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NR贛勇
神聖的印度廟(攝影:馮贛勇)
在新加坡還有一條有著“小印度”之稱的印度街。據資料記載:小印度是印度、巴基斯坦、斯裏蘭卡等海外勞工聚居的地方。位于新加坡悟糟路和實龍崗路一帶。本世紀初,殖民地當局從印度等地帶來大批勞工,從事開路、建橋、建屋等最艱苦的工作,最早居住在此。他們的後裔以及後來前來新加坡從事勞力工作的巴基斯坦、斯裏蘭卡等海外勞工,由于膚色、語言及生活習慣都很接近,于是紛紛選擇居住在這一帶。
寬敞肅穆的印度廟宇內(攝影:馮贛勇)
區內有各式各樣的印度風味食品、生活用品和文藝用品、書店等專門店,還有印度廟宇等。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印度、巴基斯坦、斯裏蘭卡等海外勞工不約而同來到這裏聚集,人山人海,非常熱鬧。這裏是名副其實的印度的縮影。難怪外國遊客說“置身于此,仿佛到了印度”。是人們了解印度風情的一個不可不去的地方。
在廟中等候朝聖的印度友人(攝影:馮贛勇)
由于時間的原因,記者雖然沒有光顧過這裏,但是卻驅車從這裏經過。不很寬敞的街巷縱橫交錯,印度人開的店鋪鱗次栉比。一派人聲鼎沸,客流如織,異常熱鬧的繁華景象。
印度廟宇內牆壁上的雕像(攝影:馮贛勇)
作爲前來新加坡的印度人,他們也把自己的宗教、文化和藝術帶到了新加坡。他們早期的宗教事迹,是在新加坡的不同地區興建印度廟,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風格爲主。印度廟成爲許多印度節日與慶典的焦點。印度人的生活,深受宗教的影響;而他們生活中的不同階段,也受到宗教儀式的洗禮,由于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設有祭壇或禱告室,所以他們都前往印度廟進行宗教活動。
印度廟宇內牆壁上的神像栩栩如生(攝影:馮贛勇)
不知什麽原因,記者一直認爲宗教文化大都很神秘高深莫測。而此次在新加坡看印度廟,就是想多少了解一些印度的宗教文化內容。在新加坡參觀印度廟有一些規矩。無論是誰都要在廟宇的門口將鞋脫掉後方可進入。
印度廟宇前環境優美(攝影:馮贛勇)
在新加坡約有24間主要的印度廟,其中在橋南路的馬裏安吳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和在實龍崗路的實裏尼維沙伯魯瑪印度廟(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已被列爲國家古迹。
印度廟宇內景觀之一(攝影:馮贛勇)
由于有的在市區停車困難或其它的一些原因不便參觀,所以,最後記者來到了一個前有一片開闊綠地,環境優美的印度廟宇觀光。
印度廟宇內景觀之二(攝影:馮贛勇)
來到印度廟前,擡頭望著那有衆多人物造型,色彩豔麗,線條優美的浮雕金字塔門樓,一種神聖的異樣感覺油然而生。
據說傳統的印度廟宇門樓中的人物有大名鼎鼎的濕婆男神;最有地位的毗濕奴神;造型各異、婀娜多姿的男神和女神們以及大象和猴子等印度教中的動物神等,它們或坐或站于塔上,造型精美絕倫,栩栩如生,壯觀瑰麗。
廟宇後院等候給孩子剃頭的人們(攝影:馮贛勇)
光腳走進廟宇,廟內莊嚴肅穆,所有的雕塑都是金碧輝煌,色彩斑斓,地上幹幹淨淨。這座印度廟屬于古老傳統的印度建築風格,廟院寬敞明亮。特別是廟堂裏、牆壁上、天井四周,到處都是鮮豔奪目的雕塑藝術,那些衆神們好似呼之欲出,這種氛圍立刻不由得使人融入到印度神話的世界裏。
廟宇內剃頭的印度兒童(攝影:馮贛勇)
廟內光著上身的印度僧人、身穿紗麗的印度女人,對遊人的到來,都報以微笑,表示歡迎。空氣中彌漫著茉莉花的幽香和印度人特殊的熏香氣味,旋律優美的印度音樂不時傳入耳鼓,有好幾位印度人雙手合十,虔誠膜拜。
剃過頭的印度孩子等待洗禮(攝影:馮贛勇)
在廟宇後院,一些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等候剃頭。記者看到這些剃光頭的孩子有男有女,大多年齡不大。剃過頭後,廟內僧人會在孩子們的頭上摸上一層厚厚的黃色東西,然後進行朝拜。雖然記者不明白這些禮教的確切含意,但肯定是印度人所信奉的必不可少的風俗。
遊客在印度廟內與印度友人合影(攝影:馮贛勇)
在廟內的進行宗教活動的印度人對于遊人都很熱情,有的遊客抱著他們的孩子照相合影,他們大都友好欣然應允,極爲配合。雖然語言不通,但看得出他們對外國遊客非常友好。新加坡印度廟宇的觀光,使人在領略異國風情的同時,多少了解了一點印度宗教的文化,雖然是點滴的內容,但卻使新加坡之行多了一點別樣的色彩。(圖文:馮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