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裏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裏。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龛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爲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雲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曆史軌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雲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彙貫通。
雲岡石窟是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開始。雲岡中期石窟出現的中國宮殿建築式樣雕刻,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出的中國式佛像龛,在後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廣泛應用。雲岡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裝飾,更加突出地展現了濃郁的中國式建築、裝飾風格,反映出佛教藝術"中國化"的不斷深入。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爲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曆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曆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産。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爲世界文化遺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曆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裏,今存有窟龛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阙佛龛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位于天水市東南45公裏秦嶺山脈西段北麓。因山形酷似農家麥垛之狀,故名。窟龛鑿于高20-80米、寬200米的垂直崖面上。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大地震,中部洞窟塌毀,使現存洞窟成東、西兩崖分布。現存窟龛194個,其中東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最大的造像東崖大佛高15.8米,壁畫1000余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方形人字披頂、四面坡頂、平頂、盝頂、方楣平頂及方形四角攢尖佛帳式龛、圓形小淺龛等,各洞窟間以棧道相通。洞窟內部及外部大多仿木結構建築。
文字來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