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中國電視劇産業發展至今已有六十多年曆史,目前我國正從電視劇生産大國向電視劇強國邁進。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國産電視劇作爲文化傳播和國家形象建構的重要載體,勢必推動中國優秀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本文基于霍爾的“編碼/解碼”理論,對中國電視劇的海外傳播進行分析,並根據國産電視劇的發展模式和出口現狀回溯曆史、反思現在、展望未來,從而增強國産電視劇的文化傳播力量。
# 關鍵詞 #
國産電視劇;對外傳播;編碼/解碼
斯圖亞特·霍爾認爲“廣電系統必須要以一種‘有意義的話語’形式來生産編碼信息。若想産品能被受衆理解,在生産中社會體制關系則必須滲透某一種語言模式。所以信息傳播過程中自然産生一種需要區別對待的環節,即一個由語言和形式規則運作的環節。然而當信息滿足受衆需求並且産生效果之前,它須看作爲一種有意義的話語,還需應用一定的方式解碼;只有經過解碼後的意義,才能産生效果和影響,進而娛樂、教導和說服大衆,升華至更爲複雜的情感、認知以及意識形態或行爲上的結果”。
中國電視劇作爲表達國人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爲規範和審美趣味的文化樣式之一,在對故事情節、台詞、視覺效果及背景典故等元素進行編碼創作的基礎上,融入了中華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使受衆憑自身認知對電視劇進行解碼,從而了解其中“有意義的話語”。國産電視劇作爲一種“有意義的話語”的表達形式,其發展曆程和對外傳播過程中的情感認同提升,在“編碼/ 解碼”理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
國産電視劇發展的曆史“劇”變
1958年,北京電視台播出的《一口菜餅子》標志著我國第一部電視劇的出現。制播技術條件有限、題材內容與藝術形式單一,以及主題承載國家意識形態和表達主流價值取向,是早期電視劇共有的特點。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內電視行業發展迅速,愈加凸顯娛樂功能,開始制作內涵和表現形式更加豐富的電視連續劇。中央電視台在1980 年播出的《敵營十八年》是我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當時便在國內産生了廣泛的影響。同年,中日合作拍攝了《望鄉之星》,是中國在海外傳播的第一部電視劇,奠定了中國電視劇向海外傳播的道路。早期國産電視劇創作主要從文學作品中汲取營養、挖掘題材,其間出現的大量文學作品改編劇,如《西遊記》《紅樓夢》《濟公》,直接推動了中國電視藝術的快速發展。直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廣播電視行業漸漸形成了多元、立體、繁榮的文化格局。
21世紀以來,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爲影視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能量,大衆文化的崛起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作爲滿足人民群衆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産品,電視劇具有緊跟時代步伐、易受觀衆心理影響的特點,逐漸形成了創作題材多樣、類型各異、藝術形式不同的局面。近年來,我國電視劇行業發展迅猛,在主題性創作和話題性引導爲主的生産模式下,許多作品播出後觀衆反響熱烈。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占電視劇市場的主要份額,女性情感劇《歡樂頌》《三十而已》《流金歲月》等作品展現女性形象和思想的轉變。行業劇《創業時代》《安家》《裝台》等勾勒出一幅“打工人”現狀的浮世繪。脫貧劇《大江大河》《花繁葉茂》《山海情》等作品和抗疫劇《在一起》《最美逆行者》《生命緣》等響應主流號召、折射社會現實變化。連綿不斷的古裝劇是中國電視劇的特有本土敘事資源。
2020電視劇網絡劇Top 10
數據來源于《中國電視劇藍皮書(2021)》
在制播技術不斷進步的條件下,2014年網劇制作崛起,以年輕觀衆爲主要消費群體,催生出了許多青春偶像劇、仙俠玄幻劇、宮鬥劇、懸疑劇等作品。近年,網劇制作逐漸具有高端化的內容品質、電影感的視覺效果和工業化的生産態勢。2017年懸疑劇《白夜追凶》、仙俠劇《三生三世十裏桃花》,2020年青春題材劇《風犬少年的天空》、家庭倫理劇《以家人之名》、多類型融合劇《隱秘的角落》和現象級大制作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這些國産電視劇不僅在國內影視市場相當火爆,在國外市場也影響巨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觀衆來了解中國文化。
基于霍爾理論的國産劇海外傳播模式分析
在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進程中,電視劇憑借其直觀易懂、覆蓋面廣、感染力強及內容量大等優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據統計,在“走出去”的電視節目類型中,電視劇多年來占比一直保持在70%左右,是中國影視文化走出去的主導産品類型。近年來,國家倡導“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強調要加強中國電視劇的規劃扶持,從品牌建設、版權購買、譯制和電視推廣等方面爲中國電視劇“出海”保駕護航。在國産電視劇的“出海”道路上,電視劇創作者通過編碼的方式將自身以及受衆期望的“有意義話語”注入電視劇中,引導其在解碼過程中充分發揮價值,從而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和傳播力。
⑴ 傳播題材“編碼”多樣化
在國産電視劇創作語境中,古裝題材電視劇和現實題材電視劇通過組合電視代碼與創作特定內容建構文本,使之蘊涵著豐富的曆史知識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彰顯著當代中國社會的思想觀念、倫理道德和價值取向。早期國産電視劇“出海”幾十年的曆程中,古裝劇是一大主力,海外受衆通過這類電視劇對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文明進行了解。國産電視劇海外輸出的內容層面主要從中國古代故事中汲取營養,以“四大名著”爲主體依托打開海外影視劇市場,引發了“古裝劇”觀看的熱潮。《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浒傳》四大名著相繼被改編成電視劇,走向海外市場。《西遊記》是最早成功走向海外的電視劇,在東南亞地區受到了廣泛的歡迎與認可,孫悟空成爲不少海外觀衆認識的第一個“中國人”。1987年,中央電視台制作的《紅樓夢》是歐洲國家第一次購買和播放的中國電視劇。通過電視劇的國際化傳播,中國文學名著的世界影響力不斷擴大。進入90年代,中國古裝劇不僅在數量上劇增,在影響力上也越來越大。《還珠格格》《水浒傳》《包青天》《康熙微服私訪記》等作品引起海外收視狂潮。
隨著國産劇制作質量的提高,近年來上線的古裝劇吸引了海外觀衆的目光和喜愛,以後宮題材爲敘事母體,聚焦于古代帝王後宮的封閉空間,敘述後宮嫔妃佳麗之間的情感糾葛與權力傾軋,以迎合和滿足觀衆對于曆史的窺探欲望與消費意識,古裝劇再次成爲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一張明信片。《步步驚心》(2011)被韓國翻拍成韓劇《步步驚心:麗》,並被泰國引進,成爲泰國電視劇收視排行榜第四名,在越南視頻網站播放量單集第一名。美版《甄嬛傳》(2015)在Netflix首播,成爲第一部在美國主流視頻媒介平台以付費形式播出的國産電視劇,在紐約當地創下了中文台收視率新高。《芈月傳》(2015)在國內未播出時就已將版權賣到海外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外播出的覆蓋面比《甄嬛傳》更廣,《琅琊榜》(2015)在國內播完五天後就迅速登陸韓國電視台。《延禧攻略》(2018)在全球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並登上谷歌2018年全球電視劇熱搜榜第一名。《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韓國中華TV創下了收視新高。《香蜜沉沉燼如霜》(2018)陸續在Viki、Netflix、新加坡Singtel、韓國中華TV等平台播出,並在首爾國際電視節上獲得年度最具人氣海外電視劇獎。《陳情令》(2019)火爆國內之後,也出現在Netflix的官方網頁,相繼在北美、南美和歐洲等地播出。《長安十二時辰》(2020)成爲首部在亞馬遜網站上付費播出的中國電視劇。《山河令》(2021)以獨特的網絡化敘事手段、熟知粉絲心理的劇情設計,引發觀衆的強烈推薦。
爲改變國産劇出海類型的單一現象,家庭倫理劇、青春甜寵劇、懸疑題材劇等現實題材劇逐漸加入國産劇“出海”的隊伍。這類電視劇在不斷創作的過程中,産生了一些精品之作,以嶄新的視角和敘事方式,成功吸引海外觀衆的目光。2016年《小別離》在蒙古國教育電視台黃金時間段熱播,2019年《都挺好》走進哈薩克斯坦的電視熒幕。2020年《以家人之名》發行至日本、新加坡、越南、北美、韓國、馬來西亞、文萊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收獲海外觀衆的好評,並在北美多語種字幕組平台ViKi上成爲“美洲地區推薦劇集”。這類家庭倫理題材電視劇聚焦于都市群體的生存狀態,緊扣家庭關系的主題,將現實社會中的人情關系、家庭矛盾等問題展現給觀衆,並在後半部分用溫情的想象撫平前半部分中的創傷,使觀衆的內心産生對家庭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哈薩克斯坦譯制人員葉爾泰·努西普紮諾夫表示:“《都挺好》向哈薩克斯坦觀衆展現了當下中國都市家庭的日常生活,引起廣泛共鳴。這部電視劇爲哈薩克斯坦人民戰勝疫情帶來希望,要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一切不好的事情都會過去。”
⑵ 傳播地域“解碼”多元化
國産劇出口的地域範圍不斷擴大,從東南亞到非洲、東亞國家以及歐美地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司長馬黎表示:“截至目前,1600多部中國優秀作品被譯制成36種語言,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並屢創當地電視台收視紀錄,受到海外觀衆的喜愛,帶動中國電視內容出口額逐年攀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受衆面對不同中國電視劇的題材類型有著不同的信息解碼方式,使得國産電視劇在傳播內容和數量層面有著差異性。非洲和東南亞地區是我國電視劇走出去的主要接受地之一。非洲與中國對于家庭的重視、親情的羁絆使得非洲地區的觀衆對中國電視劇有著更深的情感認同,現實題材家庭劇受到非洲觀衆的熱烈關注。《媳婦的美好時代》是首部進入非洲地區的國産劇,作爲中國與非洲國家影視文化交流的代表,這部電視劇所反映出的生活化的家庭故事和倫理道德深受觀衆的認可。《咱們結婚吧》《杜拉拉升職記》《奮鬥》等青春勵志劇,對于處于生存狀況欠佳、生活水平較低的非洲地區有著很大的鼓舞作用。同時,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和“中非影視工程”的建設,非洲受到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非洲人民對于中國電視劇的興趣也更加濃厚。在東南亞地區,包括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現實題材電視劇、古裝劇、仙俠劇、現代劇等備受歡迎。20世紀90年代的電視劇《渴望》就曾在越南引發觀看的熱潮,而今《歡樂頌》《延禧攻略》《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等這些類型迥異的電視劇在東南亞國家産生了巨大影響力。在中國電視劇走進東南亞地區的過程中,中國的一些地方電視台與老撾、柬埔寨等國家的電視台合作開設了“中國劇場”等欄目,通過本土化譯制,滿足當地受衆的觀影需求。
不同國家和地區由于語言壁壘和收視習慣的差異性,部分電視劇在對外輸出的同時未能達到預期的收視效果,于是在借鑒制作模式和敘事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版權交易或合拍,成爲中國電視劇走出去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韓國和日本,家庭倫理題材和青春偶像題材的中國電視劇深受歡迎,並有多部中國電視劇作品被翻拍。這些海外翻拍的國産劇對于人物角色的設定、故事細節的展示、台詞的表達等方面都進行了本土化的調整。《太子妃升職記》被翻拍成韓劇《哲仁皇後》,在韓國收視率很高,但由于該劇在人物形象設定方面有違曆史使其口碑偏低。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偶像劇,成爲近年來國産劇的新勢力。2014年青春偶像劇《杉杉來了》成爲江蘇衛視年度收視冠軍,于2015年被引入日本播出。2016年暑期檔熱播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被翻拍爲日劇《灰姑娘上線啦!》,原版中的男女主人公通過網絡遊戲相識,隨後在現實生活中相認相戀。日劇保留了原版故事的核心情節點,同樣以“真人+動漫”的人物形象設置來呈現,但該劇的收視熱度並不高。2019年《親愛的熱愛的》以職業劇與愛情劇融合的類型模式,展現青年人的生活和成長,引起觀衆的共鳴。
在互聯網發展迅速的新媒體時代,網絡視頻平台的影響力愈加明顯,網絡時代的粉絲文化不僅使得海外電視劇在中國自發傳播,也推動了國産劇的出海進程。在北美最大的亞洲電視劇網站Viki.com上,中國電視劇劇目衆多,有大部分作品由影迷志願者翻譯並制成當地語言的字幕。例如國産懸疑劇《白夜追凶》《河神》《隱秘的角落》,這些作品在進行多語種譯制後,吸引了許多海外影迷。
近五年海外熱播的部分國産劇
數據來源于網絡
約翰·菲斯克認爲,觀衆具有主體性,他們是有曆史的,存在于特定的社會結構(階級、性別、年齡、宗教等的混合)之中,是由複雜的文化曆史組成。正是這些方面的不同,導致了電視文化産品的不同解讀,進而形成大衆文化的多樣性。在跨文化交流與傳播中,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價值觀念的差異性導致一些國産劇在出海後呈現出“水土不服”的狀態。我國電視劇的對外傳播想要獲得成功,除了需要對內容和形式進行多元化的呈現之外,還需要在傳播前進行准確的譯制,從而避免觀衆在解碼的階段産生誤讀,影響電視劇的對外傳播效果,使得質量和價格大打折扣,形成所謂的“文化折扣”。尤其是國産古裝劇在海外傳播過程中,劇中惟妙惟肖的台詞無法被譯制出應有的味道。2016年《甄嬛傳》在北美播出時,由于翻譯問題由原初的76集被壓縮成6集。劇中文雅的對白和吟誦出口的古詩詞無法被譯出原有的含蓄、莊重之美感。相反,在向非洲輸出《媳婦的美好時代》時,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斯瓦希裏語播音員與來自非洲的配音演員經過細致的討論,將這部劇的台詞進行本土化加工,以地道的斯瓦希裏語配音向非洲觀衆播放,這種爲了降低文化折扣而采取的制作方式值得日後“出海”的電視劇學習和借鑒。當國産電視劇被翻譯成當地語言版本配音播出時,觀衆對于劇情的理解和喜愛度得到提升,國産劇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也在擴大。只有進行多語種譯制,才能打破國産電視劇海外播放的語言障礙,推動國産劇“出海”的進程。
電視符號作爲圖像符碼,比語言、文字和數字符碼更爲直觀易懂、生動形象。無論是從內容編碼的豐富度,還是傳播地域解碼的多元化來看,電視劇都是承載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産品。
新時代背景下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利用網上網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促進民心相通,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愈加頻繁,影像符號相比于文字符號來說更加通俗易懂,更容易實現跨文化國際交流。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不僅是不同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彰顯,也是民族文化與精神的體現。
黃會林和高永亮共同提出了“第三極電影文化”的宗旨是“會通以求超勝”。“會通”是指“第三極電影文化”在堅持民族文化主體性基礎上吸收、借鑒、融合各種電影文化。“超勝”一是指中國電影文化的“自我超勝”,即在堅持民族文化主體性基礎上,根據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通過吸收、借鑒、融合歐洲電影文化、美國電影文化及其他電影文化,實現自身電影文化的不斷豐富、發展和創新;二是指世界電影文化的“整體超勝”,即在中國電影文化“自我超勝”的基礎上,形成獨具特色的“第三極電影文化”,與歐洲電影文化、美國電影文化及其他各種電影文化一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發展。國産電視劇亦可以此發展宗旨作爲自身發展和對外傳播的目標。當前跨文化傳播和交流中,西方文化占據著優勢,西方國家的美劇、英劇等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巨大並且所擁有的受衆群體龐大,劇中宣揚的主流價值觀、意識形態和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觀衆。而在中國電視劇對外傳播過程中,西方國家的觀衆對于中國電視劇中的文化認知不夠深入,僅停留在對早期影視作品中的武俠文化的認識。由于語言的壁壘和思想觀念的差異等原因,許多海外觀衆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和精髓的了解受到阻礙。加之,有許多國産電視劇在大衆文化與消費主義的影響下,其藝術創作精神漸漸背離了主流價值觀和傳統倫理道德,影響了國産電視劇的文化與倫理價值,出現大量失去藝術靈魂和文化價值的作品。若要實現中國電視劇文化的“會通以求超勝”的目標,國産電視劇的創作要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重塑優秀傳統文化在電視劇藝術創作中的表現形式;要植根于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土壤,提升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精神和價值取向在劇中的存在;要借鑒美劇對于共同性的價值觀和國際化的表達,站在人類共同興趣和價值觀念上進行電視劇創作,理性地表述中國和世界的故事,避免出現“神劇”。
費孝通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作爲“文化自覺”曆程的概括。中華文化所蘊含的THEORY & EXPLORATION理論與探索世代相傳的核心價值和民族精神應成爲中國電視劇創作的主題導向,在中國電視劇“出海”的進程中,應推崇像《都挺好》《琅琊榜》《山海情》等這類表現中國社會現實生活和中華民族精神的經典之作。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的電視劇創作,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揚中華文明獨特的價值和魅力,用中國故事表達中國審美,展現中國人的精神氣質。國産電視劇對外傳播的步伐不斷加快,通過編碼創作形成“有意義的話語”,從而展現中國社會的現代化倫常故事和中華文化的自信面貌。爲了提升國産電視劇對外傳播的反響效果和情感認同,創作者在進行本土化和民族化的創作基礎上,要以國際化的視野、共通的話語體系和包容的精神建構人類文明的普遍性價值。國産電視劇“出海”不僅能讓海外觀衆了解我國的曆史、文化、風土人情、政治價值和社會現狀,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電視劇質量的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請關注《中國廣告》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