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蘇州的小夥伴們,除了沉醉于園林和湖色之間,往往還震驚于蘇州工業園區的環境與規劃。
蘇州工業園區
作爲2019年産值全國排名第一的工業園區,更是中國新城區規劃的楷模,蘇州工業園區更多借鑒新加坡模式,建築不擁擠,馬路不堵車,下雨不存水,公園綠地多,到處綠樹成蔭,遵循建造綠地,小區綠化好,還有最具特色的鄰裏中心,讓商店方便又不影響市容。區內工廠也是走的高端路線。
蘇州工業園區東沙湖鄰裏中心
其實,蘇州工業園區的前身正是新加坡工業園,是1994年新加坡和中國合作開發的重點項目。
那麽,爲什麽當初新加坡要幫忙開發蘇州工業園區呢?
實際上,新加坡在全世界總共投資建設了170多個園區,蘇州工業園只是其中之一。
之所以要這麽做,是因爲建園區就是一場高風險高回報的生意,就像現在中國的商人也在全世界投資建園區,無非就是因爲自己手裏有大量閑置資金,在國內因爲稅收太高、環保要求變高、沒有土地優惠政策、勞動力成本上漲、電力等各項資源上漲等原因盈利已經很微薄,那不如去東南亞、非洲等地,尋找政府急迫需要資金支持,願意給你更多優惠政策的地方投資。你到人家成熟的園區投資,風險低但入局晚利潤也低,你去幫當地政府從無到有建設一個園區,資金技術都是你的,你的話語權大,風險高利潤當然也很高——也就是說投資建園區說到底就是爲了更高的利潤。
而對所在地的政府而言,有人願意來你的地方投資建園區,首先人家帶著錢來的,不用你自己掏錢,解決了資金問題;其次如果人家做成了,生意做大了你可以收稅;其次他來這裏建廠肯定要招人,又解決了你當地的就業問題;最後就是當地人賺了錢,有錢消費了,又會帶動當地消費增長。完全就是借雞生蛋的事情,誰都樂意啊,前提就是你憑什麽吸引別人在你這裏建園區,不管你具體的條件是什麽,最本質的原因還是在于你能給人家比別處更高的利潤更低的風險。
具體到新加坡在蘇州建園區,很多答案都是道聽途說的瞎扯。就這個問題,有人詢問了當時中新投資集團的首任新方領導,還有當時參與開發的中方領導,綜合各方信息,再剔除各種台面上冠冕堂皇的表述,可知當時選址的考慮,中央政府希望新加坡支持我們的浦東開發大計,把中新工業園落在浦東區域內;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自己祖籍山東,顧念家鄉所以想盡量把項目爭取到山東。
但當時新加坡的資政李光耀才是真正的話事人,他不願意把項目放在浦東,因爲那是中國政府的項目,混到一起,根本說不清是我新加坡的功勞,還是你們中國的功勞,投入都說不清,怎麽談分成?他不願意把項目放在山東,是因爲山東周邊沒有經濟輻射效應一流的大城市;無錫、常州也是因爲離上海太遠的原因落選的——至于江湖傳聞說什麽江蘇省委特別支持蘇州,其實想想就知道不合理之處了——新加坡連中國中央政府的意見都“僅供參考”,江蘇政府卻能左右他們的選擇?總之就是他特別想要一塊靠近上海、又沒有混雜其他投資的荒地,從零開始搞開發,所以選了上海西邊、蘇州東邊的工業園區地塊,那時蘇州園區所在地全是農田。
蘇州工業園區羅氏制藥
新加坡政府在園區投資的3000萬美元啓動資金,1998年因爲當時兩國合作有些矛盾,加上當時亞洲經融危機,新加坡覺得蘇州園區建設無利可圖,想從開發中退出,所以2001年中國政府就帶利息一並還給他們了。2001年以前,新加坡是大股東,但他們發現在中國的地盤上做事,他們新方擔任大股東,不方便協調中國的各級政府機構的配合,2001年就趁機把大股東換成了中方。中方之所以不願意讓新加坡全面退出,不是因爲沒錢買斷他們的股份,而是因爲覺得新加坡人的管理理念、技術都是中國需要的,想讓他們繼續發揮作用,所以一定要新方保留30%多的股份,之後新方股份又逐步減少但一直都占。在那之後,新方雖然不是大股東了,但每年還是可以參與園區的收益分紅。現在蘇州園區每年的GDP是3000多億,位列全國經濟開發區第一名,也是江蘇省最強的區。
除了政府的分紅,新加坡政府建園區,還帶了很多新加坡企業來到園區,因爲過去20多年園區發展好,所以這些企業也賺得盆缽滿盈。
©森布拉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