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點獎,源自德國,是一個與IF大獎齊名的工業設計大獎,也是世界上知名設計獎項中最大、最有影響的一項。”
單看德國紅點獎的詞條,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獎項。這個獎項的獲獎作品中,大至法拉利SF90跑車,小到AirPods Pro耳機,似乎囊括了生活裏諸多方面的優秀設計作品。
(圖片來源:紅點獎官網)
但近年來,紅點獎風評有些變化。因爲這個獎項似乎有點通貨膨脹了:可以看到,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品牌,都獲得過紅點獎,還不止一次。
在網上搜索“紅點獎”,你會發現小米、名創優品、美的等各類品牌都拿過好幾次紅點獎,甚至一個品牌下有好幾款産品在同一年獲獎。
當消費者們發現身邊有一堆紅點獎獲獎作品時,這個獎項也就有些索然無味了。
那麽,這個聽起來很高大上的紅點獎在設計界到底是什麽檔次?評獎的標准是什麽?國內都有哪些品牌和産品拿下了紅點獎?紅點獎受到熱捧的背後有什麽秘密?
爲了解答這些疑惑,我們直接登上了紅點獎的官網,找到了從2011年至今上萬個獲獎作品。
歡迎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學之起底紅點獎。
紅點獎到底是個什麽獎?
被喻爲“設計界奧斯卡”“世界三大設計大獎之一”的紅點獎,乍一看是設計領域最爲大衆所知的國際獎項了。
1955年,德國的設計協會“Verein Industrieform”爲了促進德國消費品的現代化,在國內創辦了一個年度設計競賽,並通過展覽的方式來展出成功的設計。
但是在創立的頭三十年,這個設計競賽和展覽並不具備如今的國際影響力。
直到1991年,時任協會合夥人的Peter Zec將這個區域性設計展覽的logo更改爲一個紅點。這次改動就像是找到了成功密碼,簡約、有強記憶性和標志意義的紅點logo,打開了這個獎項華麗轉身的大門。
(左圖爲1992年的Peter Zac,右爲紅點獎標志性紅點logo的最初設計。圖片來源:紅點獎官網)
在Peter Zac的運營下,紅點獎不僅改頭換面,也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逼格”和影響力。比如,紅點獎評選機構每年都會配合當年的評獎,精心出版一份集合了當年獲獎作品的年鑒。
按照《娛樂至死》裏的說法,書面形式的思想是嚴肅的,論點的表述形式也是理性的。以當時的時代背景,紅點獎在這份年鑒的幫助下多少有了點正式的意味,加強了自身的說服力。
(圖片來源:紅點獎官網)
對于獲獎者,評選機構還會在紅點博物館舉辦隆重的頒獎禮。從2005年開始,紅點獎在德國之外,還逐步在新加坡和廈門建立紅點博物館。
這些環節大大增加了紅點獎的國際化程度,以及它作爲設計獎項的背書效果,將其塑造成了一個國家性的展覽評估平台,逐漸成爲今天我們熟悉“重要獎項”。
但與紅點獎的名氣和輝煌曆史形成微妙反差的是,如今紅點獎的獲獎難度其實並不算太高。
如今的紅點獎分爲三個不同級別的獎項,分別是僅有Red Dot頭銜的普通紅點獎(Red Dot,爲區分紅點獎的統稱,下文我們姑且都叫它“普通紅點獎”)、紅點獎最佳設計獎(Red Dot: Best of the Best)以及紅點獎至尊獎(Red Dot: Honourable Mention)。
根據近三年公開新聞中披露的紅點獎參與評選的作品數量和獲獎作品數量對比,我們發現至尊紅點獎的獲獎率一般小于1%,紅點獎最佳設計獎的獲獎率在1%-2%之間,而普通紅點獎的獲獎率則高達25%-28%。相當于四個參與紅點獎評選的産品,就有一個能獲得普通紅點獎。
換作年會術語,那就是雨露均沾或陽光普照獎。
不同等級的獎項,對應的獲獎作品數量也有很大差異。在2011-2020年間,每年頒發的1000多個獎項中,絕大多數都是沒有最佳、至尊等附加頭銜的普通紅點獎。比如2020年頒發的所有紅點獎中,普通紅點獎占比超過95%。
因此如果企業只是想要一個紅點獎的頭銜,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麽難,當然含金量肯定也比最佳設計獎和至尊獎低得多。
這幾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中國制造”拿到了紅點獎。那麽國貨們的戰績到底如何?這些獎項的含金量有多高?
每年拿下近3成紅點獎,中國産品設計所向披靡?
登上紅點獎酷炫的官網,我們針對紅點獎産品設計類別,統計了2011-2020年頒發的1萬多個獲獎産品來作爲研究對象。
數據顯示,2011-2020年間共有1萬多件産品獲得紅點獎。2011年以來,獲獎産品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從2011年的1005件到2020年的1703件,十年來增長接近70% 。
與年獲獎産品總數同步增長的,是中國獲獎産品的數量。2011年,能夠獲得紅點獎的中國産品設計不到20個,僅占所有獲獎産品的2%。直到2015年,這個比例還只是緩慢增長至6%。但是2016年突破了10%後,就出現了快速增長。
2018-2020年,來自中國獲獎産品的占比都突破了20%,2020年更是達到了28%。
我們統計了2011年至2020年10月底不同國家的獲獎産品數量,發現:中國是獲得紅點獎産品設計獎項最多的國家,甚至超過了紅點獎的起源地德國。
那麽到底是哪些企業幫助中國站在了“設計之巅”呢?
斬獲最多紅點獎的TOP3企業分別是美的、海爾和小米。除此以外還有不少知名企業上榜,包括排名第四的華爲、排名第五的九陽等等。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家電、電子數碼和家裝領域。
有趣的是,名列前茅的選手也善于協同作戰。比如冠軍美的組成了一個拿獎軍團,在旗下制冷設備、電熱器等多品類以及多地域的18個分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一騎絕塵拿下了超80個紅點獎。
也有後來居上的選手。比如九陽2019年還排不進前10名,2020年就一舉拿下11個紅點獎,在中國企業中位列前五。
獲獎總數在上漲,但獲獎質量卻在下降。2012年至2019年,中國企業設計的産品拿到的紅點獎至尊獎和最佳設計獎在當年所獲的所有紅點獎中的占比就逐年下滑。尤其是紅點獎至尊獎,已經從2012年的35%下降到2019年的4%。
我們還發現,摘獲紅點獎的中國産品品類比較集中。
2011年以來,中國企業獲紅點獎數量最多的TOP10品類中,有一半都屬于家裝這一消費場景下的品類,包括排在前四名的廚房用品、采暖通風系統、室內設計元素和燈光照明。
紅點獎整體獲獎産品數量TOP10的品類中,主要集中在廚房用品、家用電子、運動娛樂用品、車輛及配件等方向。
看來中國企業追求的可不是“大而全”,而是瞄准幾個領域大力出奇迹。
然而,這種“走量不走心”的拿獎方式,在近幾年卻引發了越來越多的爭議。
中國企業組團刷副本,到底是爲什麽?
被稱爲“中國工業設計之父”的清華教授柳冠中,曾經怒斥紅點獎是騙國人錢的一個獎。他曾在《人文清華講壇》節目中提出,獲獎數衆多且在各個環節均需要交費的紅點獎實質是商業機構的炒作結果。
(來源:西瓜視頻)
紅點獎真的如柳冠中教授所說,是 “無意義”、“騙錢”的嗎?
可以明確的是,紅點獎當然不是一個每年給大家送送獎就獲得巨大知名度的慈善機構。參與紅點獎的評選,從報名到獲獎的每一步,確實都需要參選方繳納不小的費用。
官網顯示,參與紅點獎評選的報名費用就是300歐元起,這還是早鳥票。報名時間越晚,報名費用越高。如果提交的作品是視頻等數字形式的話,還需提交100歐元的數字資料費。
如果你有幸獲獎了,還得再付費領獎。普通紅點獎需繳納3950歐元。如果是更高級別的獎項,需要繳納近6000歐元。
這一整個參選、獲獎流程就像是乘坐廉價航空出行。航空公司除了負責把一堆人從A挪到B之外,飛機上的餐食、飲料乃至行李額度都需要付費解鎖。
整場比賽下來,獲獎者少說也要付出數萬元人民幣的成本。可以說,産品獲獎,一方面是設計水平達標,一方面是真金白銀的付出。
但是以上門檻都沒有阻礙每年有大把的中國企業參與報名、花錢領獎。這些熱情洋溢的中國企業,反而在評選過程中披“金”斬棘,成爲了紅點獎近幾年的最大贏家。
在國內,申報紅點獎甚至已經發展成爲一種産業。打開淘寶搜索紅點獎,除了看到一些自诩獲獎的産品,你能找到不少紅點獎申報的咨詢産品和代理服務。
我們咨詢了其中一家代理公司,客服表示他們能夠提供紅點獎申報的一站式服務,代理費爲一個作品6000元。
(在這家代理公司的官網可以看到從申報代理到産品顧問的一系列成熟運作,且範圍囊括各類國外設計類獎項。 圖片來源:某代理官網)
談及紅點獎的報名人數,客服坦言,“今年來向我們咨詢服務的比去年更多,因爲越來越多的公司需要靠紅點獎給自己的産品做背書和宣傳”。
中國企業等組織在紅點獎上瘋狂刷副本,無非是一種營銷。申報數十個産品,抱回幾個獲獎産品,在市面上就可以貼上紅點獎的logo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好感。對于企業來說,可比投放廣告劃算多了。
這也是爲什麽紅點獎如今商業化氣息漸濃,但報名作品仍然一屆多過一屆的原因了。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付費規則也在官網上公布的明明白白,顯然也說不上紅點獎是在騙參賽者的錢。
企業並不會向消費者解釋紅點獎“有三類獎項”“最普通一檔獲獎幾率比較高”,畢竟企業爲獲獎掏的錢,最終還是由消費者來埋單。
那麽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不是所有貼上紅點標志的産品都不值得信賴呢?
其實紅點獎的含金量雖然沒有想象中那麽高,但是它至少能夠說明一個産品在設計上是可行的。在前文我們提到的,獲獎産品數量最多的企業包括美的、海爾、華爲、小米等給出的參與報名的産品,也都是由企業成熟的團隊設計生産的。
以2019年獲得紅點獎的中國産品爲例。這些産品從設計上來看,至少算得上“有顔值”。
因此以後看到貼有紅點的産品,我們除了祛魅所謂“國際大獎”的權威光環加持,倒也不必一棒打死。
只不過,行走于營銷套路頻出的消費社會,打工人們小心一點總是沒錯。
畢竟世界三大設計大獎——德國的紅點獎、IF將、美國的IDEA獎,一個紅點獎惹了些爭議,品牌商們又馬不停蹄地給IF獎和IDEA獎送報名費去了呢。
(題圖來源:公衆號紅點設計博物館)
作 者 | 何書瑤、潘 璐
編 輯 | 阿 米
設 計 | 鄭舒雅
數 據|呂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