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曆史學者本·威爾遜看來,1850 年代是一個黃金時代,英國的國力達到巅峰,重大技術發明如海底電纜、洲際鐵路和遠洋輪船前所未有地拉近了全世界的距離。英國人所倡導的自由貿易原則,雖然不時需要武力加持予以推行,但尚未被經濟民族主義和軍事帝國主義所顛覆。
有意思的是,這樣一個黃金時代在很大程度上確乎是由美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淘金潮所推動的。黃金的發現給世界經濟注入了更多的能量,這首先體現在重金屬的增加上,截至 1856 年,共有價值 6000 萬英鎊(3 億美元)的加州財富和數量相似的墨爾本財富被投入到世界市場。紐約和倫敦的居民都習慣了舊金山和墨爾本船只的定期到達,它們每次都帶來價值 100 萬英鎊的黃金,這爲正在興起的新一輪經濟擴張提供了有益的“燃料”。
當然發現黃金的重要性不能僅僅用它給世界經濟注入的流動性來衡量,如人們所言,黃金本身不足以使世界變得更加富裕。在 1850 年代,不斷增長的棉花、鴉片和糧食産量,以及鐵路網、電報網和工業的持續擴張,産生了巨額財富,讓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的大量黃金“相形見绌”。此外,當時的倫敦金融城和紐約華爾街都已經非常擅長通過複雜的金融工具如鐵路股票、棉花債券、政府債券、彙票和股份來以錢生錢,“金融機構創造的財富在數量上遠遠超過世界上所有金礦在同時期內的産出”。
然而,發現黃金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其本身的價值,如一位經濟學家所言,“這些發現的間接效應怎麽高估”都不爲過。淘金潮所引發的一連串事件,如移民、城市化和城市化帶來的新的遠程貿易需求、新增農業土地的開發和農産品貿易的激增,都加快了全球貿易和交通通訊方式的變革,這些變革進而又引發了新一輪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的重組,從而催生了現代世界的誕生。
黃金、技術、移民和貿易的結合産生了倍增效應。黃金的發現既是現代化加速的結果,又是其原因。黃金之所以能被發現,是因爲精力充沛的殖民者在開發土地,四處搜尋新的財富形態,而沒有現代技術,就沒有金礦的高産量。而其開采數量之所以如此驚人,是因爲最新的交通運輸方式能夠迅速地把大量人口運送到金礦區,僅 1852 年一年就有 37 萬人從大不列顛及愛爾蘭的港口離境。被吸引到新大陸的不僅僅是歐洲人,也是在 1852 年,有 2 萬名中國人抵達舊金山,開啓了一場跨太平洋的移民浪潮。
除了把人送過去之外,供給商們還能夠克服令人畏懼的距離給他們提供裝備、食物和各種其他必需品乃至奢侈品。無論是加利福尼亞還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黃金産區,當時都沒有足夠的食物資源供蜂擁而至的移民消費。淘金熱和人口暴增的消息剛從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傳來,全世界的商業報刊上就都出現了“大短缺”“高價錢”“巨大消耗”“額外需求之類的廣告。考慮到陸地運輸的高成本,滿足這些供給主要靠海運。
“金礦消除了海洋的距離”。在英國的利物浦和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之間,隔著 13000 英裏的海洋旋渦,而快速走完全程只需六十到八十天。這使人們的時間觀念和距離觀念發生了變形:定期到達墨爾本港口的速度頻破紀錄的飛剪船,除了帶來大量移民,以及食物、機械、葡萄酒、制造品和煙草等物品,最重要的是還帶來了信件和報紙,上面的新鮮消息永久性地摧毀了澳大利亞人從最初移民的時候就開始體會的那種隔離和囚禁之感,許多移民曾因此畏懼前往地球另一端冒險。如今這種畏懼感被打破了,上百萬人懷著對幸福生活的憧憬踏上了旅程和理想中的黃金之地。
在當時的新聞報道中,礦工和淘金者們開啓了巨大的需求引擎。他們需要鎬、鏟、錘子、釘子、步槍和左輪手槍,也需要漱口水、樂器、書籍、嬰兒服裝、靴子和煙草。除了這些基本的必需品,他們對炫麗的珠寶、最新的時裝、銀質餐具、撲克牌、香水、蕾絲、手杖,以及任何企業家能夠想到的東西都有需求。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利物浦、倫敦、瑟堡、漢堡、瓦爾帕萊索、利馬、廣州、上海、香港、新加坡、悉尼、奧克蘭、檀香山、波土頓、紐約、新奧爾良等地的船只雲集舊金山。英國迅速敲定了一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出口貿易,把制造品和預制波形鋼材賣到加利福尼亞。法國的葡萄酒商人以最快的速度裝滿了他們的貨船。舊金山第一棟石頭建築的材料就進口自中國,其中花崗石由香港供應,而磚塊和木材則來自新西蘭和範迪門斯地。糖、土豆、咖啡和水果的出口貿易給夏威夷帶去經濟繁榮。事實上,太平洋的大部分主要國家都像俄勒岡等地一樣大發橫財,墨西哥、智利、中國、秘魯、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向加利福尼亞供應了大量物資,如食物、馬匹和煤炭等。
而爲了在回程中不至于空船浪費資源,更多的回程貨物和更多的港口被卷入到貿易鏈條中來:阿拉斯加的冰、毛裏求斯的糖、檀香山的鯨油、印度的黃麻和亞麻籽、巴西的咖啡等等。對于那些新卷入到全球貿易中的邊緣地區來說,新發現的黃金提供了債券彙票等票據所無法替代的作爲流通貨幣的功能。沒有黃金的“誘惑”,這些地區的人們加入世界市場的興趣或許沒有那麽大。
全球市場都在爭奪激增的貿易的戰利品。爲了贏得競爭,商人們需要把速度作爲武器收入他們的軍火庫。最搶眼的利潤屬于那些能夠通過時效性強的市場信息獲利,並在生意最興旺的時候賣出商品的人。對即時通訊的需求大大增加,延長電報線路的投資開始倍增,甚至一度被視爲異想天開的海底電纜的鋪設也開始推進。
此外,聯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中美洲運河以及連接紐約和舊金山的鐵路走在計劃之中,不久都將變爲現實。淘金潮是西進運動的産物,由此引發的交通和通訊變革又將引發新一輪規模更大的西進運動。在整個 19 世紀 50 年代,無數人移民加利福尼亞和俄勒岡等地,他們並不是爲了黃金,而是想尋找適合耕種的土地,或者在新興的城市化進程中找到高薪的工作,比如去當傭人、技術工人、木匠、手工藝人、鋸工、鞍匠、裁縫、園丁、廚師、司機、警察、機修工、工程師、辦事員、教師、建築師、公務員、律師、銀行家、商人、醫生,以及從事“任何快速發展的社會需要的其他工作”。
這些移民中自然不乏奴隸主,他們理所當然想把新成立的州變成蓄奴州。由此引發的種種沖突和危機,又將爲美國的內戰埋下伏筆。而日後美國內戰爆發引發的棉花荒,又逼迫英國人去滿世界開發新的棉花生産地,由此又引發新一輪殖民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浪潮。世界也因此變得更加關系緊密和“相互依賴”,直至 1870 年代一個大的經濟蕭條期的到來。至此,由淘金潮引發的一輪全球現代化進程才算略微告一段落。
推薦閱讀:《黃金時代:英國與現代世界的誕生》
題圖: Australian gold diggings, by Edwin Stocqueler, c. 1855 來源:wikipedia
一個物品如何成爲一個全球化商品,一個物品如何促進全球化,一個物品又是如何實現全球化制造?「萬物簡史」這個欄目將從“物品”出發,去看這些“物品”如何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並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它關注的內容包括,集裝箱,香料,茶,迪士尼,氣候,折扣,T恤,航海圖,武夫,茶,香料,鴉片,咖啡,木材,舊衣服,貿易,大豆,宜家,阿拉伯,玉米,酒店,黃金,疾病,白銀,皮毛,石油,天然氣,西方文明,鐵路股票大戰,汽車,奢侈品,貧困,抗生素,瑞士旅遊業,通用電氣,有線電視,廣告,探索頻道,商人,車型,人民幣,傳教士,鳥糞,安利,冒險家,蒸汽機,瘾,航線,棉花,茄子,湖廣填四川,尼加拉瓜運河,一汽大衆,洗浴,紐約,農業,聯盟,彙豐銀行,登山,港口,棉布,歐元,亞馬遜“優先配送”,除草,盜茶,廢品,Zara 症,荒野文化,利瑪窦的地圖,皈依者沈福宗,黑死病,鳕魚,人類基因,下南洋,紅衣大炮,經濟中的野蠻人,福利國家,西醫的草藥,機關槍,鐵皮坦克,天花,ISIS,冷戰,體育運動,海外華人,滑鐵盧戰役,朱可夫,民國政黨,東印度公司,火炮,史迪威,創新,太平洋戰爭,鴉片戰爭,“西方震撼”,中餐,歐洲,普魯士,阿拉伯民族主義,中東戰爭,雷曼倒閉,金融危機,中國青年遊日團,空氣汙染,英特納雄耐爾,大衆,江青服,滿人,團隊運作,日本産業政策,綏靖政策,納粹,煤炭,一戰,蘇聯倒塌,官司營銷,“收藏中國”,選票,印度獨立,茶葉殺菌,薩利機長,民粹主義,葡萄牙探險隊,布熱津斯基,土耳其帝國,阿富汗戰爭,911,中日關系,法幣改革,紅色貨幣,超級版圖,國貨反擊戰,8·19 事件,街頭抗爭,清政府救市,日本底層社會,國共命運,“懲越”外交戰,太平天國,秦漢帝國,西藏問題,大英帝國,斯大林,忽必烈的“首都圈”,倭寇、戰爭中的民主,麥克阿瑟的遺産,白蘭地、朗姆酒與現代美洲,蘇聯電影,奧斯曼帝國,青年斯大林,洋海關,宋氏家族,1916,亞洲的素食主義,歐美分歧,晚清報人,阿富汗,清朝新疆財政,成吉思汗大交換,德國民族主義,大清帝國,皇家狩獵,美國 1927,電力之戰,鏽蝕、睡眠,越南戰爭,裏根,廢墟,五卅運動、以巴分治、以色列、橋水基金,後工業城市、國富論、一戰、1950 年代的美國、美軍海戰、微軟、雲計算、民族主義、自動化、英國革命、伊斯坦布爾、一戰、種族清洗、袁世凱、黑奴、基督徒、張伯倫、槍文化、基辛格、毛皮貿易、廣州貿易、貿易預期、戰後日本、1940 體制、辦公室、足球、內戰、鐵路文化、蓋特納、宗教改革、希特勒、歐洲民主、俾斯麥、諾曼底、日本病症、沙特石油、敘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