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縫紉機的發明到電商的崛起,時尚一直是創新的溫床。與科技一樣,時尚具有前瞻性和周期性。時尚是一個巨大的産業:近 2.4 萬億美金的産值使時尚行業成爲全球經濟中體量最大的行業之一。
如今,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時尚。
從縫合和裁剪布料的機器人到可以預測時尚趨勢的 AI 算法,再到更衣室中的 VR 鏡子,技術正在快速地使時尚的各個方面實現自動化、個性化。
在本報告中,我們深入探討了時尚的變化趨勢。這些趨勢正在重塑服裝和配件的設計、制造、分銷和銷售方式。
産品設計
科技正在使時裝設計自動化。 時尚品牌都希望通過科技來更好地了解客戶。
隨著數據收集工作變得越來越複雜,人工智能將在産品設計和開發方法發揮更大的作用,重點是預測客戶接下來要穿什麽。
人工智能(AI)設計師
谷歌宣布與德國時尚電商 Zalando 進行合作,共同推出 AI 服裝設計産品 Project Muse。
(來源:projectmuze.com)
該項目訓練了一個神經網絡,以了解顔色、布料、款式偏好和美學參數,這些數據來自谷歌每年的“時尚趨勢報告”(Fashion Trends Report)以及 Zalando 提供的設計和潮流趨勢,然後通過神經系統的視覺計算程序爲用戶進行服裝設計。
亞馬遜也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創新。亞馬遜的以色列研究團隊通過機器學習軟件來評估某件商品是否“時尚”。亞馬遜在舊金山的王牌研發團隊 Lab126 提出了一種算法,可以基于圖像學習特定的時裝風格,然後創作出類似風格的服裝。亞馬遜還爲這種“按需生産服裝”制造系統申請了專利。該技術可服務于其 Amazon Essentials 系列或亞馬遜物流網絡中的供應商。
當然,離開人類的人工智能設計的結果並不總是按正軌運行。谷歌的 Project Muse 的許多設計都是難以琢磨的草稿和塗鴉,而亞馬遜 Lab126 計劃(Amazon Lab126 initiative)的一些設計結果被評價“粗糙”。
但是,AI 開發的設計與人爲設計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2019 年 4 月,中國國際服裝設計創新大賽中, 深蘭科技的 AI “設計師” DeepVogue 名列第二,並獲得了 “最受大衆歡迎獎”。該“設計師”系統是由中國科技公司深蘭科技研發的,通過“深度學習”來生成原創設計,而這些原創設計是從人類設計師輸入的圖像、主題和關鍵字中提取的。
顯然,在品牌依賴純 AI 設計師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發工作。但是可以說人工智能已經在幫助品牌更快地創建和叠代其設計。
人工智能已經在影響時尚品牌
2018 年, Tommy Hilfiger 宣布與 IBM 和紐約時裝技術學院(FIT)合作了一個名爲“重塑零售(Reimagine Retail)”的項目。該項目使用 IBM AI 工具來破譯以下幾個內容:
- 實時時裝行業趨勢
- 客戶對 Tommy Hilfiger 産品和 T 台走秀照片的看法
- 用流行印花圖案、輪廓、顔色和樣式重現主題
然後,將來自 AI 系統的知識反饋給設計師,以便他們在下一季的設計中作參考。
FIT / Infor DTech 實驗室主任 Michael Ferraro 對此評價道:“重塑零售”項目是時尚界與全球技術領先者合作以推進具有挑戰性的創新時發生的有力例證。”
在線服裝零售商 Stitch Fix 的 “ 混合設計(Hybrid Design)”服裝已處于 AI 驅動的時尚潮流的前沿。該服裝是使用算法設計出來的,這些算法可以挖掘 Stitch Fix 庫存中缺少的流行趨勢和樣式,並結合消費者最喜歡的顔色組合、圖樣和服裝材質等向設計師提出新的建議。
該公司在其網站的“算法之旅(Algorithms Tour)”中詳細介紹了其工作方式(如下所示)。
(來源:Stitch Fix)
Stitch Fix 已經使用混合設計方法設計了 30 多種服裝款式。
該公司表示,人工智能設計的服裝與其品牌供應商的服裝銷售中的表現旗鼓相當。這可能是因爲 Stitch Fix 擁有大量的客戶數據來完善AI數據庫,這當然還要歸功于Stitch Fix 以訂閱爲基礎、以反饋爲中心的商業模型。
“我們非常適合這樣做,” Stitch Fix 首席算法官 Eric Colson 說。“這種 AI 模式以前不存在,是因爲算法所需的數據不存在。Nordstrom(美國高檔連鎖百貨店)就沒有這種類型的數據,因爲人們在試衣間裏試穿衣服,而你並不知道他們沒有買什麽以及沒有買的原因。我們可以訪問大量數據,基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
設計並不是 Stitch Fix 利用 AI 和機器學習發揮作用的唯一領域。該公司雇用了逾 85 名數據科學家組成的團隊來監督機器學習算法,並將其使用在從商品推薦到采購與庫存管理的公司管理全流程中。
根據 Colson 的說法,該公司已經從其人工智能行業投資中看到了投資回報率(ROI),包括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戶滿意度。
隨著越來越多的 AI“輔助”計劃的發展,它們將幫助品牌圍繞産品開發和新業務領域做出更明智的戰略決策。
3D 設計平台,如 CLO(如下所示),可以輕松實現服裝設計的動態調整。這意味著品牌已經可以使用 AI 的實時見解來修改産品,直到投入生産爲止。
下面,我們將舉例說明,隨著風格變得更加個性化並受到數字化的影響,技術將如何使服裝設計師自動化。
(來源:CB Insights)
與亞馬遜的 Lab126 計劃和谷歌的 Project Muze 相似,來自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和 Adobe 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方法,首先使 AI 學習個人風格,然後創建適合該風格的新項目,並通過計算機生成圖像。
該系統可以使品牌能夠僅僅根據用戶與視覺內容的參與來爲他們創建個性化的服裝。
從宏觀上來說,品牌可以根據其整個用戶群的曆史數據來預測更廣泛的時尚趨勢。這些預測最終可以用來指導産品或整個標簽的設計。
(來源:《Visually-Aware Fashion Recommendation and Design with Generative Image Models》)
時尚的未來就是個性化和預測。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積累,算法將成爲趨勢的捕捉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預測(甚至設計)未來的趨勢。
例如,服裝零售業的數據驅動個性化平台 True Fit 在 2018 年完成了 5500 萬美元的 C 輪融資後,總融資規模達到 1.02 億美元。該公司通過大數據整合及精准算法幫助用戶在網上准確找到合適的服裝和鞋類尺寸,降低用戶的網購成本。
True Fit 首席執行官 William R. Adler 表示,該平台擁有超過 1 億的注冊用戶,True Fit 會基于消費者以往的購買曆史給予進一步的購買建議,從而“更好地在各個消費者觸點中實現個性化”。
另一家智能配件公司 Virtusize 的解決方案側重的是衣服合身與否,而非穿在身上的效果。用戶可以將心儀商品的具體規格和他們已有的較爲類似的衣服進行比較,從而選到最合身的衣服。
Virtusize 聲稱,通過消除尺寸和合身性的不確定性,該解決方案可以使銷售量提高 20%,並將退貨率降低 30%。這家總部位于日本的公司已經與巴黎世家(Balenciaga) 和 Land’s End 以及亞洲領先的在線時裝商店 Zalora 達成合作。
消費者的偏好將在設計和生産過程的各個方面發揮其指引作用。
像 True Fit 這樣的平台可以幫助商家識別消費者喜歡的衣服材質,甚至可以確定不同的采購及制造流程對消費者産生的不同影響。
制造業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時尚周被拆成兩季: 2 月份舉辦當年秋冬時裝周,9 月份舉辦次年的春夏時裝周。
交錯的時間表旨在爲品牌提供足夠的時間來衡量零售買家和客戶的興趣。從時裝推出到上架的時間段內,品牌會評估需求,以便確定當季服裝所需生産數量。
而“快時尚”使服裝設計從時裝秀迅速轉移到專櫃貨架,顛覆了這一模式的各個環節。
(來源:CB Insights)
像 Zara、H&M、Top Shop 等品牌都是建立在服裝生産速度和時尚設計敏捷性的基礎上的。一旦這些零售商發現最新的流行趨勢,便開始部署其超快速的設計和供應鏈系統,以盡快將趨勢推向市場。
這使快時尚品牌能夠擊敗傳統品牌進入市場。9 月和 2 月在 T 台上走秀的服裝和配飾在原版尚未上市之前就會被快時尚品牌模仿並上架售賣。除了憑借近乎“實時上新”的能力,快時尚品牌還會推出更多款式的服裝,以迎合小衆的、有特定需求的客戶。
他們還可以推出小批量生産,以測試是否滿足客戶需求,或者出售超短壽命的服裝系列。
時尚季
快時尚的興起正在削弱長期以來構成的時尚行業的每年兩季的周期性。
快時尚品牌每年可以發布多達 52 個“微時裝周”。例如,Topshop 每周在其網站上發布近 400 種樣式。
爲了跟上快時尚的步伐,傳統服裝品牌現在每年大約會推出 11 個時裝周。
奢侈品的平價替代品仍然是熱門的消費商品。即使在零售業增速放緩的情況下,Zara 的母公司——西班牙零售巨頭 Inditex 在 2018 財年(2018 年 2 月 – 2019 年 1 月)也獲得了近 300 億美元的銷售額,淨銷售額同比增長 3%。
社交媒體加快了這一周期。網紅營銷和其他社交媒體策略可幫助新時尚趨勢快速傳播,消費者形成對超低價時尚的快速需求。
借助 Instagram 和 Pinterest 等平台上的“即看即買”工具,購物者可以即時在網上購買所需商品。
Fashion Nova 是一個成功利用社交媒體建立客戶基礎和品牌的快時尚電商品牌。該公司在 Instagram 上擁有 1500 多萬粉絲,有 3000 多名網紅將自己最喜愛的搭配以熱門話題 “#NovaBabes” 進行推廣。
快時尚品牌 Boohoo 表示,在與名人、博主等合作在 Instagram 上向 16 至 24 歲的粉絲推廣産品後,公司利潤翻了一番。
然而,快時尚也有其陰暗面。各大品牌在工作條件簡陋的工廠中雇傭低薪工人來生産低成本,低質量的服裝。而用于制造廉價服裝的廉價材料也充滿了化學物質。
(來源:CB Insights)
由于快速生産産生了過量的紡織廢料,廉價生産的服裝對工廠工人和環境都有害: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數據,每年大約有 1280 萬噸的衣物被送往垃圾填埋場。全球紡織品生産每年排放 12 億噸溫室氣體(超過國際航班和海上運輸的總和)。據估計,全球人類活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有 10% 來自時裝業,20% 來自工業廢水,24% 來自殺蟲劑,11% 來自農藥。
時尚(尤其是快時尚)中的可持續性問題並不是什麽新鮮事,但新問題是業內最具影響力的客戶開始如何應對。
推動可持續發展
消費者逐漸意識到快時尚的弊端:具有社會意識的消費者正在接受“慢時尚”這一日益增長的趨勢,“慢時尚”關注的是可持續材料以及透明的、合乎道德的勞動力和制造業。
2018 年,時尚搜索引擎 Lyst 在其購物網站上收集了 1 億多次搜索信息,發現搜索符合道德理念和時尚要求的産品(包括“純素皮革”和“有機棉”等)的消費者增加了 47%。
對可持續性發展的日益關注在年輕一代中尤爲突出:根據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的《全球消費者信心調查》(Global Consumer Confidence Survey),美國 83% 的千禧一代看重公司實施的改善環境項目;75% 的人願意改變消費習慣,以獲得更可持續的産品。
時尚界中年輕的新興品牌正在采取行動,以適應消費者敏感性的轉變。新興美國時尚品牌 Cuyana 鼓勵客戶將重點轉移到購買“少而精的東西”上。其産品采用包括亞麻和絲綢在內的可持續植物性材料制成。另一家名爲 Pact 的年輕公司提供經 GOTS(全球有機紡織品標准)認證爲有機的棉質服裝。
向可持續發展的轉變在制鞋業中尤爲明顯。例如,Allbirds 生産的鞋由桉樹葉制成的。
作爲回應,一些知名品牌宣布了新的服裝系列和關注可持續材料的舉措:
- H&M 的 Conscious 系列的服裝采用了由 Piñatex 制成的皮夾克和牛仔靴。Piñatex 是一種天然皮革替代品,由菠蘿葉中提取的纖維素纖維制成,通常在菠蘿生産中被丟棄。該生産線將支持 H&M 達到更高的目標,即到 2030 年將可持續資源的利用率增加到 100%。
- Levi‘s 的 Wellthread x Outerknown 系列中的服裝包括牛仔褲和牛仔夾克,采用 70/30 的棉-棉混麻制成,更易回收。大麻經過處理後,手感類似于棉花。該公司推出了 Water <Less(R)牛仔布生産線,優化了節水生産流程,從而減少了生産該品牌最受歡迎的款式的耗水量。
- 阿迪達斯攜手環保組織 Parley for the Oceans 發起“跑出蔚藍”(Run for the Oceans)主題活動,並宣布計劃在 2019 年使用回收的海洋塑料制造出 1100 萬雙運動鞋。
- 在線轉售網站 ThredUP 與 Conscious Commerce 合作推出了 Choose Used Capsule Collection(選擇二手膠囊系列),出售限量版二手印刷品。
- 江南布衣推出了一個全新時尚環保品牌“REVERB”,以配合集團多品牌擴展的策略橫向擴展業務,采用具有有機認證或爲回收循環原料制造的天然材料。
向更可持續的面料轉變並不是時裝業轉向采用更可持續的做法的唯一途徑。
美國二手衣物寄售電商 ThredUp 自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線舊貨商店”。該公司預測,受二手行業增長的推動,到 2023 年,美國二手服裝市場(轉售+節儉+捐贈)總額將達到 510 億美元。
Poshmark 是美國最大的二手交易電商平台,創立于 2011 年,主要銷售服裝和配飾,包括二手 T 恤、高端精品女裝和自有品牌,並預計在 2020 年上市。Poshmark 是一個將社交功能和二手買賣結合在一起的平台,有點類似“小紅書”,賣家分享商品,買家可以點贊留言。
受到這些年輕公司的啓發,H&M 于 2019 年 4 月宣布試水二手及古董服飾項目,在瑞典推出二手服裝線上平台 Sellpy,以提高品牌的可持續性。H&M 與天貓和閑魚兩大平台達成合作,在中國嘗試線上舊衣回收。
目前,美國二手電商領域已經出現好幾家上市的平台,反觀中國,從 2011 年開始,不少玩家都湧入二手電商市場,資本也動作頻頻。盡管閑魚、轉轉這類全品類二手交易平台存在感要高一些,但目前還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不論是融資還是用戶規模都沒有獲得突破,行業內也沒有出現真正的獨角獸。這意味著中國的二手電商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當然,主要原因是美國市場自身對于二手商品的接受程度比中國高。
人工智能和先進技術也可能在推動時尚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作用。
他們可以改善的一個領域是營收,這目前是時尚行業(尤其是電商領域)中浪費的重要來源。平均而言,網購退貨率高達 40%。借助數據和 AI 功能,零售商可以更有效地匹配客戶的購物行爲和偏好,從而有可能減少退貨總體數量。
即使慢速時尚運動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社交媒體和快速時尚模式(更不用說電商了)的興起也改變了我們所知道的時尚。
快速叠代和生産
得益于科技和電商,創立時尚品牌的成本已大大降低。
手工藝品電商 Etsy 的出現讓任何人都可以輕松地開設網店並建立粉絲群。如今,生産成本的下降使小型或新興品牌能夠以合理的利潤率生産小批量産品,並由此建立起網絡受衆。
在過去的幾年中,時尚品牌必須制造成百上千種産品才能以合理的價格生産。
Maker’s Row 是美國工廠和制造設施的供應商, 它搭建了一個爲設計師和代工廠牽線的平台,縮短了從創意到成品的距離。平台上的生産商在定價和采購方面都制定了透明的標准,所以創業品牌可以輕松地匹配到能夠滿足其規模需求的小批量生産商,並將其納入其營銷體系中。
例如,總部位于紐約的男裝街頭品牌諾亞(Noah)就以生産超小批量的服裝系列而聞名——據傳有時只有 12 件或 24 件——而且往往很快就賣光了。諾亞的推廣策略包括在博客中詳細標明服裝的來源和目的。
(來源:CB Insights)
大型高端品牌也在改進其生産方式,以更好地與快時尚零售商開展競爭。
Tommy Hilfiger 的新款 TommyNow 系列一旦在 T 台上獲得認可,就能立即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實體店和網上銷售,消費者的購物欲即刻得到滿足。這意味著 TommyNow 的産品上架速度比傳統系列快三倍,在産品構思/設計和發布之間只有 6 個月的窗口期。Hilfiger 品牌致力于使 Now 系列具有體驗性和即時性。
Tommy Hilfiger 首席品牌官 Avery K. Baker 說:“縮短了時裝秀的知名度和購買時間之間的差距,就是要給予消費者真正尋求的即時滿足感。”
圖 | 紐約市推出 Tommy X Gigi 系列
TommyNow 的第一季與超模 Gigi Hadid 合作,推出了爲期兩天的時裝周盛會,得到了廣泛的社交媒體的支持。活動直播在 Facebook Live上實時播出,並在 Pinterest、Instagram 和 Snapchat 上推出了可即時購買的産品。
許多其他品牌也開始效仿 TommyNow 的做法。
然而這並非易事:將 18 個月的生産周期縮短到僅 6 個月,就需要 Tommy Hilfiger 品牌全面改革其整個設計、制造和分銷生態體系。
大量的技術湧現,以更快的速度使可擴展的、可持續的生産變得更加可行。
簡化供應鏈
一些品牌正在推動和深入“內部化”生産,以加快生産速度以更快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2018 年 4 月,意大利奢侈品牌 Gucci 正式推出了一個名爲 ArtLab 的創意中心。該中心占地 37000 平方米,主要負責産品開發和實驗測試。Gucci 表示將爲 ArtLab 中的皮革制品和鞋類進行全面的內部原型設計和樣品制作,並且配備了新材料、金屬硬件和包裝的研發實驗室等。該項目的目標是讓 Gucci 的供應鏈更接近原生産地,最終在産品開發、采樣和材料開發方面擁有更大的控制權。
在其他地方,各品牌正在探索 3D 打印如何幫助它們按需生産商品,並尋找定制的新途徑。
3D 打印個性化産品
Performance 服裝專業品牌供應商(Ministry of Supply)推出了一種店內 3D 打印機,該打印機可以定制服裝(並且可以在 90 分鍾內生産出定制的西裝外套)。在傳統的西服工藝中會浪費 35% 材料,但 3D 針織服裝只會以額外的紗線形式産生幾克廢料,有助于減少浪費。
阿迪達斯還與 Carbon 攜手合作研發了 3D 打印的運動鞋及配件。
限量版阿迪達斯 Futurecraft 4D 零售價約爲 300 美元,是雙方合作的最新産品(如下所示)。阿迪達斯還在 2017 年第四季度通過其 Hydra Ventures 部門投資了 Carbon,並加入了 Carbon 的董事會。
目前,由于産量有限,Futurecraft 4D 鞋子很難買到。公司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這種情況。
“我們仍在繼續加大創新,使用更快、更有限的材料。理想情況下,我們的願景是按需生産和印刷……但是現在的情況是,我們的大部分産品都是在亞洲生産的,生産後我們再把它們用船或飛機運送過來,它們最終才會出現在第五大道上“, 阿迪達斯首席營銷官埃裏克·利特克(Eric Liedtke)表示。
(來源:阿迪達斯)
新百倫(New Balance)和銳步(Reebok)也嘗試了類似的舉措。銳步于 2018 年 3 月發布了 Liquid Floatride Run 跑鞋,這是該公司 3D 打印概念 Liquid Factory 推出的第一款産品。該鞋具有 3D 打印的“鞋帶”,此外其鞋底的線形花紋也是用 3D 打印制作的。
銳步未來業務的主管 Bill McInnis 表示:“鞋類制造業在過去的 30 年裏沒有發生顯著變化……每個品牌的每雙鞋都是用模具制作的,這是一個昂貴而耗時的過程。有了 Liquid Factory,我們希望從根本上改變鞋子的制作方式,創造出一種不用模具就能制作鞋子的新方法。這爲我們所能創造的以及我們創造的速度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
在衆多中國運動品牌中匹克、李甯以及安踏分別已經在 2012、2013 以及 2018 年開始從事 3D 打印技術的研究。匹克已經在 2017 年 5 月做出了中國第一雙應用 3D 打印技術的跑鞋,將整個 3D 打印的設計模擬從一個模擬過程變成了開始産品推進的過程。同年 6 月匹克就推出了 2.0 版本,這個版本也是中國第一雙應用 3D 打印技術可以量産銷售的跑鞋。李甯在 2018 年的巴黎時裝周上,發布了首款可實現個性化定制的 3D 跑鞋。
生産車間裏的機器人自動化
與其他各個行業一樣,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已經應用在了時尚制造業。許多品牌使用自動存儲和檢索系統(ASRS)進行庫存和運輸庫存。
然而,在服裝制造中使用機器人更具挑戰性。近年來,機器人盡管看上去也一直被用于成衣的大規模生産,但主要負責激光切割織物或自動縫紉機中一些非常簡單的任務,因爲機器人很難處理柔韌、有彈性的面料。
軟體機器人技術的進步將在未來滲透到制衣業。同時,初創公司正在將硬件和軟件結合起來以創建自動縫紉系統。
例如,美國創新自動化縫紉技術公司 SoftWear Automation 生産出了能處理柔軟布料的機器人 Sewbot。這款機器人不需要人力幹預,全程自動化便能生産出 T 恤,而且生産機器人的效率高達 22 秒一件,讓人類望塵莫及。
通過機器人的視覺和實時分析,SoftWear 可以比人眼更精准地觀察織物,並追蹤精准到最大爲半毫米誤差的縫紉針位置。Sewbot 配備了專用的攝像頭和計算機視覺軟件,以每秒 1000 幀的速度跟蹤布料上走線的位置。(在一份合同中,這家初創公司將供應商的T恤制造成本降低到每件襯衫 0.33 美元。)
2019 年 2 月,SoftWear 宣布推出 Sewbots 服務,允許制造商、品牌商和零售商租用他們的全自動縫紉生産線。該項目的目的是使總部位于美國的公司能夠以低于外包的成本在美國進行采購和生産,具有更大的前景和更好的質量。
機器人很早就被用于鞋的生産,但耐克通過 2013 年投資 Grabit 擴大了對機器人的制造投入,該公司是一家機器人初創公司,使用的是類似粘附(一種靜電形式)的方式來幫助機器用新穎的方式操縱物體,當然也包括柔軟的鞋面材料。
從那時起,耐克就開始使用 Grabit 的技術來組裝運動鞋的“鞋舌”, 即腳背上面十分靈活的地方。耐克的運動鞋勞動最密集的部分就是鞋舌,它由 40 塊材料相互堆疊而成,工藝複雜,機器人無法完成,所以在這之前一直由人工負責。
通過更多依賴機器而不是人類的制造系統,未來的時尚品牌將加快生産速度,工人不必再擔心勞動條件的問題。但是,他們也面臨著工廠自動化的潛在後果——失業。
庫存與分銷
技術使庫存透明且可追溯。
隨著時尚進入下一個時代,使用超快速制造系統生産的商品將使用新一代庫存管理工具來進行跟蹤和分銷。
品牌越來越多地部署傳感器、掃描儀和雲軟件的組合來監控和維護庫存。射頻識別技術—— RFID 標簽,是一種將來可能會被廣泛采用的方法。
(來源:梅西百貨)
RFID 用于驗證、自動化和在線集成
RFID 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工作過程無須人工幹預。與條形碼不同,可以遠距離讀取 RFID 標簽的信號,從而減少了手動記錄項目的時間。
在沃爾瑪和 JC Penney 在本世紀初大規模部署 RFID 的嘗試失敗之後,許多公司都已經整合了該技術。
自從在 2016 年第 4 季度宣布 RFID 計劃以來,梅西百貨(Macy’s)一直致力于使每個商店中所有商品都貼上標簽。該商店正在與供應商合作,在裝配現場爲商品貼上標簽,從而實現更好的跟蹤以減少庫存損失和庫存不足事件。
梅西百貨的物流和運營高級副總裁 Bill Connell 說:“通過提高庫存准確性,可以大大減少缺貨情況。並且通過減少缺貨,增加了物品的可用性,這可以促進可觀且可衡量的銷售增長。”
梅西百貨的一些供應商,尤其是奢侈品牌,也一直在使用 RFID 來打擊仿冒商品,以及分析服裝購買來源。
(來源:Moncler)
例如,意大利-法國奢侈品牌 Moncler 爲其産品上內置了 RFID 芯片(如上圖所示),客戶可以通過應用程序或網站對其進行身份驗證,這提供了一種區分 Moncler 正品與仿冒品的切實可行的方式。像貝納通(Benetton)和菲拉格慕(Ferragamo)這樣的品牌都在追求類似的計劃。
此外,借助 RFID 實現庫存自動化使快時尚“快上加快”:Zara 的 RFID 系統對生産車間中的每件衣服進行編碼,從而可以對商品的銷售、庫存和可用性進行有深度的、有針對性的跟蹤。每出售一件服裝,Zara 的系統會提示庫房續貨。線上消費者也可以在購物之前檢查本地商店是否有庫存。
輕松掃描 RFID 標簽還可以使商店運轉更高效:Zara 報告稱,過去店內存貨盤點工作量浩大,需要動用 40 名員工,花費 5 小時逐一掃描各件商品條碼才能完成。如今全面引入 RFID 芯片後,只須 9 名員工就能在一半時間內完成盤點。
Zara 采用的 RFID 方法與零售商品貨架監控的這一大趨勢相吻合。諸如 Repsly 和 Eversight 之類的初創公司使用店內攝像頭和或 RFID 來幫助品牌商監控貨架上商品的展示情況,並跟蹤店內促銷或展示的結果。然後利用趨勢數據和 AI 工具軟件幫助品牌商自動優化其促銷策略。
同時,巴寶莉(Burberry)已將 RFID 標簽不僅用于跟蹤和驗證,還利用它們使商店購物體驗更具有吸引力。
Burberry 在全球 500 家零售店中的産品都內置了可以與 Burberry 應用程序通信的 RFID 標簽,該標簽可以向用戶提供有關穿戴或使用建議。
除了交互性,大多數以 RFID 優先的供應鏈改進方法都集中在跟蹤貨物制造和組裝的軌迹。
並非只有零售商在受益于 RFID 技術。外套制造商 Herman Kay 擁有 London Fog、Anne Klein 和 Michael Kors 等一系列品牌,在梅西百貨 2013 年要求所有供應商在服裝上使用 RFID 標簽後,公司就開始使用 RFID 技術。根據 CIO 肩 CTO Rich Haig 的說法, RFID 大大提高了訂單執行的准確性,使 Herman Kay 成爲“更好的供應商”。
隨著端到端的透明化(end-to-end transparency)對具有環保意識的服裝消費者越來越重要,品牌商需要一個更徹底、更綜合的解決方案。事實上,時尚品牌對 RFID 的接納可能是另一種非常流行的技術的入口:區塊鏈。
區塊鏈完善供應鏈
在時尚業以及所有其他行業中,區塊鏈具有使供應鏈透明化的變革潛力。
通過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中爲每個商品生成唯一的數字 ID,公司將能夠爲其庫存中的所有商品創建端到端的數字曆史記錄。
隨著材料、服裝或配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流動,區塊鏈跟蹤將基于其位置數據、內容和時間戳信息創建准確的交易記錄。數字 ID 可以使用 RFID 標簽、二維碼或 NFC 標簽進行跟蹤,這些標簽使用電磁波的方式與 RFID 使用無線電波的方式相同。
時尚品牌已經在探索區塊鏈追蹤如何爲服裝創作過程注入透明度。例如,時裝品牌正在探索怎樣使用區塊鏈跟蹤使服裝創作過程透明化。例如,區塊鏈初創企業 Provenance 與倫敦設計師 Martine Jarlgaard 合作推出了時尚區塊鏈試點項目。該計劃通過區塊鏈供應鏈技術跟蹤從原材料到成衣的整個過程,記錄了從羊駝牧場進行原料毛收集、在工廠進行紡織、到 Martine Jarlgaard 的工作室的各個步驟。
(來源:CB Insights)
掃描服裝標簽後,消費者可以查看服裝在整個制造和分銷過程中的流動地圖,了解服裝從來源到消費者手中的每個步驟。
區塊鏈初創公司 VeChain 與中國-紐約時裝品牌 Babyghost 合作,對植入 VeChain 芯片的有獨一無二數字身份認證的 BABYGHOST 2017 春夏系列進行展示。在 2018 年秋季, H&M 宣布也將與 VeChain 合作啓動一項試點計劃,使用該公司 Arket 服裝系列中的一款羊毛帽子爲樣例,利用區塊鏈技術確保産品數據在價值鏈中的可追溯性,從而做了一個小的概念證明(POC)。
就目前而言,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管理方法可能是空談,而沒有實質內容。然而,在更注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慢時尚”領域,區塊鏈的潛力是巨大的,尤其是因爲“庫存”的概念每天都在變化。
分銷正在衰亡
許多使用 RFID 和區塊鏈等技術跟蹤的商品根本不會在傳統的零售商店中上架。
隨著消費者擁抱在線購物,時尚界已經見證了購物中心的衰退,電商繼續入侵著百貨商店和服裝商店。根據數據統計網站 Statista 的研究數據表明, 2018 年全球有 18 億人在網上購物,電商零售總額達到 2.8 萬億美元。預測顯示,到 2021 年,全球經濟將高達 4.8 萬億美元。實體時尚公司正在經曆這種轉變帶來的痛苦。2018 年,超過 1875 家時裝零售商關門歇業。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大規模關閉(或申請破産)包括:
- 2016 年,梅西百貨宣布決定關閉 100 家門店。
- JC Penney 在 2017 年夏季關閉了 138 家門店,並計劃在 2019 年再關閉 24 家門店。
- The Limited 公司于 2017 年 1 月關閉了所有 250 家實體店。
- Victoria’s Secret 的母公司 L Brands 在銷售下滑的情況下計劃于 2019 年關閉 53 家實體店。
- Sears 在 2019 年的上半年關閉了 80 個門店。
- Gap 宣布計劃在 2019 年和 2020 年關閉全球 230 家門店。
(來源:CB Insights)
隨著零售店的關閉,訂閱月度時尚品牌盒子提供了新的分銷渠道。
諸如 Stitch Fix (2017 Q4 上市)和 Trunk Club (在 2014 年 Q3 被 Nordstrom 收購)每月向會員發送産品搭配,客戶可以購買他們喜歡的物品,然後將不喜歡的物品寄回去。2018 年, Stitch Fix 公布的淨收入爲 1.2 億美元,同比增長 26%。該公司在美國擁有 270 萬活躍用戶,並計劃于 2019 年在英國推出。當訂戶與平台進行在線交互,分享他們的偏好,並就他們想購買或不想購買的商品給出反饋,推薦算法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進——就像 Netflix 爲您的衣櫃提供的建議一樣。
(來源:Stitch Fix)
訂閱盒子可幫助品牌將他們的産品擺在目標消費者面前。但是,除非一個品牌推出自己的盒子,否則每個月都要與其他品牌競爭成爲“時尚管家”。而且由于訂閱盒子的受衆範圍比傳統的百貨商店或服裝店要小得多,因此它們仍然無法替代大型零售連鎖店巨大的分銷能力。
快閃店(Pop-up Store)是品牌利用新分銷渠道的另一個例子。越來越多的品牌和設計師租用或短期租賃空的店面,通常是在人流密集的城市地區。快閃店鋪租賃空間公司 Appear Here 報告稱 ,2018 年快閃店的臨時空間需求增長了 300%。
快閃店對大品牌和小品牌都可以帶來好處:
對于大型公司而言,快閃店的規模小,因此可以在更具創意、親密的環境中與購物者建立聯系,從而提高用戶忠誠度。
對于新興的時尚品牌,快閃店的體驗屬性可以吸引媒體的炒作,提升品牌知名度。
(來源:RetailBiz)
大型公司和小型公司在投入全面生産或進入一個新的時尚垂直領域之前,都可以使用快閃店來衡量消費者的興趣。像之前的樣品銷售一樣,快閃店創造了特殊的緊迫感,激發了消費者的積極性。
快閃店的效益可以通過銷量和客戶參與度來衡量。根據零售策略公司 The Lionesque Group 的統計,快閃店在 6 個月的營業周期內普遍實現了 35% 的銷售額增量,五成商店的社交媒體用戶參與度在這段時間內提升了 30%。
其實,快閃店原本是爲了應對 21 世紀後期美國經濟崩潰而出現的。但現在快閃店已經發展成爲一種全球趨勢,甚至滲透到了米蘭等輕奢時裝市場:意大利品牌 Furla、Genny 和 Paula Cadematori 都是最新宣布投資短期店鋪的歐洲品牌。
以此爲業務的初創公司已經出現,他們可以幫助公司探索新的分銷戰略。總部位于拉斯維加斯的 WithMe 提供實體店服務:該公司爲世界各地的品牌和零售商設計、建立和管理短期店鋪,平均租期僅爲 90 天。
小店現象正在變得更加微觀:無人小商店在中國正在發展,Stockwell (前身爲 fka Bodega)希望將自動售貨亭引入美國的公寓樓和宿舍。
到目前爲止,售貨亭的趨勢主要集中在食品和洗漱用品等便利商品上,但它可能會開始滲透到時尚或配飾領域。
(來源:CB Insights)
您已經可以在邁阿密南灘(South Beach)的蒙德裏安酒店(Mondrian hotel)使用半自動設備購買新的太陽鏡、Jean Paul Gaultier 衣服或價值 90000 美元的賓利(如上圖所示)。
Bulletin 還開創了“ WeWork”零售模式,爲那些希望在現有實體店中放置産品的品牌提供了靈活的選擇。該公司將其門店劃分爲不同大小、不同區域(有時甚至只有一小部分貨架空間)。每個區域可以被不同的企業按月度出租。
隨著快閃店和售貨亭的發展,舉辦短期實體活動將爲許多“直銷品牌(D2C,也就是 Distributor To Consumer)”或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時尚品牌帶來驚喜。
直銷品牌避開實體零售
對于直銷品牌來說,快閃店、售貨亭和常規商店只是“網絡先行“戰略的實體延伸。
科技已經改變了“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含義。這不再是産品目錄或電視廣告:像 Everlane 、Bonobos 和 Allbirds 這樣的頂級直銷品牌通過建立忠實的客戶群並利用有效的 SEO、社交媒體和在線營銷策略來發展自己的市場。
(來源:CB Insights)
直銷品牌通常會非常重視在谷歌的搜索結果中排名靠前的品牌,把 Instagram 的粉絲變成擁護者,利用 Facebook 的參與(和/或具有高度針對性的廣告)來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然後,D2C 品牌使用電商工具和獨家營銷策略來開展促銷活動,推動數字銷售。利用高度可視化的平台吸引消費者的興趣,用“立即購買”按鈕推動了即時銷售轉化。
- 産品通常是按訂單生産的,客戶可以從不同的選項中進行選擇或添加個性化的風格。
- 用奢華的包裝和品牌吸引力使消費者渴望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他們的購物經曆,從而推動互動的網絡效應。
D2C 模型具有高效性。
因爲沒有機會從買家那裏進行批量訂購,從而消除了生産過剩的風險——買家是穿戴該産品的個人,而不是零售商、中間商。
品牌也不需要爲在商店中爲植入式廣告而戰,也不必費心發起和監控店內促銷活動。品牌與其受衆之間沒有中間環節,因此降低了供應鏈的複雜性。
除此之外,對品牌的控制也是 D2C 模型的優勢。品牌不是爲零售消費者的利益而戰。貼上 D2C 的標簽後,品牌唯一需要取悅的受衆是它自己創造的受衆。
D2C 品牌也無需改變其外觀或風格來適應流行的時尚或趨勢。相反,他們可以將自己的品牌與目標消費者的價值觀相保持一致,正如 Everlane 所做的那樣。
D2C 品牌還擁有自己的客戶參與度數據,這使他們能夠以精確、有針對性的方式了解客戶需求。
當品牌生産新的産品線或選擇新的色彩模板時,這有助于創建數字化反饋閉環。他們與消費者關系密切,可以利用社交媒體信號,客戶服務互動以及過往的電商行爲來決定下一步設計決策。
通過將供應鏈的複雜性降至最低並注重質量,D2C 時尚品牌還可以保持較高的銷售利潤率並根據需要改變定價策略。
一方面,Everlane 圍繞供應鏈和透明定價建立了蓬勃發展的業務:如,一個關于設計師T恤的制作成本(以及 Everlane 的 T 恤便宜了多少)的信息圖表幫助該品牌 在短短一年內吸引了 20 萬名用戶。
Everlane 電商的一個關鍵策略是品牌會把生産過剩的商品放置到 CHOOSE WHAT YOU PAY 的系列中進行銷售,提供三檔不同的價位,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根據消費者選擇的價格,Everlane 會細分消費者的資金在生産、管理和“增長”中的占比。
(來源:CB Insights)
隨著傳統服裝零售商的倒閉和 D2C 品牌的迅速崛起, Tommy Hilfiger 等傳統時尚品牌正在追隨早期領導者的腳步,更加專注于 D2C。
從所有權到使用權:服裝即服務的興起
互聯網的出現破壞了許多不同類別産品的傳統所有權模式。消費者用收藏的 CD 換取 Spotify 的訂閱,用 DVD 貨架換取 Netflix 的會員資格。
現在,從所有權到使用權的轉變正在到來。
是什麽在推動這種變化?消費者對多樣化、可持續性和可負擔性的需求日益增長。如今的消費者購買的服裝數量比 15 年前多了 60%,但對購買服裝的使用時間僅是過去的一半。
在一項針對 2000 位受訪者的調查中,七分之一的消費者表示,他們認爲絕不可以在兩次拍的照片中都穿同一套衣服。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可持續性與成本已成爲消費者日益關注的問題。服裝租賃的概念爲消費者提供了一個持續更新衣櫥的途徑,同時也保護了環境和他們的錢包。
美國租衣平台 Rent the Runway 成立于 2009 年,專爲參加特定活動的人們提供租賃設計師禮服,被稱爲“線上租衣鼻祖”。會員在平台上可以按件或按月定期租用設計師的時尚物品。該公司在 2019 年 3 月獲得 1.25 億美元的 F 輪融資後,成爲了行業中的獨角獸,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
據報道, Rent the Runway 擁有1100 萬會員。繼 Stitch Fix 之後,該公司于 2019 年 4 月宣布了一項新的兒童選項,將業務擴展到兒童服裝領域。
Gwynnie Bee 是一家提供大尺寸女性服裝租賃訂閱服務的公司,對這種租賃趨勢采取了一種包容尺碼的方式,提供各種尺碼(0-32)的時尚品牌,包括 Calvin Klein、Adrianna Papell 等。該服務允許用戶以 49 美元一次租借一件物品,或以 199 美元一次租借 10 件物品。
中國的共享衣櫥企業衣二三,誕生于 2015 年,提前兩年當了共享經濟的先鋒,避免了 2017 年紮堆的共享狂熱;它于 2016 年獲得 IDG 領投的 A+ 輪融資,憑借頂級 VC 的背書,一躍成爲消費升級的代表。2017 年和 2018 年,衣二三分別獲得阿裏、紅杉中國、軟銀領投的 C 輪 5000 萬美元融資和阿裏領投的數千萬美元的戰略投資。目前衣二三已經擁有 1500 萬注冊用戶,已然成爲該行業的獨角獸。衣二三將在 2020 年與 H&M 集團旗下創新實驗室合作在中國測試服裝租賃業務,測試時間爲 3 個月。
知名品牌也開始探索租金趨勢
Express(Express Style Trial)、New York&Company(NY&C Closet)和 American Eagle(Style Drop)都引入了計劃,允許用戶一次最多可租用 3 件商品,月會員費在 50 至 100 美元之間。有趣的是,這三個品牌都已與同一第三方供應商 CaaStle 合作,構建其“服裝即服務”模式。CaaStle 標榜自己爲“爲零售商提供全套管理服務”,是對現有零售渠道的“補充”。根據該公司的網站,CaaStle 客戶可以期望品牌總支出增加 100% 以上,營業利潤增長率達到 20% – 30%。
零售與虛擬商品
科技對零售業的“規模校正”做出了回應。
隨著各地大型零售場所的關閉,小型商店也在關閉——即使在城市購物中心。但是實體零售並不會消失,它的目的只是在演變。
隨著時尚品牌繼續針對更小衆、更有針對性的客戶群定制産品線並使用 D2C 策略吸引他們,品牌商將不再需要在獨立商店或大型百貨商店中庫存大量産品。
許多品牌真正需要的是能夠幫助建立或加強客戶與品牌之間的聯系,從而營造一種興奮感或緊迫感的店鋪。
AR / VR重新定義了在線和店內體驗
AR 和 VR 技術正在廣泛地被應用于創建商店數字體驗和在線“店內”體驗。
一些初創公司正在幫助品牌進入體驗式購物的新時代。例如,Obsess 可以幫助品牌應用 AR 或 VR 技術聚焦于三個場景:
- 電子商務:向在線或移動端消費者展示 3D 産品,從而提高轉化率。
- 實體零售:在店內使用 AR 技術,可使消費者通過數字媒體查看商品庫存。
- 營銷:打造“取悅消費者”的虛擬或增強視覺體驗,例如 AR 彈出窗口,交互式産品目錄或實體店的 VR 休閑遊戲。
國際零售巨頭沃爾瑪在 2017 年成立了“Store No.8”科技創業孵化器,負責研究和投資 VR 和 AR 技術,並收購了VR初創公司 Spatialand,該公司致力于建立一個工具集和平台來幫助企業研發VR內容。Spatialand 與沃爾瑪科技孵化器 Store No.8 合作舉辦了一個 AR 盛會—— Innov8,旨在證明了他們認爲“未來可能會有數百萬人購物”的虛擬現實體驗。
而在 Innov8 VR 競賽中,Obsess 爲 Rebecca Minkoff 創建了逼真的 CG 虛擬商店,使用耳機就可以完成從購物到結帳的過程。2019 年,該公司與 Tommy Hilfiger 合作,爲該品牌與演員兼歌手 Zendaya 的合作打造了一個虛擬的快閃店。
“我們想表達的是,購物在未來將是當今的實體店所擁有的元素集合,如視覺營銷和策劃,但是他們還擁有不可能在實體店存在的元素。” Obsess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Neha Singh 說。
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成本下降和沉浸感加強,虛擬現實商店可能會成爲未來新秀。例如,品牌商可以將 AR 耳機運送給高端回頭客,或者在較小的商店裏配備 AR 耳機,引導買家浏覽整個産品系列。 Victoria’s Secret、Tommy Hilfiger 等品牌已經開始直播 VR 時裝秀。
與此同時,AR 正在將營銷材料轉變爲 3D 體驗:例如,Maggy London 與 Code&Craft 合作,爲移動設備創建了 AR 目錄。使用 3D 掃描和 Apple 的 ARKit 軟件,用戶將手機放在目錄中的物品上,就可以看到逼真的虛擬 3D 産品。
3D 掃描技術和 AR 技術也改變了試衣體驗。
(來源:CB Insights)
TopShop 使用實體店內放置的 AR 鏡子, 可以使顧客無需脫衣服就可以試穿衣服,而優衣庫的 Magic Mirrors(如上圖所示)可讓客戶看到他們試穿的衣服有不同的顔色選擇。
Neiman Marcus 已經在其部分門店引入了類似的技術,與 MemoMi Labs 合作于 2017 年在 37 個分店安裝了 58 台該公司的數字鏡子。
從那時起,Neiman Marcus 便在其門店中擴大了技術足迹。2019 年,該公司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開設了其首個曼哈頓的分店,並由此勾勒出未來科技零售體驗的圖景。18.8 萬平方英尺,技術創新特色包括:
- 60 多個屏幕在整個商店中播放促銷信息和實時內容
- 記憶改造鏡子,讓購物者錄制美容示範和化妝教程,然後通過短信或電子郵件發送給他們,以備將來參考
- AlertTech 提供的智能試衣間,允許客戶定制他們的照明,與店員直接在試衣間溝通
- Theatro 的語音客服平台,使用人工智能幫助優化員工的工作時間。
在鞋類領域,基于 AR 技術的 Converse Sampler 應用程序允許用戶從 Converse 目錄中選擇任何鞋子,用戶只需將手機對准他們的腳就能看到它的外觀。
虛擬試穿也是亞馬遜時尚計劃的一部分——在 2017 年收購了 3D 掃描初創公司 Body Labs 幾個月後,這家電商巨頭研制出家用的 AR 試衣鏡並申請了“混合現實系統”專利。
該專利于 2018 年 1 月份獲得批准。如果亞馬遜將這項專利商業化,則可以使用戶在各種虛擬的環境中試穿衣服,並看到“混合現實”效果。AR 鏡子上面的攝像頭可以跟蹤捕捉用戶的動作,鏡子屏幕則用投影儀來顯示人像。例如,你可以來到一個虛擬的海灘漫步,然後讓 AR 鏡子給你試穿虛擬泳衣。
(來源:CB Insights)
數字造型師實現個性化定制
基于 AI 的數字設計師也在蓬勃發展,他們可以提供有關服裝選擇的反饋或建議替代方案。
亞馬遜的 Echo Look 是一款“個人風格助手(personal style assistant)”,具有一個語音控制的攝像頭,可爲您的衣服拍照(或創建個人造型簿,如Clueless)。Echo Look 于 2018 年 6 月開始售賣,價格爲 99 美元。
除此之外,其自帶的 Style Check 服務,基于“最佳機器學習成果和時尚專家建議”,爲用戶提供衣著搭配上的建議。當用戶提交上兩款不同服飾的圖像時,亞馬遜的時尚 AI(Fashion AI)會告訴用戶哪款更好。
數字風格助手並不新鮮,但 Echo Look 似乎是該領域中首個語音控制創新。在其他地方,一些時尚品牌正在讓聊天機器人充當虛擬造型師。
例如,2017 年假期,ASOS 在 Facebook Messenger 上推出了一款 “gifting assistant” 聊天機器人。該聊天機器人通過詢問諸如“什麽東西最有可能從他們的包中掉出來”之類的問題,幫助顧客爲親人挑選禮物。
同時,Levi’s與初創公司 Mode.ai 合作推出了 Levi’s 虛擬造型師 (Virtual Stylist),該産品可通過機器人發送有關尺寸和款式的信息,幫助用戶找到理想的牛仔褲。(Mode.ai 也通過 Facebook Messenger 運行其自己的機器人造型服務。)
Tommy Hilfiger 的 Facebook 頁面也提供了一個聊天機器人,旨在提供個性化和交互式的購物體驗。
就連奢侈品牌也在某些特定市場上測試數字機器人:普拉達(Prada)爲重新啓動的中國網站推出了“個性化禮賓”聊天機器人。
數字助理在時尚界有很大的個性化潛力。隨著 AI 視覺搜索和推薦系統的改進,用戶將能夠向機器人設計師發送自己心儀的物品的照片,並獲得類似物品的購買建議。
(來源:CB Insights)
總部位于以色列的 Syte 是該領域的一家初創公司,爲零售商和品牌商提供一個攝像頭按鈕,可以將其添加到移動網站或應用程序的搜索欄旁邊。購物者可以通過按鈕上傳自己喜歡的樣式的圖片,然後查看品牌網站上類似的同款商品。Syte 的客戶中擁有衆多知名品牌,其中包括 Tommy Hilfiger、Myntra 和 Kohl’s 等。
總部位于英國的初創公司 Snap Tech 爲發行商、零售商和網紅提供了一系列可視搜索工具,包括 Snap SDK。Snap SDK 可讓客戶將其 iOS 和 Android 應用程序轉變爲可視搜索工具,以及 Snap the Look 小部件,可讓客戶直接從照片中“竊取“外觀。
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初創公司 ViSenze AI 推出了“可購買用戶生成的內容(Shoppable User Generated Content)”,這是一種視覺識別工具,可以“理解和標記用戶生成的內容,使圖像中的項目易于發現、搜索和購買。”ViSenze 擁有 Myntra 和 Urban 在內等知名品牌客戶。
Thread Genius 開發了類似的用于時尚、藝術和室內設計的技術。其在 2018 年 1 月被蘇富比收購。其後的一年裏,蘇富比的銷售額增長了 16%,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公司在線業務的強勁增長。
如果亞馬遜繼續通過投資 Lab126 項目的自動化産品設計,Echo Look 可能會成爲自動化衣櫃引擎和反饋閉環,使用您的私人外觀手冊來了解您喜歡的風格,並把從零開始的設計發送給您,並可以進行按需制造及發貨。
值得關注的高科技時尚
展望未來的時裝秀。
正如科技正在觸及時尚供應鏈的各個方面,它也正在融入服裝本身。“互聯服裝”時代已經來臨,並且正在脫離新穎性領域。
科技連接的配飾、服裝和鞋類
從 FitBit 的首個版本到 Apple Watch 和 Google Glass 的最新版本,可穿戴技術早就已經投放市場。現在,時尚領導者正在將形式和功能結合起來,以使可穿戴設備更時尚、更舒適。
現在,您已經可以購買任何一件與科技相關的配飾,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手表。
谷歌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統 Wear OS(以前被稱爲 Android Wear)已經在Michael Kors、Tag Heuer、Montblanc、中興、Asus、華爲、Fossil 和Diesel 等品牌的手表中普及。自 2017 年以來,Wear OS 經曆了許多更新和叠代,包括新功能、獨立應用程序以及更好的 iPhone 用戶體驗等。
圖 | 搭載Android Wear的Michael Kors Bradshaw Access
時裝品牌也在嘗試將科技裝進手鏈、戒指和項鏈。Rebecca Minkoff 與 Case Mate 合作開發了一款名爲“Lightning Cable Bracelet”的手鏈,該手鏈可轉換爲 USB 連接器,以便在旅途中爲 iPhone 充電和同步,被稱爲“技術控女生必備”。
Motiv 智能戒指用钛金屬制作,並具有防水功能。將其連接到應用程序,可以跟蹤活動,睡眠和心律。Motiv 有銀色、黑色或玫瑰金三種顔色可供用戶選擇。
施華洛世奇與 Misfit Wearables 合作打造了“活動水晶(activity crystal)”,這是一款與應用程序連接的珠寶,用于跟蹤鍛煉和睡眠模式。用戶可以將水晶安裝在項鏈或腕帶上。
除珠寶外,最新的時尚科技創新還將與應用程序連接的硬件嵌入了我們的服裝。
例如,Levi’s 和谷歌合作推出了一款智能牛仔夾克,能夠讓用戶在運動時不用掏出手機而是通過衣服直接控制自己的手機。衣服本身也可以提供許多功能,比如從夾克衫的袖子上直接能夠播放音樂、顯示地圖。
這些夾克采用的是一種谷歌開發的稱爲“手勢感應傳感器(Jacquard Threads)”的材料。手勢感應傳感器是第一個爲智能服裝創建的全尺寸數字平台。”這些線是由超薄導電金屬合金制成的,可以編織成天然合成纖維,並與嵌入的傳感器集成在一起,它們甚至可以機洗。
“手勢感應傳感器被編織到袖口中,通過嵌入在袖口中的微型電子元件和柔性卡扣無線連接到您的手機,” 谷歌工程總監 Ivan Poupyrev 博士解釋說。
三星也發布了幾款智能服裝,如配備有心電圖和肌電圖傳感器的 Body Compass 2.0 襯衫。在外觀上看起來這些衣服與平常的衣服沒有區別,但是,智能衣物可以實現心率、運動步數、體脂等身體數據的實時監控,還可以搭配 App 爲人們提出合理的建議。
可穿戴技術的進步也將使服裝更加實用。Baubax 研發了一種可以給手機充電的夾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也已經開發出了能夠在運動時降溫的自動通風服裝。在平昌冬奧會期間, Ralph Lauren 爲美國隊提供了內置加熱設備的保暖外套。
智能鞋也越來越受消費者的歡迎, 其中,Digitsole 的鞋可以通過配套應用中的用戶設置自動系鞋帶或加熱;ShiftWear 運動鞋(如下圖所示)則配備了彎曲的電子顯示屏,可以顯示用戶選擇的圖像、GIF 或動畫。
(來源:CB Insights)
Lechal 制作了一種導航輔助鞋,可以連接到用戶的地圖手機應用,並向腳施加輕微的振動,從而“無形但直觀地”指引方向。
3D 掃描
借助 3D 掃描技術,我們的衣服甚至可以幫助我們購買更多衣服。例如,LikeAGlove 研發了智能打底褲,在褲裆位置安裝了傳感器和傳導光纖以測量用戶的身材,並使用尺寸數據幫女性選擇合適的牛仔褲款式和品牌。
隨著各大品牌越來越多地采用 3D 掃描技術進行虛擬試穿,這些智能服裝將支持更大程度的個性化和“增強商務”的未來。
新型面料
由新一代材料制成的新型面料也可能在未來的時尚行業中獲得商業應用。
像 Modern Meadow 這樣的初創企業正在破解細胞內的生物學原理,在不傷害動物的前提下在實驗室和工廠制造皮革。Modern Meadow 曾獲得李嘉誠名下的股權投資機構 Horizons Ventures 與 Iconiq Capital 4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
而 Bolt Threads 和 EntoGenetics 等公司正在進行創新,將超強的蜘蛛絲制成容易獲取的織物原料。
安德瑪與英格蘭運動員 Tom Brady 合作設計了一款“運動員恢複睡衣”。該公司表示, 這種睡衣由印有特殊圖案的織物制成,旨在吸收熱量,幫助消費者更好地入睡。 這種睡衣的售價爲 200 美元。
改變顔色的服裝也將出現。盡管在 90 年代超彩色變色 T 恤和情緒戒指很流行,但最新的版本要複雜得多。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名爲 ColorFab 3D 的系統,該系統使用 3D 打印墨水對産品進行重新著色。當被特定波長的紫外線照射時,該“光致變色油墨“會改變顔色。應用 ColorFab 技術的第一個物品是一枚戒指,可以通過編程將其更改爲幾種預設的可自定義顔色。
谷歌的“手勢感應傳感器”(Jacquard Threads)背後的團隊還通過由 UC Berkeley 研究人員開發的變色織物技術 Ebb 進行色彩轉換。該技術可以根據用戶心情或環境進行變色。
與 Levi’s 的智能夾克所具有的應用程序連通性一樣,Ebb 材料甚至可以幫助您通過顔色信號來控制手機上動作,例如,通過更改袖口的顔色來提醒您有打進來的電話。
谷歌的 Ivan Poupyrev 表示:“如果您可以將傳感器編織到紡織品中,那麽您將遠離電子産品。我們周圍世界的基本材料正在更具有互動性。”
總結
科技正在改變著時尚界的每個參與者:設計師、制造商、零售商、造型師,當然還有消費者。
像區塊鏈和 AR 之類的前沿技術在由來已久的時尚界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從而使得生産和分銷方法能夠隨著品位和時尚趨勢的變化而迅速發展。同時,從畫稿到商店貨架,該行業通過科技在各環節都完成了自動化或增強,從而實現了更快的生産,更有效的庫存管理以及更廣泛的在線和店內零售體驗。
所有這些結果都將使時尚行業變得越來越精簡,同時提供比以往更多的選擇。一波新的制造工藝、分銷渠道,甚至原材料和面料的浪潮將推動品牌創造出更多超個性化的産品和體驗。
自動化可以取代時裝行業中的許多崗位。但這也可能會在管理、客戶服務和工程領域方面創造出更多新崗位。隨著科技對個人的反應越來越靈敏,設計師和品牌的角色如何從“品味創造者”轉變爲“品味闡釋者”,將是一件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