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的四大義子,在曆史上都很有名,史書上有專門的記載。至于張獻忠的親生兒子,史書的記載不多,但是可以斷定他是有兒子的,而且不止一個。關于張獻忠兒子的史料,可以找到的不是很多。有一篇野史這樣寫道,張獻忠酷愛殺人,連自己的兒子也不輕易放過。有一次,他的小兒子從堂前經過,張獻忠“喚而不應”,于是怒火中燒,下令將這個小兒子處死。但是,等到第二天早上,張獻忠的氣消了,便開始後悔起來。但是,他並沒有自責,而是責怪他的妻妾們當時沒有勸阻他,于是下令將妻妾們也殺了。這個故事出自野史,真實性無從考證。在《明史》中,也有一段關于張獻忠兒子的記載,是這樣說的,張獻忠在四川遭到清軍的進攻,知道自己可能要失敗了,于是下令將妻妾全數殺死,連最小的兒子也沒放過。他對義子孫可望說了一段話,交代了他這樣做的理由。大意是,我雖然要死了,但是我的妻妾兒子都不能被清軍俘虜,所以將他們殺死。你是我的長子,終究是世子,我死後要聯明抗清,雲雲。如果按照這個記載所言,那麽張獻忠的兒子應該沒有活口了。但是,現代研究發現,全國各地均有自稱爲張獻忠後人的族群存在,並有族譜和世系表爲證。這是不是說明上述史料記載有誤呢?我們可以設想,張獻忠當時確實下令殺了兒子,但是畢竟妻妾兒子衆多,難免有漏網之魚。或者說,他下這個命令根本就是爲了掩人耳目,所謂虎毒不食子,也許只有制造兒子已死的假象,才能保全他們的性命吧。張獻忠義子古代的開國帝王多喜歡收義子,如唐末的李克用溫收了13個義子,被稱爲“十三太保”;元末的朱元璋當皇帝之前也收了十幾個義子,其中朱文正、沐英、李文忠等人還成了開國功臣。明末的大西皇帝張獻忠也不例外,他仿效前代帝王,也收了四個義子,這四個人後來都被張獻忠委以重任。張獻忠的義子之首是孫可望。孫可望,出生年不詳,卒于1660年,陝西米脂人。孫可望于1630年跟隨張獻忠起兵,爲人勇敢,能識文斷字,頗得張獻忠賞識,被收爲義子。張獻忠戰死鳳鳴山以後,孫可望和李定國遵循張獻忠聯明抗清的遺志,率軍南下,加入到南明永曆帝的陣營。不過,孫可望被永曆帝封爲秦王後,逐漸擺起了皇帝的架子。隨著權勢的變化,孫與李的矛盾也日益激化,終于引發內讧。1658年,戰敗的孫可望投降清朝,不久便遭到了“兔死狗烹”地待遇,不但爵位被收回,連他的死因也頗爲可疑。張獻忠的第二個義子是李定國。李定國,公元1621年出生于陝西榆林,九歲被張獻忠收爲義子。李定國骁勇善戰,張獻忠死後歸順南明,領軍8萬進軍湖南,逼得清軍藩王孔友德自殺,使南明朝廷在南方站穩腳跟。盡管一再受到孫可望排擠,李定國卻始終堅持抗清。1661年,吳三桂在雲南用一張弓弦勒死永曆帝,李定國悲憤不已,于次年病死。張獻忠的另外兩個義子,分別是劉文秀和艾能奇,也都是善戰之人,張獻忠死後一起投靠南明小朝廷,分別于公元1658年和1647年去世。艾能奇去世較早,而劉文秀與李定國一樣,堅持抗清都最後一刻,至死沒有“降清”。從這點來看,孫可望的“朝秦暮楚”就顯得不那麽光彩了。張獻忠後人在中國曆史上,張獻忠是一個出了名的殺人劊子手,大多殺的是老百姓,其殘忍的手段讓人不寒而栗。盡管張獻忠是農民革命軍的領袖人物,加速了王朝的更替,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但是他對老百姓進行慘無人道的屠殺是不可饒恕的。那麽,張獻忠後人也要受到世人異樣的眼光嗎?張獻忠殺人時,壓根體會不到自己也是人類,甚至采用五花八門的殺人方法,以圖樂趣,這種手段簡直是反人類的行徑。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張獻忠連自己未滿周歲的兒子也殺了,並讓妻妾陪葬,這是人類能下手的事情嗎?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可是張獻忠不但毒,而且“食”子,此乃非人類也!那麽,張獻忠後人呢?史書上對張獻忠後代的記載很少,除了張獻忠殺兒子的故事外,幾乎找不到其他可以追蹤的資料。有人甚至懷疑,張獻忠已經沒有後代了。不過,近年來,隨著政治文化環境的寬松,在貴州等地出現了自稱張獻忠後人的族群,他們有家譜爲證,很有可能就是當年張獻忠僥幸逃生的子孫的後代。之所以多年不被世人熟知,那是爲了避禍,才格外低調的緣故。張獻忠殺人無數,一方面是個人的變態性情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曆史造成的事情,張獻忠的錯,應該由他一個人來承擔,與其後代無關,不應報以異樣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