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市政府官網披露《重慶市金融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簡稱《規劃》)指出,探索將消費金融公司改制爲數字銀行,在行業人士看來,這一提法在全國尚屬首例,重慶金融監管再次走在了全國前列。
《規劃》在“規範發展消費金融”部分提出,提升消費金融服務能力。發揮好消費金融領域人才、政策和産業優勢,支持商業銀行適度擴大消費信貸規模,引導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規範發展,探索將技術實力強、數據基礎好的消費金融公司改制爲數字銀行。支持符合監管要求的消費金融專營機構適當放寬融資條件,通過發行信用債、資産支持證券等方式進行融資,開展跨領域的資本合作。
探索消金改制數字銀行將爲行業帶來利好
《重慶市金融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中關于“探索將消金公司改制爲數字銀行”的表述
從消費金融公司到數字銀行,按照業內一般理解,最爲顯著的利好是消費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存款,而轉爲數字銀行可以向公衆吸存,這將進一步降低資金成本。
對這一提法,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對南都記者分析指出,消費金融公司在重慶是做得比較好的,但是消費金融公司由于業務受限,對于地方經濟的推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若能改制成銀行,對當地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就能大大提升。
在他看來,這一提法在《重慶市金融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這樣的重磅文件中出現,或許表明中央金融監管部門也在探索類似的一種發展路徑,數字銀行作爲消費金融發展的一個未來趨勢方向也體現出了監管的創新意識,表明了地方政府的大膽探索精神。
“不過,消費金融公司能否成功改制爲數字銀行,數字銀行如何界定等問題都需要進行具體研究和探討。”歐陽日輝表示。就當前來看,國內尚無數字銀行的明確界定,但諸如微衆銀行、網商銀行和新網銀行等沒有實體網點、通過互聯網展業的互聯網銀行,也被業內人士看做是“數字銀行”。而香港則頒布了八張虛擬銀行牌照,只有新加坡已有四張“數字銀行”牌照。因此,未來“數字銀行”具體形態如何,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馬上、小米、螞蟻,誰將率先入局?
歐陽日輝指出,重慶監管這一探索將是一個重大的、有益的制度創新,對消費金融行業的創新發展也是極大的鼓勵,非常值得期待。
那麽,《規劃》中所指的“技術實力強、數據基礎好的消費金融公司”將有哪些潛在受益者呢?根據南都記者梳理,目前注冊地在重慶的消費金融公司有馬上消費金融、小米消費金融、螞蟻消費金融三家。在業內人士看來,相比背靠集團小米、螞蟻,且已經擁有新網銀行、網商銀行兩塊互聯網銀行牌照的小米消金、螞蟻消金,馬上消金可能會成爲這一改制的最積極爭取者。
據公開資料顯示,馬上消費金融成立時間最早,于2015年6月正式開業,是重慶第一家由銀保監會批准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于2016、2017、2018年分別完成三次增資擴股,注冊資本金達40億元。
實際上,馬上消費金融曾對外披露將沖擊在A股IPO,外界分析認爲其謀求上市是爲補充資本。2020年9月,馬上消費獲得重慶銀保監局批複,稱原則上同意其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發行規模不超過13.33億股。此後于2021年1月8日證監會官網披露,馬上消費已與保薦機構簽訂輔導協議,公司于2021年1月日在重慶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爲中金公司及中信建投。隨後,IPO一事再無更新消息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馬上消費金融一則金融債券發行說明書中披露了該公司的營收情況。數據顯示,2020年度,馬上消金實現營業收入爲76.04億元,同比下滑15.5%;淨利潤爲7.12億元,同比下降16.53%。馬上消金2018年至2020年流動性比例分別是136.84%、95.78%和182.05%。資本補充或對其有一定的必要性,若能改制爲銀行,將獲得更多低成本的資金補給。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也在媒體采訪中指出,由于國內消費金融公司暫未公開上市(IPO),也不滿足發行優先股的條件,目前只能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補充資本,資本補充渠道單一。探索豐富資本補充渠道和工具,對消費金融公司而言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南都記者注意到,《規劃》也爲消費金融公司提供了更多資本補充渠道,如支持符合監管要求的消費金融專營機構適當放寬融資條件,通過發行信用債、資産支持證券等方式進行融資,開展跨領域的資本合作。
采寫:南都記者熊潤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