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瓷,創于明朝,盛于清代,是潮汕及閩南地區獨有的建築裝飾工藝,俗稱“聚饒”“貼饒”或“扣饒”。潮汕平原臨海,多風雨,濕氣重,建築上的彩繪、泥塑,因風雨剝蝕,不久便會斑駁殘缺,而嵌瓷,就在這風剝雨蝕之中應運而生,它雖經風曆雨,卻色豔如新,因而被譽爲“永遠亮麗的藝術”。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鑲嵌(嵌瓷)
在潮汕,嵌瓷最出名的,當屬汕頭市潮南區的大寮。大寮村,位于汕頭市潮南區成田鎮東北部,明永樂年間,許善慶率家人遷徙至此,搭寮定居,遂名大寮。
清末,嵌瓷,這塊潮汕民間瑰寶,在大寮得到傳承,此後能工巧匠輩出,技藝日新,大放異彩,形成了著名的“大寮嵌瓷”。大寮嵌瓷,2008年6月被列爲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大寮村,也被譽爲“嵌瓷之鄉”。
大寮嵌瓷是以各色瓷片爲主材,以曆史和民間故事、人物、花鳥蟲魚爲主題,融繪畫、雕塑于一體的潮汕民間建築裝飾工藝,具有取材廣泛、造型生動、色彩鮮豔等特點。
大寮嵌瓷所用之瓷片色釉斑斓,有火焰紅、大銅綠、玉青、丁香紫、正黃、天藍……
大寮嵌瓷所取之題材豐富多彩,有人物故事、飛禽走獸、花卉草木、山水魚蟲……如嵌瓷作品《郭子儀得寶》《羅通掃北》《雙龍奪寶》《雙鳳朝牡丹》《百鳥朝王》《松鶴延年》,等等。
大型嵌瓷作品《九龍壁》(來源:汕頭市潮南區文廣旅體局)
大寮嵌瓷所含之工藝精湛高超,其工藝包括畫初稿、塑胚胎(俗稱“縛瓦骨”)、剪瓷片(俗稱“剪饒”)、嵌瓷片(俗稱“貼饒”),表現手法有平嵌、浮嵌和立體嵌等。立體嵌工藝比較複雜,要先用鐵線紮好骨架,再用灰筋塑造雛形,後用瓷片在表面嵌貼,屬人物造型的,其面部則仍保留灰塑粉彩的工藝。
嵌瓷工匠在創作(來源:汕頭市潮南區成田鎮)
大寮嵌瓷的創始人是許石泉。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許石泉拜吳丹成(潮陽溪頭人)爲師,學習嵌瓷技藝。1936年,許石泉應南洋著名實業家胡文虎之請,爲汕頭胡氏制藥大樓制作嵌瓷——跳澗猛虎,兩只猛虎身長各3米,白額金睛,張牙舞爪,栩栩如生,令人贊歎。嵌瓷技藝在許石泉家族中代代相傳,至今已曆四代,成爲大寮“嵌瓷世家”。其子許梅村、許梅州、許梅三,是第二代傳承人;其孫許志華、許志堅、許錫通、許錫豪,是第三代傳承人;曾孫許少雄、許少鵬、許旭龍、許旭如,是第四代傳承人,個個技藝精湛,可謂人才輩出。許少雄、許少鵬于2008年被評爲省級傳承人,許錫通、許錫豪于2014年被評爲市級傳承人。
嵌瓷作品《百鳥朝王》(許錫豪作)(來源:汕頭市潮南區委宣傳部)
大寮嵌瓷傳承人繼往開來,創制了不少傳世之作,作品遍布潮汕,也遠播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美國等地。
第二代傳承人許梅州,1977年創作的嵌瓷作品《鄭成功》被北京博物館收藏。
第三代傳承人許志堅、許志華,1998年應美國休斯敦某機構邀請,制作《蛟龍戲水》《老虎帶子》兩幅嵌瓷浮雕,嵌于當地關帝廟的龍井和虎井壁上。這是大寮嵌瓷首進美國。許志華在嵌瓷中總結出“龍不低頭,虎不倒尾,頸忌胖,身忌倒”等經驗。
第三代傳承人許錫豪,2004年應邀到印度尼西亞制作《雙龍奪寶》、人物、花鳥嵌瓷。
第四代傳承人許少雄,2014年應邀帶領徒弟赴新加坡爲古迹——粵海清廟修複嵌瓷。許少雄等不斷突破創新,把大寮嵌瓷從“屋頂”帶到了“屋裏”,創造出適合室內裝飾的挂屏、插屏、立體擺件。其嵌瓷作品《八寶與狄青》《秋曦》分獲2013年、2014年“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嵌瓷作品《張春郎削發》被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收藏。
嵌瓷作品《張春郎削發》(許少雄作)(來源:汕頭市潮南區文廣旅體局)
嵌瓷作品《秋曦》(許少雄作)(來源:汕頭市潮南區文廣旅體局)
第四代傳承人許少鵬,1994年至1996年應邀到香港制作嵌瓷《八仙閣》《老君騎青牛》《二十四孝》《封神榜》等,1997年應邀到新加坡制作嵌瓷,1998年至2001年應邀到香港制作大型嵌瓷《觀音傳》216幅。2012年至2013年,許少鵬爲大寮工藝社制作半立體大型嵌瓷作品《水浒傳——梁山108將》3幅,總長28米,高1.65米,用料考究,精工細作,色彩斑斓,逼真傳神,堪稱嵌瓷絕品。
爲培育大寮嵌瓷這朵藝術之花,大寮嵌瓷工藝社于2010年成立,擔負起大寮嵌瓷傳承、保護、研究、創新的曆史任務。大寮嵌瓷工藝社2012年被授予“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基地”,2013年被授予第一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
大寮嵌瓷工藝社(來源:汕頭市潮南區成田鎮)
參考書目:
鄭永槟:《大寮嵌瓷技藝》,羊城晚報出版社2016年版。
制作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汕頭市潮南區地方志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