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但對公衆總體風險很低
自2022年5月13日以來,全球12個未流行猴痘病毒的國家已報告了92例確診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截至目前,沒有相關的死亡報告。
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現有信息表明,與有症狀的病例發生密切身體接觸的人群中正在發生人際傳播。病人症狀與過去在天花病人身上所觀察到的相似,但臨床嚴重程度較輕。
這些確診和疑似病例主要來自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其余分布在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瑞典和美國。
猴痘病毒通過與病竈、體液、呼吸道飛沫和被汙染的材料(如床上用品)的密切接觸在人際傳播。猴痘的潛伏期通常爲6至13天,但也可能在5至21天之間。
WHO預計,隨著監測的擴大,未來有可能在已報告病例的國家和其他國家發現更多病例。不過,英格蘭國家傳染服務中心副主任尼克·芬則強調,猴痘不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它對公衆總體風險很低。
中國疾控系統一位專家也對《財經·大健康》表示,猴痘在人際之間傳播可以說非常有限,主要以分泌物等傳播爲主,引發流行的風險非常有限。
猴痘感染有多嚴重?
在本輪疫情暴發前,猴痘病例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熱帶雨林地區散發。
猴痘病毒有兩個不同的分支,即剛果盆地分支和西非分支。由剛果盆地分支病毒引起的猴痘報告死亡率高達10.6%;而西非分支病毒通常引發較不嚴重的疾病,其病例死亡率爲3.6%。
在本輪疫情中,所有通過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確認樣本的病例都確定爲感染了西非分支,也就是死亡率相對較低。
來自葡萄牙的一個確診病例的拭子樣本基因組序列表明,導致當前疫情的猴痘病毒與2018年和2019年從尼日利亞輸出到英國、以色列和新加坡的病例密切匹配。
感染猴痘病毒,最初症狀包括發燒、頭疼、腫脹、背疼、肌肉酸痛和全身無力。感染者初期爲全身性紅斑或皮疹,隨後發展爲軀幹部、臉部、手掌和腳掌的丘疹,丘疹再發展成爲囊疤,形成膿疤並結痂。有時有點像水痘,感染會持續14天到21天,通常會自行消失。
猴痘病毒主要通過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等傳播給人類,如人類被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動物咬傷。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則主要通過血液和體液,屬于有限人傳人。病毒可通過破損皮膚、呼吸道,或是眼、鼻或口腔進入人體。證據表明,感染風險最高的是與有症狀的猴痘患者有過密切身體接觸的人群。
此輪疫情中,許多病例是通過性健康服務發現的,並且是男男性行爲者。在英國最先確診的9例猴痘病例中,有6例曾與男性發生過性行爲。
猴痘之前並沒有被描述爲性傳播感染,但它可以通過性行爲傳染。同時,它也可以通過接觸受病毒汙染的物品,比如床單被褥以及衣物感染。
截至目前,嚴重病例多見于兒童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尤其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並且與病毒暴露程度、患者健康狀況和並發症嚴重程度有關。
WHO歐洲區域主任漢斯·克魯格亦說:“猴痘通常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大多數感染者無需治療即可在幾周內康複。然而,這種疾病可能會變得更爲嚴重,尤其是在幼兒、孕婦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身上。”
如何走出非洲,進入歐洲?
令人迷惑的是,猴痘主要發生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熱帶雨林地區,比如,美國在2021年記錄了兩起猴痘病例,英國曾報告出現七例猴痘病例,所有輸入均與往返尼日利亞的旅行史有關。
然而這次疫情中,目前多個國家報告的確診和疑似病例卻沒有任何猴痘流行地區旅行史,這種情況非同尋常。
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也在報告出現猴痘病例的非流行國家之列。 美國東北部馬薩諸塞州的一名男子在最近去過加拿大後于當地時間5月17日檢測呈陽性,成爲美國今年的第一例病例;聯合國總部所在地紐約市的衛生當局也在調查一起可能的病例。一家醫院的一名患者當地時間5月19日檢測呈陽性。
漢斯·克魯格說,這些案例是非典型的。除一人外,其余均與去猴痘流行國家旅行無關。
此輪疫情的暴露源頭是5月7日報告出現一例確診的猴痘病例,該病例發生在一名從英國前往尼日利亞旅行者的身上。
這位旅行者于4月29日出現皮疹,于5月4日返回英國。病人被懷疑染上猴痘,立即受到隔離。截至5月11日,已經開展了廣泛的接觸者追蹤,以確定在醫療機構、社區和國際航班中的暴露接觸者。從最後一次接觸該病例之日起,對這些人進行了21天的隨訪。迄今爲止,沒有人報告出現類似症狀。
由于該病例被立即隔離並進行接觸者追蹤,在英國與該病例相關的繼續傳播的風險極小。
不過,英國最近的四起病例,其中三例在倫敦、一例在英格蘭東北部,他們之間並沒有已知相互聯系,或是旅行史。他們似乎是在英國感染的。
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說,任何擔心自己有可能感染的人應該去看醫生,但在看醫生前應該提前跟診所或醫務所打招呼。
WHO認爲,迫切需要提高對猴痘的認識並采取全面措施,及時發現並隔離病例、追蹤接觸者、提供支持性護理等以限制進一步傳播。
如何阻斷傳播
“中國未報告發現猴痘病例,也沒有報告在動物宿主發現該病毒。目前的重點是外防輸入。”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譚文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上述中國疾控系統專家介紹,目前,對于猴痘病毒外防輸入的措施很嚴格,比如進入中國國境的旅客只允許攜帶貓和狗這兩種伴侶動物且一名旅客只能攜帶一只,嚴禁進口松鼠、兔子等齧齒類動物。猴痘由入境旅客攜帶的動物傳入的可能性不大,公衆不需擔心。
確切地說,研究人員尚不知猴痘病毒的動物儲存宿主。
自從1970年以來,猴痘病毒在非洲10個國家零星暴發。這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中的一種DNA病毒。1958年,一批從非洲運往丹麥哥本哈根進行科學研究用的圈養猴子暴發了水泡病,歐洲科學家從實驗室的猴子體內分離出猴痘病毒,因此取名爲“猴痘病毒”。
該病毒屬還包括天花病毒、痘苗病毒、牛痘病毒、駱駝痘病毒在內的共12種痘病毒。隨著在1980年消滅了天花和隨後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猴痘成爲最嚴重的正痘病毒。
雖然沒有治療的特效藥,但曆史證明天花疫苗對猴痘有85%的保護作用,但1980年全球消滅天花以來,未普遍接種疫苗。
2017年,尼日利亞經曆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一次暴發。當時,共有172例懷疑病例,75%的患者爲男性,年齡在21歲-40歲之間。之後尼日利亞持續報告出現猴痘病例。
從2017年9月至2022年4月30日,尼日利亞共報告了558例疑似病例。其中,241例爲確診病例,其中有8例死亡(病死率爲3.3%)。2022年1月1日至4月30日,報告了46例疑似病例,沒有出現死亡記錄。
2003年, 美國曾暴發了一次疫情,這是該病首次在非洲以外地區出現。患者因與土拔鼠密切接觸感染。土拔鼠則是從進口到美國的各種小型哺乳動物那裏感染的。當時共有81例病例,但沒有造成任何死亡。
此次猴痘感染病例在多國出現,研究人員懷疑傳播可能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因爲這些病例除一人外,其余均與去猴痘流行國家旅行無關,且在地理上分散在歐洲和其他地區。
WHO艾滋病署代理副執行主任馬修·卡瓦納(Matthew Kavanagh)5月22日強調,各國領導人迫切需要加強對大流行的預防,包括建立更強大的社區主導的能力和人權基礎設施,以支持對疫情的有效和非汙名化應對。
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這“四早”原則是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的“黃金法則”,用在阻斷猴痘傳播亦然。
上述疾控系統專家對《財經·大健康》解釋,利用熒光定量實時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等技術,可在3小時內對痘病毒做出早期篩查診斷。
不過,猴痘病毒的“早發現”存在難點。上述疾控系統專家說,猴痘感染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有臨床症狀,從而被發現,這與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症狀出現早有一定不同。
WHO建議,及時發現並隔離病例、追蹤接觸者、提供支持性護理等以限制進一步傳播,應該對懷疑患有這種疾病的人進行檢查和隔離。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則建議,最好在與患病動物或確診病例接觸4天前,或發生重大無保護接觸後的2周內接種天花疫苗,能有效預防猴痘病毒的感染及減輕臨床症狀。
來源:財經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