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央芭蕾舞團團長、國家一級編導、《紅色娘子軍》、《沂蒙頌》、《林黛玉》等舞劇的編導之一李承祥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12月14日上午7時49分在北京友誼醫院逝世,享年87歲。
根據李承祥同志生前“不設靈堂、不舉行追悼會和遺體告別儀式”的遺願,其喪事一切從簡。根據家屬意願定于2018年12月16日上午8時在北京友誼醫院由親屬送別。
李承祥同志的“追思會”定于2018年12月17日15時30分在中央芭蕾舞團舉行。
圖源中央芭蕾舞團
李承祥同志,1931年10月1日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61年3月15日加入中國共産黨,原中央芭蕾舞團團長,國家一級編導,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文聯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國舞蹈藝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他是中國當代著名舞劇編導,新中國首批從事芭蕾舞蹈藝術的社會主義文藝工作者,是中國芭蕾事業發展進程中重要的奠基者與領導者之一。他曾任北京舞蹈學院客座教授、中國舞蹈家協會編導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文化部“文華獎”評委、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委會評委、文化部全國舞蹈比賽評委、中國舞蹈家協會“荷花獎”評委等。
李承祥同志是中國當代著名的舞劇編導、表演藝術家和芭蕾教育家。他在中國芭蕾舞劇的創作領域取得了傑出的成就。作爲前蘇聯專家古雪夫的助教,他參與編導了“新中國史上首次嘗試中西方舞蹈融合”的大型舞劇《魚美人》。他與郭冰玲、徐傑合作創作了芭蕾舞劇《沂蒙頌》,與王世琦合作創作了芭蕾舞劇《林黛玉》,還創作了《紡織女工》、《杜鵲山》、《楊貴妃》、《雁南飛》、《鴻胪館》、《絲綢之路》、《牛郎織女》和《洛神》等作品。
他與蔣祖慧、王希賢共同編導創作的大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成爲中國文藝史上著名的“紅色經典”代表作,並榮獲“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和“文化部第二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堪稱中國文藝史冊上舞劇中的藝術明珠,深遠地影響了中國當代舞蹈,特別是舞劇的發展進程。
2017年,中央芭蕾舞團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演出劇照。圖/視覺中國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誕生標志著中國文藝邁出了芭蕾這門國際藝術語彙民族化創造的重要一步。它代表著中國芭蕾藝術發展進程中重要的審美標志與藝術成就。在那個年代,以李承祥爲代表的一批懷揣革命熱忱與理想的藝術家們,不計個人得失,凝聚力量與智慧集體創作出的這部紅色經典作品,是一個時代的藝術結晶。曆經半個多世紀的傳承,《紅》劇已經成爲黨和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此外,作爲新中國第一代芭蕾表演藝術家之一,李承祥同志在《天鵝湖》、《海俠》、《吉賽爾》、《巴黎聖母院》和《紅色娘子軍》等大型舞劇中擔任過重要角色。作爲中國芭蕾事業核心力量的領導者之一,其帶領中央芭蕾舞團圓滿地履行了藝術創作與引進、人才培養和國際文化交流等國家文藝院團的職責與使命,曾帶隊出訪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新加坡、菲律賓、荷蘭、比利時、德國、瑞士、奧地利等國家。作爲著名舞蹈藝術教育家,其舞劇創作與編導教學,以及《舞蹈編導基礎教程》等著作,在中國當代舞蹈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他還言傳身教地爲中央芭蕾舞團、爲中國芭蕾事業培養了衆多的優秀人才。其同時注重藝術傳承與精神傳承的培養模式,爲“中芭精神”得以代代傳遞,做出了巨大貢獻。
李承祥同志的藝術人生,是一篇中國芭蕾事業不斷前行的奮進之章,也是中國芭蕾事業發展進程中重要的傳承財富之一:從舞台主角到舞團團長,從《紅色娘子軍》到《沂蒙頌》,從將芭蕾藝術民族化到放眼國際文化交流,從舞劇創作到人才培養,從理論研究到教學實踐,這些都爲後來的芭蕾藝術工作者們提供了寶貴的借鑒資源。他爲人樂觀平和、淡泊名利,一輩子甘守清貧,甚至曆經人生跌宕起伏卻一直不改初心。他用全部生命去實踐“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真正意義上地做到了將畢生心血化爲藝術精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爲中國芭蕾事業的後繼者樹立了永遠學習的榜樣,更爲中國芭蕾事業的發展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藝術來自人民,必將奉獻給人民”的話語所代表的信仰與精神,將成爲中國芭蕾人重要的傳承,一代代地傳遞下去。
李承祥同志生平藝術大事記
1949年畢業于華北大學三部戲劇科,同年調入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任舞蹈演員,曾向索可爾夫斯基、巴蘭諾娃學習芭蕾舞。
1950年在歐陽予倩編劇、戴愛蓮等人編導的大型舞劇《和平鴿》中擔任領舞。
1951年參加文委西藏工作隊,在甘孜、昌都、拉薩等地收集、整理藏族舞蹈。在西藏軍區文工團任舞蹈教員。
1953年參加第三屆赴朝慰問團訪問演出。
1954年參加並畢業于文化部舞蹈教員訓練班,在北京舞蹈學校任中國民間舞教員,曾參與中國民間舞蹈材料制訂。多次赴山西、山東、河北、貴州、湖南、江西等地農村,學習和整理民間舞蹈。
1955年先後創作舞蹈《友誼舞》、《牧羊女》、《吉祥鼓舞》,其中《友誼舞》在世界青年聯歡節舞蹈比賽中獲銀質獎章。
1955年考入由蘇聯專家查普林任教的北京舞蹈學校第一屆編導訓練班學習,在查普林導演(指導)的芭蕾舞劇《無益謹慎》中扮演磨房主米哨。
1957年在蘇聯專家古雪夫任教的第二屆編導訓練班任助教工作。同時參加了舞劇《魚美人》的編導工作。
1958年與栗承廉、王世琦合作編導大型中國民族舞劇《甯死不屈》。先後在古雪夫編導的芭蕾舞劇《天鵝湖》中飾演魔王羅特巴爾特、《海俠》中飾演海俠首領康拉德、《吉賽爾》中飾演守林人漢斯。
1963年在蔣祖慧編導的芭蕾舞劇《巴黎聖母院》中飾演神父。
1964年與蔣祖慧、王希賢合作編導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並在劇中飾演南霸天。此劇被評爲“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1994年)和“文化部第二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2012年)。
1965年與蔣祖慧、王希賢合作編導芭蕾舞劇《紡織女工》。
1973年與郭冰玲、徐傑合作編導芭蕾舞劇《沂蒙頌》。
1975年與栗承廉、王世琦、郭冰玲、徐傑合作編導芭蕾舞劇《杜鵲山》。
1975年當選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6年參加中國舞蹈家代表團訪問澳大利亞,在墨爾本舞蹈學校教授中國民間舞。
1978年隨中國藝術團赴美國訪問演出,並順訪香港、澳門。在第四次文代會上被選爲全國文聯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常務理事。同年任中央芭蕾舞團負責人。
1981年率中央芭蕾舞團赴馬尼拉,參加菲律賓首屆國際芭蕾舞節,並應大會邀請在馬尼拉做關于中國民族舞及芭蕾舞發展的專題示範性講座。
1982年與王世琦合作編導芭蕾舞劇《林黛玉》。
1983年應邀在安徽省首屆舞蹈編導講習班上主講舞蹈編導基礎理論。
1984年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舞蹈理事會邀請,赴美國紐約參加“國際舞蹈討論會”,在會上作關于中國芭蕾舞發展的專題發言。
1984年10月被文化部任命爲中央芭蕾舞團團長。
1985年應加拿大吳祖捷芭蕾舞團邀請,赴溫哥華爲該團排練演出《林黛玉》。
1985年5月赴紐約,爲中央芭蕾舞團訪美舉行記者招待會,並會見美國舞蹈界人士。
1986年率中央芭蕾舞團赴英國演出芭蕾舞劇《魚美人》。
1987年率中央芭蕾舞團赴香港、澳門演出。同年率團赴日本與東京舞星芭蕾舞團聯合演出芭蕾舞劇《林黛玉》、《一衣帶水》。赴新加坡與吳素琴芭蕾舞團合作演出《林黛玉》。
1988年與蔣祖慧、蔣維豪合作編導芭蕾舞劇《楊貴妃》。
1988年被文化部任命爲高級職稱評委會委員,參加藝術職稱評審工作。
1990年6月赴馬尼拉,爲菲律賓芭蕾舞團創作演出反映菲律賓生活的舞劇《永別了!瑪利娅格拉拉》,同場演出《林黛玉》第四幕。
1990年10月率中央芭蕾舞團赴歐洲五國(荷蘭、比利時、德國、瑞士、奧地利)演出。
1991年7月與蔣祖慧、蔣維豪、陳翠珠、牛得力合作編導大型舞劇《雁南飛》。
1991年11月應邀參加日本福岡藝術節、大阪國際芭蕾舞比賽。
1992年應廣東省舞蹈學校邀請,在舞蹈編導訓練班上主講編導藝術理論。
1992年率中央芭蕾舞團赴台灣演出,並與台灣舞蹈界人士進行藝術交流活動。
1993年至1996年先後4次赴日本福岡與當地舞蹈家鶴田美保子合作編導芭蕾舞劇《鴻胪館》、《絲綢之路》、《牛郎織女》,並在劇中飾演唐朝使節等角色。
1995年爲廣州芭蕾舞團編導芭蕾舞劇《洛神》。
1997年應邀赴香港,與王世琦合作爲香港芭蕾舞團排練上演舞劇《魚美人》。
1990年3月出版了第一本文集《情傾芭蕾》。
2002年8月出版了《舞蹈生涯50年》。
2012年出版了《李承祥八十抒懷影集》。
2015年1月出版了《舞蹈編導基礎教程》,2018年再版。
編輯 吳奇函 校對 陸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