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還在爲住房問題困擾時,“彈丸之國”新加坡已經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基本保障。
新加坡建屋局大廳牆上挂著一副杜甫的詩篇: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風雨不動安如山。
圖片源自互聯網
這是我學生時代必背的一篇詩詞,這真是讓人驚奇不已,遙想千年前杜甫的心願如今會被這樣重視。寸金寸土的新加坡難道沒有房奴?
其實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新加坡也曾經曆過住房難,當時的新加坡百廢待興,經濟的落後和土地的狹小,讓居民的住房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大多數人都擁擠在破敗不堪的貧民窟中,隨便用廢品和塑料布搭個窩棚就是人們的棲身之所了,子孫三代擠在一間破屋子中混住都是常有的事。
當時英國房屋委員會看到此景象後,他認爲新加坡有一個世界上最糟糕的貧民窟,是文明社會的恥辱。此時,新加坡國父就下定決心要改變這種局面,開始建造新加坡特有的祖屋制度,也就是保障房制度。
新加坡的土地是以國有土地爲主的,然後在住房這方面新加坡政府采用的是計劃經濟的手段,不與市場挂鈎。
計劃經濟的重要特點就是不以追求利潤爲目的,而以滿足所有人民的需求爲目的來建設生産。就是說有多少需求就生産多少商品,便宜甚至低于成本價賣給底層打工仔,實現居者有其屋的社會。試問一個社會的人要用大部分精力謀取生存必須的房子,它幸福嗎?
此外,新加坡沒有公攤面積哦,所以對比國內房價其實還要比想象的低20%,而且新加坡房貸利率對比國內也是低得可怕,疫情前大概2%,疫情期間最低到過0.65%,現在加息抑制通脹也不到3%。這個貸款利息什麽概念不用多說了吧,公開資料表明我國房貸利率是一騎絕塵,世界第一。
市場經濟下所有建設生産的目的是爲了追求利潤最大化,所以哪怕是明明生産力發達了就完全可以蓋足夠多的房子來滿足所有人的居住,但市場經濟下永遠不會這麽幹,總會有一部分人買得起房子,而有一部分人是一輩子也買不起的。
如果讓大家所有人都買得起房子了,那住房這個需求也就沒有了,房價就是白菜價,一文不值的。只有剩下一個居住的屬性,而不是投資了。
因此開發商不會斷自己的財路,哪怕是有一大批人無立錐之地無片瓦遮頭,而旁邊就有大量的空房子賣不出去,開發商甯願全部虧本讓它養蚊子,也不會保本便宜大甩賣。
所以新加坡也有房奴,但是數量不多,起碼房貸不需要六個錢包。此外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也不存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
國內有磚家說:房價太低不利于年輕人奮鬥,您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