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沒有兒女的老人,生活不難,養老不難。
農村沒有兒女的老人是農村的一個弱勢群體,雖然人數少,但影響力卻很大。大家注視著他們生活怎麽樣?養老怎麽樣?他們生活是否幸福,直接影響農村幾千年尊老愛幼傳統美德,同時也影響著政府公信力。
讓農村沒有兒女的老人幸福生活,是政府、村幹部、村民的重要事情。其實,對農村沒有兒女的老人,真是照顧有佳,任何優惠政策優先滿足他們。想盡辦法盡力保障他們的生活費,讓他們的親人給其養老送終,讓全體族人、全寨的村民共同贍養,讓他們安度晚年。
讓農村沒有兒女的老人集中養老
農村沒有兒女的老人生活比較孤獨,寂寞。他們平時空虛、孤獨,希望有人跟他們說說話,擺擺門子,拉點家常。可沒有兒女,白天去串門還可找人說幾句話,晚上只能自己獨自在家。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政府太高明了,找到解決的辦法切合實際,相當有效。
建立社區敬老院、養老院,將農村沒有兒女的老人集中在一起養老。
生活在同習俗,同條件農村沒有兒女的老人,他們有共同的經曆,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話題,他們可以天天重複過去的老話,不管有無價值,是否新鮮,都有傾聽對象,並且談得津津有味。
集中在一起的老人多了,他們還可以結交興趣相同,個性相近的“朋友”,生活不再孤獨,寂寞。
在敬老院、養老院生活,不僅生活有人照顧,看病在人照顧,還在人成天噓寒問暖,日子過得很幸福。
讓農村沒有兒女的老人由親人養老
農村沒有兒女的老人,雖然自己沒有兒女,但自己有兄弟姐妹,或者有親戚。我國有幾千年尊老愛幼傳統美德,孝敬老人是衡量農村人人品的試金石,影響著一家人在農村的口碑。
善待沒有兒女老人的人家,會贏得其他村民尊敬。面對沒有兒女的老人,親人將其接來同自己一起生活,照顧他們飲食起居,視同自己父母一樣贍養,讓他們享受“兒女”待遇。
也有由家族輪流贍養的。這樣的家族一般家風純樸,家訓嚴明,族人視家族名聲高于自己的生命。這樣的家族對待沒有兒女的老人,他們家族會自行處理好。有可能安排由專人贍養或是輪流贍養,總之,不會讓沒有兒女的老人生活沒著落,無人看管。
讓農村沒有兒女的老人遺産式贍養
在農村沒有兒女的老人,沒有兒女,但有遺産。他們沒有兒女,平時花銷小,可能有存款。在農村居住,他們有房子。他們是農村戶籍,長期生活在農村,有承包責任地。他們年邁,是弱勞動或無勞動力,每月有低保金或生活保障養老金。
在農村,爲了沒有兒女老人的養老問題,有的采取只要有人家願意贍養這樣的老人,以後享受老人所有遺産。
村組與願意贍養人達成協議,平時老人生活狀況由村組幹部和村民共同監督,讓沒有兒女的老人日常生活不出問題。
農村沒有兒女的老人,養老與有兒女的農村老人一樣,生活幸福,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