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收獲時節。爲鼓勵廣東農機技能人才以及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進一步推動農業機械化,保障糧食生産安全,廣東舉辦了2022年“百萬農機保糧安 農機人慶豐收”系列認定活動。經過激烈的網絡投票評選和專家評審,十位“土專家”脫穎而出,榮獲“全省十大最美基層農機使用一線專家”稱號(以下簡稱“土專家”)。
紮根農業,他們反哺家鄉
在鄉村出生,在鄉村成長,在鄉村工作。這些“土專家”們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他們熱愛而又眷念的土地,在這片田間地頭上貢獻智慧,揮灑汗水。從事農業,他們反哺家鄉;從事農機,他們反哺鄉親。本次評選的一線“土專家”中,有不少是土生土長,紮根農村,有著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豐富經驗的行家裏手。
▲張永發操作無人駕駛插秧機
“如果聘請十個人,一天才能割十畝水稻。用收割機只需要兩個小時就能把這10畝水稻收割完畢。”張永發自豪地說。高中畢業後,張永發便和父親一起投身基層農業生産事業,從事農機服務工作已有13年,獲得過各級“土專家”榮譽。他所在的新會區雙水鎮文發農業種植場現已基本實現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帶動一批農戶共同合作促進生産。
▲陳力文在稭稈回收打捆現場
從2005年開始從事水稻種植和農業機械工作,陳力文深耕農業已有17年之久。2009年,陳力文創辦龍門縣力文農機專業合作社,引進先進實用新型農業機械在龍門縣推廣應用。
▲李偉強參加蕉嶺縣水稻機收減損技術培訓現場會
蕉嶺縣的李偉強,從事農機社會化服務更是長達30年,在蕉嶺縣農機事業中創下多個第一:第一個在農業托管服務中融合信息化工程項目的人;第一個引進無人駕駛智能機械的人,擁有無人駕駛拖拉機和插秧機各一台;第一個也是全縣唯一的高級農機維修工;第一批入錄的全國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和廣東省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他帶領合作社通過一系列領先業界的服務方式與技術手段,承辦了蕉嶺縣多項農業項目的實施,爲蕉嶺縣農機事業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改行農業,他們依舊卓越
近幾年,返鄉做農業的“新農人”逐漸在公衆視野中活躍起來。在本次評選的“土專家”中,有幾位也曾是高薪白領或外貿公司老板,他們不約而同地放棄了之前的事業,轉身投向鄉村這一廣闊天地。
▲劉錫洪操作插秧機
在看到大片抛荒地以及中央出台惠農政策後,劉錫洪放下從前事業,轉而承包起土地,“我想種糧食,想用新的生産方式改變舊的人工”,劉錫洪抱著最樸實的想法開始了他的農業創業之路。
2004年,劉錫洪承包了350畝荒地開墾種水稻,2011年成立了汕頭市潮陽區金洪農機種養專業合作社並擔任理事長,經過幾年的發展,合作社現擁有農業機械70多台套,已建成糧食烘幹中心4000平方米。在此次台風造成的水稻濕谷危機中,劉錫洪提前預判天氣,安排中心人員輪流值班,24小時不間斷爲農戶們烘幹。
無獨有偶,另一位“土專家”梁慶斌在2010年放棄了研發經理的崗位,回到佛山創立了明麗農業,准備建設機械化、智能化農業。因曾經在研發崗位,梁慶斌還自行改造了旋耕機,改進和制造水肥一體化設備、烘幹機等設備,極大地提高了生産效率。明麗農業在他的帶領下,已發展成爲“佛山市農業龍頭企業”,並獲得“佛山市菜籃子基地”“佛味鮮生基地”等榮譽。
▲智慧無人植保機科學控制噴施菠蘿葉面肥及農藥
出身菠蘿世家,深耕菠蘿供應鏈,陳如約的菠蘿已經走到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迪拜、新加坡等國。放棄城市生活,轉而回鄉創業,陳如約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新農人”。目前陳如約創建的合作社建有菠蘿標准化種植示範基地面積1000畝,配備各類農機農具10幾套,價值200萬元,專業機手三名,社會化服務覆蓋面積2000畝。
服務農業,他們得心應手
“土專家”們不僅是田間實操的一把好手,也是農機理論的行家裏手。改造機器解決疑難雜症,撰寫論文分析機械構造,每個都是多面手。
▲龐中勁在農機旁
來自茂名的龐中勁使用超聲波種子處理機器處理種子,解決了當地早造水稻催芽難的難題,約每畝水稻節省50元;使用自制深松機爲當地甘蔗農戶深松甘蔗地,使得甘蔗每畝增産0.5~2噸;利用自制水田耙耕整撂荒多年的農田,爲周邊複墾約1萬畝水田,解決了當地整地難問題。並在《現代農業裝備》期刊上發表文章,介紹農機深松整地,是以拖拉機爲動力,牽引深松機械,在不打亂原有土層結構的情況下,深層松動土壤的一種機械化整地技術。
▲無人機植保作業
來自潮州的林威龍精通植保無人機技術。2018年,林威龍積極響應國家科技下鄉的號召,組建公司植保無人機團隊,培養農戶機手8人,團隊12人。植保無人機團隊成立以來,積極配合農業農村部門針對茶區、水稻區及周邊地區的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從調查情況來看,我們的飛防隊植保無人機防治效果與電動噴霧器效果相當,工作效率明顯提高30倍以上,農藥用量減少約30%,爲農戶省工省時,降低生産成本的同時,減少茶區農藥使用,提高茶葉品質。”林威龍自豪地說。
吳川市塘綴宇楓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宇楓拒絕了大型農機公司的高薪挽留,果斷購買了拖拉機、收割機等一批農機械,回到家鄉,做起了一名專業的農機維修工,並努力學習水稻種植。合作社積極引進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如精量穴直播機、大疆無人機等,帶動吳川市塘綴鎮、黃坡鎮等周邊鎮的農戶大力發展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爲市場提供專業的農機托管服務,改變人工播種落後的現狀。
▲邱文慶在操作農機
“今年受天氣的影響,烘幹這一塊,是我從事農業以來最辛苦最緊張的一年。因爲烘幹機的噸位限制,我們臨時對烘幹做了一些調整。”邱文慶是龍川縣的農機一把好手,熟悉掌握農機具操作駕駛、農機故障診斷維修、谷物機械化烘幹等技術。在今年的台風影響搶烘幹時,他主動選用二次烘幹來保障稻谷質量。“我們成立農機隊的初衷是讓更多人一起來種田,讓他們也享受農機所帶來的效益。我們會對一些困難戶和貧困戶進行免費服務,對種田大戶低價服務。”邱文慶說。
來源:南方農村報
編輯:劉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