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九個解決方案已通過公共醫療機構的嚴格評審,不久後會在各個公共醫療場所試用,比如協助病患在家中通過遊戲等程序做上肢複健的便攜式手臂複健器(H-Man),同時能把病患的表現和反饋無線傳送給治療師。
仁慈醫院獲得最高卓越獎,得獎項目是可追蹤和記錄患者行動的智能圍欄系統,幫助預防失智症患者跌倒。
新實驗室將促進虛擬實景和擴增實境在醫療教育上的創新、驗證和實施。
這套PreSAGE主要采用溫度傳感器來全天候監測,能發警報讓醫療人員及時避免病患跌倒。此項目已在陳笃生醫院的病房完成測試,並在黃廷芳醫院和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等護理設施使用。
今年有近100項計劃參加評選,當中八項在重新設計護理、自動化、資訊科技和機器人創新、勞動力轉型,以及采用方面,表現優異。
但他認爲,克服“鐵三角”的問題在于創新。“人類健康和潛力是我國研究計劃的一大重點,但這不只是指研究和創新,同樣重要的是把創新轉化爲影響。”這包括在系統、采用科技,以及建立工作場所文化方面的創新。
另一項目由陳笃生醫院和本地醫療科技公司CoNEX攜手研發的人工智能系統,可預測和預防病患下床時跌倒。
普傑立爲榮獲今年全國保健創新與生産力獎(National HIP Medals)的醫療機構頒發獎狀。
仁慈醫院獲得最高卓越獎
這個由淡馬錫基金會和衛生部支持的合作平台,自去年展開年度全球創意挑戰後,如今共獲得200多項創意提案。
王瑞傑說,醫療保健要同時在以上三方面均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很難。隨著人口迅速老齡化,我國面臨勞動力有限,以及財政空間日益緊縮等限制增加。他坦言,醫療保健是他在擔任財政部長時,讓他夜不能寐的事情之一。
醫療保健創新中心在2020年推出中小型與初創企業計劃(CHISEL)的合作平台,旨在加速采用與初創和中小型企業共同開發的醫療發明。
提及遠程醫療,王瑞傑也借機宣布將在明年初推出的“虛擬醫療保健創新中心生活實驗室”,由中心、新保集團、國立健保集團、南大李光前醫學院,以及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聯合展開。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星期五(11月4日)在年度醫療保健創新中心(Centre for Healthcare Innovation)INNOVATE思想領袖論壇上,通過預錄視頻向超過500名海內外醫療保健領導致辭。
想在醫療保健的“鐵三角”,即成本、可及性和質量之間取得良好平衡,關鍵在于創新。
通訊及新聞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應邀出席論壇時也強調:“隨著我們把重心從被動地照顧病患轉變爲主動預防個人生病,我們必須繼續創新,創造一個更智能和健康的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