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68年曆史的Rumah Makan Minang餐廳主打馬來菜飯(Nasi Padang),目前由第三代努莎希達(36歲,Nur Syahidah)兄妹四人一同經營。她受訪時指疫情嚴峻期間無法堂食,生意大受影響,但她和哥哥不放棄,想盡辦法推出加熱即可食用的餐點、改良包裝主打外賣,如今已熬過低潮期,未來會繼續經營家族生意,不讓外婆留下來的佳肴失傳。
向來以馬來文化及異國風情聞名的甘榜格南,是我國著名曆史保留區之一,公衆如今可通過記載45家傳統文化企業故事的數碼地圖和網站,進一步發掘這個地區的獨特魅力。
文物局副局長(政策與社區)陳子宇說,他們是首次嘗試這種概念,即征召、培訓義工訪問商家,再彙集內容推出數碼地圖和圖文並茂小冊子。
父母從小在甘榜格南長大的公務員弗亞(34歲,Fuad Johari),小時候是甘榜格南的常客,家人幾乎每周都會到這區用餐。他從臉書看到民衆參與計劃招攬義工後,決定報名這項有意義的活動。通過訪問,他深刻體會到商家們的堅韌態度和勇于創新跟上時代腳步,也讓自己和這區有了更深的連接。
從用餐時間就高朋滿座的Rumah Makan Minang餐廳,到創辦近90年、專賣阿拉伯無酒精香氛制品的Jamal Kazura Aromatics香氛店,45家涵蓋餐飲、紡織、雜貨、朝聖用品等零售店家,參加國家文物局及市區重建局合作推動的甘榜格南民衆參與計劃。
這項爲期10個月的大型試行計劃成功招到47名義工,他們接受培訓後協助訪問店家創業、守業的奮鬥故事,再把商店位置制成數碼地圖,上載到國家文物局資源網站。
內政部兼國家發展部政務部長費紹爾副教授星期六(11月26日)下午走訪甘榜格南數家傳統文化企業。他說,甘榜格南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産,他希望通過這項計劃,讓更多新加坡人從店家故事中得到啓發,對甘榜格南傳統文化企業有新認識,也借此鼓勵經曆多番挑戰仍屹立不倒的商家。“疫情期間甘榜格南商家的生意受影響,但隨著安全管理措施松綁,我們看到人潮開始回流,特別是周末,不僅是本地人,也有許多遊客來這裏。”
“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也可了解到商家所面對的挑戰,包括租金、人力成本、電商和價格更廉宜的競爭者,從而探討如何更好地支援商家。”
擬在小印度牛車水推動類似計劃
這項甘榜格南計劃成功招到47名義工,他們接受培訓後協助訪問店家創業、守業的奮鬥故事,再把商店位置制成數碼地圖,上載到國家文物局資源網站。
鑒于計劃取得良好成效,文物局也准備在明後年,在小印度和牛車水推動類似計劃。公衆可浏覽文物局資源網站Roots.gov.sg,或通過在甘榜格南特定商店派發的小冊子,了解商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