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碳排放峰值目標定爲2030年,滯後日本和澳大利亞等亞太成熟經濟體,他們的碳排放已達峰值。而整個亞太地區排放量仍處于上升趨勢,占全球去年排放量的53%。值得一提的是,多數東南亞國家還沒有設定具體的碳排放峰值時間。
世邦魏理仕的可持續排名城市報告主要評估亞太區城市在碳排放目標、水資源壓力、空氣汙染、可再生能源使用、氣候對經濟造成的影響、綠色融資和環保建築等八個方面表現,並根據城市的當前狀態和發展勢頭分爲四檔。
此外,到2030年,新加坡計劃讓城市80%的建築達到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要求。過去三年,新加坡所有新建築都獲得綠色環保認證,在亞太地區只有澳大利亞入選的全部城市和日本大阪可以做到這一點。
報告指出,由于疫情以來人們健康意識提高,辦公樓室內空氣質量已被視爲最受關注的建築指標。在這些城市中,新加坡與另外九座城市的室內空氣質量都符合健康建築標准。
世邦魏理仕(CBRE)日前發布的“亞太區可持續發展城市”排名報告顯示,亞太區去年綠色融資取得長足發展,同比增長120%至1480億美元(2011億新元)。其中,中國是亞太區最大綠色融資市場,融資總額約70億美元,緊隨其後的是日本。新加坡排名第三,融資總額約60億美元。
此外,根據世邦魏理仕今年5月對亞太地區調查顯示,盡管新加坡對辦公樓租賃沒有制定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硬性指標,業主和租戶都十分重視“綠色租賃”。
另外,新加坡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乏善可陳,可再生能源占主要能源生産的比例很低。不過,就氣候對經濟造成的影響而言,新加坡相對較小。
調查還顯示,管理和開發辦公樓項目的上市公司相信,綠色資産可爲企業增值。
新加坡因受到地理因素制約、碳排放量增長以及水資源壓力的影響,雖然現階段表現不錯,但後勁乏力,被視爲第二檔。
一份報告顯示,在亞太地區入圍的28個可持續發展城市評估中,新加坡在綠色融資的表現突出,名列第三,僅在中國和日本之後。
由于天然水資源不足,高度依賴降雨量的新加坡,水資源壓力將進一步增加。
隨著人口增長和資源密集型經濟的持續發展,大多數亞太國家同樣面臨相當程度的缺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