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智庫Z/Yen集團在中國深圳和英國倫敦聯合發布“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顯示,新加坡超越中國香港,成爲亞洲第一,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僅次于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
而在此之前,亞洲第一,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位置長期被香港所占據。關于香港和新加坡的亞洲第一金融中心的爭論就此走向輿論前端。有不少人對香港的金融地位表示悲觀,認爲新加坡取代香港,成爲亞洲第一金融中心已成必然。
隊長卻不以爲然。香港的金融地位不是天生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中央政府給的。只要中央政府繼續支持香港作爲中國國際金融的橋頭堡,香港作爲亞洲第一金融中心的地位就很難被新加坡超越。
我們先要弄清楚,香港爲什麽能成爲亞洲第一大金融中心?這離不開兩大強國。第一個是英帝國,第二個是中國。在英殖民時期,香港是一個三不管地帶。英殖民政府對推動香港的繁榮發展沒有興趣,但是對利用香港獲取亞洲財富很有興趣。
大家都知道,香港沒有什麽制造業,也沒有什麽實體産業。最大的實體産業就是房地産,但香港的房地産也已經高度金融化了。本質上,香港的房地産仍然是金融業的一部分,金融屬性遠遠超過住房屬性。
這與英殖民政府對香港的放任不管有很大關系。這種“放任不管”不是完全不管,而是只要香港不大亂,其他的隨便怎麽搞都行。這就導致各種黑惡勢力在香港滋長,販毒的、走私的、賭博的,搶劫的、詐騙的、開地下錢莊放高利貸的,還有從大陸逃過去的黑戶難民等,這些人的財富都有很大的非法性。
如果在一個法治嚴明的社會,這些人都叫黑惡勢力,這些錢都叫黑錢。但是,由于英殖民政府的放任自流,讓香港在無形中成爲了亞洲最大的金融自由港。錢的自由度非常高!
不管你的錢是怎麽來的,到了香港,都能合法地換成英鎊、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要完成這些貨幣的兌換,香港就得開設衆多的資産管理機構和貨幣交易中心。每一筆錢從香港流過,香港都要抽傭。這是零風險,一本萬利的生意。這極大地推動了香港金融業的發展,也幫助香港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香港金融業有個最大的特征就是:金融中介。
全世界各地的錢流入香港,香港都有完善配套的中介機構和交易平台,幫助這些錢完成自由兌換。同時,香港也是中國內戰和越南戰爭的受益者。在中國內戰時,香港因尚未收回,沒有受到戰火波及。而在戰後,香港又成爲國民黨人財産轉移的重要橋梁,大量的大陸資産都被轉移到了香港。
越南戰爭同樣如此,大量的越南富豪輾轉香港逃難,也帶去了巨額的財富。這些財富進入香港後,就自然助長了香港的財富管理和金融中介業務,壯大了香港的金融地位。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香港要保持高度的獨立性和自由性。不管什麽錢到了香港,它就是獨立的,自由的,隨時可以進來,也隨時可以出去,任何人都不能凍結。香港殖民政府只想抽傭,收稅,賺一把大的,無意去幫助香港夯實産業基礎。這就在客觀上讓香港擁有極強的獨立性和自由性。
在香港回歸後,中央政府對香港實施一國兩制。在這一階段,香港的金融地位不僅沒有被削弱,還得到了顯著地加強。因爲中國大陸的經濟紅利成爲了香港金融業的第一大推動力。
在改革開放初期,外資擔憂中國政策轉向,普遍選擇先在香港開設一個投資機構,試探性地向中國內陸投資。香港就成了內陸引進外資的一座核心橋梁。對外資而言,這樣做的好處是,萬一內陸政策轉向,他們也能從香港快速抽身,減少損失。
可隨著內陸經濟的騰飛,外資在內陸業務迅速取得爆發式增長。但外資終究是外資,他們永遠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他們把業務部門設置在內陸,把亞洲總部設置在香港,賺的錢全部先從在香港歸集,再轉出到國外。這進一步推動了香港的金融發展。
當內陸企業發展起來,開始走出去後,香港依然是那座最重要的橋梁。華爲、騰訊、恒大、融創、聯想等內陸知名企業,無一不在香港設置分部。這樣做的好處是,隨時可以把錢兌換成國際貨幣,開展國際業務,如海外投資並購,海外融資等。外資進來,內資出去,都走香港這條通道,香港就在橋的兩端開設收費站,這一進一出之間,香港金融業僅僅賺傭金都賺麻了。
在股市上,同樣如此。港元跟美元采取一定區間內的固定彙率,使得港元幣值和美元緊密挂鈎。只要美元不大跌,港元就不會大跌。美元強勢,港元就強勢。這能確保世界各路資本進出香港,都不會遭遇顯著的彙率風險。
從以上就能看到,香港作爲國際金融橋梁的地位不是天生的,是中央政府給的。如果把香港視同中國境內的一個普通城市,香港的金融地位也就沒了。而要取代香港也很簡單,對海南封關,把香港的金融政策搬到海南,海南很快就能取代香港。
金融業是一種虛擬經濟,遷移速度是非常快的。不像制造業,還要先建廠房,培育供應鏈,尋找廉價的勞動力,培訓工人,調制生産線,提高良品率,降低物流成本等等,遷移難度非常大。
和香港對比,新加坡顯然是沒有這種優勢的。只要中央政府繼續把香港定位爲國際金融中心,對人民幣外彙進行嚴格管控,外資進來或者內資出去,香港都還是最便捷的通道。
雖然有不少外資和內資企業的亞洲總部都設置到了新加坡,但錢還不能在新加坡和中國內陸之間自由流通,錢還是要走香港渠道。其中,lazada、shein、tiktok、shoope以及冬海集團等互聯網公司在新加坡設立總部,更多的是貼近東盟市場,以便于開拓東盟業務。
據香港證監會發布的《2021 年資産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報告顯示,香港的資本管理和財富管理規模超過35萬億港元,預計2023年將成爲全球第一大跨境財富管理中心。
在資本市場上,港股總規模爲63.86萬億港元,新加坡股市總市值約爲43.76億港元,占港股的68.52%。在資本管理和財富管理的總規模上,香港都是領先于新加坡。
新加坡的金融業表現不如香港強勁,這也跟新加坡的國策有關。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它可以不發展制造業,直接依托于內陸市場,搭建強大的金融業,但新加坡不行。
新加坡是一個主權國家,它不能不做實業。新加坡的第一大産業是高端精密制造業,如半導體、微電子、醫學儀器、石油化工以及生物醫藥等。憑借扼守馬六甲海峽的黃金水道,新加坡不産一點油,卻是全球第三大煉油國。新加坡擁有全球頂尖的石油化工産業,但沒人說新加坡人破壞環境。相反,新加坡的環保是世界一流水平。
對新加坡而言,金融業的發展只是錦上添花而已。爲了限制超級富豪和家族辦公室的湧入,新加坡還提高了投資移民門檻,從2500萬人民幣調高至到1億人民幣。由于超級富豪的遷入,新加坡2022年的人均GDP有望突破8萬美元。
但這對新加坡普通老百姓而言,並不是好事。他們推高了新加坡的物價,如租金、房價等都大幅上漲。就好像一個旅遊城,突然來了很多神豪外地人,把當地的物價一下子給拉上去了。
對金融業的發展,新加坡是積極而謹慎的。積極吸引外資湧入,但不斷調整相關政策,防止外資如洪水一般沖了龍王廟。新加坡更希望引入的是産業資本,用産業資本去哺育新加坡的高端制造業。
在這一點上,新加坡和香港有著很大的不同。香港作爲一座金融橋梁,賺的是傭金,自然是希望流入流出的錢越多越好。
對于是否超越香港,成爲亞洲金融中心,對新加坡而言,不是第一位的。但缺乏實體産業的香港,當下以及未來都將難以擺脫對金融業的依賴。
在隊長看來,香港要科學地發展,不應把自己的命運綁在金融業上。香港有必要向新加坡學習,把靠近深圳的北部都會區好好地利用起來,引入一些高精尖的制造業,推動香港實現均衡發展。
香港金融地位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新加坡,而是上海和深圳。一旦上海和深圳的金融走向開放,面向全球,香港金融業還有什麽可以支撐呢?
香港要積極融入內地,利用香港的資本優勢和人才優勢,在全球産業鏈中占據上遊地位。與其擔心新加坡超越香港成爲亞洲金融中心,不如學習新加坡,夯實高端精密制造業,爲香港的持續繁榮奠定堅實的基礎。
沒有先進制造業,金融業就是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