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彙》以華人新移民爲主要對象,助他們了解本地風土民情與曆史文化,創刊時是本地唯一展示新移民文化的免費雜志,現已走過10個年頭。
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劉燕玲星期五(11月18日)出席《華彙》創刊10周年慶典,爲電子版主持上線儀式。她致辭時說,《華彙》是一份高質量的刊物,通過生活化的內容和人物專訪,呈現新移民的心路曆程。
新加坡懷抱多元種族、文化和宗教,這樣的環境也給新移民的融入帶來一定的挑戰。劉燕玲說:“很多新加坡人習以爲常的事情,例如說話時摻雜英語、方言、馬來語等,對剛來的新移民來說相當難懂,可能會造成一些生活上的困擾,甚至誤會。因此,希望大家彼此能更有同理心,主動了解新移民融入的挑戰。《華彙》就是一個促進新舊移民相互了解的重要平台。”
她受訪時也說,除了明智合理的移民政策,我國也須鼓勵本地人與新移民參與更多活動,同時大力認可社團組織爲新移民融入所付出的努力。
慶典上舉辦了座談會,新加坡華樂團琵琶首席俞嘉、風和投資合夥人李曉波,以及南洋理工大學華裔館館長遊俊豪博士受邀分享他們移民新加坡的曆程。座談會主席是周兆呈博士。
華社組織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搭建新移民和國人交流的橋梁,在幫助新移民融入的同時,維護“新加坡華人”的獨特文化。
《華彙》獲得新加坡宗鄉會館基金、文化捐獻配對基金,以及國民融合理事會的支持。新報業媒體屬下子公司焦點出版社參與編采工作。
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出版的《華彙》推出電子版,可讓更多讀者認識新加坡的風土民情,並增進新移民與本地社群之間的交流。
“新移民的到來,爲新加坡帶來新的動力和創造力。他們在融入我國社會時,也保留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和文化,這能幫助我國和世界其他主要文化接軌。”
公衆上網www.sfcca.sg/oneness注冊賬號,就可免費閱讀《華彙》。
《華彙》 曾受訪人物 獲頒“華彙之星”證書
宗鄉總會理事、《華彙》編委會主任周兆呈博士受訪時說,新加坡華族文化有豐富的曆史和在地演變,新移民社群的增加,也豐富了本地華人社會生態的組成。《華彙》在印刷版以外推出電子版,可以擴大讀者群,讓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讀者認識本地的社會生態。
《華彙》通過各類內容如法律課題、會館信息、文化拼盤等,幫助新移民了解本地的風土民情、認識我國的曆史與文化。
昨晚獲頒“華彙之星”的包括前乒乓國手王越古、前新聞主播王嬿青、龍舟國手薩瓦蒂(Gauri Savadi)等。後來創辦餐館嬿青私房菜的王嬿青說,雜志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讓人們認識新移民經曆的生活。能夠參與《華彙》10周年慶,她覺得很有意義。
2012年9月推出的季刊《華彙》以華人新移民爲主要對象,旨在幫助他們融入新加坡的生活,創刊時是本地唯一展示新移民文化的免費雜志。
宗鄉總會今年特別頒發“華彙之星”證書給過去接受《華彙》采訪的人物,感謝他們的支持。會長蔡其生說,《華彙》在這10年來訪問了百多位各行各業的新移民。“希望這些‘華彙之星’能發揮作用,協助更多新移民融入本地社會,爲國民融合盡一分力。作爲國民融合理事會的夥伴之一,宗鄉總會致力于推動社區融合,加強社會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