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NFT全稱爲Non-Fungible Token,翻譯過來是非同質化通證,是一種用來標記原生數字資産所有權的方法。本篇文章將從國外新聞媒體在NFT領域的探索入手,解析新聞機構入局NFT的收益和風險。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021年是NFT快速走向大衆的一年。年初,NFT還只是一種新潮的收藏品,通過天價拍賣進入主流視野;到年底,在技術和資本的支持下,科技企業、時尚公司、快消公司也紛紛發行自己的NFT,用不同方式試驗其可行性。
隨著NFT完成從一個高概念到無數個落地應用的進化,新聞機構也不甘落後,《紐約時報》、美聯社等國外媒體開始推行獨家的NFT産品,並且有蔓延趨勢。
本篇文章將從國外新聞媒體在NFT領域的探索入手,解析新聞機構入局NFT的收益和風險。
一、走進主流視野的NFT
NFT的全稱是“非同質化貨幣”(Non-Fungible Token,NFT),從字面含義來看,“非同質化”意味著不可替換、無法分割。
我們熟知的各種貨幣,例如紙幣,是可以被替換的。比如你花了一塊,又掙了一塊,總資産並沒有變化。
但NFT則不同,我們可以把NFT想象成一張寫有地址的紙條,與普通紙條不同,這個地址在區塊鏈上生成,指向獨一無二的數字資産。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這個地址追蹤資産的所有權及其交易記錄。NFT的發展離不開區塊鏈技術的支持。
2015年8月,以太坊區塊鏈平台誕生,爲NFT的發展和運行提供了基礎。2017年6月,首個正式的NFT項目“加密朋克”(Cryptopunk)誕生,並迅速成爲投資和藝術圈身份的象征。
“加密朋克”系列頭像總共有10000個,在手機上看,它們只是簡單的頭像,但成交價卻十分驚人,例如該系列裏的7523號作品以1170多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2021年,藝術家Beeple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以6900萬美元成交價進入大衆視野。這是一幅巨型拼貼作品,由5000幅不同的繪畫構成。
不斷冒出的巨額拍賣點燃了全球投資者對NFT的熱情,DappRadar數據顯示,NFT銷售額從2021年7月開始出現爆發性增長,9月達到峰值,全年總市值接近250億美元,同比增長三百多倍。
從麥當勞推出的NFT作品“巨無霸魔方”,到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d的NFT手遊OUIS:THE GAME,過去一年裏,我們見證了不同行業的知名品牌紛紛入局NFT。
爲什麽NFT能持續“破圈”?也許是因爲,在無限複制的數字世界中,NFT試圖賦予數字資産稀缺性。
而在2021年的NFT熱潮中,我們看到了NFT背後更多元的價值:社交屬性、開放精神、名人與品牌效應。
這些價值,對于新聞機構而言同樣意味著機會。
二、這些傳統新聞機構紛紛推出NFT産品
“新聞是曆史的底稿”,新聞機構作爲曆史的記錄者,擁有很多獨一無二的內容版權,在推出NFT方面具備天然優勢。
2021年,新聞媒體也開始試水NFT。最先加入這場遊戲的是《紐約時報》。
2021年3月,《紐約時報》作家Kevin Roose將自己的專欄制成了NFT,並拍出56萬美元的高價。[1]
《時代》周刊則將自己最具標志性的封面“NFT化”。其中,1959年1月19日的封面“時代太空探索”拍出約30萬美元的價格。除了複刻紙質版,《時代》周刊還依托NFT進行了新的藝術嘗試。
2021年9月23日,該周刊推出名爲“TIMEPiece”的系列NFT作品,收藏了來自40位藝術家的4676件作品。購買了該系列NFT作品的用戶還可以在《時代》周刊成立100周年之前無限制地訪問其官網內容。[2]
CNN推出了名爲“改變我們的時刻”的NFT項目,計劃把具有代表性的曆史瞬間轉換爲數字藏品發售。該項目推出的首波NFT共兩款,發行量各500個,每個價值25美金。
“過去,人們沒有辦法收集這些時刻。用戶通常可以在網上找到舊的圖片和視頻,但卻不能擁有它們,也不能像印刷報紙或雜志那樣展示它們。”CNN這樣解釋推出該系列NFT的理由。[3]
美聯社也即將推出一個NFT攝影作品的交易平台。第一批NFT攝影作品將于1月31日開始陸續發售,包括來自美聯社記者拍攝的太空、氣候和戰爭等主題的照片。
美聯社還計劃每兩周推出限量版的普利策獎獲獎照片。“175年來,美聯社的攝影師用扣人心弦的圖像記錄了全世界的重大新聞,這些圖像至今仍能引起共鳴。”美聯社區塊鏈和數據許可總監Dwayne Desaulniers表示。[4]
這些作品將在以太坊上鑄造,交易平台則由區塊鏈基礎設施平台Xooa構建,Xooa市場負責人表示,此次合作將成爲“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連接”。
三、新聞機構入局NFT有哪些收益?
回顧新聞界對于NFT的初探,一開始多是試驗性的,如《紐約時報》、Quartz等曾將關于NFT的新聞報道轉化爲NFT;其後,將具有代表性的新聞作品“NFT化”成爲相對主流的模式。
如今,以美聯社爲代表的媒體開始探索建立NFT交易平台,嘗試創造更多樣的NFT産品。那麽,新聞機構入局NFT,有哪些吸引因素呢?
1. 發行NFT作品,對于各大媒體來說最直接的回報是營銷價值和拍賣收益
當前,新聞業面臨沒有足夠的用戶願意爲新聞付費、沒有足夠的廣告商願意爲廣告位付費的困境,而發行NFT作品,可以讓新聞機構獲得大筆收入用于采寫更有價值的新聞。
例如,美聯社就曾表示,拍賣NFT所得收益將用于推動真實、公正的新聞報道。
2. 媒體擁有海量的原創作品可轉化爲NFT,從業者迅速意識到這是一條內容變現的路徑
特別是那些原創能力強、曆史悠久的大媒體,積累了規模化的優質內容,這降低了入局NFT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許多作品本身就是獨一無二的,從信息傳播角度來看,這些媒體內容的公共屬性的確很強,似乎沒什麽收藏的必要;但如果變成NFT,這些作品本身的獨家性和紀念意義就會被大大凸顯,一條NFT化的內容給媒體帶來的二次收益,將遠超過其首次發行渠道的單價。
3. NFT爲數字新聞報道的所有權提供了解決方案
《華盛頓郵報》的商業副總裁Jarrod Dicker認爲:“NFT的價值在于將所有權帶回媒體,並賦予個人及其所創造的作品更多價值,除了能夠獲利,還能控制內容的使用、許可和分發。”[5]
例如,在網絡平台上,新聞機構無法主導新聞報道的轉載,很多時候流量收入大部分被平台獲取,而開發獨一無二的NFT産品,則成爲新聞機構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內容産品的買賣邊界會更容易分辨,而不是模棱兩可。
4. 出售NFT還有助于增強新聞媒體與用戶之間的聯系
當人們購買新聞類NFT時,買的是難以複制的專欄文字和攝影圖片,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爲了身份的象征,也是個體與新聞機構之間關系的證明。
過去,媒體和忠實用戶之間的聯系是相對薄弱的,組織一次線下交流會,或者做社群運營,都是很費精力的事情;而反過來個人如果想證明自己是某家媒體的長期用戶,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在這種語境下,交易新聞類NFT産品就成爲了媒體與用戶之間進行強關聯的一種方式。The Verge的副編輯Elizabeth Lopatto則認爲,新聞業要從NFT的熱潮中得到好處,社區感是至關重要的。他表示:“NFT是一種加密貨幣的支付憑證,鐵杆粉絲可以通過購買NFT對記者或機構表示支持,並獲取相應的社交價值。”[6]這也是對上述觀點的一種具體诠釋。
目前,新聞機構的NFT産品也在拓展更多的應用場景。例如,《Vogue》新加坡版推出了“火焰裙”等15個NFT時尚産品,用戶可以在一款名爲Altava的時尚遊戲中使用它們。中標者還將收到一份數字認證書,以及創意總監設計的NFT裙子的草圖。
福克斯廣播公司與《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的創作者Dan Harmon合作開發“有史以來第一個完全在區塊鏈上策劃的系列動畫”,該項目背後有1億美元的資金支持。[7]
對出版和媒體行業而言,推出NFT産品只是依托區塊鏈技術搭建生態價值鏈的第一步。未來,具備收藏、保值、流通等屬性的NFT還有望與更多的新聞應用場景相結合。
四、發展新聞類NFT,這些缺陷不可忽視
新聞機構入局NFT有上述諸多好處,但所有新聞機構都適合嘗試NFT嗎?有哪些缺陷是需要提前知道的呢?
1. NFT市場尚不成熟
在水漲船高的拍賣額背後,數字藏品市場的野蠻生長值得持續觀察。
許多收藏家將NFT視爲一種有暴利可圖的投資,就像當初的比特幣一樣,這增加了因投機和炒作而産生的不確定性因素。而多數新聞類NFT的實際價值難以衡量,盲目入局容易踩坑。一些NFT平台也存在漏洞。
1月7日,用戶Moxie在當前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上進行了一次實驗:Moxie鑄造了一款NFT,但他很快發現,該NFT會隨著IP地址的變化而改變。通過這個簡單的實驗,Moxie證實該平台的NFT相關應用並沒有在區塊鏈上工作,這也就意味著他所鑄造的NFT失去了獨一無二這一特性。[8]
2. 和加密數字貨幣一樣,NFT産業鏈的能源消耗也爲人诟病
目前,NFT交易主要在以太坊上完成。在拍賣中,爲了讓礦工優先處理交易,拍賣者需要支付高額的“燃料費”,以支持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礦工展開算力競爭,這一過程將消耗大量電力,增加二氧化碳排放。[9]
盡管有不同的聲音表明,NFT對于能源的消耗並沒有想象中那麽誇張,以及隨著技術的發展,能耗會進一步降低,但這方面的爭議依然很大。而對于社會屬性很強的媒體機構而言,在環保、能源等問題上的道德感可能會比一般企業更高。
3. 利潤豐厚的拍賣活動賺足了眼球,但發行新聞類NFT的門檻似乎還很高
從《紐約時報》到美聯社,從福克斯到《時代》周刊,目前國外較爲知名的新聞類NFT都是由大型傳媒集團發行的,也只有這些機構才擁有足夠多的可以NFT化的新聞內容作品。
因此,在現階段NFT或許並不是整個新聞界的經營增收新渠道,特別是對于小本經營的媒體而言,布局NFT要慎重考慮投入産出比。
4. 新聞機構發行NFT可能會有損自身的信譽和權威
由于天文數字般的價格缺乏價值支撐,數字貨幣、元宇宙、NFT藝術品被稱爲“炒作三兄弟”,媒體發行NFT的行爲本身,也是在用自己的權威爲加密經濟背書。
當新聞機構自身也成爲NFT的鑄造者,是否還能夠冷靜地看待NFT熱潮中的炒作現象與金融騙局?
早前,各大新聞媒體對NFT及加密貨幣還是持謹慎甚至批評的態度,而如果未來媒體自己也成了利益鏈條中的一環,它還能客觀報道那些負面事件嗎?
例如,在CNN宣布發售NFT的推文下,不少用戶都諷刺CNN以此賺錢吃相難看。
一位用戶評論道:“我原本以爲你們想作爲一家新聞機構被認真對待。”
還有用戶嘲諷道:“你們要考慮舉行一次車庫拍賣(家庭清理閑置的舊物銷售活動)嗎?”
可見,媒體本身的特殊職能不僅會影響媒體自身對于新聞産品NFT化的判斷,也會影響用戶對于媒體商業化的容忍度。
當然無論如何,種種因素並不會阻礙“NFT+新聞”的整體趨勢。
目前,一些新聞機構已經在“NFT化”的道路上獲得進展,這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數字內容的金融價值與傳播價值的融合,讓新聞機構的優質內容獲得豐厚的二次報酬。
只是,新聞機構在開拓NFT市場方面,應比其他一般企業主體多幾分審慎和思考。
參考鏈接:
[1]The Verge. The New York Times just sold an NFT for more than half a million dollars:
https://www.theverge.com/2021/3/25/22350663/new-york-times-nft-auction-half-million-dollar-article-charity
[2]https://time.com/5948741/time-nft-covers/
[3]CNN.Vault by CNN:https://vault.cnn.com/faqs
[4]AP to launch NFT photography marketplace built by Xooa:
https://www.ap.org/press-releases/2022/ap-to-launch-nft-marketplace-built-by-xooa
[5][6]CJR. Could NFTs help the media, or are they just a sideshow?
https://www.cjr.org/the_media_today/could-nfts-help-the-media-or-are-they-just-a-sideshow.php
[7]Cointelegraph. Fox teams upwith Rick and Morty co-creator on animated NFT series:
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fox-teams-up-with-rick-and-morty-co-creator-on-animated-nft-series
[8]Moxie. My first impressions of web3:
https://moxie.org/2022/01/07/web3-first-impressions.html
[9]The Verge. The climate controversy swirling around NFTs:
https://www.theverge.com/2021/3/15/22328203/nft-cryptoart-ethereum-blockchain-climate-change
作者:賈雨心;公衆號:全媒派(ID:quanmeipai)
本文由 @全媒派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