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官網消息,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麥凱恩”號于北京時間21日早上7點24分在新加坡東部海域與一艘商船“Alnic MC”號發生碰撞。初步報告顯示,“麥凱恩”號驅逐艦左舷受損。目前,搜救工作正在進行中。此次發生碰撞的“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8月10日剛在中國南海進行所謂“自由航行”,一度進入美濟礁周圍12海裏海域。在兩個月前的6月17日,同樣隸屬于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菲茨傑拉德”號導彈驅逐艦,剛剛在日本附近海域與商船相撞沒幾天,“麥凱恩”號也步上了“菲茨傑拉德”號的後塵。關心軍事的朋友們不禁要問:美國海軍到底怎麽了?
與商船相撞的“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
此次發生撞船事故的“麥凱恩”號與6月17日與商船相撞的“菲茨傑拉德”號導彈驅逐艦都隸屬于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第七艦隊是美國部署在東亞的最大機動力量,由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總部直接指揮,其司令部設在日本的橫須賀港。第七艦隊的巡防區域包括西太平洋、東部印度洋,由國際日期變更線西側起至印度洋東部,北至千島群島,南至南極洲。作戰轄區包括中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及東盟等國家和地區,涉及人口多達25億。第七艦隊可以說是世界上防區面積最大的一支海上作戰力量,在二戰期間,第七艦隊前身TF58特遣隊的大批航母編隊給人們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前身TF58特遣隊
但是,與大多數人想象中不同的是,負責如此大防區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目前常備力量只有包括一艘航母在內的十余艘艦艇。這些艦艇均以西太平洋地區的佐世保、橫須賀、關島爲母港,負責西太平洋地區的巡邏。目前,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主要作戰力量包括母港爲橫須賀的CVN-76“羅納德•裏根”號航母、CG-54“安提坦”號與CG-67“夏洛”號導彈巡洋艦、DDG-54“庫蒂斯•威爾伯”號、本次撞船事件的主角DDG-56“約翰•麥凱恩”號、6月17日撞船後趴窩的DDG-62“菲茨傑拉德”號、DDG-63“斯特西姆”號、DDG-65“本福德”號、DDG-85“麥坎貝爾”號與DDG-89“馬斯汀”號導彈驅逐艦,與駐紮在關島的SSN-721“芝加哥”號、SSN-722“基韋斯特”號、SSN-723“俄克拉荷馬城”號三艘核潛艇。
目前,隸屬于第七艦隊的戰艦僅有十余艘
根據美國海軍的現行規定,太平洋艦隊的作戰艦艇處于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時,自動隸屬于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管轄。由于部署在珍珠港與西海岸的大批戰艦均處于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因此平時它們都隸屬于第三艦隊。一旦西太平洋出現軍事沖突,增援的戰艦駛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後,將自動隸屬于第七艦隊管轄。屆時,第七艦隊將成爲一支擁有5艘航母,70余艘各型號戰艦的龐大作戰力量。
在戰時,得到第三艦隊支援後,第七艦隊將成爲一支規模龐大的作戰力量
在和平年代爲了節省資金,這些戰艦中的絕大多數都在美國本土訓練、保養,只有一些裝備狀態良好、人員訓練有素的“精銳”在執行前沿部署任務。常駐日本的第七艦隊,就是這樣的一支精銳部隊。不過再精銳的部隊,也架不住過度的使用。長期的亞太巡航壓力,已經對第七艦隊的官兵構成了極大的生理和心理負擔。就以此次撞船的“麥凱恩”號爲例,7月底還在中國黃海海域活動,8月10日就進入了中國南海執行所謂的“自由航行”,進入了美濟礁周圍12海裏海域,還與執行跟蹤監視任務的中國海軍“淮北”號與“撫順”號護衛艦玩了一場高強度的“貓捉老鼠”遊戲。這樣高強度的軍事行動,即使“麥凱恩”號是美國海軍中的精銳,也顯得吃不消。
歸根究底,美國海軍連續發生的撞船事故是與他們高強度的過度使用分不開的。在國力日漸衰退的今天,美國海軍依然抱著冷戰時期的作戰規劃來執行任務,最近一段時間,這種超負荷的執勤已經開始造成了事故。有意思的是,第七艦隊的CG-57“張伯倫湖”號巡洋艦于2月18日進入中國南海進行所謂“宣誓自由航行權”,5月9日該艦就在韓國與漁船相撞;3月28日進入南海“維護航行自由”的“菲茨傑拉德”號,在6月17日就在日本撞上了商船;加上8月10日曾經在南海進入美濟礁附近12海裏的“麥凱恩”號,已經有三艘美軍戰艦在南海挑釁後撞船了,不知道下一艘,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