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68 作者:南馨藝 制圖:傲慢的上校
1965年,隨著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建國,以李光耀爲首的第一代政府領導人開始爲獨立後即將面臨的種種挑戰忙得焦頭爛額。相比起今天的繁榮富裕,剛獨立的新加坡可以說是一無所有,除了經濟領域外,國防體系也不完善,極度依賴前殖民者英國的援助。爲了新加坡的長久治安,李光耀清楚意識到他所領導的彈丸小國有必要著重發展國防。
新加坡瀕臨馬六甲海峽,這裏是東西兩大文明在海上的主要交界處,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這座島國在曆史上就一直是各方勢力的博弈場。李光耀深知新加坡可以利用自身的地理優勢來發展經濟,但同時也必須要將自己武裝起來,以維護本國的經濟利益。在此基礎上,李光耀提出了著名的“毒蝦理論”,該理論也成爲了新加坡國防政策的重要基石。李光耀將新加坡比作一只在魚群中的小蝦,新加坡必須成爲一只含有劇毒的小蝦,這樣才能避免被周圍的大魚吃掉。
李光耀對新加坡的定位很准確。
新加坡早在1957年就在英殖民政府的規劃下成立了第一步兵旅,緊接著在1959年取得自治權後又成立了第二步兵旅。1965年獨立時,新加坡兵力只有千人左右。該國社會以華人爲主,偏偏南北兩邊的鄰居——印尼和馬來西亞都是在當時社會背景影響下對華人不大友好的人口大國,李光耀和第一任國防部部長吳慶瑞決定讓新加坡實現“全民皆兵”,于1967年正式立法推行了義務征兵制。
根據該法令,新加坡男性公民年滿18歲就需要入伍,服役期爲兩年。服役結束後,進入後備役階段,軍官和軍中技術人員後備役期限直到50歲,而普通人員則到40歲。新加坡政府同樣要求適齡的男性新移民一同服役,服役結束後可以申請獲得新加坡公民權。依據當局觀點,這些新移民幾乎享有和新加坡本地公民一樣的社會福利,因此也有必要肩負起保衛新加坡的責任。據非官方統計,新加坡正規兵力超過7萬人,一旦爆發戰事,6小時內就可動員25萬後備役部隊。
新加坡武裝部隊旗幟。
雖然征兵制不涵蓋女性,但依然有一部分女性志願參軍,比例約占軍中人員的百分之八,其中大約有1500人擔任軍官、後勤支援和專業技術人員等職務。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夫人何晶就曾擔任該國國防部的工程師。
憂患意識濃厚的新加坡並不只止步于全民皆兵政策,該國也極其重視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新加坡從小學開始就有“保衛新加坡的意義”相關的教育內容,高中期間則設有國防教育的研討課程,政府甚至把每年的2月15日定爲“全面防衛日”,潛移默化地教育本國公民時刻將國家安全擺在首位。
新加坡政府也在民事防護方面做得井井有條,全國各地都建有地下防空設施,1983年,新加坡地鐵東西線以及南北線的九個地下地鐵站實行加固工程,成爲該國的第一批公共防空所,可在戰時容納約10萬人。1987年開始政府繼續在各社區的組屋、學校以及公共場所建設公共防空所。這些防空所都備有電流供應以及其它物資,發生戰爭或空襲時可供民衆暫時躲避以保障安全。
新加坡地鐵
﹀
新加坡地下防空所。圖源.yan.sg
靠著金融業發迹的新加坡在成爲東南亞富國後,在國防開支上也是下足了血本。新加坡每年在軍事上的花費幾乎都高達100億美元,是東南亞名副其實的 “軍購大國” 。2022年新加坡國防開支爲163億新加坡元,約合120億美元。新加坡經常大量采購美制與歐制武器,即使軍隊在人數上不及周邊國家,但武器裝備可以說是在質量上優于印尼和越南等東南亞軍事大國的。據2022年最新數據,新加坡軍事實力全球排名第42名,東盟排名第5名。
新加坡陸軍現役7萬人左右,主要編有3個混合師、1個快速反應師、1個機械化旅,大多都已實現全面機械化和快速機動化。主戰坦克爲180多輛由德國豹2A4型改良升級的豹2SG型坦克。海軍方面則約有4500人,裝備有4艘潛艇、6艘可畏級護衛艦、8艘獨立級近海任務艦、6艘勝利級導彈輕型護衛艦、4艘新加坡自行設計建造的堅忍級坦克登陸艦以及4艘勿洛級掃雷艦。其中大部分進口船艦都在原有設計上作了適應熱帶水域的修改。
新加坡裝備的豹2SG型坦克。圖源.Wikipedia
新加坡海軍無畏號。圖源.Wikipedia
新加坡空軍規模約有14000人,戰鬥機主力爲美國進口的40架F-15E和62架F-16戰機。該軍亦裝備有4架E-2空中預警機、5架KC-130大力神空中加油機、17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以及共計36架教練機。新加坡空軍也有專門的防空師負責地面防空,裝備了地面防空雷達、RBS-70和西北風便攜式防空導彈。
新加坡裝備的F-15SG。圖源.Wikipedia
新加坡國慶空軍阿帕奇和支努幹直升機。圖源.Wikipedia
除了向外國大量購買軍事裝備,新加坡也根據本身國防需要自行設計研發軍工産品,包括裝甲戰車、機關槍等,該國最大的軍工企業爲國防部控制的勝利控股公司。新加坡還有世界第一個城市地下軍火庫,在一片花崗岩地質下開挖,面積達400個標准足球場,且異常堅固。如今在世界各國機場隨處可見的遠距體溫測量設備,最早也是新加坡國防部在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後在短短幾天內研發出來。由此可見,新加坡並沒有單一地將軍事入侵視作國安威脅,這種居安思危的環境下也間接推動了該國的科技發展。
新加坡自行生産的波尼克斯步兵坦克。圖源.Wikipedia
毒蝦理論中提到了“魚群原則”以及“大魚原則”,即身爲小蝦的新加坡必須緊跟著一些“大魚”的身後混入魚群當中,這樣才能避免自己被別的大魚“吃掉”。長期以來,新加坡一直都和各個軍事強國有雙邊合作。早在新加坡建國初期,新加坡就和以色列建立了外交關系以獲得該國的軍事指導。以色列軍官依照以色列國防軍的模式來打造、訓練新加坡軍隊,新加坡軍隊也漸漸學習到了了以色列軍隊“短小精悍”的作戰風格,被譽爲“東南亞以色列”。現如今,少數以色列國防軍軍官在新加坡國防部任職,新加坡軍隊也裝備了大批以色列産的軍工産品,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鐵穹防禦系統。
1965年,一批以色列軍官正式到訪新加坡。
秉持著“魚群原則”,新加坡也積極參與各種聯合安保條約。1963年印尼蘇卡諾政府因反對馬來西亞成立而挑起了“印馬沖突”,在新加坡制造恐怖事故。這起事件使得後來新加坡于1971年同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英國簽署了《五國聯防》協議,在此協議下,一旦新加坡遭受襲擊,其余協議國將一同協防新加坡。爲了確保這項區域安全機制可以與時俱進,2022年10月11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第21屆五國聯防軍事首長會議上,五國軍方高層也宣布會將供應鏈中斷等各種 “非傳統安全威脅” 情境作爲聯合演習內容的一部分。
小國得有外援。圖源.Wikipedia
作爲彈丸小國,新加坡顯然是沒有足夠的土地來建設軍事訓練基地的。新加坡將本土占地25平方公裏的大德光島作爲軍事保留地以用作陸軍訓練基地,但還是滿足不了軍方的需求。因此,新加坡選擇了 “借池養魚” 的策略,即將本國軍隊布防在新加坡境外接受軍事訓練。目前爲止,新加坡在台灣地區、泰國、印尼、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地皆有軍隊駐紮當地訓練。新加坡的兩個戰鬥機分遣隊在美國受訓,法國、文萊和澳大利亞也有新加坡空軍的訓練場地。當新加坡陷入戰事時,這些布防在海外的部隊隨時都可以回防新加坡。
新加坡本土主要軍事基地
﹀
德光島原本只有約25平方公裏,填海後該島約爲75平方公裏。島上設訓練基地,部分地區被列爲軍事禁區,禁止隨意登島。圖爲該島軍事訓練中心。圖源.Wikipedia
隨著近年來全球迎來網絡化,網絡和高科技犯罪也開始成爲世界各國的安全隱患。2022年10月29日,新加坡國防部高調宣布成立了“第四軍種”——數碼防衛與情報軍部隊,主要負責該國的網絡安全。
新加坡數碼部隊軍徽。
經過50年的發展,新加坡逐漸擁有了東南亞最精銳的武裝部隊,不過該國的國防政策也時常引起外界的關注甚至爭議。前文提到新加坡這只小蝦要緊跟在大魚身後才能防止被其它大魚吃掉,而李光耀本人便認爲這條“大魚”就是美國。新加坡向來主張並支持美軍駐紮在東南亞地區,盡管遭到了鄰國的反對,但新加坡早在1990年代就同美國簽署協議,允許美軍使用新加坡的海軍與空軍基地。2015年12月,美軍將P-8A “海神”電子偵察機部署到了新加坡,時刻偵察中國在南海的行動。
樟宜海軍基地。圖源.Wikipedia
然而新加坡卻能同時與中國保持雙邊防務關系。今年11月18日,新中兩國國防長舉行會談,雙方一致同意于2023年恢複雙邊 “合作”演習與“海事合作”演習。除此之外,新中兩國還將進一步建立雙邊國防熱線。
自越南戰爭以來,新加坡一直和美國保持著一定程度上的防務關系,但卻有意識地避免成爲美國的正式盟友。處于各大國利益交彙點上的新加坡,自身安全利益完全取決于各方的力量平衡。爲了維持新加坡視角下的區域平衡,該國這種在中美兩國之間“兩邊站”的防務政策將必然長期地持續下去。
參考資料:Southeast Asian Military Powers Ranked (2022);How Israel built the Singapore Army;慕小明:新加坡的國防政策:”魚群”原則、“大魚”原則、“毒蝦”理論;聯合早報:武裝部隊第四軍種 國防數碼防衛與情報軍正式成立;藍雲舟:五國聯防安排日後演習將涵蓋供應鏈中斷情境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