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醫療保健的“鐵三角”,也就是成本、可及性、和質量之間取得良好平衡,關鍵在于創新。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星期五(11月4日)在今年的年度醫療保健創新中心(CHI)INNOVATE思想領袖論壇上,通過預錄視頻向超過500名海內外醫療保健領導致辭。
“隨著我們的重心從被動地照顧病患轉變爲主動預防個人生病,我們必須繼續創新,創造一個更智能和健康的新加坡。”
醫療保健創新中心在2020年推出名爲CHI中小型與初創企業計劃(CHISEL)的合作平台,旨在加快采用與初創和中小型企業共同開發的醫療發明。
王瑞傑說,想在醫療保健方面同時達到以上三個結果很難。隨著人口迅速老化,我國也面臨更緊的限制,包括勞動力更加有限,以及財政空間日益緊縮的問題。他坦言,醫療保健也是他在擔任財政部長時,讓他夜不能寐的事情之一。
當中九個解決方案已通過公共醫療機構的嚴格評估,不久後會在各個公共醫療場所內試用,比如協助病患在家中進行上肢複健的便攜式手臂複健器(H-Man),以及可預測和預防病患下床時跌倒的人工智能系統,主要使用溫度傳感器來進行全天候監測。
這個由陳笃生醫院、南洋理工大學和本地公司ArtiCares攜手開發的便攜式醫療智能機器人(H-Man),主要協助患者在家中進行上肢複健。病患的表現和反饋都能無線傳送給治療師。(卓祾祎攝)
這個由淡馬錫基金會和衛生部支持的合作平台自去年展開了年度全球創意挑戰後,如今共獲得200多項創意提案。
但他認爲克服“鐵三角”的問題在于創新。“人類健康和潛力是我國研究計劃的一大重點,但這不僅指研究和創新,同樣重要的是將創新轉化爲影響。”這包括在系統層面、采用科技方面,以及建立工作場所文化方面的創新。
通訊及新聞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應邀出席論壇會時則以健康SG爲例,也就是及早行動來預防或延緩疾病發作,減緩甚至扭轉這些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