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讓人“瘋狂”,也讓虛擬貨幣走入大衆視野。比特幣從2009年的0.00076美元/枚,到2017年12月17日最高19780美元,漲幅以萬倍計……利益的誘惑是巨大的,隨之而來的,是市面上各種效仿比特幣的新型幣種開始“狂轟亂炸”。
每個幣發行時,投資者們都希望它成爲下一個“比特幣”。有人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在這場拉鋸戰中極少數人賺得盆滿缽滿,而大多數人則陷入圈套,被人“割了韭菜”血本無歸。
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就發布了關于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向投資者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爲……並明確要求從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
公告明令禁止國內不能“操作”,爲了趕上這趟車,不少虛擬貨幣交易所就利用境外主體身份“改頭換面”歸來。由于虛擬貨幣在國內不受法律保護,所以很多交易所“跑路”,投資者虧空,卻投訴無門,投資者Sofia就是其中一個。
圖據ICphoto
花20萬買入CEN幣
資産被凍結卻投訴無門
虛擬貨幣也稱數字貨幣,是一種虛擬的、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
2017年,來自湖北的投資者Sofia在數字貨幣社區中了解到成都一家數字貨幣交易所後,當年花20余萬買入平台幣CEN,“我記得當時CEN是0.4-0.5元/枚,持續漲了一兩個月之後達到最高點,接近1元/枚。”據她介紹,她當時手上持有的CEN折合人民幣大概有三四十萬。“不過並沒有維持多久。”Sofia說,就在一周之後,CEN開始暴跌,“最低僅4分錢左右一枚,較最高價格下跌了96%以上。”她也就沒再打理了。
直到2019年數字貨幣行情回暖,她再登錄賬戶時,顯示已被凍結。從今年上半年開始,Sofia多次向平台申請解凍,但遲遲沒有反饋。直到現在,賬戶裏的資金依舊是被凍結狀態。
後來,她又試圖通過法律程序去維權,可律師在了解了平台的《用戶服務協議》後表示“維權成本較高”。
Sofia說,她也是後來仔細閱讀才知道,《協議》裏面寫有:糾紛必須上香港仲裁庭,且需3位仲裁員在場。Sofia說,在香港這個費用是很高的,“請仲裁員、付律師費都要錢,寫律師信還得單獨收費,整個過程下來,大約需要幾萬元。”
“爲何通過成都的公司投資,最後卻要去到香港維權?”同樣讓Sofia很氣憤的是,《協議》中還提到平台方有隨時更改協議的權利,無需通知用戶。“這不是霸王條款嗎?”Sofia知道,像她這樣的投資者肯定不止一個,而平台此舉的目的,也在于間接阻止用戶去維權。
記者體驗
用戶服務協議隨時可被更改
隨後,記者登錄該貨幣交易所網站,在公司介紹中記者看到:這是一家位于香港的虛擬資産交易平台和自主監管的托管平台……具備存儲和安全設施,爲投資者提供托管服務以保護他們的資産安全。記者看到,該網站有“邀請返傭政策,好友注冊並完成交易後,將獲得他/她交易手續費的返傭獎勵。”而記者想要注冊成功,則必須勾選“我已閱讀並同意 《隱私政策》 和 《用戶服務協議》”。
記者注意到,在該《協議》中寫有:“平台保留隨時更改、添加或刪除本協議部分內容的權利……于發布變更後,如閣下繼續使用本網站和平台即代表閣下接受並同意更改,並同意所有後續之交易均受本協議約束。”
同時,《協議》還指出,“本協議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的約束……仲裁地點爲香港,仲裁人數爲三名。”
記者就此采訪該交易所成都公司相關工作人員時,其表示:“成都這家公司沒有做這個(數字貨幣交易所)行業。如果說的是我們合作的另外一家香港公司,那你去問香港的公司,我們跟這個香港公司沒有實實在在的法律關系。”“我們不對香港這家公司的任何經營運營做出任何評價,這是對我們合作夥伴的保護。““除非他們授權我們。”他表示可以幫記者聯系香港公司,而隨後記者詢問如何履行采訪流程,再撥打其電話時,便無人接聽。
圖據ICphoto
業內人士:
“幣圈”套路深 很多都在“割韭菜”
Sofia並不只是個例,因爲在“幣圈”,還有許多投資者被割了韭菜。
爲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虛擬貨幣市場代幣四起,這與比特幣迅速翻倍的行情不無關系。
據公開報道顯示,從2009年10月,比特幣的初次價格約爲0.00076美元/枚開始,到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達到了曆史最高價格,單枚比特幣高達19780美元。雖然截止到9月4日,單枚比特幣價格爲74308.59元人民幣,“跳水”不少,但與初次價格相比,依舊有較大增幅。
想著曾經低價買進比特幣的投資者現今身價暴漲,不少投資者都爲之眼紅,因此,不少新的虛擬貨幣便應運而生。
“虛擬代幣的推廣也很簡單,根本不用過多宣傳。”據相關人士介紹,比特幣就是個實實在在的案例。在宣傳時只需告訴投資者:“首發幣只要你前期低價買入,後期高價賣出,躺著就能賺錢。”所以不少投資者迅速買進,“不少虛擬代幣項目往往才開始幾分鍾便被搶購一空。”
據該人士介紹,爲了拉攏更多人買進,他們也會操縱二級市場價格。對投資者統一發號施令,“要求什麽時候購買,購買多少數量,直到拉升虛擬代幣的價格,以更高價賣給第二批參與的投資者。”這就會使虛擬代幣價格實現暴力拉升,”看到價格不斷上漲,就會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湧入。
但現實中,很多虛擬代幣都以“一地雞毛”收場。
據其介紹,今年發行的共振幣VDS,它和傳統的資金盤、傳銷類似,采用“拉人頭”模式,有著十二層級的推廣分成。從最初的發行時的0.62美元/枚漲到最高12.8美元/枚,流通市值達72億元人民幣,但這樣20倍暴漲僅持續一段時間,就開啓暴跌模式。因此,“絕大部分後期投資者被收割了。”
而對于國內投資者來說,許多虛擬貨幣交易市場主體都在境外,“行業缺乏規範。”且由于虛擬貨幣本身的技術特點,“去中心化、不記賬,也非實名制,所有操作痕迹都是虛擬的,因此很難通過痕迹去追蹤。“因此,如果虛擬貨幣一旦出現問題,投資者將會出現投訴無門,或血本無歸的情況。
記者看到,在前述Sofia所投資的數字貨幣交易市場的《用戶服務協議》中便明確:“所有投資決定均由閣下完成。盡管本協議或另有規定,我方對此類決定概不承擔任何責任,亦不對任何情況負責。”
記者了解到,虛擬貨幣交易市場現在還和國內許多大的傳銷社群聯合在一起,推出具有傳銷性質的虛擬代幣,並在全國各地進行線下宣傳。
業內人士表示:傳銷同這些去中心化、不記賬、非實名制的虛擬貨幣聯系在一起,非法集資資金跑路的現象將變得更加難以追查,其用意何在?“因此很難不把他們同‘圈錢’聯系在一起。”
他提醒消費者:應當警惕這些改頭換面的傳銷項目,不要參與所謂“海外”數字貨幣交易所的非法經營活動。
警方提醒:
投資需謹慎!很多數字貨幣形同詐騙
數字貨幣交易真的靠譜嗎?
記者就此采訪成都高新區公安分局網安大隊案偵民警李光,在他看來,現在的數字貨幣,跟以前比較流行的投資模式,如炒作期貨、現貨差不多。“利用大家想賺錢及貪婪的心理,通過人拉人的模式,讓你去投資。”鼓吹項目投資前景如何好?”“進的越早越賺錢等等。”但在他看來,“所謂的數字貨幣就是一個技術,一串字符。它本身沒有價值,只是炒家賦予了它價值。”“所以很多數字貨幣都是沒有保障的,形同詐騙。”
李光介紹:比如現在的“空氣幣”,就是一個公司或是一幫人,利用區塊鏈技術自己發行一個幣種進行圈錢。“以人拉人的模式號召大家來投資,短時間內把該幣的價值拉上去,然後又馬上暴跌,甚至跑路,投資者就會血本無歸。”
而目前在中國,數字貨幣交易是不受法律保障,國家也不承認虛擬貨幣交易所,“可以說是禁止。”所以這些虛擬貨幣交易所都開在境外,像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地。但這些主體在境外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很多都是由國內的公司在做技術支持。“所以一旦出現問題,投資者就會出現維權困難。”
“比如現在的比特幣和以太坊等是受大衆所認可的虛擬貨幣,不管是盈是虧,這都是投資者個人的投資行爲,就算虧損了,到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也找不出法律條款來受理案件。”李光說。
而發幣行爲是否違法?
李光說,這也要根據其最終的操作行爲違反了哪一條法律才能進行定性。
據他介紹:“從現在國內經偵對虛擬貨幣投資的打擊來看,可能會把其定性爲傳銷或非法吸資。”
那爲何不能在前期就予以監管呢?
李光介紹,爲何很多平台性的詐騙案,都是等到出事跑路後才能立案,就是因爲前期的不能定性。
“如果一個項目的目的和初衷是通過傳銷的方式圈錢,那麽,它就違法了。”但李光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因爲區塊鏈本來就是一個新生事物,“按照正常來講,它就是一個好的、新的項目。不管是P2P也好,其他吸資項目也好,如果前期的所有操作都合法合規,營造出一個正常合法的項目,政府相關部門是無法去定性的。”像傳統的網絡金融平台一樣,只有等到爆倉之後才會介入。
“而且就算是爆倉,如果其有執照,所有操作均合法,爆倉也只能算是投資失敗,也只能申請破産,走破産流程。”
因此,成都高新區公安分局網安大隊提醒廣大投資者:區塊鏈技術是一個新生事物,有很多企業想在這個領域開拓一番,但也要謹慎由此而來的非法集資問題。數字貨幣目前在國內不受法律保護,沒有保障,若受騙或受損追回難度很大,因此提醒大家,投資需謹慎。
現在,全國網安部門發起的“淨網2019”行動正在進行,大家也要做好自身防範,切勿掉入網絡詐騙陷阱。
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章玲
編輯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