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申遺由馬來西亞提出和協調,我國今年初受邀參與。四國計劃在明年3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提呈提名文件,結果預計會在2024年底公布。
“卡峇雅的美麗之處,在于它不單屬于某個文化或種族,除了娘惹婦女外,也受華族、歐亞裔等族群喜愛。它是一個可以融合不同文化,甚至種族元素的標志。”
文物局說,一些國家在今年舉行的一系列工作會議上商討了申遺事項。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同意合作,因爲卡峇雅(kebaya)代表本區域豐富的共同曆史,能促進跨文化了解,至今依然是許多東南亞社群繼續生産和穿著的服飾。四國歡迎其他國家加入申遺行列。
卡峇雅是婦女的傳統上衣,下半身可搭配紗籠。它在20世紀初就已普遍存在,在本地是馬來族和娘惹婦女常穿的服裝,尤其是在開齋節、農曆新年、屠妖節和婚禮等節慶場合上。
文物局文化遺産研究與評估司長楊克翔說,希望通過申遺加深人們對卡峇雅文化曆史的認識,把相關的知識和制作技術傳承下去。借由跨國合作,也希望鼓勵人們更踴躍地討論東南亞國家的共同文化。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說,一些國家在今年舉行的一系列工作會議上商討了申遺事項。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同意合作,因爲卡峇雅(kebaya)代表本區域豐富的共同曆史,能促進跨文化了解,至今依然是許多東南亞社群繼續生産和穿著的服飾。
新加坡將連同馬來西亞、文萊和泰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名,把東南亞婦女的傳統服飾卡峇雅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這是我國首次與其他國家攜手申遺。
卡峇雅凸顯我國的馬來文化和作爲海港城市的曆史,也反映東南亞文化的融合。卡峇雅上的刺繡會根據不同族群的喜好改變,例如爪哇人的棕榈果,以及華族的牡丹和鳳凰都是常見的圖案。
我國目前也在爲另一項申請做准備,文物局今年3月公布了10個入圍候選名單的可申遺項目。楊克翔說,當局還在就這10個候選項目征詢公衆和社群意見,會在不久後公布進展。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星期三(11月23日)宣布這個消息。這是本地的小販中心文化在2020年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後,我國提出的第二項非物質文化遺産申請。
在甘榜格南經營卡峇雅服飾店的拉蒂亞娜(52歲)說,她的顧客不僅有馬來族,許多華族、印族和歐亞裔客人都會光顧。她很高興四國聯合爲卡峇雅申遺,因爲這是文化融合的象征。
文物局在今年8月至10月間,通過六次小組討論,收集不同社群針對卡峇雅的社會和文化價值,以及對聯合申遺的意見。共有48人參加討論,包括制作卡峇雅的師傅、文化協會代表和學者。
文物局也開始與利益相關者探討如何保留這項文化,並會在明年1月至3月間,主辦活動讓公衆認識卡峇雅。文物局會在較遲時候公布活動詳情。
擁有18年經驗,擅長縫制和爲卡峇雅刺繡的楊福來(51歲)受訪時說,二戰前,娘惹婦女不僅在節慶的時候,平日也會穿卡峇雅,她們選擇的布料顔色和刺繡都有許多華族元素。
她認爲,要讓卡峇雅傳承下去,就必須吸引年輕人多穿。她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推廣活動,尤其是到學校去,讓孩子從小認識這個傳統服裝。
截至今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代表名錄上列有5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産,其中一些是由不同國家聯合申請的。例如,2013年,塞浦路斯、克羅地亞、西班牙、希臘、意大利、摩洛哥和葡萄牙七國,成功爲地中海飲食申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