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關懷指的是照顧病患的臨床、社會和情感需求。麥錫威認爲,要根據病患需求,及時采取慈懷療護介入措施,應該在護理過程初期就與病患展開有意義的對話。
聖路加醫院在2017年設立慈懷療護病房,備有16個床位,至今已照顧超過500名病患。
“當時我懷著第一胎,對于父親來不及抱孫,我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走出傷痛。”
看著少年驚惶失措的樣子,黃銀芳建議他給父親一個擁抱,並對父親說:“我已經長大了,我會好好照顧自己,不必擔心我,我愛你。”
要做到這點,必須在醫療領域廣泛加強醫護人員提供慈懷療護的能力,並提高民衆對臨終課題的意識和接受度。
父親驟逝時,未能陪在他身邊,這是黃銀芳深埋心底的遺憾。加入慈懷療護,讓她在撫慰臨終病患和家屬的同時,也得到了慰藉。
聖路加醫院護士經理黃銀芳說:“臨終前的最後道別,完成臨終病患的遺願,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此我選擇加入慈懷療護。”
麥錫威也說,把慈悲關懷納入臨床實踐,可減少倦怠感,從而提高團隊士氣。
聖路加醫院護士經理黃銀芳(49歲)入行已有29年。2003年沙斯疫情期間,父親因心髒病發驟逝。她當時在前線抗疫,未能見父親最後一面,這令她久久無法釋懷。
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副教授星期二(11月22日)爲首屆慈懷療護研討會開幕致辭時,強調慈悲關懷的重要性。
“臨終前的最後道別,完成臨終病患的遺願,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此我選擇加入慈懷療護。”
這時,黃銀芳恍然發現,那也是她多年前希望在父親臨終前對他說的話。看著少年的父親在擁抱後安詳離世,她也終于放下了心中大石。
時隔多年,一名15歲少年在上課時接到醫院的電話,穿著校服趕到見臨終的父親最後一面。
首屆慈懷療護研討會由聖路加醫院主辦,邀請國際專家探討如何實踐慈懷療護,爲臨終病患提供優質護理,同時提升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
“即使每天面對艱難和悲痛,仍要保持專業,這並不容易。爲提供慈懷療護的醫護人員建立一個相互扶持的框架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