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強制公司繳公積金的受訪者中,高達83%擔心公司會因此調低工資,近三成擔憂公司可能無法負擔而倒閉。
由社會研究室主管兼首席研究員馬修博士(Mathew Mathews)領導的研究團隊星期五(11月4日)公布這項調查。參與調查的送餐員是介于21歲至65歲的本地居民,至少四分之一的月入靠送餐工作。他們的月入中位數爲1925元,當中46%全職以送餐維持生計。
七成送餐員認爲 高收入比高保障更重要
本地最新調查顯示,近半數送餐員不傾向于強制繳交公積金的政策,擔心原本不高的收入變得更少,認爲送餐行業不應實行“一刀切”的做法。
此外,約七成送餐員也反映行業競爭激烈的擔憂,更多人從事送餐工作,使他們的收入減少。超過四成表示找到合適工作後會離開這一行。約37%要找到月薪至少3000元的工作才轉行。
馬修博士說:“公積金制度是社會保障的一部分,送餐員應考慮工作可持續性,是否能協助他們應付長遠的財務需要。除了公共教育,從送餐員的顧慮來看,若平台公司實行公積金政策,應制定透明的薪金機制,避免公司抽取送餐員應有收入。”
受訪送餐員只有四分之一認爲,萬一失業,他們有足夠的儲蓄應付三到六個月的個人與家庭開銷。研究團隊指出,因收入和儲蓄不多,送餐員最容易受經濟變動影響,應有足夠的社會保障。然而,在高收入和高保障之間做選擇,七成送餐員覺得前者更重要。
兼職送餐員陳麗儀(39歲)受訪時說,好些年輕人對送餐行業有不切實際的想法,以爲錢好賺便加入,但是送餐需求未必時時高。
平台送餐員目前不受雇傭法令保護。人力部去年成立咨詢委員會,探討如何加強保護這類自雇者的權益,包括是否讓平台公司繳納公積金,預計今年底提出建議。年淨收入超過6000元的平台人員,目前須把一部分收入存入保健儲蓄戶頭。
但多數送餐員並不清楚或不滿平台公司所提供的福利。僅36%對醫療福利感到滿意,約42%不知道公司提供的醫療福利。近55%不清楚或不滿意公司的意外保險。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今年7月至8月向1002名送餐員展開調查後發現,送餐員對公積金有兩極化反應。51%支持繳交公積金,當中以需要應付房貸和醫療開銷的年輕人居多。另49%送餐員則擔心強制繳公積金會減少實際收入。
工作時間長、收入較高的送餐員發生意外的概率也相對高,其中原因是爲了接更多訂單而加速騎行。每周工作至少51個小時的送餐員中,約38%遇到至少一起意外。整體而言,約33%送餐員在工作時遇到至少一起意外。
參與研究工作的研究生李彥瑩指出,送餐工作沒有收入上限,但實際上,要獲得高收入並不容易,送餐員往往須要投入更長的工作時間。根據調查結果,賺取至少5000元的送餐員只占3%。約四成送餐員每周工作超過44個小時。
她因爲要供孩子念書,在全職工作以外當送餐員幫補家用。盡管繳公積金能給個人更多的保障,但她擔心這會使收入縮水,認爲可靈活制定政策,例如要求公司爲全職送餐員繳公積金。
整體而言,近六成受訪者擔心,若平台公司須爲送餐員繳公積金,會從他們的收入扣除繳納公積金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