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總理李顯龍的夫人何晶今年1月剛在面簿上帶頭爲新加坡美食申請成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簡稱“非遺”)。
不到兩個月,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傅海燕就在國會上辯論該部門開支預算時宣布,政府將撥款6600萬元落實新加坡的首個文化遺産發展總藍圖,長遠爲後代保存我們的共同文化遺産。
難道……別想太多,時間一前一後不意味著有什麽“氣球論”。
何晶是在看到法國總統馬克龍爭取將法式長條面包(Baguette)列入UNESCO非遺的新聞後,心血來潮在面簿上發起新加坡美食投票,屬玩票性質。馬克龍的靈感則取自去年12月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手抛披薩的成功申遺。傅海燕是在我國今年2月22日正式成爲UNESCO 2003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的締約國後,才對外宣布啓動文化遺産發展總藍圖。
民衆在抱怨消費稅日後將上漲兩個百分點的同時,自然會質問,爲何要在“錢不夠用”的時候,花幾千萬元去申遺,而且還未必一試就能成功?這筆6600萬元撥款將如何花費,相信政府在不久的將來必須對外公布詳情,以免勾起民怨。
雖然傅海燕在國會做出宣布時並沒給出具體申遺的時間表,有不少觀察家指出,文物局應該是希望爭取在明年讓新加坡擁有第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産,來紀念萊佛士登陸新加坡200周年。植物園就是在2015年新加坡建國50周年時,成功申遺爲“世界遺産”,作爲國家生日賀禮。這個思路不難看懂。
新加坡該拿什麽作爲第一個非遺?
因爲申遺難度高,爲了能“一擊即中”,國家文物局接下來幾個月將與本地社群對話,找出能讓新加坡人産生共鳴的非遺項目。
文物局去年9月也展開一項調查征求國人對非遺的看法,共有3000人參與調查。有27%以上都強烈認爲,新加坡的第一個非遺應屬于你我都引以爲豪的美食,才能契合新加坡作爲美食天堂的名聲,也能表達出新加坡人愛吃又懂得吃的國民個性。
在民衆推薦的各種美食當中,海南雞飯、羅惹、肉骨茶、印度餅卷(Dosai)和炒粿條呼聲與得票較高。
“海南雞飯”的身份就更爲特殊,受到相當多人追捧。美國CNN將它位列在“40樣在新加坡生活不可或缺的美食”清單之首。新加坡旅遊局網站選出的十大本地美食當中,也只有海南雞飯被冠上“國民美食”(National Dish)美譽。就連何晶在她的面簿帖文上也將海南雞飯位列第一。
海南雞飯的深入民心,也體現在上周末有網民特地用海南雞飯漲價的面簿帖文,深入淺出講解了最近在國會上,朝野爲何爲了一個“探風氣球”吵到面紅耳赤的情況。用“氣球”講來講去都講不清楚的事,用海南雞飯解釋就一目了然。看來,這個美食還具備食物以外的功能。
不過,也有網民指出,海南雞飯並不具代表性,顧名思義“海南”二字,一聽就不屬于新加坡,又談何申遺?紅螞蟻是到中國工作後,才知道海南並沒有“海南雞飯”這道美食。雖有類似的白切雞,但烹調方法與口味卻與新加坡相差甚遠。就像香港茶餐廳裏那道用咖喱粉炒出來的馳名“星洲炒米粉”(Singapore Fried Mee Hoon)根本就不起源于新加坡,道理是一樣的。
本地美食家司徒國輝2012年曾寫過一篇名爲《新加坡小販中心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文章,建議用新加坡小販中心文化來申遺。
“這個文化不可複制,卻是我們作爲一個移民國家取之于世界各地,又服務于世界所有人的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文化遺産。 這個遺産從先輩處繼承下來,現在已成爲生活一部分,往後還會傳承給下一代(除非我們讓它消失殆盡)。”
司徒國輝的提議相當可取,也契合非遺精神。與其用一種特定的美食來申遺,不如用一種更具包容性的飲食文化來作爲新加坡的代表,更能照顧不同族群的感受。
也有網民半開玩笑半調侃地建議,不如用我國的電子收費系統(ERP)來申遺。“這個系統永遠准時收費,收取的金額從未出錯,也沒聽過它會發生故障,完全可以作爲世界各地政府的典範,幫助他們賺更多的錢。”
新加坡有哪些潛在選項?
UNESCO網站將非遺的申請分爲五大類:
- 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産媒介的語言
- 表演藝術
- 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 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綜合本地各媒體的報道以及網民的建議,我們將新加坡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潛在選項初步歸納如下:
全球非物質文化遺産概況
非物質文化遺産自2008年設立至今,全球已有177個國家的400個項目被列爲非遺,擁有最多項目的國家都位于亞洲:中國排名第一(包括昆曲、書法、篆刻、剪紙、針灸,珠算、京劇、粵劇、二十四節氣等)、日本第二(包括歌舞伎、“山・鉾・屋台”花車慶典、女孩舞蹈節等)、韓國第三(包括清唱板索裏、泡菜、濟州島海女等)。
全球其他地區的非遺內容也非常豐富,包括:希臘大理石制作工藝、世界各種共通的馴鷹術、地中海飲食、土耳其鳥語、不丹面具鼓舞、荷蘭的風車與水車磨坊的運營等。
新加坡周邊國家有哪些非遺?
越南是目前東南亞國家當中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共有11項。印度尼西亞排第二。2008年至今成功申請到6項非遺,包括:巴迪布蠟染技術、Kris波紋短劍制作工藝、巴厘島的三種傳統舞蹈、傳統造船工藝、傳統樂器Angklung及皮影戲。
馬來西亞的非遺項目只有一項,是在2008年成功申遺的瑪蓉劇。
泰國和新加坡一樣目前還沒成功申遺。不過泰國已經准備在今年爲面具孔舞劇和傳統泰式按摩申遺。
接下來幾個月,估計國人會熱議該用什麽作爲我國的第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産。
紅螞蟻目前較看好的是七月歌台,因爲它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獨有的酬神祭祀表演方式。內容結合了各種語言和本地不同族群的文化,老少鹹宜、甚至能跨越種族代溝,還可以作爲宣傳工具,一舉多得。除了七月歌台,本地一年一度的妝藝大遊行和國慶慶典也可能以黑馬姿態出現。
換作是你,你會選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