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Marc Almagro
本文首發于:PORTFOLIO Magazine
原文標題:《Where Will You Live & Work In The Future》
對于“未來之城”的構想
大家心中都有各自的美好藍圖
付諸探索和實踐之後
一些人回到原點,重新構思發展願景
那些找到正確方向的
正滿懷信心“築”建未來!
“突如其來的嚴峻新冠肺炎疫情,致使新加坡全城封鎖,讓整個社會在極短的時間內進入到一種全新的狀態,未來的發展趨勢也發生了變化。”
這是國浩集團董事總經理鄭馨堯先生在最近發給我的郵件中分享的觀點,在一個月前,我們就國浩即將現世的大型綜合體項目,面對面采訪了鄭董。
國浩集團的鄭董帶我了解了整個國浩項目的發展,作爲區域轉型的領先開發者,國浩集團的大型綜合體項目,將作爲最後一片拼圖,完成整個美芝路(Beach Road)區域的轉型。
這個項目包含了辦公大廈“國浩時代城(Guoco Midtown)”、高端住宅“濱海名彙(Midtown Bay)”,以及令人期待的公共設施和空間;國浩時代城于2019年對外公布,計劃在2023年竣工;國浩時代城住宅項目則分爲1期和2期,橫跨武吉士、美芝路和陳桂蘭街(Tan Quee Lan Street)黃金地段。
根據官方公布的信息,國浩時代城將引入“新式生活·新式工作”的全新概念,而擁有33層豪華住宅的濱海名彙,也坐落在這一富有活力、生活便捷和設施豐富的大型綜合體項目之內,完美融合成爲這一城市綜合體的一部分。
正如大家所知,如今很少有人再直接建造單一的辦公大樓與住宅樓,而是構思融合了高科技和新概念的大型項目,滿足人們對未來都市生活方式的無限暢想~
將生活融入工作,工作融合娛樂,娛樂回歸生活。美芝路的“改變者”承載著人們對未來生活和工作的期許,描繪出一幅美好的未來“藍圖”!這幅藍圖不單單能滿足人們現階段的需求,更能預見未來幾十年裏人們的所需和所求,這或許就是大家憧憬的那座“未來之城”的模樣。
築造即將到來的未來,這幅“藍圖”非常具有吸引力。雖然之前我和鄭董曾在新加坡市區重建局(URA)見過面,但我依然期待這次的訪談,十分想了解他對“未來之城”的看法。
未來相對性-建造未來之城
“未來”是一個相對性的詞彙,一方面它超越“當下”而存在,另一方面,當你以爲觸摸到它的時候,它已成爲更遠的未來。
爲了規劃好“未來”,我們需要賦予一個更實際的定義。
鄭董對“未來之城”下了一個極其貼切可信的定義:讓工作、生活和娛樂緊密結合,讓住宅具有辦公室的功能,可用來接待親朋好友或商業夥伴;另一方面,辦公室不僅僅是工作的場所,更是社交、建立人脈、休閑的地方。
“企業預測自身的成長將越來越困難,因此它們需要更靈活的辦公場所。一個綜合型、多用途的城市項目,應該與便捷的公共交通無縫連接,這才是未來城市的典範。在這樣的城市項目裏,高科技將被巧妙地應用在辦公和住宅區域,讓生活和工作變得更高效、輕松。”
鄭董敏銳地預見了其中的核心價值,“發展和進步是把雙刃劍”他提到,“科技爲我們的帶來了便捷和生産力,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汙染、擁擠和壓力。
信息科技賦予了人們更多工作上的自由,讓大家可以隨時隨地處理工作事宜,但這也讓我們的假期和私人空間受到了幹擾。建築變得越來越龐大、奇特,以便更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一路以來,這樣的現狀讓我們忽略了建築本身的核心價值,讓人們離綠色的大自然愈發遙遠,緩解壓力與保持心理健康也變得越來越重。”
聽到這裏時,我不禁爲此啧啧稱贊,鄭董的想法和觀點是十分現實、超前的,尤其是面臨疫情後時代,國浩的項目願景,很好的預見了正在興起的新趨勢!
在分享科技變革以及未來城市的時候,鄭董說:“當我們思考‘未來’概念時,我們想要擁抱新的科技和新的生活方式,但也一直問自己一個基本的問題:人們追求的幸福是什麽?
如果人們沒有一種更好、更快樂的感覺,那麽這樣一個“未來”是無法讓人興奮的。”鄭董認爲,科技只是讓人們過上更好生活的工具,然而那些重要的事情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改變,我們還是希望生活要有目的性,期待更多的社交活動、希望與人相交、渴望享受美好的大自然。”
定義區域-未來人才生活方式
交流過程中,我們談及了國浩大廈(Guoco Tower),這是國浩在丹戎巴葛區一個極具顛覆性的項目,充分展現了國浩在重新定義一個區域上的實力。
衆所周知,國浩大廈成功的重新定義了丹戎巴葛區,成爲該區域的“中心”,和該區的人們建立了獨特的聯系,爲整個區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當我們討論國浩大廈是如何改變了大家熟悉的丹戎巴葛時,鄭董分享了他之前了解該區域人們的經曆,他所關注的人群不僅僅是那些穿著得體、端著咖啡出入的白領們,而是各個不同的群體;他們所打造的小徑、公共設施和公園與項目完美結合,讓這一地標建築真正意義上改變了人們生活和工作方式。
“在預想人們未來的需求時,我們試圖將人們期待的事物回歸原點,比如自然、公共空間、規模、街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互動。在以往城市發展的過程中,這些重要的因素往往容易被忽略。”
在規劃國浩時代城的時候,他們非常注重項目的綠化與園林景觀,其總面積達到3.8公頃,甚至超過了3.26公頃的項目總占地面積!每一個花園空間都是精心設計的,服務于不同的場景,“我們引進了種類繁多的植物,使得建築內部和周邊環境與自然完美融合,讓人們感覺他們工作和生活的場所,是被大自然所包圍的”,鄭董分享道。
國浩集團十分注重項目規模,他們開發的大型項目幾乎覆蓋了新加坡全島,但追求規模的同時,國浩並沒有忘記初心,他們會仔細觀察、領悟人們是如何使用公共及私人空間的,深入了解人們的行爲習慣,然後再基于這些因素,來決定項目的規模,以實現和周邊環境的完美融合。
國浩時代城是一個大型綜合體項目,鄭董特別強調,國浩別出心裁的創造了“更人性化”的公共空間。例如,我們在新項目中推出了充滿曆史情懷的街道,比如陳桂蘭街,項目裏的街道通往有受保護建築的公共空間;另外,我們在大型綜合體項目內打造出人性化且私密性強的空間,這些公共空間能夠讓人們聚會、組織活動,其配套的辦公室、公寓住宅和商店等一應俱全。
位于陳桂蘭街的國浩時代城第2期住宅項目,由兩幢30層高的豪華住宅組成,共有500個豪華公寓單位,以及一個零售空間。屆時,國浩時代城將擁有3個零售項目和公共空間。
更值得一提的是,國浩時代城內打造了首個“國浩會所(Network Hub)”,這是一個能讓辦公室的租戶們可以來此社交、拓展人脈的商業社交俱樂部;
裏面有休息室、公共空間、會議室、餐廳、遊泳池、健身房等設施,僅供租戶和會員們使用。打造“國浩會所”的目的是營造一個有生活氣息的辦公環境,讓工作場所與社交和休閑結合起來。
“這是未來人才的生活方式。”鄭董自豪地說道,“在辦公室租賃上,我們還引入了“核心(core)和靈活(flex)”的概念,辦公室將由永久(核心)和短期(靈活)兩大部分組成。這樣的理念將能滿足企業動態、多元化的需求。
安家何處-高宜居性項目
“國浩時代城的所有住宅都是爲滿足家庭生活、工作和休閑需求而設計的;單位裏的一個臥室,可靈活設計成辦公室,或成爲客廳的延伸部分。所有住戶都可以通過會員身份進入社交中心,在那裏進行商務洽談。”鄭董分享道。
在新加坡封城之前,在人們狂熱地搶廁紙之前,在人們必須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之前,鄭董就預見到了“生活”和“辦公”融合型住宅的潛力。之後的居家辦公,完美驗證了鄭董所構想的“未來”正在快速變成現實。
“你認爲這個大型綜合體項目的目標市場是哪些客戶群?會有更多自住買家購買濱海名彙(Midtown Bay)的住宅單位?還是說投資者會占多數?”我問了鄭董這樣一個問題。
他回答說:“美芝路/武吉士位于中央商務區,這是住宅投資者廣泛認可的地段,因爲這裏緊鄰新加坡優質辦公室和跨國企業最集中的區域,租賃的機會和潛力巨大。”
“我們也十分看好自住買家市場,住在這裏的人們可以大大地節省花費在上下班路上的時間。這裏有地鐵直達武吉知馬路的名校、以及多所理工學院和大學。對于有孩子上學的家庭而言,我們項目的地理位置是十分優越、便捷的。”
鄭董指出,從項目出發步行僅需5分鍾,就有各種各樣的設施,比如美食、購物、娛樂、文化和醫療設施等等,這絕對是一個宜居性極高的項目。“CBD大部分的住宅項目中,休閑娛樂空間十分有限,但我們在項目內創造了許多綠色和休閑的空間,加起來面積比5個足球場還大。”
穩固的未來-展望美麗新世界
我們的面對面采訪交流結束于此,但訪談之後發生了一系列未預想到的變化!
阻斷措施期間,媒體報道的全都是新增病例等,可怕的疫情數據。一個周末的早上,我給鄭董發了一條訊息,我想聽聽他的看法。我特別提到,我們在之前采訪中討論的一些話題,正在變成現實。
“當我們在2017-2018年構思這個項目的時候,我們已經很清楚,我們的住家和辦公室必須改變,”他在電子郵件中回複說,“生活-工作-娛樂的界限將變得越來越模糊。
在我們的構思中, 住家應該能夠滿足生活、工作、娛樂的不同需求, 因此我們設計了開放和靈活的公寓單位,牆壁的設計很特別,可根據需求拆除,或改裝成玻璃門,讓這些空間搖身一變成爲家庭辦公室。”
根據國浩大廈的租戶情況,他們已經注意到許多公司正在規劃打造“活動型”辦公場所,讓辦公室真正成爲協作、團建和吸收企業文化的地方。另一方面,他們也意識到由于經濟和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企業越來越難預估自身的發展和未來員工人數。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在辦公室設計上,構想了一個‘核心和靈活’的概念,辦公室租賃應該有永久的‘核心’部分,以及短期的‘靈活’部分。我們還在項目裏打造了一個“社交中心”,它本質上是一個讓人們協作和社交的空間。”他再次談及這個高度創新的概念。
“辦公室不僅僅是我們處理文書和郵件的地方,因爲這些都可以在家裏做。相反,辦公室是一個跟同事和商業夥伴合作、社交的地方,除了工作之外,人們可以在這裏可以參加各種活動,比如遊泳、運動、小酌、用餐等等。
當我們與熟悉的人一起工作時,居家辦公不會有問題;但如果是新團隊,或團隊中有新成員,或公司正在經曆一個轉折過程,那麽人們對協作和社交的空間需求就非常高。” 當然,鄭董和他的團隊以及集團的高層,並不僅僅是針對後疫情時代而設計的項目;相反,他們展望的是一個美麗新世界的生活需求。
鄭董強調說:“通過這次疫情,我們可以看到,凝聚力和社會意識更強的地區,能夠更好的抗擊疫情。”
“雖然我們現在都忙于關注這場疫情將在何時結束,以怎樣的方式結束,但這絕不是最後一場全球性的生存挑戰。氣候變化仍是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最大問題。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會遇到什麽樣的沖擊,但只要我們秉承著可持續性和宜居的原則,來建造未來之城,我們永遠不會走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