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劉沐軒
在外界看來,新加坡如今每天仍有一千多的新增確診病例,怎麽看也說不能算是“正常”。
但對于現在的新加坡人而言,這就是常態。“我們從年初就不太在意了,因爲都打了疫苗,”長期在新加坡工作的小鵬在和時代周報記者聊起疫情話題時,語氣很輕松。
新加坡地處熱帶,總人口約爲550萬,其人口密度高達8000人/平方公裏,是中國的50倍。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疫情防控,算是“地獄難度”。
但近三年以來,新加坡的整體防疫效果經常爲人稱道。
新加坡的重症率和病死率一直維持在極低的水平,整體病死率僅爲0.079%,其中,完成基本疫苗接種的人群病死率比平均水平還要低70%,僅爲0.024%。在取消絕大多數防疫措施近半年後,新加坡近期的7日平均新增確診人數幾乎穩定在1000多人。
新加坡的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統計(圖源:統計網站Worldometers)
如今,新加坡超過90%的人都完成了基本的疫苗接種,隨著病毒不斷變異,許多人也主動選擇接種第三、第四針加強針來保護自己。
“因爲很多打過疫苗的人即使中了,症狀也跟得普通流感一樣,”生活在新加坡的菜菜表示,她在懷孕第5周時“中了”,當時她已經接種了三針疫苗。“我就吃了一片退燒藥,幾天後就啥事兒沒有了。我還問了婦産醫生,他說對孩子不會有影響。”
“佛系”開局,立竿見影
新加坡的抗疫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當2020年1月23日新加坡公布了首例新冠病例時,政府並未立即采取行動。作爲一個經濟高度依賴第三産業的國家,新加坡深知嚴格隔離措施的經濟代價,起初還呼籲民衆不要恐慌,並提出“身體健康者無需時刻佩戴口罩”。
小鵬認爲,回顧近三年新加坡抗疫最值得優化的地方,就是早期對疫情的反應,“如果抗疫更及時,更重視一些就好了”。
新加坡街頭的民衆(圖源:社交媒體)
小鵬以自己的經曆,描述了當時的措施:由于當時沒有更好的治療手段,又擔心醫療資源擠兌,新加坡規定輕症患者只能先在家隔離。
沒有疫苗和口罩的防範,新冠病毒初期的傳播力是可怕的。而新加坡有大量的租房者,在沒有符合隔離條件的情況下,合租的人中有一人確診,其他室友都面臨被感染的風險。
隨著外籍員工宿舍的多起社區傳播事件,新加坡每日新增病例激增,很快便從個位數增加至數百例,醫院接診壓力飙升,民衆反對“佛系抗疫”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于是,新加坡從2020年4月7日開始實施“斷路器”式防疫措施,即關閉所有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工作場所,只剩下集市、超市、餐飲和公共交通等基本服務,全國大中小學等所有教育機構轉爲居家學習,追蹤並公布確診病例的過往行程和風險場所。
以堪稱嚴苛的執法和懲罰制度而聞名的新加坡進行了緊急立法,規定未遵守保持社交距離的違法者,將可能面臨警告、罰款甚至拘留。
新加坡實行“斷路器”防疫時的商場(圖源:新加坡政府官網,Tan Yong Lin攝)
經過56天的抗疫,新加坡社區病例終于不再有新增。雖然總有反複,但仍然處在社會醫療資源能夠控制的程度。
新加坡政府的防疫措施也從2020年6月中旬開始嘗試著放松,允許人們出門探望直系親屬,在總體上嚴格控制人員聚集,將每日新增病例保持在兩位數的低位,直到近一年後新冠病毒德爾塔毒株的變異出現。
艱難轉折,提出“共存”
在心驚膽戰中度過2020年的新加坡人回頭發現,雖然疫情控制得相當出色,但經濟卻遭受了曆史上最大的經濟衰退,全年國民生産總值(GDP)負增長4.1%,居民失業率也上升至5%的曆史最高水平。
此外,歐美國家疫情防控的混亂局面不僅導致了它們自身的經濟衰退,也讓依賴國際金融和貿易的新加坡無法獨善其身。
爲推動社會早日回歸正軌,新加坡在2021年1月1日啓動了新冠疫苗的免費接種計劃,優先安排高風險人群和醫護人員接種。同時,政府不斷進口各類品牌的新冠疫苗,加速疫苗的普及。
圖源:社交媒體截圖
“人們可以選擇打美國的、德國的、中國的(疫苗),只要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疫苗,新加坡都承認。打之前醫生會進行簡單的身體狀況評估,實在不合適的可以寫信說明情況。”菜菜介紹道。
疫苗的迅速普及,也成爲新加坡2021年首次嘗試防疫策略轉變的重要基礎。
根據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一項從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的22輪跟蹤調查,約90%的受訪者對新加坡政府的防疫表現感到滿意,對于疫情感到擔憂的受訪者比例也在一年內從近50%下降至30%。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加坡政府于2021年6月底首次轉變防疫思路,提出打造“適應新冠疫情的國家”,以恢複正常生活爲目標,制定了四個階段的放開計劃。新加坡還承諾,在全國疫苗接種率達到80%時,正式進入與病毒“共存”的階段。
但時機不巧,變異後的新冠病毒德爾塔毒株打亂了新加坡的計劃。
該變種的傳染性高,毒性也不遜于原始新冠病毒,當時的初代新冠疫苗對德爾塔毒株的預防效果也打了折扣。新加坡每日新增確診病例也隨之飙升至1000以上,患者的激增使得新加坡醫療資源吃緊,ICU使用率逼近9成,影響到了其他更嚴重疾病患者的醫療救治。
搶購物資也是各國民衆在疫情爆發期間的常態。(圖源:新加坡政府官網,Yoricko Liu攝)
因此,即便新加坡在2021年8月底就達到了80%的疫苗接種率,政府也不敢繼續按計劃采取與新冠“共存”的策略。
伴隨著新加坡民衆對于德爾塔毒株的擔憂,新加坡重新收緊了防疫措施。嚴格的社交隔離措施仍然有效,新增病例數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但新加坡政府也知道,再這樣下去,上半年剛有些起色的經濟會撐不住的。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指出,新加坡的國情決定了該國無法長期封鎖,封鎖不會成功,且代價很高。
2021年10月9日,李顯龍官宣新加坡不再“清零”。
疫苗鋪路,回歸常態
這並不意味著新加坡徹底“躺平”。
政府仍然用了半年的時間才讓新加坡人的生活基本回歸疫情前的樣子。防疫措施的調整也讓新加坡經濟在2021年如願複蘇,GDP同比增長7.61%,失業率也平穩下降到3%以下。
2022年3月24日上午,李顯龍發表題爲“邁入新階段”的全國電視講話,宣布新加坡的抗疫之路進入到一個重要裏程碑。“在考慮了所有因素後,我們相信現在已准備好朝著與新冠共存的方向邁出決定性的一步。”
小鵬對此感觸頗深。“新加坡先是一點點放寬了社交限制、堂食限制、允許酒吧營業,然後是取消口罩要求、取消健康碼,最後到完全接種疫苗的旅客入境無需隔離與核酸檢測,整個過渡是一步一個腳印的。”他表示,從全面解封酒吧等娛樂場所開始算,新加坡的所有場所現在可以算是“解封”了8個月。
在他看來,新加坡防疫策略調整的底氣,在于疫苗的普及,以及民衆對于新冠病毒的認知轉變。
新加坡在今年3月取消室外強制口罩要求時,完全接種兩針疫苗的接種率已經超過92%,接種第三針加強針的接種率也達到了71%。
其中,疫苗接種優先惠及高風險人群,60-69歲人群的完全接種率爲96%,70歲以上人群的接種率達到95%。這極大地避免了他們因年齡和基礎病等因素引起並發症和重症的風險。
自願接種疫苗的人們會被宣傳報道。(圖源:新加坡政府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新加坡政府沒有采取一定的策略,疫苗的普及可能不會如此高效。
根據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的跟蹤調查,2021年3月時,僅有67%的受訪者願意接種新冠疫苗,近一半的受訪者曾懷疑過新冠疫苗的風險性。
爲應對這種局面,新加坡優先保障了高風險人群和醫護人員的疫苗接種。政府在向社會面普及疫苗時還規定:未接種疫苗的人將被限制前往特定場所,相當于無法複工、堂食、進商場等,因此,疫苗普及率被提高到了80%。
後來新加坡政府又規定,一旦未接種疫苗的人因感染新冠病毒而住院,醫藥費需要自己負擔。這一規定又進一步提高了疫苗接種率。
當今年2月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在全球多地肆虐期間,新加坡的每日確診病例數達到疫情以來最高水平的2萬例,但大多數新加坡人並未恐慌。他們親眼見證了重症率和病死率出現明顯下降,新加坡政府也借機鼓勵民衆繼續接種疫苗,形成良性循環。
恐慌消解,需要時間
菜菜一直很支持疫苗,但她對疫情的認知在這三年裏發生了轉變。
盡管新加坡政府一直在普及病毒的最新科學研究和疫苗的作用,但她起初還是有些緊張,好在身邊朋友自愈的消息讓她逐漸安心下來。
菜菜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她身邊有些朋友在感染後出現發燒、暫時失去味覺,或者感覺渾身無力的情況,不過三天之後這些症狀基本就會消失,一周之後就完全沒事了。
“我媽媽來新加坡的時候也感染了,不過她更厲害,4天就轉陰了。”菜菜回憶道,當時她的母親有些咳嗽和喉嚨痛,吃了點社區醫院開的退燒藥和維生素。母親痊愈後,菜菜也曾擔心她得病後會對肺部有損傷,還帶著母親去醫院拍了片,結果一切安好。
因此,到了菜菜“中招”時,即便她已經懷有身孕,也不再那麽害怕病毒。“畢竟疫苗就是讓免疫系統提前熟悉病毒,所以打疫苗後是什麽症狀,中的時候基本就是什麽症狀。”
得益于疫苗能夠大幅降低重症率,新加坡的大多數確診患者都是無症狀或輕微症狀。
據菜菜描述,當地人平常身體不適,一般會優先求助于身邊的社區診所。如果有人“中招”,就吃下退燒藥並回家自我隔離5-7天,等抗原轉陰就可以出門了。如果家裏沒有合適的隔離地方,還可以聯系政府幫忙安排隔離酒店。
抗原自測試劑的准確度不如核酸檢測,但勝在快速、方便。(圖源:新加坡政府官網)
事實上,即便是今天,新加坡人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仍與疫情前有所不同。經曆了近3年的抗疫,新加坡人已經適應了這樣的情況。移動支付在此期間迅速普及,短視頻也成爲了新加坡人的重要娛樂媒介。
“有時在室外散步會感到悶熱,我甚至不會第一時間意識到,這是因爲自己在40攝氏度的天氣裏戴著口罩,”對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本科生小余來說,戴口罩已經成了他的習慣,“希望有一天,新冠疫情大流行能結束”。
(采訪對象小鵬、菜菜和小余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