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海軍的主力直升機是輕型的卡曼UH-2/SH-2″海妖”系列和重型的西科斯基SH-3″海王”系列。其中59架SH-2F配備了”拉姆普斯 – MK I”系統(LAMPS:Light Airborne Multi-Purpose System – 輕型機載多功能系統),用于反潛和對海搜救。
1974年,美國海軍招標研制新一代拉姆普斯MK III系統(計劃中的MK II被取消,直接升級到MK III),這不單是指艦載直升機,也包括相應的艦上海上控制任務平台,是一個艦機一體化的大系統,IBM聯邦系統公司被指定爲系統集成的主承包商。
“海妖”的機體過小,已經無法容納MK III的設備,正好70年代中美國陸軍開始對比評估YUH-60和YUH-61,海軍也加入該項目尋求新的系統載機,以分攤高昂的研制費用。1977年4月,西科斯基和波音各自提交了海軍型方案,兩者的陸基型已經分別于1974年10月和11月首飛,YUH-60在1976年勝出。海軍同時還考察了貝爾、卡曼、韋斯特蘭和MBB的現貨産品,但噸位都無法滿足要求。最終在1978年初,海軍也步陸軍後塵選擇了西科斯基的S-70B方案,並正式命名爲SH-60B”Sea Hawk – 海鷹”。
海鷹可以分爲兩代,第一代是針對不同任務需求分別研制的SH-60B、SH-60F和HH-60H,第二代是盡可能整合各種功能、通用化設計的MH-60R和MH-60S。
SH-60B”海鷹”
SH-60B和UH-60A保持了83%的通用性,機體的最主要改進有以下幾點:
全機進行防腐蝕處理,以應對海洋高鹽度大濕度環境
換裝海軍版T700-GE-401C渦軸發動機,發動機功率提升到1890軸馬力(UH-60A的T700-GE-700爲1560軸馬力)
主起落架液氣緩沖器從陸基型的雙腔串聯式改爲單腔結構,減輕結構重量;後起落架前移3.96米,改爲雙輪結構,改善著艦安全性和甲板占用長度,讓機尾可以伸出甲板外
在機腹安裝”RAST – 著艦輔助、固定與牽引系統”的引導索和探杆,用于高海況下輔助著艦。使用時先懸停在甲板上方,抛下引導索由甲板人員連接到拉降索上,隨後絞車將直升機逐漸拉降,直到探杆對准插入俗稱”熊陉 – Beartrap”的夾運拖車中固定,然後拖車將直升機沿著甲板上的軌道送入機庫
> 1994年3月1日,海軍空戰中心飛機分部進行RAST系統動態界面測試
5.拆除機身左側艙門,安裝一套可拆卸的25管氣動聲納浮標發射器列陣(只能在機外裝填),混裝主動和被動聲納浮標,通過機艙內的AN/ARR-75聲納浮標接收機接收信號
6.右側艙門尺寸縮小一半,增大油箱容量,增加懸停空中加油系統(HIFR),可以不著艦以懸停姿態進行加油
7.尾梁末端可向左前方折疊180度,水平尾翼可向上翻折,盡量縮小艦上停放時的尺寸
8.主旋翼增加了電動折疊機構,可自主折疊、展開,減輕艦上人員的工作強度和危險性;黑鷹的主旋翼也可以折疊以便進行空運,但必須人工手動折疊
9.機身兩側各增加1副挂架用于挂載反潛魚雷(從第86架 – BUNO162349起內置油路後具備攜帶455升副油箱的能力);右後側的短翼挂載吊放式磁探儀並容納纜線絞車
10.曾經在主起落架短翼整流罩內安裝過緊急充氣浮囊,但後來發現不實用,會阻礙飛行員緊急離機,于是全部拆除
SH-60B主要用于佩裏級、斯普魯恩斯級、提康德羅加級的反潛和水面作戰任務,配備了一套複雜的傳感器系統,包括:①AN/ASQ-81(V)2吊放式磁異常探測儀(MAD)、聲呐浮標及聲納浮標信號處理器、②APS-124對海搜索雷達(探測距離240公裏)、③ALQ-142 ESM電子支援系統和可選裝的④機鼻前視紅外轉塔。同時還配備了由AN/SRQ-4雙工數據鏈和AN/ARQ-44雙向數據傳輸終端組成的⑤海鷹數據鏈(Hawk link)。
當直升機發現威脅目標後,大部分雷達、聲納數據都被發送回母艦,由拉姆普斯系統進行處理,比如聲納浮標采集到的潛艇聲紋,就必須在母艦上進行解碼、比對、判讀,然後再由後者統一組織攻擊。母艦、直升機本身或者其它平台發射武器,通過直升機雷達制導,這可以說是最早實用化的A射B導系統之一了。
配套武器包括MK-46、MK-50或MK-54輕型反潛魚雷,AGM-119B”企鵝”反艦導彈(從第86架BUNO162349起具備反艦能力,之前只能發現、鎖定目標,無法攻擊)或AGM-114″地獄火”導彈,架設在艙門上的M60D/M240 7.62毫米機槍或GAU-16 12.7毫米重機槍。
> 一架HSL-43中隊的SH-60B在南卡羅來納州外海舉行的反潛演習中投擲MK-46
一個標准的SH-60B機組包括1名飛行員,1名空中戰術軍官(ATO)兼副駕駛以及1名戰術系統操作員,他同時必須具備遊泳救生員資格。SH-60B所能執行的任務包括:反潛戰(ASW)、水面戰(ASUW)、搜救(SAR)、海軍特種作戰(NSW)、醫療運輸(MEDEVAC)、垂直補給(VERTREP)、火力控制(NGFS)和通信中繼(COMREL)。
首架YSH-60B原型機于1979年12月12日首飛,第一架生産型SH-60B則在1983年2月11日首飛,1984年進入現役,1985年開始作戰部署,配屬給輕型反潛直升機中隊(HSL),共采購181架。
SH-60F”大洋鷹”
> 2017年5月20日,結束海外部署從珍珠港返回聖叠戈途中的”卡爾·文森”號航母正在進行”老虎巡航”,前景是一架SH-60F
海軍接下來的目標是替換日益老舊的SH-3″海王”,西科斯基也贏得了競標,在SH-60B的基礎上開發出SH-60F,非官方綽號”Ocean Hawk – 大洋鷹”,于1987年3月首飛,到90年代中期全部替換了海王。
SH-60F是航母戰鬥群的主力反潛機種,負責航母戰鬥群50海裏範圍內的內圈航空反潛(外圈是已經退役的S-3固定翼反潛機,如今則由岸基固定翼反潛機或攻擊型核潛艇負責),拉姆普斯MK III被簡化型航電系統取代,采用AQS-13F變深吊放聲納,只攜帶6枚聲納浮標,全部內置在機艙裏,通過地板上的開口向下收放或重力投放。
它首次在艦載直升機上使用以MIL-STD-1553B數據總線爲基礎的全數字化航電系統,增加了快速自動懸停與轉換功能,以支持吊放聲納作業,降低飛行員的工作強度。
> AQS-13F吊放聲納的纜繩長達480米,由SH-60F懸停在18米高度垂直施放
SH-60B配屬給驅護艦只,除了伴隨航母戰鬥群作戰外也時常需要單獨執行護航、海上攔截、對岸支援等行動,因而配備了比較齊全的電子探測和防禦系統,包括使用”地獄火”對地導彈和夜視鏡的能力。而SH-60F的運作範圍基本上在航母戰鬥群附近,受到嚴密保護,海空威脅比較小,所以取消了機頭下方的搜索雷達、電子戰系統和前視紅外轉塔;右機身後側的磁探儀挂架也被取消,外形比SH-60B要簡潔很多;同樣也沒有RAST助降系統,因爲航母飛行甲板上無法安裝使用導軌和夾運拖車,而且航母的起降環境也要好得多。
SH-60F可以像SH-60B Block I一樣在左側外挂點前方增加一副翼展較大的短翼,最多可攜帶3枚魚雷,或2枚魚雷加1具副油箱。右側相對位置安裝了救援絞車,沒有再加裝短翼。
> 2009年3月15日,陸戰隊特戰司令部下屬第2特種行動營A連在內華達法倫進行訓練,一架SH-60F正在降落撤出擔架上的模擬傷員,這架SH-60F就安裝了附加短翼,挂載了一具ACMI吊艙,用于實時記錄/發送飛行訓練數據
SH-60F的標准機組爲4人制,包括1名飛行員、1名副駕駛、1戰術傳感器操作員(TSO)和1名聲學傳感器操作員(ASO),後兩者中至少有一名是全訓遊泳救生員,具備遊泳健將級的水准,可以隨時跳入洶湧的大海中救起落水人員。SH-60F配屬給航母反潛直升機中隊(HS),共采購76架。
SH-60F可以完成SH-60B的全部任務,除此之外還多了一項”Plane Guard – 飛機衛兵”:每當航母要彈射或回收戰機,SH-60F都要首先升空懸停在航母附近待命,以便一旦發生意外之第一時間救起墜海的空勤機組,它是全體艦載機飛行員的守護神。
> 2007年5月5日,地中海,HS-5中隊的一架SH-60F在”艾森豪威爾”號左後方執行彈射起飛時的搜救任務
我們的鄰居日本海自也引進了海鷹,由三菱重工按許可證生産,型號是SH-60J(103架)和改進型SH-60K(52架),它們實際上是SH-60B和SH-60F的混血,部署在幾乎所有海自主力軍艦上。
> “加賀”號和”出雲”號直升機母艦,標准搭載方案只有7架反潛直升機和2架搜救直升機,最大載機量達到28架
比較SH-60B和SH-60F的反潛作戰方式,SH-60B配屬在巡洋艦和驅護艦只上,通常單機或雙機負責一個扇面的反潛任務,海域開闊,作業聲學環境理想。作戰時首先依靠母艦先進的拖曳陣列聲納和艦殼聲納搜索敵方潛艇,在發現大致蹤迹後迅速飛抵目標區域,使用聲納浮標和磁探儀進行精確定位,隨後發起魚雷攻擊,或爲艦載反潛導彈指示目標。
而SH-60F在航母戰鬥群的反潛圈內作業,通常多機配合進行聯合搜潛。作業時周圍存在大量友艦的噪音幹擾,在這樣複雜的磁/水聲環境裏,可以迅速收放、小範圍定點偵聽的吊放式聲納探測效果和效率要遠優于覆蓋範圍過大的磁探儀和只能一次性使用的聲納浮標。
HH-60H”救援鷹”
> 2001年12月15日,2架配屬”羅斯福”號航母HS-11中隊的HH-60H從奧斯汀級兩棲運輸艦Shreveport號上起飛進行登船臨檢訓練,機上搭載的海豹小組將模擬索降到載有恐怖分子的船只上進行查證
HH-60H是在SH-60F的基礎上研發的,主要任務是戰鬥搜救(CSAR)、海軍特種作戰(NSW)和水面戰(ASUW),不具備反潛能力,差不多是身兼陸軍的HH-60G和MH-60G”鋪路鷹”二職(參見上篇)。
HH-60H原型機于1988年8月首飛,1990年4月獲得初始作戰能力,1991年即配屬HCS-4和HCS-5中隊參加了”沙漠風暴”行動。它的官方綽號還是”海鷹”,不過通常被稱爲”Resure Hawk – 救援鷹”。
爲了這些”非海軍專業”的任務,HH-60H配備了帶激光指示器的前視紅外轉塔、”迪斯科燈”ALQ-144紅外幹擾機、AVR-2激光告警接收機、APR-39(V)2雷達告警接收機、AAR-47導彈告警接收機和ALE-47箔條彈/熱焰彈發射器 – 也就是全套的飛機生存設備套件(ASE)。
> AAS-44(V) 紅外/激光探測-測距-跟蹤-照射儀,和SH-60B上的相同,但後者是選裝件
發動機排氣口安裝了陸軍黑鷹上常見的懸停紅外抑制系統(HIRSS),利用尾噴管排氣的引射作用吸入螺旋槳下洗氣流混合降溫,抑制紅外信號。這些設備和措施令HH-60H成爲所有黑鷹/海鷹家族中生存能力最強的型號之一,可以在漆黑的夜間進行貼地飛行,以躲避敵方的雷達,進行敵後滲透或者救回被擊落的飛行員。
> HIRSS套件
HH-60H可以在左側前短翼的M299發射架上挂載4枚”地獄火”導彈,艙門還可以安裝各種型號的機槍。除了深入陸地執行任務時打擊地面目標外,”地獄火”導彈還被用來對付快艇和布雷艇等小型目標,由機頭的激光指示器提供激光照射,可獨立作戰。執行遠程飛行任務,它通常會在兩側短翼上挂載副油箱。
> 2002年3月4日,”肯尼迪”號HS-5中隊的一架HH-60H已經挂載了4枚”地獄火”,當時”肯尼迪”號正在通過蘇伊士運河前往阿拉伯海參加”持久自由”行動
HH-60H的標准機組是1名駕駛、1名副駕駛、1名機工長、1名艙門機槍手或1名潛水救生員。除了不能反潛,HH-60H可以執行SH-60F其余全部任務,運輸、醫療後送能力甚至更強,因爲它沒有任何反潛設備,機艙內十分空曠,除了機組外還可以攜帶10名乘客,而SH-60F只能帶3人。
> 一個標准的HH-60H機組
HH-60H服役後首先被配屬給上述兩個特種海軍後備役直升機中隊,專門支持海軍特種作戰和戰鬥搜救行動。2006年和2016年,HCS-5和HCS-4中隊分別因爲預算原因被解散。
作爲海豹部隊的坐騎,HH-60H支持海豹進入/撤出戰場的全部特殊技能,包括:機降、傘降、索降(又分徒手和裝具速降)、索吊、McGuire式/SPIE式索吊、橡皮戰鬥突擊艇等,這些技能比較專業,留個尾巴以後另開一篇專門講海豹,long stories。
HH-60H還被配屬給航母反潛直升機中隊,一個標准的HS通常包含6架SH-60F和2-3架HH-60H,直到HS轉換爲HSC後被MH-60S取代。在伊拉克,HH-60H由海軍操作向陸軍提供支援,進行醫療後送和特種作戰任務,所以如果在伊拉克的沙漠地帶看到幾架藍灰色的海鷹在盤旋,那不是因爲人家走錯了片場。
> 2010年4月27日,伊拉克Gabe前進作戰基地,多任務軍犬單位的一條4歲大的德國牧羊犬Izra被一位陸軍特種部隊士兵抱著從一架海軍HSC-84中隊的HH-60H上進行快速索降訓練。HSC-84中隊是美國特戰司令部下轄的唯一一支海軍直升機中隊
MH-60R”羅密歐”
> 2014年3月,駐日HSM-51中隊的一架MH-60R攜帶MK-46魚雷進行訓練,其中隊徽是一個日本武士頭像
到了9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開始考慮采用單一機型替換SH-60B和SH-60F兩個型號,以簡化編制和後勤,提高整個機隊的作戰能力,這就是MH-60R。在1993年項目開始時它被稱爲”拉姆普斯 MKIII Block II升級版”,由西科斯基和洛馬(後者並購了IBM聯邦系統公司)合作進行,官方綽號還是”海鷹”,而海軍內部習慣稱之爲”羅密歐”。
在洛馬的官網上是這樣介紹的:美國海軍的主力反潛平台和水面戰武器系統,適用于大洋作業和瀕海狹小空域的多目標交戰,配屬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兩棲艦只和航母。
MH-60R安裝了①MTS-FLIR多光譜目標指示系統、②ASE飛機生存設備套件、③AN/APS-147多模對海搜索雷達 – 具備逆合成孔徑成像和潛望鏡一類小型目標檢測能力、先進機載艦隊數據鏈、AN/AQS-22 ALFS先進機載低頻主動吊放聲納和④SH-60B上的25管聲納浮標發射器;但沒有配備磁探儀,也沒有安裝發動機紅外抑制套件。在MH-60R進行中期改造時,對海搜索雷達將升級爲AN/APS-153型,具備自動雷達潛望鏡檢測和識別(ARPDD)功能。
MH-60R在海鷹系列中首次采用了整合式玻璃座艙,這是洛馬研發的Common Cockpit™概念,和MH-60S的配置相同,類似于空客不同機型之間高度統一的駕駛艙設計,簡化了飛行員的培訓和後勤保障。
機鼻平台上的MTS-FLIR外觀和HH-60H/SH-60B的AAS-44(V)轉塔相似,顯得更方正一些。它們同爲雷錫昂公司的産品,但MTS-FLIR的技術水平要高得多,光學窗口也要多一倍。該系列産品廣泛應用在C-130、MQ-9C”死神”、MQ-1″捕食者”、MH-60″鋪路鷹”等飛機上,産量超過3千部。實際上除了磁探儀,MH-60R整合了前三型海鷹的全部重要設備,也具備所有作戰能力,而且可以同時執行多重任務。
MH-60R的武器包括MK-54輕型魚雷和”地獄火”導彈。在改變了右側絞車位置後,在右艙門前方也可以安裝短翼,使武器挂點增加到4個,但最多只能挂載3枚魚雷。
> 飛行在太平洋海岸的HSM-77中隊兩架MH-60R分別挂載了”地獄火”(前)和MK-54(後)
HH-60H的標准機組是1名飛行員、1名空中戰術軍官(ATO)兼副駕駛以及1名戰術系統操作員,貨艙還可以乘坐3名機組加5名乘客。它還特別增強了防護能力,飛控系統采用雙重備份,液壓和電氣系統爲三重冗余,機身機構可以承受輕武器和中口徑炮彈破片的打擊,旋翼葉片可以經受23毫米炮彈的直接射擊。
> 2013年11月,”華盛頓”號HSM-77中隊的MH-60R機群正在進行維護,左側短翼可以向上翻起並快速拆卸,25管聲納浮標發射器也是模塊化的,可以根據任務需求快速調整直升機配置
MH-60R于1999年12月首飛,首批低速率生産型由SH-60B改裝而來,2005年開始的量産型都是全新制造的,2007年入役,美國海軍共擁有291架。所有接收HH-60R的輕型反潛直升機中隊(HSL)都被整編爲海上打擊直升機中隊(HSM),目前共有6個中隊,成爲美國海軍直升機的絕對全能主力。
> 在北島海軍航空站內維護的MH-60R,可以清楚地看到尾梁以及三段式的水平尾翼如何折疊
MH-60S”騎士鷹”
> 2013年5月2日,配屬”基爾薩奇”號兩棲攻擊艦HSC-28中隊的一架MH-60S飛行在阿曼灣上空
1997年美國海軍決定替換陳舊的UH-46A/D”海上騎士”機隊(1958年首飛),這裏指的是海軍自己的主力中型運輸直升機,主要部署在各海軍/陸戰隊基地和補給艦上,不包括兩棲攻擊艦上的大量陸戰隊CH-46E,後者一直用到2015年才全部退役,由MV-22″魚鷹”取代。
> 2002年9月14日,HC-8中隊的一架UH-46D從背景上的”供應”號快速支援艦向”華盛頓”號航母吊運補給。”供應”號于2001年退役,此時已經拆除武器轉給軍事海上司令部作爲軍輔船
這一項目並沒有招標,在西科斯基向海軍演示了一架由UH-60改裝而來的樣機後,海軍直接于第二年向西科斯基授予了采購合同,新機編號CH-60S,于2000年1月首飛。2001年2月,編號變更爲MH-60S,以突出其多用途性能,非官方的綽號爲”Knight Hawk – 騎士鷹”,以繼承上一代UH-46″海上騎士”之名。
MH-60S是所有海鷹家族中最另類的,因爲它實際上是黑鷹和海鷹的混血,機體結構源于陸基的UH-60L, 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兩側大型滑動艙門、機槍手窗口、尾梁末端的單輪尾輪。它擁有比海鷹系列更寬大、舒適的貨艙(因爲沒有反潛設備),具備加熱和通風系統,最多可運載2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機腹下配備了能夠承載9千磅的外部挂鈎。
> 不管附加設備有多少變化,只要左側有大艙門的海鷹就一定是MH-60S
而發動機、旋翼和傳動系統則繼承自SH-60,駕駛艙界面采用和MH-60R相同的Common Cockpit™玻璃座艙,航電和武器系統也有很多共享的部件,發動機排氣口同樣安裝有HIRSS紅外抑制裝置,尾梁也可以折疊,不具備反潛能力。
從2007年起,美國海軍已經用MH-60S取代了HH-60H的戰鬥搜救任務。執行CSAR的MH-60S安裝了”武裝直升機任務套件”:包括數字地圖、AN/AAS-44視紅外轉塔(朝下安裝)、MH-60R上的電子戰自衛套件(包括”迪斯科燈”ALQ-144紅外幹擾機)、黑鷹那樣高置的短翼用于挂載”地獄火”導彈、火蛇70航空火箭彈或者機炮吊艙。
MH-60S還有一個海鷹家族裏獨有的技能,就是攜帶AQS-20A吊放聲納探雷系統或者AN/AES-1機載激光探雷系統(ALMDS)在近岸淺水區域搜索水下目標。
> 當然這兩種探雷系統因爲尺寸和重量原因不能同時攜帶,必須由2架直升機分別操作
> 激光探雷系統工作示意圖
海軍曾經計劃讓MH-60S拖帶MH-53E”海龍”重型掃雷直升機的掃雷具,部署在瀕海戰鬥艦上進行航空掃雷,但試驗發現它的發動機功率不足以安全地執行掃雷作業。
2018年4月,海軍授予雷錫昂公司一項價值8300萬美元的合同,開發、測試、部署”梭魚”式機載掃雷系統(AMNS),它是一部無人水下航行器,符合”A尺寸”聲納浮標的體積要求,比”海龍”的掃雷具要輕巧很多,上面集成了推進器、傳感器、戰鬥部和通信浮標,可以自主發現並攻擊沉底雷、系留雷和漂雷。
> 挂載在MH-60S左側特制挂架下的”梭魚”掃雷具,機艙內安裝有體積巨大的纜繩卷軸
該系統最初用于瀕海戰鬥艦的反水雷模塊,由MCM無人水面航行器釋放作業。今後將配給MH-60S或其它合適的載機,以便使美國海軍在”海龍”逐步退役後繼續保持航空掃雷能力,並能在更小噸位的戰艦上操作。
> 正在投放的AMNS
MH-60S的標准機組配置爲1名飛行員、1名副駕駛和根據任務調配的2名戰術機組成員。MH-60S于2002年服役,美國海軍共擁有275架。過去操作CH-46的直升機戰鬥支援中隊(HC)全部退役,重組爲13個海上戰鬥直升機中隊(HSC)。它們被部署在航母、兩棲攻擊艦、快速支援艦及海運司令部下轄的輔助艦船上,它的任務包括:垂直補給、醫療運輸、戰鬥搜救、水面戰、海上封鎖、近距離空中支援、情報偵查和特種作戰。
> 2005年3月25日,配屬”杜魯門”號航母的一架MH-60S正在向DDG-52″巴裏”號進行垂直補給
可以說除了反潛,MH-60S幾乎具備MH-60R的全部作戰能力,而運輸和突擊能力更強大。
一統江湖
海鷹的型號並沒有黑鷹多,目前只有上述五個型號,不過要區分它們還是有點困難,讓我們來盤點一下:
其中都有機腹雷達罩的SH-60B和MH-60R外觀十分接近,最大的區別是SH-60B右側後部有磁探儀挂架,MH-60R的前視紅外轉塔更大更方一點,中間一片風擋上方有一具刀狀天線。
> 2015年8月11日,MSH-71中隊的1架MH-60R(有機腹雷達罩、方型前視紅外轉塔、右後側無磁探儀)正准備在”斯坦尼斯”號航母上著艦,背景是美國海軍史上第一艘以華人命名的軍艦 – 伯克級”鍾雲”號
沒有機腹雷達罩的剩下三個型號,發動機排氣口沒有HIRSS的是SH-60F,它也是外部設備最少最幹淨的一個型號;不過也不絕對,後期升級時也有安裝前視紅外轉塔的例子。
最後要區分都有HIRSS的HH-60H和MH-60S就得看艙門、短翼和前視紅外轉塔了,短翼低置的、轉塔在上的是HH-60H,有左側大艙門、短翼高置、沒有轉塔或者轉塔在下的是MH-60S。
來看看下面這三架各是什麽型號呢?
> 2011年12月21日,SH-15中隊的1架SH-60F(前 – 無機腹罩、無HIRSS)和2架HH-60H(後 – 無機腹雷達罩、短翼低置、前視紅外轉塔朝上安裝)降落在”卡爾·文森”號航母上
2015年4月末,SH-60B隨佩裏級”蓋瑞”號護衛艦完成了最後一次戰鬥部署,于當年5月11日正式退役。11月底,”羅斯福”號航母完成海外部署回到美國本土,也標志著隨艦的SH-60F和HH-60H結束了全部作戰使命,轉入預備役或封存狀態,退出一線。
> 在北島海軍航空站舉行的SH-60B退役儀式,注意這架HSM-73中隊的SH-60B頂部和尾梁上都安裝了”迪斯科燈”
如今除了陸戰隊的CH-53、AH-1Z和UH-Y以外,美國海軍的直升機已經被海鷹家族一統江湖,多功能又各有側重的MH-60R和MH-60S將攜手服役到2030年代。
> 2014年10月18日,HSC-9中隊的MH-60S(前3架)和HSM-70中隊的MH-60R從航行在波斯灣的”布什”號航母上起飛執行任務
SH-XX
上篇講到黑鷹4.0的H-XX,它自然也有個同胞兄弟,姑且稱之爲海鷹3.0:SH-XX。
黑鷹和海鷹雖然在機載設備、發動機、起落架、短翼等不少方面存在差異,但整個機體結構還是基本一致的,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尾梁和機身底部齊平。
而從極少數網上能找到的照片看,H-XX和SH-XX的差別要大一些。
① 從機頭的側面曲線來看,海版的雷達罩明顯比陸版寬大且突出,深度幾乎達到”狗鼻子”的頂端,內部容積增大很多;
② 海版的前視紅外轉塔呈橫置的圓柱體,體積幾乎是陸版球型轉塔的一倍,除了常規的光學、紅外前視能力,很可能還會集成激光測距、目標指示和避障等多種功能;
③ 海版短翼安裝位置比陸版低一些,但和主起落架一體化設計的垂直整體承力框架結構是相同的,也和黑鷹一樣;而海鷹的短翼安裝位置很低,是機身下部一塊單獨的水平加強結構,比較適合挂載魚雷等長度較大的重型載荷;
④ 海版的尾梁和機身底部齊平,頂部高度和陸版相同,尾梁的厚度和容積明顯加大,外面安裝的各種探頭數量也比陸版多;
⑤ 尾梁頂上的天線罩尺寸增大了很多,似乎已經不是衛通天線的尺寸,直徑已經接近機腹扁平的雷達罩,探測手段可能非常豐富;
⑥ 可向上翻折的水平尾翼中部凹陷,和黑鷹、海鷹的平直翼都不相同。
這幾處不同都相當有意思,值得細細品味。另外,聯想到目前世界上第二大驅逐艦直升機平台上的人字形導軌,SH-XX應該會采用RAST這類的助降系統。
> 2014年,從新加坡外海的伯克級”韋恩·梅耶”號驅逐艦上起飛的MH-60R
海版的兩側機身都開有大型滑動艙門(可以看到右側的艙門滑軌),這也意味著它無法安裝大型的聲納浮標發射器。SH-XX到底是一個MH-60S這樣的通用運輸型號,另有類似MH-60R的專用反潛型呢?還是集所有功能于一身,采用SH-60F那樣的聲納浮標投放形式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目前最不確定的是還是反潛能力,這不單指聲納、魚雷等硬件,更多的是戰術運用、多機協同、艦機協同、數據積累、全天候作業、海上維護保障等軟性的挑戰,這只有深入大洋和各類潛艇過招才能錘煉得出來。
> 2009年11月17日,一架參加年度美日聯合軍演的HS-14中隊HH-60H飛行在海浪級2號艇”康涅狄格”號上空
無論如何,SH-XX的大功率渦軸發動機、五葉槳、大機體、大尾梁、多個大型雷達罩和衆多的傳感器,都預示著它將具備優秀的飛行性能、大航程、長留空時間,強大的探測、通信和戰場事態感知能力,充裕的機內空間和裝載、挂載能力,擁有很高的通用性。
> 小平頂都下水了,這樣的場景還會遠嗎?
下篇預告:直升機番外篇 – 什麽是球柔槳毂,兼談直升機如何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