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加強退休和住房保障以及工傷賠償,委員會也關注平台人員的代表權問題。委員會建議通過新的代表框架,給予平台人員尋求正式代表的權利。
以下爲部分問答環節的摘錄。
目前,一些平台也提供基本的意外保險,但投保額不高,業內做法也不一致。委員會指出,目前工傷賠償的保險市場極具競爭力,因此不建議推出單一模式以避免政府過度幹預市場。委員會也不建議平台公司擴大團體意外保險,因爲要達到工傷賠償法令的標准,保費會大幅增加。
對于平台公司,他們現在要爲全職雇員繳付公積金,日後也要爲平台人員繳付公積金,這將確保他們能同其他本地公司一樣,在同樣環境下競爭。
委員會解釋,這套賠償機制考慮了各公司面對不同程度的風險,也確保爲數家同類平台服務的人員能獲得全面的補償。
委員會也建議政府制定標准,說明不同類型平台人員在什麽情況下才屬于在工作,例如私召車司機和送餐員等候訂單期間是不是也在工作,這樣才能確定工傷賠償法令所涵蓋的範圍。
答:根據通訊及新聞部和新加坡管理大學分別進行的調查,大多數消費者都體恤平台人員,並願意支付更高費用,以加強對他們的保護。
建議政府制定標准 確定屬于工作情況
另外平台人員日後繳付公積金的計算法,或會參照德士司機的做法,收入的六成會被視爲開銷,只按四成收入計算繳交額,而且繳交率是逐步小幅提高,因此增幅不會太高。
要確保平台公司不會虧待員工,委員會認爲要在立法方面做出努力,接下來一年探討如何通過立法實施措施。
問:落實建議後,消費者是否須支付更高費用?
委員會的建議不是針對特定行業,而是針對平台公司對平台人員的控制,如果有公司改變經營模式,進行同樣的控制,有關建議也適用于它們。
答:路邊接客的德士是不同的經營模式,主要是租車關系,司機可選擇不同的載客戰略,而不受到平台的演算法和數據影響,受到平台公司的控制更小。
勞資政工作小組將聚焦如何受權集體代表平台人員,確定公司與人員可協商的議題範圍,以及提出可有效解決各方爭議的管理機制。
答:要落實建議必須進行一系列工作,包括立法,而起草法案和在國會中通過可能要花約一年時間。
平台人員咨詢委員會建議,平台人員應跟一般雇員一樣,受工傷賠償法令保護。這應涵蓋醫療費、永久受傷或死亡賠償,人員若因工傷請病假也應有收入補償。
問:爲什麽路邊接客的德士司機不必繳交公積金,是否會造成不公平情況?
平台人員咨詢委員會建議,平台人員應跟一般雇員一樣,受工傷賠償法令保護。這應涵蓋醫療費、永久受傷或死亡賠償,人員若因工傷請病假,也應有收入補償。
問:爲什麽平台人員和平台公司應該繳付公積金?
此外,平台公司也必須補償受傷平台人員,他們在其他同類工作平台的收入損失。例如,一名爲不同平台送餐的人員,如果在爲平台A送餐時受傷,就須向平台A索償。除了在平台A的收入補償,平台A也須補償人員不能爲平台B和平台C送餐的收入損失。如果人員也同時從事其他類型平台的工作,如駕駛私召車,或補習等自雇工作,補償範圍則不包括這些方面的收入損失。
平台人員咨詢委員會顧問,人力部兼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委員會主席吳瑞真和副主席柯成興教授回答關于委員會建議的提問。
平台人員如果在爲某個平台工作時受傷,這個平台須給予他們與工傷賠償法令同等的工傷賠償。
答:他們和平台公司的關系比較偏向于自雇者,但與自雇者不同的是他們受到平台某些程度的管制,例如工作的支配和酬勞方面。他們受到一定的管制,又不能得到自雇者或雇員所有的好處,因此委員會認爲要讓平台人員在工作中獲得一些保障,例如退休、住房和工傷意外。
建議也包括通過現有的開放和具競爭力保險市場提供工傷賠償保險,從索賠曆史制定可持續的保費,允許平台公司靈活地選擇保險公司。
委員會已同保險公司確認,不同平台應根據它們的市場份額,繳付相應的保費。換言之,保費與平台旗下人員人數和這些人員透過平台賺取的收入挂鈎。
調查發現消費者可接受大約10%的漲價,委員會在計算後認爲漲幅在可承受範圍內。平台服務競爭激烈,消費者可根據價格選擇不同平台,平台人員也能根據需求,選擇爲不同平台工作,平台不大可能轉嫁太多費用。
爲此,勞資政三方已在2022年8月正式成立平台人員代表權益勞資政工作小組,共同創建這套新的代表框架。
問:爲什麽要到2024年才能落實建議?
答:平台人員在工作一段時間後,應該與同領域全職雇員一樣能獲得退休和住房保障,繳付公積金將助于他們購買房子和爲日後退休作規劃。
延伸閱讀咨委會建議增加工傷等基本保障 30歲以下平台人員日後須繳公積金職總:要求平台人員繳交公積金 須確保不影響收入
問:平台人員不被歸類爲雇員的意義何在?
另外也需要時間讓公積金局和平台公司合作,確保他們的IT系統能相兼容。保險公司也需要時間評估並推出相應的工傷賠償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