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期間,一個名爲“橙夢想·小小插畫家”的活動引起了很多關注。11月15日至17日,大賽優勝作品和來自捷克小朋友們的30多幅插畫作品在童書展現場進行展示和交流。11月16日,大賽的頒獎典禮則在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分會場上海愛琴海購物公園舉行。稚氣純真的構思,意趣盎然的畫面,溫暖跳躍的色彩……頒獎典禮上,獲獎的中外小選手和他們的作品一起亮相,顯得分外美好。
頒獎典禮現場
據大賽主辦方上海新華發行集團總裁李爽介紹,上海新華發行集團2018年開始攜手意大利博洛尼亞展覽集團合辦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英文簡稱CCBF),作爲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期間的一個重要活動, “橙夢想·小小插畫家”大賽的創辦初衷是借助CCBF平台爲16歲以下少年兒童提供一個藝術啓蒙和創作交流的國際舞台,發掘少年兒童的繪畫潛力。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又正值中捷建交70周年,首屆“橙夢想·小小插畫家”大賽得到了捷克駐上海總領事館的大力支持,大賽也因此成爲中捷兩國少兒文化交流的一次活動。首屆大賽的創作主題以捷克人氣繪本 《穿越神秘屋——這是一本必須畫完的書》中的故事爲背景, 讓孩子們圍繞“我眼中的美好”進行主題創作。捷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理查德·卡爾帕奇也向獲獎小選手發來祝賀視頻。
中捷少兒互動
據主辦方介紹,大賽征稿期間反響熱烈,共收到了來自中國、捷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地區作品1216幅。秉承著公平、專業的標准,經三位享有國際盛名的插畫師的專業評定,選出了146個入圍優勝作品。入圍作品人氣投票網頁浏覽次數突破了200萬,總票數達到672199人次,僅投票截止日當天就有30多萬人參與投票。
所有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小的沈楦棠一人就囊括了最美視覺獎、最佳創意獎、最佳構圖獎和最佳色彩獎四個大獎,成爲當天的焦點。
頒獎典禮結束後,大賽主題繪本《穿越神秘屋》的作者埃絲特· 斯塔拉及大賽評委之一捷克插畫師米蘭· 斯達裏和來到現場,和參加活動的近百組家庭分享了繪本背後的創作故事和對孩子們的啓發,展示了插畫創作的多種可能性。
據悉,“橙夢想·小小插畫家”將作爲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的品牌活動,今後將每年定期舉辦。
【對話評委】
要避免在少兒繪畫教育和創作中的成人化傾向,請讓孩子們獨立創作
首屆“橙夢想·小小插畫家”大賽組委會邀請到了三位分別來自捷克、中國、韓國的重量級插畫師擔任評委,而在完成評審工作後,三位評委也對這一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少兒插畫大賽表達了各自的想法,並對少兒繪畫和藝術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米蘭·斯達裏(捷克):《穿越神秘屋》插畫師,捷克插畫家及文化協會會員,有著多年的藝術教育工作經曆和各類繪本插圖創作經驗,致力于藝術創作、爲兒童雜志撰稿、組織暑期藝術工作坊,並參與展覽項目。
米蘭·斯達裏
袁銀昌(中國):著名平面設計師,“中國最美的書”評委會評委,中國出版界最高獎“中國政府圖書獎”評選委員會委員。二十多年來,他設計了1000多本書籍,獲得幾十個國內外獎項,2003-2016年每年均有圖書設計獲得“中國最美的書”稱號。其作品在香港書籍設計藝術展、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布爾諾雙年展、莫斯科“金蜜蜂”等展出。
袁銀昌
金向壽(韓國):擁有二十余年出版編輯工作經驗。2013年至今,其創辦運營的繪本創作培訓學院及工作室一共培養出了50多位藝術家,在韓國童書行業重新掀起了繪本熱潮。其中,3位藝術家已經獲得了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圖書展最佳童書獎(Bologna Ragazzi Award)。
金向壽
1. “橙夢想·小小插畫家”大賽和你所知的其他繪畫大賽有什麽不同之處?
袁銀昌:關鍵在于“小小插畫家”幾個字,兒童繪畫的特點在于天真、自由和稚拙,而非一般意義上強調的立意、色彩、構圖和創新等,它不求形似卻能意趣盎然。
米蘭:作爲少兒插畫大賽,這樣的參與者數量和廣泛細致的評分等級是非常專業的。通過專門的大賽網站進行評審統計,在少兒大賽中也是比較少見的。
金向壽 :目前爲止,從世界圖書展覽的曆史上,兒童插畫大賽是前所未有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次活動確實是非常特別的。
2. 你認爲讓孩子們參加這樣的大賽對他們有怎樣的意義和幫助?
袁銀昌: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時代,似乎天然地對繪畫有興趣,每次拿到新課本,總想著在空白處畫下插圖,直到有一天,美術老師發現了我的愛好,在他應邀外出畫宣傳畫時帶上了我,這時我內心的喜好得到了極大的鼓勵,我想這也許是引導我走向美術這條路的導火索吧。我可以斷言,通過這次“橙夢想.小小插畫家”大賽,必將會有一些小朋友走上繪畫和插圖師的行列,其中的獲獎者更有可能由“小小插畫家”變爲“插圖大家”!
米蘭:通過這次比賽,孩子們可以將自己的作品與其他小朋友的作品進行比較,可以找到下一個作品的創作靈感。
金向壽:本次活動讓孩子認爲繪本並不只是圖畫,而是讓他們認爲自己所畫出的作品也能夠參與到書上,所以帶給了我一份很大的感動。
3. 在評審過程中,孩子們的作品給到你怎樣的感受?
袁銀昌:評審的過程其實也是鑒賞的過程,這讓我又一次重溫和體驗了童真的美好,驚訝于作品出乎預料的想象力和獨特的美感。
米蘭:那些純真、發自內心的兒童藝術創作讓我感到激動,同時我也驚訝于孩子們能結合多種繪畫技巧的運用。
金向壽:所有孩子都是純粹而單純,有時候又是一個小魔鬼。因爲他們不像大人,如果孩子想表達什麽,沒有經過理智的控制,直接就去表達出來,所以叫他們“魔鬼”也可能還有點早。但是,一旦有大人的介入,就會有變化的。大人所畫出的作品往往失去曾經的純粹,因爲早已被心裏的欲望玷汙了。但是,也看到了很多作品依然有著孩子最純真的內心,所以我對此非常感動。
4. 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有哪些作品?
袁銀昌:那幅《清暑好滋味》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滿滿的構圖,自由的筆觸,畫出了誇張變形的三個吃西瓜的人物,父母在兩邊,小不點擠在中間,形象誇張卻可愛,作品通過吃西瓜這一日常,表現了生活的甜蜜和濃濃的親情,還有如《看得見的音樂》,《家人》等都是既有創意又不乏童真的好作品。
米蘭:那些畫出身邊常見情景的作品,如家中的餐桌、街道上的風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金向壽:是作品編碼318號《看得見的音樂》和331號《螞蟻搬西瓜》。318號是把孩子的日常生活都畫在樂譜上,世界上發生的所有事情都能變成了音樂。這幅畫,讓我覺得有非常獨特的敘事結構和想法。當我看到這幅作品的時候,在心裏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份很大的幸福感。
331號作品在非具象(抽象)中具有著明確的形象,從中的色彩也有著克制之美。表面上看起來有點糊塗,但是以黑色和紅色、綠色三色的強烈對比爲基礎,面與線、鮮豔的顔色和黑色之間的比例和位置安排得非常適當。因此,倒是覺得更加自由。
作品展示
5. 你覺得孩子的藝術啓蒙從什麽時候開始較好?
袁銀昌:美的教育應該從嬰幼兒就開始了,個人認爲至初中階段開始進行繪畫基礎訓練爲宜。
米蘭:我認爲,起初,藝術活動應該完全自由無拘無束的。對于孩子來說,這是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我進行藝術教育的方式,更像是提供選擇、遊戲、發現和實驗。
大約在7到9歲時,孩子們會開始失去天真的自發性,這時候,我會開始教他們美術課程,練習繪畫技巧,進行寫實創作。
金向壽:應當要了解藝術的人不是孩子,而是大人。個人覺得藝術並不是學會的,是親手觸碰而感受到的。但是,大人不會親手摸摸,也不會去感受。目前,孩子們卻在教育我們什麽是藝術。
6. 你對孩子們的繪畫教育和藝術成長有哪些建議和經驗分享?
袁銀昌:不要急于追求形似,要充分鼓勵和發現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並加以引導,教授其達到最佳表達的途徑和方法。
米蘭:我們不能忘了藝術教育對孩子來說不僅涉及繪畫技能,也與他們的思想有關。創造性的活動能教會孩子以開放的心態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這些學到的思考方式可以讓孩子們運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
金向壽:看看318號《看得見的音樂》作品。給孩子聽音樂,他們把所有的日常生活都做成了音樂。給孩子們擠出顔料,他們會把整個世界染成各種顔色的。當我教育學生的時候,不會太注重教育什麽內容。而是更加集中拿什麽樣的東西給孩子們看看,這時卻發現了很多孩子們變得更加自由,更加靈活。
7. 從評審作品過程中,你感覺有沒有少兒繪畫中的誤區或者缺陷,應該引起老師和家長注意?
袁銀昌:要避免在少兒繪畫教育和創作中的成人化傾向,天籁般的童音模仿成人語調是很滑稽的。
米蘭:有些畫作的水平在我看來似乎超過了選手的年齡,所以結論是?讓我們爲孩子們提供靈感、反思、舉例,但請讓他們獨立創作。
金向壽:至少在這個藝術的領域裏,對孩子並沒有任何缺陷。如果有的話,那是大人。實際上,有誤區和缺陷的那種思考方式才是缺陷。所以教師和家長首先去反省自己是否太嚴厲,是否變得太麻木。如果是,先緩解一下自己的想法能夠變得更加柔軟,然後再靠近孩子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