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振宇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博士
脫胎于全球領先海事之都(The Leading Maritime Capitals of the World)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自提出、爆炒到炒爆已經五年了。主題先行之後是實踐,實踐之後要進行總結歸納,不能幹了五年還沒有理論提煉,不能等到“十五五”時期,全球海洋城市還不知道有這個中心!
現在實踐已經走到前頭了,“上青天”、“大甯舟”(上海、青島、天津、大連、甯波舟山)已經把招牌豎起來了,都要當中心。深圳沿海五區也各插一杆大旗:寶安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綜合先行示範區,因爲有5.3平方公裏的海洋新城要裝內容;南山是核心區,因爲全市80%的海洋高新技術企業聚集在此,蛇口國際海洋城也在謀劃建設;鹽田是先行區,因爲有集裝箱大港鹽田港,本次全球疫情和中美博弈更加突出了港航業的極端重要性;大鵬是集中承載區,因爲海洋大學和海洋博物館落戶于此;深汕合作區是特色示範區,因爲特色尚未形成。廣東已經另起爐竈了,要建設現代海洋城市——全球中心廣東留一個就夠了,現代海洋城市卻是實實在在的。
深圳《關于勇當海洋強國尖兵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2020-2025年)》從五個維度定義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經濟、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文化、海洋管理和全球海洋治理,總體上是對“全球領先海事之都”內容的超越,如果把海洋生態和海洋文化這兩個大塊頭分開會更清晰些。
但對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這個名字我是不大認可的,覺得還不如把全球領先海事之都的“海事”換掉,叫“全球領先海洋城市”的好。太迷戀中心的結果就是大家都不認同中心,領先還有你追我趕的階段性含義在。再者“海洋中心城市”這個叫法也不好,這裏的海洋肯定不單指自然之海,你總不能叫全球空氣中心城市吧,因爲是《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最先提出的,所以這個中心城市必然有經濟科技的內涵在,如果叫“全球領先海洋城市”就沒有這個歧義了。但既然孩子已經生出來了,就要想辦法把他養大,需從四個方面完善:
一是制定評價指南,用國際語言講城市方向。基于現狀、基于趨勢、基于目標,明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內涵,突出海洋公共産品的城市供給能力。如,對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14(SDGs 14):水下生物”、“生物多樣性公約”等國際規則要求,突出城市在海洋健康,增加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貢獻。
二、反映趨勢變化,突出港航業的特殊地位。這五年中美經貿摩擦加劇,疫情橫掃全球,産業鏈破碎,備胎思維泛化,“中國+1”漸興,未來世界最大的變化就是世界是不平的,支撐我國外部循環的産業鏈、供應鏈風險加大,航運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須將海事作爲重要方面。
在2019年“全球領先海事之都報告”中,新加坡蟬聯第一,漢堡、鹿特丹、香港、倫敦、上海、奧斯陸、東京、迪拜、釜山分列第二至第十,深圳未進入排名。
全球領先海事之都評價指標和排名(2019年)
深圳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尚未形成,除在集裝箱港口、航運物流方面具備一定實力外,在國際航運保險、船舶經紀、航運服務中介機構、船舶融資、海事保險等航運高端服務業方面尚處起步階段。
三、著眼人口集聚趨勢,突出河海一體。從國家視角看,三大都市圈就是海洋都市圈,是我國經濟最活躍地帶,未來人口向海遷移的趨勢不會改變,這就要求每個都市圈都要做好承載3億人的准備,三大都市圈如果能把三個3億人的事情做好,就完成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賦予的使命。這三個都市圈准確地說也是河流入海口區域,是河海交互地帶和人類活動密集區,在陸海統籌導向下更需深入推進河海一體,在這方面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需要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從世界範圍看,河流入海口也是人口密集區。深圳三年投資1200億解決黑臭水體、入海河流汙染問題的辦法力度大、見效快,但不易推廣,這是需要關注的。
四、吹響“號子”,拿好“棍子”。吹響“號子”就是要把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這一提法創新變成全國、全球都認可的內容創新、模式創新,起到吸引海洋人才技術等生産要素並優化配置的作用。拿好“棍子”就是要進行理論提煉、做出指標體系、進行全球評價。
總之,在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下,深圳該動一動了,把拿手好戲亮出來——申請國家支持、加大國際推廣、進行全球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