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銳說:“因此,新組屋不是按預購組屋項目的總開發成本,即建築和土地成本來定價。總體而言,建屋局每個財年從組屋銷售收取的金額,少于所付出的總開發成本。”
正因爲這樣,盡管自2019財年以來,建築成本漲了約三成,這些成本大多都由建屋局承擔。當局還通過居者有其屋計劃,加大對新組屋售價的津貼和發放公積金購屋津貼,確保組屋定價是人們可負擔的。
隨著冠病疫情趨緩、更多預購組屋項目推出,以及發放的購屋津貼增加,建屋發展局上財年的淨赤字大增86%至43億6700萬元,寫下曆來新高。絕大部分虧損源自居者有其屋計劃。
這是因爲去年動土的預購組屋項目,比前年多66%。當局爲使新組屋價格低于市價,增加對新組屋售價的津貼,以及公積金購屋津貼。
爲滿足強勁住屋需求,建屋局重申將在今明兩年各推出多達2萬3000個組屋單位,比去年的1萬7000個單位多35%。當局也會視需求,在2021年至2025年間,推出多達10萬個組屋單位。
其他推高新組屋預期虧損的因素還包括,建屋局在疫情期間爲承包商提供的財務援助,如分擔因工程延誤而增加的成本,以及當局爲應對建材供應受幹擾而采取的措施,例如以替代場地來生産預制構件。
根據星期一(10月31日)公布的建屋局2021/2022財年年報,截至今年3月底的財年裏,居者有其屋計劃的赤字是38億5000萬元,比前一個財年,多了近一倍。
上財年交付的新組屋單位共1萬3506個,多于前一個財年的8124個。
李智陞說:“這正是我們爲什麽繼續以低于市場的價格興建和售賣新組屋,在這段時期,增加市場津貼,以保持預購組屋價格相對穩定,以及爲符合條件的新舊組屋買家提供購屋津貼。”
導致居者有其屋計劃出現赤字的另外兩方面是交付新組屋時的實際虧損(6億5900萬元),以及發放給轉售組屋和執行共管公寓(EC)買家的公積金購屋津貼(8億4900萬元)。
建屋局發文告說,這個赤字主要源自三方面,其中之一是興建中新組屋的預期虧損,淨增22億6200萬元。
根據星期一公布的建屋局2021/2022財年年報,截至今年3月底的財年裏,居者有其屋計劃的赤字是38億5000萬元,比前一個財年,多了近一倍。
建屋局局長:新組屋按可負擔水平定價
對于人們擔憂是否負擔得起組屋價格,建屋局重申,新組屋定價不是爲了收回發展成本。換言之,新組屋定價不與地價挂鈎,即使地價上漲,新組屋也不會更貴。
建屋局文告也引述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的話說,政府致力于確保人們負擔得起,並買到公共住屋,這是國家重要的優先事務,是新加坡人組建家庭、養兒育女和構建強大社區的基礎。
建屋局局長陳明銳在年報的媒體說明會上說,新組屋獲高額津貼,並按可負擔水平(affordability)定價,而可負擔水平與家庭收入和各類屋型的價格有關。此外,當局爲符合條件的首次購屋者提供購屋津貼,津貼是漸進式的,確保最有需要者獲得最多援助。
建屋局此前已多次解釋新組屋定價方式。當局會先根據附近類似轉售組屋的售價,以及個別單位的特點和當前市場條件,確定新組屋市價,並在這個基礎上給予大幅津貼,使新組屋售價低于市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