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生活哪比得上家鄉建設重要,我願爲家鄉發展竭盡所能。
——梁美燦
梁美燦 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南安翔雲。新加坡南洋梁氏公會榮譽會長、榮譽顧問,新加坡蔡厝港公民咨詢委員會名譽主席。1972年榮獲新加坡共和國總統頒賜公共服務星章(BBM),複于2000年榮獲公共服務星章(勳條)BBM(L)。他是關心支持翔雲故鄉建設的楷模,從1989-1998年個人捐款和發動海外僑親捐款合計人民幣1961萬元,支持故鄉建僑聯大廈、衛生院“溫潤樓”、中學“新僑樓”、中心小學“榮華樓”“長球樓”和鋪設翔雲大嶺公路、村道水泥路;還倡導創立中學獎教獎學基金、各村小學教育基金及添置學校教育教學設備等公益事業。1998年榮獲泉州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熱心公益事業,慷慨捐資,造福桑梓”榮譽證書。
“個人的生活哪比得上家鄉建設重要”
梁美燦心系桑梓 帶動僑親爲家鄉翔雲捐資近2000萬元
“他每次回鄉幾乎都帶著僑親捐資,他首先踏進的不是家門,而是將一筆筆現金先送到學校、村部、衛生院,因爲這些錢承載著家鄉公益事業建設的希望。”新加坡知名僑領梁美燦的親戚告訴記者,這些錢都是他一張一張塞到褲子暗袋,漂洋過海不遠萬裏送回來的。
翔雲中學、梅莊小學、翔雲衛生院、大嶺公路、梅莊公路等文化、教育、衛生、水電、交通各項建設事業,處處有他奉獻的身影,在他帶動下,僑親爲家鄉捐資近2000萬元。
梁美燦發動新加坡僑親捐資翔雲中心小學建設。
心系桑梓
打通家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梗阻路”
翔雲,古稱“象運”,地處南安西隅,平均海拔600多米,由于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同樣逃脫不了山區鄉鎮的發展劣勢。
要致富,先修路。對這個偏遠貧困的山區小鎮來說,打通一條經濟命脈顯得尤爲重要。
“30多年前的翔雲,交通極其不便,鎮上的人進出就靠一條大嶺公路,有進無出,還是泥土路,‘晴天塵土揚,雨天爛泥塘’是當時翔雲最真實的寫照。”時任翔雲鎮黨委書記卓吉坤告訴記者,這樣的羊腸小道,不僅給翔雲人民工作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更制約了翔雲經濟社會發展。
翔山村上寮公路的修建,給村民出行帶來方便。
卓吉坤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下定決心打通翔雲經濟社會發展的“梗阻路”,但是資金卻成了攔路虎。
這時候,卓吉坤找上了熱心腸的僑親梁美燦,希望他幫忙推動。
“對家鄉的路我深有體會,這事就包在我身上,一定辦妥。”道路設施的不完善、回家路的艱辛都在梁美燦心中埋下了種子,他毫不猶豫接下了這一重擔。
到新加坡後,他放下手頭的工作,四處拜訪說服僑親,對于有些意願不強的,甚至不惜“三顧茅廬”,全憑一張嘴、兩條腿,跑下了85萬元建設資金。
1993年,大嶺公路開始鋪設水泥路面,1994年3月實現通車,成爲南安“四大山頭”裏第二條通車的上山公路。“記得那一天,承載著數萬群衆期盼的大嶺公路終于打通,徹底扭轉了翔雲鎮通往南安市區聯系外界主要道路落後狀況,許多人都到新路體驗。”近日,走在改造完成的大嶺公路,卓吉坤仍然感慨萬千。
“1973年,我在英都鎮就讀高中,一周回一次家,當時回一次家要走3個多小時的山路,最難的是下雨天,因爲走的小路泥濘得很。”回憶起以往上山回家的情形,南安市外事僑務辦公室原主任科員梁碧娟仍記憶猶新。
她告訴記者,大嶺公路通車後,從翔雲鎮到南安市區有了班車,極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家鄉經濟發展。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改變瞬時掀起了海外僑親捐資修路的熱情。1992年至1998年,梁美燦更是不斷發動新加坡僑親捐資建設各村公路、鋪設水泥路面,募集了250萬元,建設完成了11條村路,實現了村村通。
四處奔走
力促海外華僑爲家鄉建設添磚加
與梁美燦出自同一宗族的後生梁金盾就在翔雲衛生院當醫生,至今,他對梁美燦還有著深刻的印象。
“他每年都會回來好幾趟,每次回來都是爲了家鄉的公益事業。”梁金盾告訴記者,梁美燦雖然出生在新加坡,但對于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每每回來,無一不是爲了翔雲的建設。
在梁金盾的印象中,梁美燦一家雖然在新加坡發展,但比起其他華僑來說並不富裕。每次見他時,身上穿著都十分樸素,在飲食起居上講究不鋪張浪費。“他其實挺和藹的,就是爲人‘摳’了點。”梁金盾說,梁美燦很“摳門”,對待家人是一分錢都舍不得花,但轉身卻又把錢投進公益事業。那時,不少親友都不能理解他的做法。
梁美燦無法在金錢上更多地支持家鄉建設,但他卻始終放不下家鄉的發展,于是在各個華僑、族親之間四處奔波,憑借一張嘴,锲而不舍地勸說他們參與家鄉建設,帶動家鄉更好地發展。
“我們衛生院就是在他的帶動下建了溫潤樓,不過現在已經重新翻建了,還有一塊紀念牌在。”梁金盾說。
舊時的翔雲衛生院條件很差,只有兩層石材結構的老房子,別說是醫生的宿舍,就連病房都緊缺得不行。爲了改善翔雲鎮的醫療衛生條件,1993年梁美燦發動梁溫潤捐資建設翔雲衛生院“溫潤樓”。五層樓的房子,下面幾層用來當病房,上面則留出房間用來當宿舍,有效地改善了翔雲的醫療環境。
除了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梁美燦還十分在意家鄉的教育事業。1989年發動新加坡僑親梁榮華捐資建設翔雲中心小學“榮華樓”;1994年發動新加坡僑親梁長球與梁榮華叔侄捐資建設翔雲中心小學“長球樓”;1992-1998年間個人捐資和發動新加坡僑親捐資建設翔雲中小學校舍及購置設施,共500萬元;1993年發動新加坡僑親梁榮華捐資80萬元成立“翔雲中心小學基金會”;1993-1996年個人捐資和發動新加坡僑親捐資成立“翔雲中學獎教獎學基金會”和各村小學“教育基金會”,共100萬元……
梁美燦發動新加坡僑親共同捐資建設翔雲僑廈。
海絲商報記者:賴香珠 吳曉豔 黃奕群
實習生:肖凱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