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言論,花一兩千塊錢購買一個智能手機,然後一年一換,三年時間也就是五六千塊錢。用這五六千去購買蘋果的高端機,用滿三年再換新機,那麽就能長久保持自己的高端機體驗。這種說法跟“打工皇帝”唐駿的“買房不入住酒店”,其實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二者均具有參考價值,且充滿顛覆性。更相似的是,唐駿沒有料到房價的漲幅會如此驚人,果粉沒想到蘋果會反將粉絲一軍。
自2017年開始,坊間就已經出現“蘋果手機變慢了”的傳聞。但因爲其深入人心的運行速度,很快便被定義爲其他品牌在試圖“碰瓷”蘋果,所以不了了之。但是在當年年底,有調查機構專門做了一份統計報告,並得出“蘋果公司爲了掩蓋電池老化問題,故意降低iPhone運行速度以維持穩定”的結論。此報告一出,便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大量的果粉、吃瓜群衆以及“受害者”參與到討論之中。
于是乎,蘋果公司很快便做出了回應,並承認這一事實。但是海外消費者並不買賬,認爲明明換個電池可以解決的問題,常常致使不知情的消費者換一部蘋果手機。于是乎,多地“揭竿而起”,法國消費者認爲這是“強制報廢”,向蘋果公司提起刑事訴訟。韓國的消費者一如以往地團結,足有十八萬以上的用戶參與到訴訟之中。而美國本地也不例外,光是2018年第一季度,蘋果公司就已經迎來了不下于十五次的集體訴訟。
爲了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蘋果公司提出了“降低換電池費用”的解決方案,並很快落實于全國各地,比如中國市場的換電池費用就從608元降到了218元。但是仍有一部分消費者不肯撤訴,他們堅決維護自己的“降速”知情權,並要求蘋果公司爲他們的損失作出賠償。與此同時,美國知名銀行巴克萊也對蘋果公司的解決方案,作出了商業角度的負面點評:認爲iPhone在2018年的出貨量,將會減少1600萬部左右,帶來的經濟損失可能會超過100億。
頂著股市和消費者的雙重壓力,一般的品牌也許就慫了,但是蘋果公司沒有。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巴克萊銀行的預測並沒有在現實中應驗,那些抵制的聲音,在iphone新品發布會上的粉絲狂熱面前,實在是“人微言輕”。觀望的投資者看到這,自然也對蘋果公司的股票,進行了加注。本以爲此事就將不了了之,但是2020年2月8日,法國的DGCCRF(法國競爭、消費和反欺詐總局)卻稱蘋果公司敗訴,並將作出2500萬歐元(1.94億元)補償。
3月3日,36氪援引路透社消息稱“蘋果公司承認故意降速,並願意向消費者支付最高5億美金(34.85億元)的和解費”。被和解的iphone包括:運行iOS 10.2.1 版本以上的iPhone 6、iPhone 6 Plus、iPhone 6s、iPhone 6s Plus、iPhone 7、iPhone 7Plus,以及2017年12月21日之前運行iOS 11.2版本以上的Phone 7和iPhone 7Plus。每部手機可以獲得25美元(174.29元)的賠償,但僅限于美國用戶。法國市場和美國市場的和解費相加,蘋果公司大概要出36.79億元,這並不是一筆小錢。于是筆者開始關心對于中國市場的賠償,不過並未看到相關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