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出租車上聽到一則廣播,一位年老的母親向電台主持人訴說家中爲了給中年患病的兒子治病,把唯一的一套房子賣了,兒子康複後,又用家中所剩無幾的積蓄貸款爲兒子添置了一套結婚用新房, 然後,自己一直和老伴住在出租房裏,日子本來還勉強過的去,但是老伴最近出現了一系列的身體問題,積蓄也早已經用完。
本來想著再不濟還能指望兒子養老,但現實是,今年兒子和女朋友開始准備結婚,結婚要花錢,再加上病好後好不容易找到新工作不能經常性請假照顧等等這一系類問題可將這位母親愁壞了。
作爲旁觀者分析,其實這是一位很典型的“中國母親”形象,有著獨特的“中國父母觀念”,她們一生都在爲子女做貢獻,自己年老時卻是“老無所終”的局面,歸根結底是在突發情況來臨前,沒有了解清楚國家養老制度,也沒有做好充足的防禦風險的准備,導致本該幸福的小家庭“搖搖欲墜”,養老也成爲了難以得到保障大問題。
養老問題不僅在中國存在,在世界各國也是國名關注度比較高的話題,不同養老制度下的各國人民是如何應對養老的呢?
中國大陸
在中國大陸,養老體系構成包括三大支柱:第一是以現收現付制爲基礎主要由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金制度;第二是以年金爲代表的企業補充養老制度;第三是個人儲蓄養老金制度。
從上圖可看出,目前我國養老金“三大支柱”發展並不均衡,占比80%的基本養老第一支柱呈現“一支獨大”發展態勢,占比20%職工年金和企業年金構成的第二支柱發展緩慢,個人養老金賬戶制度目前空白,需要發展。
爲什麽會出現這種問題呢,這與我國是一個老齡化嚴重的國家的聯系是分不開的,第一支柱是國情下的産物,第二支柱的主體是企業,而企業的發展又與國家經濟形式密不可分,面臨經營風險,間接的也會影響養老金的發展速度。
隨著互聯網數字經濟的發展,又研究表明未來會出現更多的新型職業,也會有更多的自由職業者,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覆蓋能力有限,第三支柱在未來的發展態勢是不容小觑的。
基于自願以及有能力的情況下,個人可以通過購買金融産品(商業養老保險或者養老目標基金)或者定期儲蓄爲自己培育養老意識、制定養老計劃,當風險來臨之時,能夠做到從容不迫。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作爲中國重要組成部分,在養老制度上與中國大陸本質上是共通的。香港的養老三大支柱主要由政府兜底、職業儲蓄、購買金融産品養老投資理財構成。
▎政府兜底
所有的資金由政府財政統一支出,即使政府的政策十分的給力,但香港的消費水平高,單純依靠政府補助,是無法安度晚年的。
主要是兩種補助方式:
1. 高齡津貼,每月1345港元,針對70歲及以上的老人。
2. “綜援”,申領時要對老人的資産和身體狀況都要進行整體評估,最貧困和護理需求最高的老人每月可領取5930港元,而身體欠佳的老人可領取每月3485港元的補助。
▎職業儲蓄
又稱“強制性公積金”,任何18至65歲在職人士都必須參加強積金計劃,至65歲法定退休年齡時,可一次性將累計收益及多年來累積投入的本金一次性取出。
聽起來很有優勢的政策,在實行的過程中卻是一直遭受各方質疑的,易名爲,經濟行情並不樂觀,投資回報甚微,再加上上班族需要繳納不菲的基金管理費,等到二三十年之後,不知道還可以取出多少養老金,利益並沒有達到實質性的保障。
▎養老投資理財
香港作爲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投資方面具有市場優勢,在香港投資産品開發是充分的,保險類的投資産品的選擇也比內地多,對于高淨值人士和投資者來說,不僅保障高,回報也是十分可觀的。
香港作爲全球最長壽地區,養老並不容易。據以往研究數據表明香港的老年人卻不幸福, 三個老人中就有一個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糊口奔命是香港人的生活常態。
美國
對美國養老政策熟悉的人都知道美國養老也有“三大支柱”。社會保障資金、雇主發起的養老金計劃、個人養老計劃,即爲美國國民養老金三大支柱。
美國養老“金字塔”,數據來源ICI
▎第一支柱:國家保障
美國的社會保障資金,類似于國內的基本養老金,是美國人最重要的養老資金來源。
▎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美國民間養老
爲了彌補社會保障資金的不足,美國通過稅收優惠,鼓勵民間養老事業的發展。據數據顯示,近年來,美國雇主發起的養老金計劃(第二支柱)和個人養老計劃(第三支柱)發展迅猛,約有80%的家庭參與了雇主發起的養老金計劃或個人養老計劃。
其實美國雇主發起的養老金計劃,類似我國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個人養老計劃,與國內的個人養老金投資類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養老投資稅優政策也會成爲我國重要養老方式之一。
截止至2018年末,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CI官方數據顯示美國養老金規模爲27.1萬億美元。第一支柱規模約5.7萬億美元,占比21%。,第二支柱規模約12.6萬億美元,占46.5%;第三支柱規模在8.8萬億美元,占比約32.5%。
今年來不少看到很多公衆號唱好美國養老,客觀分析美國的養老政策確實已十分完善的,許多在美國工作的年輕人,也選擇將自己的父母接到美國去養老。
但要知道的是美國看病是十分昂貴的,曾經聽朋友說過一句玩笑話“在美國看病可能你一不小心就破産了”,非美國國籍人在美國養老也是一件程序十分複雜的事情,美國養老也不像表面的完美,適合每一個人。
日本
在日本的街頭你會發現大部分的老年人依舊在忙碌工作。“不工作,會變老。”也是是日本人信奉的生存法則,日本走到至今社會保障制度已經十分完善。值得世界人民共同研究借鑒。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老齡化程度較爲嚴重的國家之一,早在20世紀 70 年代其老齡化率就達到了7%,但是日本卻又是一個能把養老保障做到極致的國家。
國民年金(基礎養老保險)、雇員年金(企業年金)、私人保險(非公共養老保險)三部分構成了日本養老三大支柱。
公共養老金用來保障基本的、標准的需要,而公共養老金難以充分滿足的需要,則由企業養老金和個人儲蓄養老金來滿足。使得日本的養老基金制度變成了雙層構造制度,能夠一層又一層地進行疊加來保障國民的基本生活。
筆者在這裏提一句題外話,日本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介護保險”,很多家庭就把照顧老人這件事情,教給專業的介護人員去做,大大減輕了家庭的負擔。日本的介護服務和我們傳統概念中的養老護理完全不同,“介護”是一個專業的服務領域。因爲介護保險只是日本人老年人常選擇的養老方式之一,這裏就不過多贅述了。
新加坡
在2018年,根據各地養老金制度的妥善性、可持續性和公正性, 美世(Mercer)評估哪些地區做了最妥善的准備,公布的全球養老金指數數據顯示,新加坡的養老金制度位列亞洲第一,全球排名第七!
新加坡養老真的有這麽好嗎?
不同于其他國家,在新加坡是沒有專門的“養老金”的,新加坡的養老主要是依靠公積金養老。它是一項由雇主和雇員共同參與的強制性社會保障儲蓄計劃,由員工個人和公司按員工月工資的一定比例存入。
▎公積金養老
中央公積金(CPF),這是針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一種強制性儲蓄計劃,用來應對退休、保健和購房需要。
CPF分了4個戶頭:
新加坡的養老金按計算來說是筆大金額來源,養老不成問題。但這個系統有個最大的bug(漏洞)就是可以一次性提錢,許多老人會因爲理財不善,提前花完CPF中的大部分錢。
爲了完善制度,新加坡政府又推出CPF LIFE(公積金終身入息計劃)項目,滿足條件的居民,65歲退休以後,每個月領取一部分生活費用,一直領到終身 。
值得羨慕的是,在新加坡如果自己的公積金在老人去世以後,沒有使用完,可以過繼給自己的法定受益人,並且是不收取遺産稅的。
縱觀以上四個國家的養老政策待遇,各有代表性,同時也能發現共通之處,世界上是沒有完美的制度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人類養老問題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不停地探索。
“時間不一定能造就一位偉人,但是一定會造就一位老人! ”所以,如果你今天感覺有壓力,你更應該爲未來去做好准備,養老就是存儲今天的財富,應對未來的生活!
作者: 陳傲寒
研究方向:財富管理、互聯網金融、投資理財
作者簡介:新聞傳播學、人力資源管理雙學位,曾就職于江西省電視台,目前擔任NewBanker媒體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