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技術通過采用脂質納米粒(LNP)作爲載體,將基因信息傳送入細胞中,從而引發保護性的免疫反應。然而由于脂質納米粒具有發炎特性,因此注射疫苗的人通常會出現疼痛、紅腫和發燒等副作用。
這項科技也可以同時起到縮合信使核糖核酸、增強聚合物納米顆粒的穩定性,以及延長循環時間的三重作用。
本地研究人員研發新疫苗技術,通過共聚物作爲疫苗載體,在不影響效能和安全性的情況下減少副作用,有望推動研發更好的癌症疫苗。
莫德納和默克(Merck)日前宣布已完成預防皮膚癌黑色素瘤疫苗的中期臨床試驗,BioNTech則指公司的癌症疫苗有望在2030年面世。
陳小元說:“這款疫苗提供有效且副作用低的治療方法,可以更好地造福癌症患者,我們對它的療效充滿希望。”
由國大楊潞齡醫學院納米醫學轉化研究項目主任陳小元教授領導的研究,使用名爲鄰羟基叔胺(HTA)重複單元的共聚物(copolymers),取代脂質納米粒作爲mRNA疫苗的載體進入細胞,這麽一來發炎反應小,從而減輕副作用。
此前已有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和肝炎疫苗用以預防引發癌症的疾病,而研究人員從數年前開始也利用mRNA技術研發針對癌症的疫苗。隨著冠病疫情使mRNA技術受到空前關注,這方面的研究也開始受到重視。不過目前全球還未大規模使用mRNA疫苗來預防或治療癌症。
由于聚合物納米顆粒更加穩定,這也能確保基因信息全面精確地傳遞入細胞內,保障疫苗的效能和安全性。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11月3日的國際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目前研究團隊正致力于改善聚合物載體的性能,並且會在接下來的18至24個月內對結構進行進一步研究和臨床轉化(clinical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