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張皓 劉楒睿
這可能是近些年來最熱的一個夏天。
四川、雲南、上海、浙江等地15個國家氣象站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7月極值。浙江、四川等地多人確診熱射病。
高溫天氣持續,在戶外作業的勞動者們,開始對可危及生命的熱射病提高警惕。他們絞盡腦汁思考,如何度過這個酷暑。
爲兒掙學費的父親因熱射病離世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近期四川、江蘇、浙江等地的醫院收治了十余名熱射病患者,4名患者因熱射病死亡,在西安當建築工人的潘良(化名)是其中之一。7月5日,潘良倒在了收工回家的路上。
醫院24小時內入院死亡記錄顯示,潘良“突發心跳驟停”,經30分鍾積極搶救,于2022年7月6日2時10分宣告臨床死亡,死亡診斷爲多髒器功能衰竭(心、腦、肺、腎、血液)、熱射病。熱射病,這個詞彙對于潘良的女兒潘莉來說很陌生。她知道高溫工作會中暑,但是從沒想過會熱死人。在派出所提供的監控錄像裏,潘莉看到了父親最後的畫面。
當日下午6點半左右,其他工人都站著,只有潘良一個人走到馬路對面,把包放在地上,靠著一輛白色汽車,坐在了包上。而後,在一處十字路口,潘良突然暈倒。路人撥打了120,潘良被送到附近醫院搶救。但很遺憾,他沒能挺過去。
潘良生前照片(圖源:受訪者)
潘良的離世,對其家庭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潘良的兒子潘坤在2015年第一次考上大學,爲了盡早掙錢補貼家用,他選擇退學去打工。“父親嘴上沒說什麽,但一直不高興。”潘莉說。
去年8月,潘坤回到了學校複讀。剛剛公布的高考成績顯示,潘坤是鎮上高考第一名,將在9月重新就讀大學。“我知道我爸的心願就是希望我們讀書。”潘坤說,爲了給自己賺取大學的費用,父親才前往工地打工。
此刻,這個20多歲的小夥子心中,充滿了愧疚,他覺得是自己讓父親遭此不幸。
潘莉也很愧疚。但作爲大姐的她,需要打理好父親的後事。
這些天,潘莉跟父親說了很多話,可惜父親已經聽不到了。女兒也不知道,爸爸臨走前是否有話要留給自己。
空調維修工從未聽說熱射病
按潘莉老家的習俗,父親的遺物需要全部燒掉。
潘莉也在搜集網上一切與父親有關的報道。“我會將這些文章都打印出來,然後燒給父親,告訴他我們做了什麽。”潘莉說。
隨著報道的逐漸增多,潘良因熱射病離世的事,很快被更多人知曉。
北京51歲的空調維修工鄧國林,也通過短視頻看到了潘良的遭遇,但他此前並不知道什麽叫“熱射病”。“我以前一直覺得不太可能熱死人,但是今天看來是真的會。”他說。
鄧國林沒有公司,20多年一直是自己獨立攬活。偶爾,也會有相好的商家給他介紹維修單,他則會開著自己破舊的五菱宏光去現場。
因爲北方冬天有暖氣,鄧國林最忙碌的時候是夏天。
北京的7月,不像南方酷暑,但35度的高溫,讓坐在破舊五菱宏光裏的鄧國林感受到了炙烤般的熱。
這輛陪伴著老鄧11年的面包車,如今空調只有一側出風口還能正常運轉。但礙于油價上漲,老鄧也從來舍不得打開空調。
對于鄧國林而言,最好的降溫解暑的方法便是喝茶。
“居然還有什麽高溫保險?”對于鄧國林而言,他十分認可保險公司推出的高空意外險,但對于高溫險,有點像交“智商稅”。
即便早在多年前,他的兒子就曾要求給他購置全套保險,但老鄧仍是只接受了高空險。
“我給別人送清涼,別人給我一杯水,都能消暑。”忙完一單的鄧國林向業主討了一口茶,隨後用肩膀擦了擦汗。
“有一次,我給一個廣東老板家裏修空調外機,我在外面吊了很久,熱得不行,老板給我送的涼茶是真解暑啊。”說罷,這位沂蒙漢子又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環衛工更願意上夜班
事實上,老鄧的工作環境並非是最熱的。常年露天的工種,在酷暑下顯得更爲炎熱。
50歲的環衛工人趙慶說,隨著溫度逐漸地上升,每天的工作越來越難熬了。“你說有沒有專家能在環衛服裏裝上小空調?”趙慶問道,這是他和同事們的夙願。
受工種影響,環衛工必須穿著長袖長褲的環衛服,還需要佩戴手套。同時,單位還需要老趙和他的同事們戴上N95口罩。這樣的著裝,會伴隨著他們8-10小時的工作時間。
趙慶正在掃地(記者實拍)
趙慶說,冬天時,這一身著裝是十分暖和的。但夏天就十分悶熱,經常工作2小時後,手套都會濕透。
“淩晨4點到6點是一天中最涼爽的。”工作5年,趙慶早就總結出了經驗,同事們也經常嘗試向領導尋求倒淩晨班。
但即便是淩晨上班,因爲穿得多,也不消多時,趙慶的衣服就濕透了。
“熱了就趕快搞完自己負責的這一塊,然後去休息一下。”趙慶說,環衛工每隔15分鍾就需要巡視一遍自己負責的300米街道,因此往往是前腳坐下喝了口茶,後腳就需要重新上街。
趙慶說,如果可以的話,希望以後可以在環衛服上加上一個口袋,讓他可以裝下自己的茶杯。
“我是東北人,還是比較怕熱的。”趙慶說,自己不能因爲中暑倒下,家裏的小兒子還需要他賺錢上學。
同樣是東北人,41歲的方萬年最近也在天天吐槽高溫。上周,方萬年在另一個工地做零工時,一位工友中暑,送醫後才恢複過來,這給予了他很大的沖擊。
從上個工地完工後,方萬年找了另一個工地工作。
“我每天的工作是用水給工地降塵。”方萬年說,雖然這個工作也很熱,但相對其他的扭鋼筋、搬磚來說,算是清涼了很多。
“兩包煙才爭取來的。”方萬年驕傲地說,自己感覺太熱時,偶爾也會順便用降塵的水,給自己洗把臉解暑。
工人在工地(記者實拍)
但方萬年也想趕快幹完手頭的活。“你說,哪天城市建設起來了,不需要我們建築工了,我是不是就可以回東北老家避暑了?”方萬年說。
這個東北大哥,在北京35度的高溫裏,他再也無法忍受了。
熱得怕做飯只好點外賣
顯然,35度的北京,不算是最熱的地方。
過去的一周,四川南充持續高溫,極個別地區高溫超過了40℃。高溫致使當地中暑患者增多,還有3人因熱射病身亡。
而爲了避暑,南充市民王奇連門都不想出了。
王奇租住的房子裏只有一個房間有空調,因爲實在太熱,妻子都不想點火做飯,三餐都靠點外賣。一家三口更是能不出空調房就不出去。15日,無法忍受高溫的王奇帶著妻兒回到了農村老家避暑。
除了像王奇一樣返回老家避暑,南充的市民們把嘉陵江視爲了避暑勝地。一段網傳視頻顯示,在嘉臨江上,前往江中遊泳的市民絡繹不絕。
但這也讓市民徐斌苦惱了,近期,他每天都會駕車前往嘉陵江大橋高坪岸旁邊天然泳場遊泳消夏。但在經過缤紛水岸濕地公園內道路時,每天都會遭遇長時間堵車。
“前往天然泳場只有一條路,最近去消暑的人太多了,路上十分擁堵。”徐斌說。但即便如此,在“熱”和“堵”上,徐斌還是選擇了“堵”,至少遊泳可以給他帶來短時的清涼。
醫護人員盼脫防護服
7月13日,杭州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當天,杭州最高氣溫也達到了驚人的40.3℃。
“我穿著防護服在核酸檢測點工作了一會兒,身上就全部汗濕透了。“杭州的護士余敏說,她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脫下防護服那一瞬間。
“即便是有風扇吹,吹過來的都是熱風。”余敏說,檢測點有的6點就開始准備物資,分配任務。8點不到,現場的隊伍就會越來越長,有時還會繞好幾圈。
雖然檢測點上午只檢測4個小時,但對于余敏來說,任務也不止于此。隔一會,余敏就需要向區裏報上核酸統計數據,還需要爲下午的檢測數好檢測管。每過一小時,她還需要把檢測完成的檢測管收集起來,及時交給轉運的工作人員。
等到她忙完這些工作,脫下橡膠手套准備吃飯時,她的手已被汗水浸泡得浮腫。
與余敏一樣,北京醫護人員黃麗娜每天最期待的也是脫下防護服,讓自己的汗液能夠“揮發自由”。
“穿上防護服,你就像被氣球包裹住了一樣,完全無法透氣。”黃麗娜說。
然而,對于核酸檢測人員而言,防護服並不能隨意脫下。黃麗娜和同事們也只得每天借助街道、社區送來的冰塊降溫。
7月17日,黃麗娜在朋友圈刷到了同事分享的一則新聞。
新聞中,7月13日,河南一核酸采樣點內,一名護士因長時間身穿防護服,加上高強度工作,在爲居民采樣時突然中暑暈倒昏迷。就在次日,又一名核酸檢測人員在核酸采集時,突然中暑暈倒。
醫護人員中暑暈倒(圖源:上蔡縣人民醫院)
此外,新聞中還提到,7月8日,山東臨沂市一名護士,穿上防護服在入村采樣時出現中暑,抽搐不已。最終因熱射病被送醫治療,經兩個小時的搶救,她才脫離生命危險。
“我是專業護士,對于熱射病我是有了解的。”黃麗娜說,她也擔心哪天在核酸采樣時,自己和同事出現中暑,患上熱射病。
一件小小的防護服,到底會帶來多重的負擔?
早在2021年6月,廣州醫科大學對3658名醫務人員的問卷調查就顯示,在穿著防護服後,80%的醫務人員出現大量出汗,55.2%的醫務人員存在呼吸困難,還有46.8%的醫務人員反映過度脫水。
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數據同樣指出:在約35℃的室溫,穿著防護服一個小時後,人體的體感溫度將達到64℃。如此高的體感溫度將讓醫務人員出現身體不適,長時間可能導致中暑。
希望高溫事故不再重演
7月16日,南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該市衛生健康委主任朱世鳴介紹,爲防止醫務人員中暑,南昌市室外采樣人員不再穿防護服采樣,改穿一次性隔離衣。
面對高溫天氣,多地針對防疫人員也采取了防暑降溫措施,在北京,入夏以來已有400多位核酸采樣“大白”穿上石墨烯技術加持的液冷服,預防中暑;上海、杭州等地配備了裝有空調的移動式便攜核酸檢測亭。
在電商平台上,降溫貼、冰馬甲等物品銷量上漲驚人。一位電商從業者說,入夏以來,自己店鋪內的降溫貼愈發走高。7月的一天,曾有一個單位一次性從購買了1萬張降溫貼。店內的冰馬甲,也受到了露天工作者的歡迎。
防範高溫帶來的危害,吸引越來越多的關注。
鄧國林的兒子爲其父親轉發了多篇熱射病的科普文章,囑咐他注意防暑降溫。雖然兒子再次提出了爲他購買高溫險,但老鄧還是以只有1個月的高溫而拒絕了。
而對于趙慶、方萬年等人,他們的單位也准備了酸梅湯、冰飲料給他們防暑降溫。針對熱射病,趙慶說,他們環衛部門也組織了專門的學習,要求各位環衛工人注意防暑,避免受到病魔侵害。
潘莉也說,希望父親的遭遇可以讓更多的勞動者和勞動部門關注熱射病和高溫中暑,避免類似事故重演。
(爲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均爲化名)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