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新浪財經·ESG全球領導者峰會于2022年6月28-30日隆重舉行,本次峰會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指導,新浪財經和中信出版集團聯合主辦,峰會主題爲“共促全球ESG發展,構建可持續未來”。
在爲期近三天的峰會上,135位重磅嘉賓圍繞ESG可持續發展議題發表演講。
峰會首日,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我們將積極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大力營造有利于ESG發展的政策環境。”
此外,圍繞“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機遇挑戰”、“ESG協同發展的意義”、“中國企業提升ESG競爭力的創新實踐”等議題,世界銀行集團行長戴維·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裏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美國財政部原部長,哈佛大學名譽校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H. Summers)等50多位重磅嘉賓均發表了主題演講,並分享各自精彩觀點。
新冠、俄烏沖突下 可持續發展臨挑戰
進入2022年,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種迅速蔓延,俄烏沖突引發歐盟能源路線轉向,各種因素均爲全球可持續的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在主旨演講中,世界銀行集團行長戴維·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提到,當前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已經導致部分發展中國家更多地使用煤炭、柴油和重質燃料油。同時,一些國家開始出台各項燃油補貼政策,以緩解燃油價格高企帶來的影響。“這會導致財政赤字更加嚴重,阻礙減少溫室氣體(GHG)排放的較長期目標的實現。涵蓋廣泛的補貼擾亂了價格信號,降低了人們提升能源效率和投資更清潔能源的動力。”
馬爾帕斯在發言中還特別對中國點贊,他表示作爲重要的對外投資者,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方面,中國具有很大影響力,可以在其借貸和投資過程中,推動國際ESG標准的采納。
“2021年10月,中國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另外,中國還宣布將加大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綠色和低碳能源的支持。這些都是受歡迎的舉措。未來的一項關鍵舉措是,中國的銀行在對外投資中采取適用的ESG政策框架。中國還可以承諾提高透明度和環境及社會風險管理標准,采用類似于世界銀行集團和其他多邊開發銀行一樣的標准,這樣既能幫助投資接受國獲得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能顯著降低中國投資者自身的風險”,馬爾帕斯說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裏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特別爲本次峰會發來賀信。信中提到,IMF對中國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表示歡迎。她也歡迎中國通過進一步發展綠色債券分類標准、試點新型的信息共享平台、改善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環境信息披露等措施來完善綠色金融框架。
在全球適應並准備應對一個更易受到沖擊的世界之際,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共同的全球目標應包括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她還提到,越來越多的借款人和投資者一直在尋求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納入其財務決策和投資策略。IMF正在與成員國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建立ESG金融工具的適當分類體系。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則重點圍繞“如何彌補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的融資缺口”話題進行了分享。他指出,小微企業貸款難、貸款貴在中國已經成爲普遍現象,這是典型的市場失靈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國家推出了普惠小微貸款政策,要求商業銀行增加普惠小微貸款,實際上是要求銀行履行社會責任,但要求社會股東都承擔社會責任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公共部門發揮作用。
美國財政部原部長、哈佛大學名譽校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H. Summers)表示,當今世界面臨的通貨膨脹可能會有很強的持久性,他很擔心全球正在走向一種嚴重滯脹的局面,同時他認爲,在未來18個月內,失業率極有可能在某些階段上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ESG領導者組織論壇聯席主席、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則強調,需要把握好ESG發展的三“重”主線:第一,ESG驅動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第二,ESG發展是制度型開放的重要領域;第三,ESG投資是金融投資體系的重大轉型。
他還表示,ESG在發展過程中不是簡單地說“我做ESG投資”,在ESG投資發展的背後,實際上是我們金融投資體系的重大轉型。所以我們ESG投資要看到這種重大轉型的需要,也要看到這種轉型對我們投資機構所帶來的新的要求。
在“ESG協同發展的重要意義”環節中,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總幹事馬可·蘭貝蒂尼(Marco Lambertini)表示,極端天氣帶來的人員和財産損失、旱災帶來的極端貧困、人畜共患的疫情使整個世界陷入危機。“這是一場極大的意識轉變,或者說是文化革命。自然損害不再只被看作是一個道德或生態問題,也是一個經濟、發展、人類健康問題,用一個詞來說就是安全問題。”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在演講中則談到,近來的新冠疫情和電力、石油、天然氣的供應紊亂,在兩方面對新加坡産生了不利影響。“在金融方面,很多企業和行業正遭受新冠疫情的沖擊,他們一直在掙紮求生,生存成本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另外,可持續發展的議題,越來越多被其他方面的考慮所侵占,比如能源供應的波動性”。她還介紹了,中新之間關于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實踐的合作。
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顧問、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埃裏克·索爾海姆(Erik Solheim)提到,想要真正解決世界環境問題,目前面對著兩個主要的挑戰:第一是需要讓綠色轉型公平,第二是應當確保全球能進行合作。
提升ESG競爭力 中國企業的創新實踐
“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已成爲全球共同目標,踐行ESG理念對于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機構、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峰會主題演講中,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強調,社會責任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個企業如果不願意履行社會責任,必然不可能實現長遠發展。“我一直堅信,達則兼濟天下才能讓財富得到尊重,辦企業就要爲人民大衆謀福利,企業要通過産業振興、公益事業等方式助力社會的共富,並且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也不能忘記我們的員工。”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表示,這十年來,格力電器敢于去投入,並不是以盈利爲目的,更多的是社會責任決定了企業的選擇,這是一個企業必須要面對的,而且要勇于去承擔。“企業的發展不是以盈利爲目的,是創造美好生活爲目的。是給這個社會帶來了改變,從而受到了社會的尊重,同時也因爲我們的技術給整個社會的人類帶來美好生活。”
萬科集團創始人、深石集團創始人王石則談到,建築行業是排碳大戶,因此萬科一直以來非常重視綠色可持續發展。“建築本身的綠色低碳非常重要,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意識到,建築交付使用後的運行階段的碳排放範圍更廣、排放量更多。這部分碳排放占據每年全國碳排放總量的兩成以上。”
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建議,利用創新的減碳機制推動ESG的發展,這個機制就是用低碳消費拉動低碳生産,推動低碳能源的發展。具體的講,就是基于碳權利人人平等,用碳票的方式把碳排放權公平地分配給個人。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采用“貨幣+碳票”的方式支付。這樣一來,企業生産的産品越低碳,越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睐。這就使得企業的節能減碳行爲可以從成本變成利潤,從被動變爲主動。
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在演講中自稱爲“老農人”。他指出,農業農村領域的碳排放大概占全國總排放量的15%左右,要實現雙碳目標,農業企業的責任也很大,同時也大有可爲。談及如何從産業端去提升糧食的利用效率、節約糧食的問題,劉永好表示,新希望今年提出節糧的專項行動,每年提升1%的飼料綜合使用效率,就是說要節約1%的糧食。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分享道,聯想希望在2050年底之前實現淨零排放的願景。“中國‘雙碳’目標的提出,爲各行各業重新定義了綠色低碳轉型的目標路徑與可持續發展的使命願景。從長期來看,要通過技術的替代與突破,從高碳能源依賴轉向技術創新依賴,這樣才有可能在解決氣候難題的同時,實現經濟的穩增長。”
高瓴創始人張磊表示,ESG既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也是理解企業面臨的機遇和風險的獨特視角,而科技創新則是ESG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他還提到,希望通過可持續性的價值投資,發現好的科技、解決方案與商業模式,然後以資本、人才、運營、資源、技術等方式爲企業提供全方位深度賦能,持續釋放其對經濟、社會、環境的正向價值。
全球經濟待複蘇 可持續金融如何助力?
在“從‘零碳就緒’走向‘淨零排放’”環節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顧問杜祥琬提出,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個長達幾十年的這樣一個科學的轉型過程。在此過程中,要防止一刀切、簡單化,同時又要防止轉型不力帶來落後和無效投資。
談及人類該如何改變氣候變化的走向和趨勢,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錢易提到四個結論。“第一,現在氣候變化這麽嚴重,一方面是溫室氣體排放多,一方面是溫室氣體被吸納的能力減小;第二,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第三,我們必須要強有力地持續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要爭取達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最後,除了二氧化碳的減少和零排放以外,我們還要對其它的溫室氣體和空氣汙染物的排放加以控制,特別是甲烷。”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王金南則分享了《構建中國ESG體系,促進企業綠色治理》報告。他重點介紹了三方面內容,包括:國內外ESG發展的總體情況、中國在企業綠色治理特別是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和環境績效評估方面的實踐以及從企業綠色治理角度提出加快建立中國ESG體系的幾點建議。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矶分校醫學院生理學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國家科學院院士、《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表示,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問題,而解決這個全球問題需要全球所有國家共同努力。氣候變化也不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唯一一個需要全球問題,新冠病毒和氣候變化一樣,是全球混合在一起的。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弗裏曼講席教授白重恩則認爲,電力價格上漲的負擔可以由出售排放權的收益來對沖。“如果我們有了這樣的對沖,對于電力價格改革的阻力就會比較小。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排放的成本最後傳導到終端用戶,就會鼓勵終端用戶來節約使用電力,來節約使用能源,最終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另一方面,既要落實淨零目標承諾,又要推動目前的經濟複蘇,全球各國和機構可以如何實現?路博邁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喬治·沃克(George Walker)表示,ESG問題常常就是盈利問題,同時關注ESG和可持續性,能夠使資本市場更好地運轉,社會和地球能有更綠色、更有包容性、更可持續的發展。
橡樹資本創始人及聯席董事長霍華德·馬克斯(Howard Marks)談到,如果要阻止環境惡化,如果要公平地創造和分配就業機會,企業必須發揮重要作用。在投資中關注ESG,能夠爲風險控制做出很大貢獻,特別是對于長期投資者而言。
世界黃金協會(WGC)CEO泰達維(David Tait)表示,世界黃金協會正努力推動黃金市場的可持續發展,確保黃金能夠滿足當代投資者和消費者的需求。“我們發現,在每1美元的黃金收益當中,至少有63美分可以留在黃金生産國,作爲當地員工、企業、社區和政府的收入。”
彭博亞太區總裁李冰介紹,目前全球已經有了這樣的共識:這個問題已經不能單獨依靠政府的力量來解決,而是需要私營部門深入參與進來,並且需要地區之間、行業之間,機構和企業之間開展廣泛的合作。
Visa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于雪莉指出,Visa全面支持塑造低碳未來,向低碳經濟過渡。Visa還做出鄭重承諾,到2040年實現淨零排放,這一承諾比《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目標提前至少10年。
ESG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學者談理論支撐
在“ESG助力30·60雙碳目標實現”環節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演講中談到,現實中會觀察到三種不同的減碳類型:第一種是“衰退型減碳”,第二種是“增效型減碳”,第三種是“創新型減碳”。前兩種衰退型減碳和增效型減碳主要體現的是一種防禦型戰略,而創新型減碳則是一種進攻進取型的戰略。
中國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表示,最近一段時間,盡管受到地緣政治沖突沖擊等因素的影響,經濟全球化遇到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但是在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關于國際可持續標准的制定方面正在取得重大的進展。ESG也就是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作爲政策指標,正在受到企業界、金融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的重視。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認爲,國際經驗和學術研究都表明,強有力的可預測的碳價格在有效管理的碳中和和轉型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發揮市場和市場價值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首先就要發揮市場對碳價格形成的我稱之爲“逼近的作用”,就是逐漸地叠代接近正式價格。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持續發展目標影響力指導委員會委員、招商銀行原行長、盟浪可持續數字科技董事長馬蔚華則指出,ESG對雙碳目標的推動力量,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ESG的信息披露,可以推動ESG投資的發展,支撐雙碳巨額融資需求;二是ESG的評估,評估會影響企業社會形象和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倒逼企業加快“脫碳”、“降碳”。
在中國銀行副行長王志恒看來,實現雙碳目標資金需求量巨大,新增投資規模預計將超過百萬億人民幣,僅靠政府資金難以滿足,需要通過金融力量撬動社會多方資本,提供精准而又強大的外部助力。金融機構要在綠色發展的整體要求下,根據不同地區、行業的特色,爲綠色低碳發展輸送金融“養料”。
在“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支撐”環節中,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埃德蒙·費爾普斯(Edmund Phelps)表示,過去數十年,我們失去了很多重要的人文主義價值觀,這對世界的很多方面産生了嚴重的後果。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表示,“在考慮未來時,不能僅將物價指數或工資指數列入指標,應該衡量這個體系的支出與我們想投入的資源是否匹配,並爲了人口發展及財政平衡制定更好的指標。”
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圖盧茲經濟學院名譽主席讓·梯若爾(Jean Tirole)談及,爲什麽我們不喜歡壟斷?“因爲他們會收取過高價格。當然,在科技行業,更多出現的是對廣告商和賣家收取高價,而不是對消費者。其次,因爲壟斷者不創新。”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克雷默(Michael Kremer)表示,從新冠疫情中,可以在如何降低未來公共衛生危機發生的風險和嚴重性方面吸取很多教訓,也可以在減少其他方面的風險上吸取很多教訓,包括人類的健康風險,廣泛的社會、經濟、教育上的風險和損失。
法蘭西學院院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創造性破壞的力量》作者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提到,綠色創新是唯一的道路。“綠色創新的意思是創新,尋找新的能源來源,尋找能夠節能的生産方式,對人的習慣也要進行創新,比如處理垃圾的方式,消費的方式,行爲的方式,交通的方式。2
“淨零排放”何以實現?專家建議收碳稅
在“‘淨零排放’的實現路徑”環節中,上海財經大學校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合創始人劉元春發表了“融入ESG的大學人才培養體系”主題演講。他表示,要討論人才培養體系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ESG已經從一種新理念向軟實力、向硬標准進行看齊,ESG已經成爲上市公司、跨國企業、金融公司以及投資者的必答題。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則從經濟學角度分享道,碳中和本身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不單純是減排,改變能源結構,通過CCUS這種方式提升二氧化碳的利用和吸收,更多的是它體現爲一個全方位的徹底的經濟社會的一種變革,從這個角度,碳中和既是經濟學,也是管理學。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提出觀點:“中國應該盡早推出碳稅,來建立統一的碳排放大市場,來推進我們的雙碳目標。”在他看來,盡早推出全國統一的碳稅,同時拿出一部分錢補助科研,以此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碳排放大市場,既有利于雙碳目標,也有助于穩定當前的經濟。
中電聯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華北電力大學新型能源系統與碳中和研究院院長王志軒提出應不斷完善和提升ESG標准和方法。他認爲,如果ESG應用得當,不僅能夠正確評價一個企業的社會價值,而且有助于國家和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反之,可能會對一個企業得出不正確的評價,且會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能源安全、低碳發展産生不良影響。
談及服務企業提升ESG能力,在峰會上,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主席趙柏基表示,怎麽把ESG因素納入到企業的投資決策和長期發展戰略中,並堅定地執行下去,這個過程並不容易。爲此,普華永道積極爲客戶提供數字化轉型、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戰略及運營、ESG報告等相關專業服務。
安永中國主席、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及全球管理委員會成員、大中華區ESG管理委員會主席陳凱談到,企業可從四方面入手去履行碳中和背景下的社會責任。“一是加快實現自身碳中和,二是賦能社會碳中和進程,三是帶動利益相關方共同實現碳中和,四是積極參與標准和政策制定,善用第三方專業資源。”
德勤中國主席蔣穎表示,德勤正在加大投入,增強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專業服務能力,以此賦能客戶,共同提升其ESG價值。此外,德勤正在內外部推動可持續變革,致力于在203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
BCG波士頓咨詢中國區主席廖天舒表示,在社會對于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提升的背景下,企業可將可持續發展,轉化爲自身的競爭優勢。“通過將可持續發展轉化爲自身的優勢,企業能更好得爲股東提供商業價值。企業可以在累計可持續發展優勢的同時,增強自身的競爭優勢,增強對股東的回報,提升業務的韌性。”
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提到,中國雙碳目標將從根本上重塑經濟、産業和能源發展路徑,帶來許多值得關注的ESG投資及發展機會。目前中國ESG實踐正處于早期階段。ESG投資擴散需要有健全的監管與市場機制作爲保障,可以從監管、金融、評級、人才四個方面做出努力。
ESG影響日益提升 推動複合型人才培養
ESG影響日益提升的趨勢正進一步延續。培養未來的領導者和企業家,讓他們有能力推動變革,並對社會和商業産生積極影響,也就成爲了不少高校的教學目的。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伊利安·米霍夫(Ilian Mihov)認爲,企業能夠也應該對社會造成積極改變。畢竟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成立的理念就是商業能通過經濟發展減少貧困,成爲向善的力量。
法國巴黎高商HEC Paris院長埃羅依克·佩拉什(Eloïc Peyrache)表示,氣候問題不是歐洲或美國或中國的問題。它是整個人類的問題,需要全球的解決方案和全球團結起來。
瑞士聖加侖大學校長伯恩哈德·埃倫澤勒(Bernhard Ehrenzeller)分享道,“我們的目標是能夠培育學生負責任的性格。我們對社會、商界、政界,整個社會上的精英的理解都是必須具有責任感。而在現在的這個時間點上,很顯然,你要去考慮未來,考慮下一代,你需要有一個廣義上的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瑞士埃利亞基金會創始人兼主席、瑞士國際發展管理學院IMD榮譽主席、瑞銀集團前首席執行官胡皓華(Peter Wuffli)則提到,以企業家精神擺脫貧困是可行的,他想這個格言能夠影響企業家精神,能夠影響到個體,讓個體使用他們的想法,帶著他們的動力、野心、夢想去做出非凡的事業、創建企業、帶來工作、提供收入增長。
在“非財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有機統一”環節上,國際可持續准則理事會(ISSB)副主席蘇·勞埃德(Sue Lloyd)、Sancroft首席執行官、全球可持續發展標准委員會(GSSB)主席朱迪·庫謝夫斯基(Judy Kuszewski)和全球知名思想家與經濟學家、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第三次工業革命》《零碳社會》作者傑裏米·裏夫金(Jeremy Rifkin)也做了分享。
蘇·勞埃德具體談及了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新成立的國際可持續發展准則理事會。朱迪·庫謝夫斯基介紹道標准委員會負責研究全球報告倡議組織的可持續性報告標准。傑裏米·裏夫金則談到“中國開始了一項新的旅程,很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幾代人和一個世紀中,根本上改變我們看待地球的方式。”
峰會第二日主題爲“碳中和背景下的企業ESG熱潮”,包括MSCI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亨利·費南德斯(Henry Fernandez)、凱雷集團聯合創始人、聯合CEO大衛·魯賓斯坦(David Rubenstein)、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Stefan Hartung)、ABB集團董事長傅賽(Peter Voser)、富蘭克林鄧普頓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珍妮·約翰遜(Jenny Johnson)、隆基綠能創始人、總裁李振國、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仁賢、Apple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葛越等近60位嘉賓發表了精彩演講。
ESG與企業社會價值之間有什麽關系?
MSCI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亨利·費南德斯(Henry Fernandez)認爲,氣候挑戰實際上是四個不同的挑戰:首先,世界必須對資本進行重新分配,爲低碳投資提供融資;第二,我們必須推動創新,積極開發大型氣候解決方案;第三,我們必須利用這些氣候解決方案去提供價格合理、可靠且低碳的能源;最後,我們必須在保護自然資源的同時,建設能夠適應氣候變化的基礎設施和糧食系統。
他還表示,MSCI在中國擁有廣泛且持續增長的業務,“我們深耕中國市場20多年,並早在17年前就在上海設立了首家辦事處。2018年,我們開始將中國A股納入MSCI指數。去年10月,香港交易所推出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這是首個獲得中國監管機構支持和批准的離岸及行業中性的中國A股期貨。簡而言之,MSCI深知中國乃至整個亞太地區對未來全球經濟的重要性”。
凱雷集團聯合創始人、聯合CEO大衛·魯賓斯坦(David Rubenstein)認爲,在接下來幾代人中,最大的全球挑戰將是氣候變化。在世界各地,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收入不平等都在加劇,這是一個真正令人擔憂的問題。
信安金融集團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侯智彤(Dan Houston)認爲,一個成功公司的衡量標准,絕不是只基于盈利狀況,而是能在成熟的商業基礎上,爲股東提供優秀的財務結果,同時不斷尋找創新的方式,爲世界帶來有意義的改變。作爲養老金、保險和投資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信安金融集團擁有得天獨厚的機會實現這兩點。
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Stefan Hartung)在演講中指出,可持續發展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去碳化——零二氧化碳。而如何能讓我們的生活實現零二氧化碳排放,是人類面臨的根本問題。
“我們必須讓能源來源多元化,我們必須帶來一些新的技術。”哈通博士這樣說道。而對于新技術的研發,他提到了氫能源。他認爲,未來世界將有一個巨大的氫能市場,類似現在的碳氫化合物市場,比如石油天然氣市場一樣,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接下來的十年,現有市場將不斷向氫能源市場轉變,因爲氫能源是一個能量密度很高的能源,而且能很好地通過輪船和管道運輸。未來將屬于氫能。
ABB集團董事長傅賽(Peter Voser)表示,對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可持續發展都至關重要。它是企業戰略的一部分,也是企業戰略的重點。讓各行業和世界能源體系去碳化是所有可持續發展戰略都會關注的一部分。
羅氏集團副董事長安德烈·霍夫曼(André Hoffmann)在論壇中表示,他主要關注的議題可以總結爲3C。第一個C是新冠疫情,Corona,疫情是一段艱難的時光;第二個C是氣候,Climate,即氣候變化對人類的長期影響相關的話題;第三個C是沖突,Conflict,目前的沖突讓所有人都很擔憂。
先正達集團首席執行官傅文德(J. Erik Fyrwald)認爲,糧食危機和氣候危機是世界面臨的兩大挑戰,政府應該采取足夠的措施,來幫助農民和企業采用更多現代化工具,在發展農業生産的同時,也能積極幫助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科技創新對ESG來說意義幾何?
隆基綠能創始人、總裁李振國在演講中談到,相信光伏科技創新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力武器,並會在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從半導體技術的積累階段到推動單晶硅片領域的技術革命,從推動單晶重回主流到正式提出用太陽能科技改變地球生態,再到布局綠色氫能産業,隆基每一次顛覆自我的技術創新,都引發一次産業的蛻變,推動光伏成爲最便宜的能源。”李振國說道。
李振國在演講中還表示,作爲同時在2020年加入氣候組織RE100、EP100、EV100三個倡議的綠色能源科技公司。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仁賢提到,當清潔能源變得更高效、更便利、更經濟實惠時,能源鴻溝開始消除,市場被激發,大家更有信心和動力參與到新舊能源替代、零碳轉型的行動中來。
截至2021年底,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陽光電源累計完成逆變設備裝機超2.24億千瓦,這些設備每年可生産清潔電力3000多億度,每年可減排2億多噸二氧化碳,在賦能千行百業零碳轉型的同時,也爲保護清潔美好的地球、保護我們的環境貢獻了力量。目前,全球各方已形成強烈共識,可再生能源在推動低碳、零碳轉型,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上可以發揮更大更重要作用。
穩健醫療董事長、總裁,全棉時代創始人李建全分享了穩健醫療在ESG領域的探索和實踐。他表示,2021年,穩健醫療在董事會層面成立了“戰略與社會責任委員會”,把社會責任提高到與戰略同一重要程度。
李建全還表示,穩健醫療的未來,將是在工廠層面繼續優化節能減排工程,繼續擴大中水回用數量,繼續擴大廠區內太陽能、擴大低谷蓄水降溫能力。穩健醫療的初步目標是2027年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碳中和。
攜程集團CEO孫潔則以攜程爲例分享了“一家社會型企業的ESG實踐與探索”。其表示,攜程集團是Travalyst的創始成員,這是一個全球可持續旅行倡議,致力于讓環保融入每一次旅行。攜程在以實際行動推廣可持續旅行,度假業務積極拓展著旅遊類型,攜程與合作夥伴一起,逐步合作和上線了更多露營、徒步、國家公園、環保展覽等綠色項目。通過各種可觸達的方式,向用戶普及環保知識、推廣低碳旅遊。
複星國際執行董事,聯席CEO陳啓宇在演講中表示,全球的投資界現在對ESG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而對于複星來說,複星願意對ESG領域的持續投入設定更高的目標,使得更多的以ESG爲主線的投資基金能關注到複星和複星的成員企業,從而與複星共同地成長發展。
金風科技董事兼總裁曹志剛在演講中提到,目前,全球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節能環保越來越受到全社會重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使得ESG受關注的程度持續攀升;ESG理念已深入人心,成爲新時代潮流和商業規範。ESG全面關注企業的環境、社會和治理績效,它的興起和發展,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了持續的推動力。
ESG會如何幫助企業完成可持續發展?
贛鋒锂業董事長李良彬在演講中表示,身處锂行業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因爲每一位從業者的付出,都在推動人類邁向一個更加綠色、清潔、健康的世界。但需要強調的是,不能因爲産品帶來的綠色效益,而忽略了生産過程中應做到的綠色行爲。
洛陽钼業董事長袁宏林表示,目前,碳中和已成爲世界關注的焦點。這是一場決定人類命運的關鍵戰役,與之相關的技術、産業、經濟的發展越發迫切。由于ESG能夠很好得把企業的環保、低碳、社區、治理等各方面要求統一起來,成爲實現企業碳中和的“牛鼻子”,在當下牽好這個“牛鼻子”越發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上海德龍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慈弘慈善基金會創始人丁立國在峰會上分享到,鋼鐵行業不是一枝獨秀,且在大的經濟體下日子仍然艱難,今年1—5月份,鋼鐵行業的壓力很大。目前,隨著中央政府在新冠疫情當中給予的政策支持以及經濟調整,鋼鐵行業又會受益。
鋼鐵行業還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履行好減碳的壓力和責任,比如未來嘗試灰氫,焦炭的焦爐煤氣回收;用太陽能,水中和搞綠氫。“每次産業變革、經濟變革、技術變革,包括周期性的變革,大家都得有一個直面問題的勇氣,因爲你不可能改變這個事情,必須要積極地應對,去找一些辦法。它是個社會問題,你不解決,這個企業面臨生存,就關掉、死掉。”丁立國坦言。
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蔣錫培表示,在“雙碳”的目標下,電線電纜行業大有可爲。
“作爲電線電纜行業的龍頭企業,遠東堅守主業,聚焦實業,並積極搶占智能電池、智慧機場的市場,行成一體兩翼發展新格局,以智能制造實現轉型升級。”蔣錫培表示。
企業該承擔起哪些與ESG相關的社會責任?
Apple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葛越表示,Apple自身的運營排放已經實現碳中和,並且也承諾到2030年,在産品整個生命周期實現碳中和。這個目標比聯合國建議的2050年全球碳中和目標更加進取,時間上整整提前了二十年。Apple的另一個目標是,只使用循環利用或可再生材料來打造經久耐用的産品,並提高材料的回收率。與此同時,Apple也積極致力于水資源管理和廢棄物零填埋的工作。
歐亞資源集團CEO、國際電池聯盟聯席主席宋本(Benedikt Sobotka)分享到,得益于綠色能源轉型,歐亞資源集團所在的行業的投資正在産生加速。其相信,未來幾年需求和價格都將保持強勁。”我們認爲,能源轉型將給本行業帶來曆史上最大的采購訂單。然而,隨著需求的增長,ESG風險也隨之增加。緩解這一風險的必要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爲重要。”宋本提到。
英特爾高級副總裁、中國區董事長王銳表示,ESG並非短暫的一個機遇,也不是品牌傳播的話題,而是一個基本的價值觀,應該融入企業的發展戰略,貫穿到公司整體的運營之中。
高通公司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安吉拉·貝克(Angela Baker)稱,高通公司認爲有責任創造一個更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爲此,正努力減少在價值鏈中企業運營所産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她介紹到,去年,高通設立了2040年實現範圍1、2和3溫室氣體全球淨零排放的目標。2014年以來,高通減少了約20%範圍1和2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高通還承諾提高我們所開發的技術的可持續性,將每款旗艦級骁龍移動平台的功耗每年降低至少10%。
施耐德電氣副總裁、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中國區負責人王潔則認爲,“雙碳”目標的發布,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了一個新時代。“1+N”政策體系正逐步完善,行業指導方案不斷落地,企業也積極探索實施各種減碳行動,這意味著減碳已經從理念走向規劃,走向全面實施階段。一家企業要實現更穩健、更長遠的發展,不僅要在商業上取得成功,還要具備優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而且不僅自身要做好可持續發展,還要積極賦能整個生態圈,在打造可持續影響力的同時,助力整個社會加速邁向可持續發展。施耐德電氣一直致力于成爲這樣的“可持續影響力企業”。
氣候和融資投資之間是否存在關聯?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處長丁輝分享到,實現“雙碳”目標,有一個十分關鍵的決定性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那就是“資金”問題,或者說“投融資”問題。
國內有很多機構進行過測算,中國實現碳達峰的資金需求大約爲14-22萬億人民幣,而由2030年碳達峰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資金需求則在百萬億元的級別。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在“氣候投融資和責任投資的思考與實踐”的主題演講中提到,關于“雙碳目標”的頂層設計已基本完成,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落實,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建立健全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他強調,“碳中和,中國要有投資大戰略。” 未來30年,“30-60目標”將帶來138萬億元-500萬億元的巨量投資需求。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表示,目前亟需從企業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導開始著手,讓企業充分理解ESG的踐行與經濟發展的緊密關聯,強化企業風險研究和轉型意識,從外部引導轉向內生發展動力。
經濟學人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劉倩則表示,ESG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新的衡量公司的方式,既爲公司創造了更全面的視角,也在長期策略和日常決定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部分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人們對各國政府的信任度下降,開始期待企業來協助解決社會中最緊迫的問題。
其曾對標普500和歐洲斯托克600指數中披露碳排放數據的公司進行研究。研究發現,更環保的公司股價會更高。當然,這是否意味著長期內會一直有更好的回報,還需更多觀察和研究。無論如何,越來越多公司加入ESG的行業。包括更多金融機構和企業巨頭們紛紛投入到綠色業務中,押注于氣候創新。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主任李濤分享了新浪財經三年來的ESG實踐。
新浪財經搭建了國內首個中文ESG專業聚合平台,發布ESG相關文章過萬篇,視頻播放總量超五千萬次;牽頭舉辦ESG全球領導者峰會,金麒麟論壇ESG峰會等大型會議活動;通過發起中國ESG優秀企業500強、中國優秀企業ESG金責獎等評選活動,支持、鼓勵和表彰在ESG領域表現優秀的中國企業再接再厲;通過中國ESG領導者組織論壇等機構,提升中國企業ESG發展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定期發布《ESG Leaders》月刊、《中國ESG發展白皮書》等核心報告,搭建“ESG觀察”欄目;積極擴展合作夥伴,支持各類機構和專家,共同推動中國的ESG事業發展。
此外,新浪財經順應趨勢,在今年完成了從“ESG頻道”向“ESG評級中心”的根本性升級和轉型,即在新浪財經ESG業務板塊保持自身強勢影響力的基礎上,打造“全方位、全階段、全流程”的ESG企業服務能力,全面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ESG是社會擺在人類面前最緊迫的挑戰和責任之一
標普全球Sustainable1總裁理查德·馬蒂森(Richard Mattison)表示,ESG領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在過去的幾年裏有很多時刻,大家認爲氣候風險分析和ESG會成爲主流。而在今天,這已是事實。這是推動世界實現淨零目標的關鍵十年。事實上,全球經濟向公平、淨零和可持續的未來轉型是當今擺在人類面前最緊迫的挑戰之一,也是最大的責任之一。
CRISIL總經理兼CEO阿米什·梅塔(Amish Mehta)表示,因爲缺少管理和受托人的說服,企業在提升ESG程度企業決策時,對可持續性的理解是非常零散。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應當重新整合可持續性價值,同時不讓其與企業財務追求挂鈎。
“如果什麽都不做,帶來的風險遠比做一些什麽進行轉型的風險要糟糕。好消息是,人們已經意識到這點,它正在爲全世界的ESG運動提供動力。”阿米什·梅塔說到,印度法庭、監管者、機構和其他的利益相關者,已經開始意識到必須行動。
MSCI ESG與氣候應用研究全球主管米蘭達·卡爾(Miranda Carr)則表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意識到,將所投公司的多種非財務績效指標納入考量,有利于投資分析和股票研究。然而,投資者對于實際如何、以及在一些情況下究竟爲何需要在公司和投資組合層面納入非財務指標的考量,仍然存在一些困惑。
Miranda Carr在演講中提到了三個問題,第一,投資者如何自上而下整合納入ESG評級的考量;第二,如何自下而上結合ESG指標進行分析考量;第三,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營收作爲新的焦點,正如何爲研究添加新的分析層次。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宋紅雨表示,近年來,全球ESG信息披露標准逐漸向權威、共識方向發展。隨著各國監管機構對ESG信息披露要求的不斷提升,尤其近期監管部門對于“漂綠”基金的處罰,使得上市公司、投資機構日益重視ESG帶來的風險和機遇影響。今年上半年,國際可持續准則理事會ISSB發布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征求意見稿)和氣候相關披露(征求意見稿)。理事會在衆多可持續議題中優先選擇氣候變化制定專項披露標准,也體現了氣候議題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應該充分認識到,標准會趨同和兼容,但並不代表是統一的,由于各國發展階段不同,在國際共識框架下,建立適合國情的ESG信息披露標准有其必要性。
ESGreen中國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前標普全球ESG主管埃文·格林菲爾德(Evan Greenfield)介紹到,ESGreen是一家專注于協助資本市場參與者和企業進行ESG和可持續性整合,以及向低碳經濟過渡的科技咨詢公司。 他看到,當前大量的注意力和焦點都放在ESG主題上。這一興趣在過去十年中迅速增長,並在2020年一季度以來得到鞏固。
“當我們看到資本市場出現重大波動時,海量的公共市場和私人市場資本開始將資金分配給進行ESG整合的公司。因爲投資人認識到,這些公司能夠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具有更好的適應力和靈活性。”Evan說到。
國際能源轉型學會會長,國際能源論壇(IEF)前秘書長孫賢勝則表示,ESG不僅對企業十分重要,也對全人類都很重要,包括企業、政府、所有員工。因此,它是一個可持續的發展,也需要全部可動員的力量,進行可持續的努力,以在未來實現這些目標。這些目標也不僅僅是企業的內部問題,也與企業所在的社區社群,還有當地政府等相關。
國際組織需要有國際投資,爲吸引其他國家的投資和得到所在地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他們需要披露ESG信息。當然,爲遵守政府的政策和監管,它們也必須披露一些重要信息。另一個需要披露信息的原因來自第三方,非政府組織的監督。
這些第三方組織需要了解公司的ESG表現,有沒有堅定地完成其承諾。所以這種表現取決于它們自己,也取決于政府的政策。
CDP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大中華區負責人吳芙蓉認爲,首先歐美知名的企業在ESG尤其是環境影響方面的競爭已經達到白熱化的程度。此外相關監管要求不斷趨嚴。歐盟委員會在2021年推出一攬子政策提案 “減碳55(Fit-for-55)” ,其中,對中國和國際貿易具有較大影響的是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盡管CBAM在細節上還有諸多爭議,但它的公布和實施必將推動碳關稅成爲全球貿易規則新的制衡點。
爲推動企業ESG信息披露,交易所做出了哪些改變?
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唐瑞表示,深交所將完善服務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金融市場生態。建立ESG評價體系,積極拓展評價結果應用,提升市場影響力。推動將低碳相關産品創新研發情況、投資規模等納入金融機構表彰考核指標,激發服務低碳發展內生驅動力。打造深交所低碳可持續金融信息平台,加強專題投資者教育,積極培育ESG投資者。
沙特交易所首席執行官穆罕默德·艾·魯邁赫(Mohammed Al Rumaih)表示,消費者、投資者和全球金融市場越來越偏愛能夠在帶來財務回報的同時,帶來積極社會影響的公司,並將公司關注ESG視爲其業務韌性和競爭力的標志,這樣做是有道理的。沙特阿拉伯作爲世界上最大、流通性最強的新興市場之一,是很多證券發行者和投資者所選的投資之地。
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王乃祥分享到,追求綠色可持續發展、實現碳中和目標成爲共識的世界裏,ESG投資迅速發展爲一種重要的投資理念和投資方式,形成了超過35萬億美元的資産管理規模。下一步,ESG投資向縱深發展,需要進一步提升碳核算、碳評價等能力,在此基礎上推動企業做好ESG信息披露,最終引導金融投資機構將ESG信息深度整合到投資決策流程中來,通過ESG投資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創始人,世界“碳交易之父”理查德桑德爾(Richard Sandor)表示,他從1992年起就開始參加有關會議,過去的三十年裏,每次召開氣候變化大會,結束時人們都會十分興奮,但並不會得到開會前期待得到的一切結果。具體到此次結果,參會人約定明年繼續一起解決問題,通過了新的規則,同意減少甲烷排放,停止和扭轉森林的砍伐,並進一步推進了碳交易的進程。大會上形成的正能量也會有後續的溢出影響。
ESG投資幫助企業履行綠色發展承諾
富蘭克林鄧普頓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珍妮·約翰遜(Jenny Johnson)在演講中提到,富蘭克林鄧普頓作爲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産管理公司之一,在實現淨零排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約翰遜女士介紹到,去年,富蘭克林鄧普頓和旗下多家專業投資管理機構一起加入了行業領先的“淨零排放資産管理機構”倡議,並將于今年七月發布報告,披露公司資産管理規模(AUM)中有多少已經滿足“淨零排放”倡議,同時他們還會宣布淨零排放的目標、方法、以及衡量目標的方式。
法國農業信貸集團執行委員會委員、東方彙理資管全球首席執行官瓦萊莉·博頌(Valérie Baudson)表示,向可持續的經濟轉型已經迅速成爲每個地方、每一家公司的首要任務。這要求主要參與者在短期、中期和長期戰略上達成共識:國家,必須制定公共政策以及一貫的規定;企業,必須設計轉型所需的技術方案並且爲此做出規劃;金融系統,必須配置資金來支持企業。在幫助填補在能源轉型上的融資缺口中,金融業顯然扮演著重要角色。金融機構將爲所有經濟體的碳轉型提供融資,並且將在向市場傳遞訊號和影響企業戰略上發揮關鍵作用。
瑞士信貸中國首席執行官胡知鸷表示,從短期來看,2022年開年以來,俄烏沖突加劇、美國通脹高企、全球疫情反複,而國內則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受國內外多種不確定性因素沖擊,後疫情時代的全面經濟複蘇仍是核心焦點。
從中長期來看,如何在淡出對化石能源依賴的同時,尋求有效的能源轉型,從而以更優方式保障高質量、穩增速的經濟發展則是政策端和企業端需要共同努力的一項艱巨任務。
瑞銀集團資産管理總裁蘇妮·哈福德(Suni P.Harford)希望全球能夠解決其他問題,能夠像解決疫情問題一樣,繼續相互合作。對于任何資産管理者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們面對的複雜的世界局勢。可持續發展很明顯是其中之一。
TPG集團中國區董事長孫強則認爲,新冠疫情下,中國和國際政治環境産生了明顯的趨勢性變化,國家從重視速度到重視質量,提倡共同富裕,提倡綠色發展,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要讓大家和企業更加注重從效率向公平轉變,加大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和ESG的責任。
綠色發展和生態建設成爲重點,在逆全球化下,氣候成爲國際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中美兩個大國首腦提出大力應對氣候變化的藍圖,其中碳達峰就是一個重要的有力的佐證。疫情以來,整個商業社會都在思考新形勢下如何做好ESG。首先對商業向善和社會責任的討論越來越多。
ESG投資面臨挑戰
北京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霍學文表示,ESG投資理念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ESG投資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方式,前景廣闊。
據有關數據統計,2020年全球ESG投資總額35.3萬億美元,到2025年ESG資産規模將達到50萬億美元,投資機遇巨大。中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開展ESG治理,完善可持續經營模式,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已成爲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中國ESG投資也必將迎來曆史新機遇。
渤海銀行董事長李伏安表示,銀行和各級金融機構則應以投融資服務撬動、賦能世界綠色經濟轉型,扮演ESG引領者角色。他指出,對于銀行業而言,踐行ESG理念,服務並引領綠色轉型,是銀行業發揮社會責任,貢獻ESG全球治理智慧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推動轉型金融的重要機遇。
新開發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財務官馬磊立(Leslie Maasdorp)在峰會上介紹到,新開發銀行由金磚國家創立。新開發銀行將成爲一個體量和影響力遠大于現在的銀行。它將以兩件事著稱:第一,它能夠比其他機構更好地代表新興市場國家關切。第二,作爲一個金融機構,它將以十分綠色和可持續而著稱。這也是新開發銀行爲什麽能夠吸引新興市場國家的原因。
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德意志銀行客戶業務部大中華區總經理邱運平分享了德意志銀行作爲一個歐資背景銀行代表在氣候戰略領域的經驗和探索,包括銀行業爲什麽應該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德意志銀行在氣候戰略方面的實踐、爲企業客戶淨零轉型提供融資和咨詢等一系列內容。
華夏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苑志宏表示,將企業ESG行爲表現納入信用評價考量範疇,通過負面篩選方法,可以有效規避閃崩、爆雷等“黑天鵝”風險。華夏理財基于可比性、可驗證性等原則,自主構建了針對發債主體的ESG評價體系。
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中國區主管、董事總經理朱正芹介紹到,目前國內市場亟待建立健全系統性且有國際影響力的責任投資評價體系和披露標准。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在2006年設立的時候就建立了6條責任投資理念的具體原則,國際上責任投資流程的步驟已趨于標准化。
但國際責任投資的標准並不都適用于中國本土市場。未來,我國可以在國際責任投資標准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責任投資評價體系,推進大家積極履行ESG責任並且與國際接軌,爲國內外投資者在中國開展責任投資提供全球認證的參考標准。
防範ESG風險,對企業來說意味著什麽?
在“防範ESG風險對企業的價值”的主題演講中,聯博集團首席責任官暨全球ESG增進策略高級投資顧問米歇爾·鄧斯坦(Michelle Dunstan)表示,在聯博,其經常被問到氣候變化的問題,特別是氣候變化將對投資産生何種影響。而這是個長期性問題,作爲專業機構投資者,現在開始關注這個問題是因爲,氣候變化正在影響著公司的決策,進而影響其現金流和估值。
富達國際全球企業管治與可持續投資主管陳振輝則回答了企業或者投資機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要承擔什麽責任的問題。
其表示,投資組合減排非常容易,只需出售那些碳排放強度高的公司即可實現。但要實現現實世界的減排目標,投資者需要通過目標明確的深度溝通,與所投資公司,尤其是目前在脫碳進程中表現落後的公司管理層定期進行深度對話,明確要求企業對減排加大投入。
高盛董事總經理、ESG研究亞洲主管沙米尼·切沃德(Sharmini Chetwode)認爲,全球ESG監管在2022年迎來了分水嶺,總體而言,監管政策正推動企業爲投資者和消費者提供更多相關信息,而投資者則需優化對可持續投資的定義,提高透明度。幾大主要方向包括在全球範圍內,限制“洗綠”並加速資本投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領域。
企業投身綠色行動,與ESG理念密不可分
陶氏公司亞太區總裁彭睿思(Jon Penrice)認爲需要社會各界領導者緊密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而陶氏有能力也有機會采取行動,引領行業變革。陶氏公司制定了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通過靈活運用創新技術,將在脫碳的同時實現盈利性增長。
中國責任投資論壇(China SIF)理事長、商道融綠董事長郭沛源認爲,如今,市場各類機構,包括銀行、保險、買方機構、賣方機構、中介機構等,都有較強的ESG人才招募需求。
但是,市場的ESG人才供給有限,特別是新增人才供給嚴重不足,這導致有一定經驗的ESG人才比較搶手,在不同機構間的跳槽頻次也在增加,ESG獵頭業務將顯著增長。
SGS中國副總裁辛斌分享了“如何提升ESG的管理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的問題。辛斌分享到,SGS是國際公認的測試檢驗和認證機構,其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96000多名員工,26000多個分支機構和實驗室,同時SGS也是國際公認的質量和誠信的一個標杆。
辛斌針對2030年的可持續發展設定了三個方面的目標,也是按照ESG這三個方面來設立的。
《以從業者的視角看中國公司治理》作者、公司治理和企業可持續發展專家和顧問張琳琳表示:“1987年,聯合國以一份著名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啓動了可持續發展的全球使命。這份報告指出了一個危險的趨勢,當代人類過度消耗自然資源,導致了嚴重的環境汙染、自然災害和社會問題。如果全球公民、個人和組織不改變自己的行爲,我們將會耗盡屬于我們子孫的資源。”張琳琳說。
2024巴黎奧組委可持續發展總監喬治娜·格雷農(Georgina Grenon)表示,相比于往屆夏季奧運會,巴黎將會減少一半的碳排放。一些無法避免的碳排放,組委會將通過範圍三減排的進程進行抵消。
特別的是,此次奧運會將是第一個完全符合巴黎氣候協議的奧運會。巴黎氣候協定簽署之處就在巴黎。“所以對我們來說,此次奧運會能夠完全符合巴黎氣候協定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我們決定將碳排放減半,利用範圍三抵消全部排放的原因。這將在2024年實現,不是2030年,不是2050年,而是2024年,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挑戰。”格雷農提到。
峰會第三日主題爲“可持續金融助力ESG生態完善”。
峰會最後一日,數十位嘉賓依然強勢輸出重磅觀點,金句頻出。圍繞“ESG爲實現人類福祉建立制度保障”、“證券公司在ESG生態中的重要作用”等議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陳文輝、富時羅素首席執行官阿爾內·斯塔爾(Arne Staal),以及東方證券、興業證券、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彙添富基金等資本市場大咖發表了主題演講。
ESG納入監管框架 專家呼籲建立中國標准
歐美監管機構正加速將ESG納入監管框架,我國也在今年2月正式實施《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及《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則》。
在“ESG爲實現人類福祉建立制度保障”環節中,富時羅素首席執行官、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基准和指數業務負責人阿爾內·斯塔爾(Arne Staal)表示,將ESG信息整合到被動投資中,正在成爲委托管理的新常態,投資者會用不同的方式實施可持續投資策略。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黨組成員陳文輝表示,“除了少數慈善基金,絕大多數資本都是逐利的,ESG投資只有産生有競爭力的財務回報,才能健康發展,不斷壯大,實現自身的可持續,否則就會淪爲挂羊頭賣狗肉的僞ESG。有些ESG主題基金屢屢‘酗酒’,恐怕就是因爲找不到比白酒回報更好的真ESG項目。”陳文輝說。
他還表示,開展ESG投資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要求。而推進ESG投資,應與國家重點戰略相結合。當前,全球ESG投資尚未形成統一的評價體系,建立中國標准可提升我國在國際投資領域的話語權。
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執行副理事長劉文奎認爲,如果從更加宏觀的市場對資源分配的角度看ESG,只有當利益相關方不再一味強調經濟回報和股東優先的分配機制的時候,通過影響力投資的資本力量推動,鼓勵企業關注長期價值,改善市場中“唯快錢是圖”的運行思維,倒逼傳統企業轉型升級,ESG的理念才能真正發揮積極的作用。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亞太區總代表兼亞太聯絡辦公室主任劉萌指出,距離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到期還有不到8年的時間,沒有中國和中國企業的參與,可持續發展目標就無法實現。近年來中國在消除極端貧困上拿了世界冠軍,相信中國和中國企業也可以在全球可持續發展領域拔得頭籌。
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施力偉(Olivier M.Schwab)談到,未來成功的企業一定是那些真正明白與ESG,尤其是氣候相關的風險的企業;是那些能夠在財務指標之外對此進行衡量和披露的企業;是那些可以爲投資者、股東和社會提供透明性的企業。
風險投資公司KPCB董事長、《速度與規模》《這就是OKR》作者約翰·杜爾(John Doerr)表示,作爲風險資本投資人,自己的工作是尋找大的機遇,針對大的挑戰,投資大的解決方案。而環境危機讓自己見過的任何挑戰都黯然失色。因此,自己開始與KPCB的夥伴一起,尋找氣候危機方面的基金和解決方案。
在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傑看來,推動董事會多元化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落實“性別平等與反歧視”的重要舉措;二是符合企業社會責任和ESG要求;三是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在ESG生態中 證券業界應扮演什麽角色?
在“證券公司在ESG生態中的重要作用”環節中,東方證券黨委書記宋雪楓認爲,在我國ESG生態的建設中,券商擔當了三重重要角色,分別是標杆、橋梁和助推器。“作爲一家企業,一家上市公司,證券公司自身應該要爭當ESG管理的‘排頭兵’,去影響和鼓舞更多企業。”
興業證券董事長楊華輝提到,證券金融機構在ESG生態圈中具有多重角色定位,對于充分發揮金融資源配置功能、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他強調,興業證券是行業首家提出2022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目標的證券公司。
第一創業黨委書記、監事會主席、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ESG研究院理事長錢龍海表示,要實現ESG投資的破壁,需要加快ESG投資標准化建設,制訂ESG投資指南和積極所有權行使指南,爲金融機構踐行ESG投資提供指導,從而大大提高ESG投資的推廣普及效率,減少漂綠行爲。
華安證券董事長章宏韬分享道,“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我們既需要學習和適應,也需要創造和發展,逐漸完善ESG信息披露的制度及標准,建立起符合我國實際的評估體系。
在“責任投資的思考與探索”環節中,易方達基金總經理劉曉豔強調,長期來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受托義務和責任投資並不矛盾,具有相當一致性。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則談及ESG信息披露的全球標准。她稱,雖然可持續報告准則的強制性掌握在各司法管轄區的立法者手中,但資本市場的全球性質將推動可持續信息的披露逐漸地、不同程度地轉變成強制要求。
彙添富基金董事長李文表示,公募基金行業踐行ESG責任投資具有多重意義,包括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有助于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等。
博時基金董事長江向陽指出,ESG在全球範圍內已成爲主流投資策略。將過去常被忽視的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等因素納入投資研究體系,這也是資産管理行業的必然發展趨勢。
華寶基金黨委書記黃孔威提到,公募基金可以從多方面著力並引導實體經濟向負責任、可持續的方向轉型,包括發揮資本市場定價體制,通過專業投融資引導實體産業轉型;開展盡責管理,引導和監督被投公司將ESG議題納入決策和經營,提升其ESG績效等。
中澤嘉盟投資基金董事長吳鷹表示,ESG這一套體系在中國還沒有完善,還沒有建立起來,只能按照現有的能夠達到的一些標准做一些衡量。談及怎樣能夠分辨是否是真正的ESG企業,吳鷹認爲,更多地是看這個企業家本人、創業者本人,要多做一些盡職調查。
ESG爲投資者增值 關鍵點何在?
在“資産管理中整合ESG因素”環節中,新興市場投資教父、全球最具影響力50人之一、《ESG投資》作者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在主題演講中強調,他在ESG投資中很關注企業文化,並把這種投資稱爲“ESG+C”。“我們十分相信參與投資企業的ESG+C,在ESG中我們又加了C,C是企業中的文化因素,企業應當具有一種有利于好的ESG標准的文化。
平安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合夥人劉東指出,平安資本會繼續堅定不移落實ESG責任投資的理念,全力支持環境友好型和社會友好型的優秀企業,繼續爲投資人創造優異回報,爲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安聯投資全球可持續及影響力投資總監馬特·克裏斯滕森(Matt Christensen)表示,促進可持續投資的關鍵一點是,需要被投資公司披露統一、一致的可持續發展數據。
保德信全球投資管理ESG全球主管尤金妮亞·烏南揚特-傑克遜(Eugenia Unanyants-Jackson)表示,ESG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爲投資者增加價值。“首先ESG有助于管理投資風險,並識別與ESG因素相關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其次幫助投資者在獲得財務回報的同時,創造同等重要的環境和社會效益。”
荷寶可持續投資主管卡羅拉·凡拉蒙恩(Carola van Lamoen)則提到,投資機構可從三方面著手實現淨零目標:一是實現日常運營脫碳;二是加快實現低碳轉型;三是推動投資向實現全球控溫目標看齊,加強合作。
Sustainable Fitch亞太區ESG研究主管兼董事歐娜可(Nneka Chike-Obi)表示,有效的ESG管理既能夠使企業受惠,亦有助于其規避成本與潛在的下行風險。
宏利投資管理亞洲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主管埃裏克·尼切(Eric Nietsch)談到,宏利投資管理的可持續投資戰略有三個主要支柱:整合、管理和合作。宏利努力使投資過程的每個階段都達到完全的ESG整合。從數據來源,到創意産生,到基礎研究,證券選擇和估值,到投資組合的建構和風險管理過程。
Deki Electronics公司總經理維諾德·夏爾馬(Vinod Sharma)表示,“我們的任務是創建審計相關制度,將簡單的工具落實到位,促進公司對其行爲負責並合乎道德。這些符合標准的公司不僅將得到股東的回報,從長遠來看,還將得到廣大消費者和社會的回報。”
至此,2022年第二屆新浪財經·ESG全球領導者峰會圓滿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