒的是,此前轟動一時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周秦漢唐”文物展正式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
海外,除了盧浮宮的“達芬奇”外,大英博物館的“特洛伊”特展,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的“極簡主義抽象藝術展”等均值得觀看。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爲您梳理一周展覽與講座精選。
上海
展期:2019年12月17日-2020年2月16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二樓
今年正值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締結40周年,上海博物館將舉辦“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鑒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謹以此展獻給爲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貢獻的先賢先學。
此次上海博物館以鑒真營造的唐招提寺爲具體背景,遴選了描繪鑒真弘揚佛法、壯烈人生的《東征傳繪卷》(重要文化財)等5組該寺珍藏的與鑒真相關的珍貴文物。此外,展覽還將展現東山魁夷爲唐招提寺創作的隔扇畫,以彰顯中日文化交流的淵源,續寫中日兩國的友好篇章。
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藝術特展
展期:2019年12月7日—2020年2月23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四樓第三展廳
爲紀念金西厓先生去世四十周年、誕辰一百三十周年而舉辦,將系統展出金西厓的竹木雕刻作品。展覽包含展品共計163件(套),以竹刻作品爲主,還包括木雕、繪畫、印章、拓本、名家題跋、檔案資料等與金西厓藝術生涯有關的文物。
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侖——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
展期:2019年11月5日—2020年2月9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一樓 第一展廳
展覽將展出八十余件來自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收藏的藝術珍品,通過油畫、雕塑、版畫、模型、書籍和手稿等多樣形式,對法國藝術自路易十四至拿破侖帝國時期以來逐步邁向歐洲藝術之巅的澎湃曆程進行回顧。
程十發藝術系列大展
展期:2019年12月18日起
地點:程十發美術館
程十發美術館由上海中國畫院負責籌備建設,曆時近三年建造完成,位于上海市長甯區虹橋路1398號,12月18日,程十發美術館正式開館試運行,“程十發藝術系列大展”同期拉開帷幕。
“程十發藝術系列大展”包括四個展覽,分別爲“海上標程——程十發藝術大展•程十發作品、文獻”“海上標程——程十發藝術大展•程十發捐贈作品”“星光璀璨——程十發和畫師們藝術文獻展”“燦若晨星——林風眠特展”。
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典藏展
展期:2019年11月8日—2021年5月9日
地點:西岸美術館&蓬皮杜中心(徐彙區龍騰大道2600號)
11月8日,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將在上海正式向公衆開放。在合作項目期間,美術館將爲公衆帶來三場爲期18個月的常設展,以及每年兩場的臨時展。開幕展覽包括“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介紹杜尚、畢加索、康定斯基等蓬皮杜中心館藏中重要藝術家作品。此外,還有“觀察——蓬皮杜中心新媒體典藏展”。
後浪
展期:2019年12月8日—2020年2月9日
地點:上海攝影中心(徐彙區龍騰大道2555號-1)
“後浪”展示了由中國和英國14位最具影響力的策展人和資深藝術從業者提名的攝影師作品。這個項目在相鄰兩代人之間構造了緊密聯系,並將這一刻的聚光燈投向一群風格迥異卻同樣值得關注的藝術家身上。
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歸屬……
展期:2019年11月7日—2020年3月1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7樓
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是普利茲克獎得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得主,這將是他中國首次個人展覽,這個展覽並非一次常規的建築展示,努維爾將把展廳轉變爲一間飽含光影力量的劇場。這個劇場將首度公開一部由努維爾擔任監制的長達三個半小時的電影,同時展出6件以建築爲原型的藝術作品,讓觀者沉浸式體驗這位建築師設計實踐背後的所見與所想,從而進入其思緒和情感的歸屬之地。
穿越建築:戈登·馬塔-克拉克的十年
展期:2019年11月7日—2020年2月16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3樓
戈登·馬塔-克拉克(1943-1978)是20世紀藝術史中的獨特個案,他以建築物爲創作媒介,並因其“切割”實踐和對“安那其建築”的思辨而爲世人所熟知。作爲馬塔-克拉克作品在中國首次大規模的呈現,本次展覽將以400余件繪畫、攝影、影像及文獻資料,追溯這位跨學科藝術家在1968至1978年間的獨到思考與前衛創作。
大漢王朝:中國漢代石刻畫展
展期:2019年12月6日 – 2020年1月5日
地點:上海魯迅紀念館
展覽由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與上海魯迅紀念館聯合主辦,遴選前者的部分藏品展出,多方位展現了漢代的現世生活、儒家教義、曆史故事與神話幻想,再現了漢代人對現實生活的眷戀和未來世界的希翼。
龍躍鳳翔齊唱鳴——徐昌酩誕辰九十周年回顧展
展期:2019年12月10日-12月17日
地點:上海市文聯展廳
今年是徐昌酩先生誕辰90周年。此次展覽展出其作品90件,結合藝術簡曆、照片牆等形式,全面回顧徐昌酩先生的藝術人生,重溫徐昌酩先生的藝術風采,共同緬懷這位曾經爲上海美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前輩。
傳承·接力——何元龍 張索 吳聘真書法作品展
展期:2019年12月18日-2020年12月28日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
何元龍、張索、吳聘真三位藝術家先後擔任溫州市書協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屆主席,他們是溫州書協的組織者和傳承者,是“溫州書風”和“溫州書法現象”的催生者和實踐者。展覽是這三位書家書分的一次展示。
“殘念”—黃騰輝藝術回顧展
展期:2019年12月14日-2020年1月
地點:新天地壹號藝術會所
黃騰輝1959 年出生于台灣,一生的工作連結著建築、哲學、詩歌、音樂和藝術。展覽展出藝術家從藝術早期玫瑰時期、近年的抽象風格以及過渡時期的作品共二十幅。
王小松個展
展期:2019年12月7日-2020年2月15日
地點:上海寶吉祥藝術中心
王小松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後在德國留學工作,于中西文化傳統都有深入的了解和精湛的造詣。此次展覽是王小松台北個展在上海的延續和高潮,策展方精心挑選了藝術家近二十年來的傑出藝術成果進行綜合展出,包括“空層”“失控”與“多維度”三個時期的作品。寶吉祥藝術中心由寶吉祥集團總裁創辦,于2018年9月在上海開始第一個運營中心,並在2019年6月成立台北藝術中心。
隱匿的時空
展期:2019年12月17日-2020年1月31日
地點:城市創藝空間(蘭溪路138號)
此次展覽共展出12位來自不同領域藝術家的相關作品80余組,通過水墨、油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探尋藝術家對于時間與空間的思考。
北京
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
展期:2019年12月13日 – 2020年3月1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覽將展出超過300件文物,主要爲陝西劉家窪遺址出土的青銅禮樂器、車馬器、兵器、金玉器、陶器等,大多數是首次公開展出,介紹劉家窪遺址的最新考古研究成果,部分展品來自梁帶村芮國墓地,共同揭示3000多年前的芮國曆史。
大聖遺音——鍾粹宮古琴藝術展
展期:2019年11月29日—2020年2月29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
故宮博物院開設的第一個古琴和與古琴相關的器物展覽,除展示院藏唐、宋、元、明、清古琴標准器各一把外,還搭建古琴與明清帝王的生活展區,展示琴墨、琴式盒等生活類器物。
須彌福壽:當紮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
展期:2019年12月10日—2020年2月29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鍾粹宮展廳
展覽是故宮博物院自成立以來首次舉辦以一至九世班禅額爾得尼和紮什倫布寺爲主題的文物展覽。展覽將展出220余件(套)展品,其中140余件(套)文物來自故宮博物院,另外80余件(套)來自紮什倫布寺,這些展品大多數爲首次公開展出。
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
展期:2019年9月10日 – 12月17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展覽共展出超過300件周、秦、漢、唐曆朝文物,來自陝西省40余家文博收藏單位。展覽按照時間順序,分爲民之初生(石器時代至商代)、創制垂法(西周)、秦國崛起(春秋戰國)、皇帝臨位(秦朝)、天子居中(漢朝)、多元融彙(魏晉南北朝、隋朝)和天衢盛世(唐朝)等7個單元。
美育人生:吳冠中百年誕辰藝術展
展期:2019年11月1日 – 2020年5月3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展覽共展出吳冠中的111幅作品,分別來自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和中國美術館,同時呈現相關文獻、圖片、文章、手稿和畫具等,全面回顧吳冠中的藝術創作在國民美育啓蒙中産生的影響。
太原
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
展期:2019年12月12日—2020年3月12日
地點:山西博物院主館一層臨展廳
墓葬壁畫是山西博物院的特色收藏。此次展覽集中展示婁睿墓壁畫、九原崗墓壁畫、水泉梁墓壁畫等代表北朝墓葬壁畫最高藝術水平作品,鮮活呈現北朝高超的繪畫藝術和真實的社會面貌。
南京
仰之彌高——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展
展期:2019年11月27日—2020年2月28日
地點:南京博物院 特展館3樓11展廳
展覽呈現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林風眠、傅抱石、李可染八位大師的藝術成就。
桃花源——朱新建藝術展
展期: 2019年12月15日—12月28日
地點:金陵美術館3號展廳
朱新建生前爲南京書畫院專職畫家,本次展覽由南京書畫院主辦,呈現朱新建不同時期的水墨創作及油畫作品200余件,是朱新建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個人作品展。
蘇州
須靜觀止——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
展期:2019年12月20日-2020年3月15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覽以《三松堂書畫記》《須靜齋雲煙過眼錄》爲著錄依據,展示潘隽奕、潘世璜這一支潘氏的收藏。展品以書畫、碑帖爲主,類型純粹、延續了明清傳統文人的趣味。
杭州
無界之歸——2019 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
展期:2019年11月26日—2020年2月9日
地點:浙江美術館(南山路138號)
呈現三年來國內外藝術家在纖維藝術創作上構建纖維藝術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當代性轉化上的新維度。
連州
不期而至:第15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展期:2019年11月29日—2020年1月23日
地點:廣東省清遠市中山南路120號
攝影自誕生以來便與操控的理念密切相關:操控時間和空間、曆史和記憶、社會和自然,當然還有操控著現實。參展藝術家雖然有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但他們都在創作方法或創作概念中融入了不可預測的元素。其中有幾位藝術家舍棄了拍攝圖像的動作,轉而采用現成的影像作爲編輯和創作的對象。
廣州
約瑟夫·克裏班斯基:伊甸園之夢
展期:2019 年 12 月 12 日-2020 年 3 月 31 日
地點:廣州 K11
展覽“伊甸園之夢”是藝術家克裏班斯基在亞洲舉辦的首次個展,彙集了藝術家 二十件大型繪畫和雕塑藝術作品,其中包括他的代表作——《夢想家的自畫像》。
台北
經典之美——新媒體藝術展
展期:2019年12月13日起
地點:台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
以故宮典藏精選文物爲核心,從美感學習的六個構面(色彩、比例、質感、結構、構造、構成)及文物賞析的六個觀點(裝裱、主題、意境、故事、技法、風格),以新媒體藝術引導觀衆感受文物蘊藏的美感及文化意涵。
巴黎
達·芬奇逝世500周年紀念展
展期:2019年10月24日—2020年2月24日
地點:盧浮宮
今年是達·芬奇逝世500周年,盧浮宮將展出近20幅油畫,以及相關的小幅作品、素描手稿以及雕塑等,全面回顧他的職業生涯。展覽的核心是盧浮宮收藏的5件作品:《岩間聖母》、《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蒙娜麗莎》、《聖施洗約翰》,以及《聖母子與聖安妮》,另有超過10幅油畫借展自英國和意大利的藝術機構。
倫敦
特洛伊:神話與現實
展期:2019年11月21日 – 2020年3月8日
地點:大英博物館
展覽展出300件與特洛伊城相關的曆史文物與藝術作品,年代跨越3000年,深入探討特洛伊神話對西方藝術與文學史的影響。
紐約
海之藝術:加勒比地區的藝術交流
展期:2019年12月16日 – 2021年1月10日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出約40件來自加勒比地區(Caribbean)的文物,揭示16世紀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這一地區的藝術文化交流。同時展出的還包括一批當代藝術作品,呈現原住民文化對當代非裔加勒比藝術家的影響。
極簡主義抽象藝術展
展期:2019年12月18日 – 2020年8月18日
地點: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展覽以“極簡抽象”(Minimal Abstraction)爲主題,展出多名抽象畫家作品,以此回顧1960-1970年代抽象藝術家對作品表現形式的探索與嘗試。
講座信息
上海
唐招提寺與奈良的寺院——曆史與魅力
地點:上博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松本伸之(奈良國立博物館館長)
唐朝高僧鑒真大師(688-763年)因日本邀請,爲傳播佛教戒律決意東渡日本,先後克服五次東渡失敗和失明等艱難險阻,終于在公元753年成功到達日本。鑒真大師在當時的日本首都平城京(今奈良市)向包括天皇在內的衆人傳授最新的佛法教義,被當時的人們尊崇爲偉大的高僧。
位于奈良的唐招提寺即由鑒真創建的。以唐朝樣式建造的精美的金堂、珍貴的佛像與工藝品等許多重要文物流傳至今。
本次特展不僅有日本代表性畫家東山魁夷(1908-1999年)贈送給唐招提寺的禦影堂障壁畫,這是東山魁夷爲緬懷鑒真大師豐功偉業花費10年時間創作的風景大作,是首次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公開展示。同時還有唐招提寺收藏的繪畫和佛具等在內的一流文物。
值此良機,本講座將回顧以唐招提寺爲首的,東大寺、興福寺、藥師寺、法隆寺在內的于7-8世紀創立的奈良寺院的曆史淵源,以及這些寺院收藏的文物的魅力。
考古資料在館藏青銅器研究中的運用
地點:上博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周亞(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複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兼職教授、研究生導師,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本次講座將舉例介紹考古資料在館藏青銅器斷代、定名、辨僞研究中的運用,以及考古資料對館藏青銅器文化屬性和性質認識的作用。兼談館藏青銅器對考古資料的補充以及在運用考古資料作館藏青銅器研究中也需要采取科學、嚴謹的態度等問題。
鑒真和尚與唐招提寺
地點:上博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內藤榮(奈良國立博物館學藝部長 )
唐昭提寺位于日本奈良縣奈良市,由僧人鑒真(688-763)主持,建成于公元8世紀半葉。該寺是以研學戒律爲主的律宗佛教的總本山。作爲日本最古老的首都,奈良境內擁有衆多古代佛寺,建造于奈良時代(公元8世紀)的招提寺以其留存至今的建築面貌、衆多佛教造像,幾乎原樣展示了屬于奈良時代的風貌,尤爲珍貴。
講座將主要圍繞鑒真創建唐招提寺的史實展開。
唐僧鑒真與舍利信仰——高僧傳的史實與虛構
地點:上博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王勇(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鑒真攜至日本的三千粒佛舍利,被視爲唐招提寺的秘寶。這些舍利得自梵僧,再傳往日本,傳頌著一段中外文化交流的美談佳話;舍利容器金龜舍利塔的獨特造型,寓意鑒真東渡中經曆的苦難與不屈。
佛舍利爲佛之化身,與轉世信仰密不可分。鑒真攜帶大量的舍利赴日,應與其轉生信仰有關。由此著手,考察鑒真對肉身像的憧憬以及對坐亡的渴求,揭示鑒真浩瀚而深邃的內心世界。
考古大會講座
韌性與脆弱:毗奢耶那伽羅帝國都城的興衰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 卡拉·辛諾波裏(美國新墨西哥大學教授)
位于印度南部半幹旱的德幹地區的毗奢耶那伽羅城(Vijayanagara),在其200多年間,一直是世界上最大、最複雜的城市之一。毗奢耶那伽羅城是一個龐大帝國的首都,同時也是貿易、朝聖、軍事和王權的中心。公元1565年,毗耶那伽羅城突然被廢棄。在這次講座中,主講人將通過其在毗耶那伽羅城市中心和腹地進行的三十多年的考古研究,來思考促成毗耶那伽羅城在公元14世紀中期迅速崛起,以及在大約兩個世紀後突然廢棄的因素。在此過程中,嘗試探討考古學中有關城市空間的韌性和脆弱性的更宏觀的理論。
卡霍基亞:美國原住民城市和氣候變化的警示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蒂莫西·普科塔特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
古代北美有各種各樣的早期文明,從西北部的板房村莊到西南部的磚石城鎮,再到密西西比河谷茅草屋頂的房子和社區,都受到公元800-1300年中世紀暖期氣候變化的影響。卡霍基亞城(Cahokia)建于公元11世紀,美洲移民、朝聖者和當地人在密西西比河漫灘中部建造了三個由土丘、直立木柱、廣場、堤道組成的大建築群和數以千計的茅草屋。伊利諾伊大學的大規模考古發掘揭示出城市核心區的社區遺迹,以及距離城市50公裏內的農場和村莊。卡霍基亞的一切都依賴雨水,因而城市崩潰的原因很可能是11世紀末和12世紀的持續幹旱,災難使一些後代移居到北美大平原,另一些人在古城的南部和東部建立了屬于密西西比文明的城鎮。然而,這座城市的傳說卻沒有留下任何書面文獻。
念祖佑靈:瑪雅文化永久的神靈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帕特裏夏·麥克納尼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教授)
祖先以一種考古學上可見的方式被編織進了古代瑪雅社會中,這對當代瑪雅人也很重要。這在某種程度上與古代中國大同小異。供奉過去政權統治者的神龛和陵墓是瑪雅景觀的標志,盡管埋葬的方式較爲隱秘,祖先的遺骸也被埋葬于居民區內。對瑪雅地區祖先遺骸的中心地位的解釋通常圍繞著權利、權威、特權和資源在幾代人之間傳遞的觀點展開。在此,還有另一種解釋——與對逝者靈魂的持久性和複活的信念有關——這可能是精心創建、籌辦和管理葬祭情境的原因。靈魂本體論在當代講瑪雅語的人中得到了民族學上的證實,此外,古典時期的瑪雅文字、圖像學和考古發掘發現的遺存也提供了考古學證據。
中國古代民間何時、如何開始使用金屬器
地點:上海大學寶山校區錢偉長圖書館三層
主講人: 羅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教授)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的幾個世紀,中國的社會政治和經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考古學可以通過對當時物質遺存的研究來追蹤這些變化。例如,金屬在古代中國被使用的最初幾個世紀裏(公元前2000年起),其使用幾乎僅限于精英階層,功能也只與祭祀和戰爭有關。然而,在公元前850年至前250年間,金屬(先是青銅,隨後是鐵)在民間的使用變得越來越普遍。非傳統功能的金屬器也越來越常見。此段時期的後半段,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金屬制品的大規模生産是通過新興的市場體系分配的。那麽是什麽引起了這些發展?它們是否可以被解讀爲更廣泛趨勢的象征?古代中國金屬消費的這段曆史,與孔子時代到秦大一統時期之間思想潮流的關系是怎樣的?
蘇州
故宮博物院藏宜興紫砂鑒賞
地點:故宮學院(蘇州)
主講人:王健華(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湖南長沙
漢代帝、王、侯墓葬的制與逾制
地點:湖南省博物館學術報告廳(一樓)
主講人:劉瑞(旦大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在西漢墓葬制度研究中,雖從數量看,皇帝、諸侯王、列侯墓葬甚少,但因其規模龐大、陪葬品衆多而一直引人注目,成爲西漢考古學墓葬制度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因傳世和出土文獻都保存了較多的相關記載,使得從文獻與考古結合而開展制度性的分析成爲可能。
在收集、整理西漢天子、諸侯王與列侯考古資料後,結合傳世文獻記載、出土《葬律》等文獻,對不同時期的各級墓葬規模、陵園設施等開展分析。認爲,在變化的墓葬制度中,制與逾制,不僅受法律約束,也受天子、諸侯王、列侯的政治地位、經濟實力、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影響。判斷,在規矩之中有超越,應是高等級墓葬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