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0年,隋帝國建立20年,在都城長安附近的洛州(今洛陽)附近的一個小村莊陳和村,一名嬰兒出世,起名陳袆。《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祖上是分疆大吏,雖然父親是一個小縣令,但對儒家金典頗有研究,玄奘幼年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玄奘10歲的時候,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的玄奘被僧人哥哥帶入白馬寺(白馬寺:中國最早的寺院)。
公元612年,隋在全國範圍內選拔僧人,由于玄奘的聰慧,從數名弟子中脫穎而出,成爲了當年僧人中年齡最小的一位,法號——玄奘。隋對僧人的管理非常嚴格,但基于玄奘的表現,13歲的玄奘破格梯度。在佛教中,最高的是三藏法師,是遍通經律論,玄奘奘獲得三藏法師的稱號那一年,年僅24歲。
公元618年,隋帝國滅亡,大唐初建,癡迷佛法的玄奘開始了長達七年的遊學生涯,他讀遍當時所有佛學經典,試圖讀懂佛法,然而疑惑卻越來越困擾他,《三藏法師傳》記載了玄奘內心的彷徨:“佛典翻譯混亂,衆說紛纭,沒有人通曉佛法的真谛,也沒有人確切的知道凡人通過修行能否在當世成佛”。迷惘的玄奘渴望找到人生的方向。
一個偶然的機會,玄奘在長安遇到了一個印度僧人,僧人告訴他在印度有個叫那爛陀的地方,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學府,在那爛陀有個叫戒賢的高僧,通曉一切佛法。在玄奘的心中閃過一絲亮光,他決定前往印度,去這個叫那爛陀的地方。然而,大唐禁止百姓出境,爲了防止突厥人進攻,大唐實行禁邊政策,玄奘的西行計劃被官方否決。
公園627年秋天,爲了應付雙災鬧成的饑荒,長安允許百姓外出,28歲的玄奘混在逃荒的難民中出了長安城。從長安出發一路往西,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經過西域,翻過叢林,橫穿中亞的大草原才能抵達印度。長路漫漫,玄奘面臨的是一個無法預知的前途。
離開長安一個月,玄奘到達了河西走廊的門戶涼州(今武威),由于大唐和突厥關系緊張,戰爭一觸即發,軍隊戒備森嚴,玄奘只好設立道場一邊講經一邊等待機會。但是密探舉報了玄奘,當地最高長官下發通牒,警告玄奘立即返回長安。在絲綢之路上,像玄奘這樣的僧人備受尊崇,玄奘西行的決心感動了當地佛教的最高領袖,在兩個僧人的掩護下,玄奘離開了涼州繼續西行。從此玄奘只能隱姓埋名,晝伏夜行。沿著河西走廊,玄奘來到了瓜州城。瓜州是大唐西部邊疆最後一個軍事重鎮,玄奘找了一間客棧住下,開始思考如何走出風聲鶴唳的瓜州。史料記載,在玄奘之前,僧人法賢是最早到達印度的僧人,其他的不是沒有記載就是死在了半路上。
作爲一個違法西行的人,玄奘只能偷渡邊境,他找到了當地的一座寺廟(塔爾寺:玄奘當年禮拜佛祖的地方)希望找到能幫他偷渡的人,他找到了當地的一個商人石磐陀,石磐陀答應幫助他過境,但是要玄奘幫他受戒,在絲綢之路上石磐陀始終相信被一個高僧摸頂,意味著離佛祖又近了一步。根據史料記載,石磐陀就是玄奘招上的第一個徒弟。偷渡剛剛開始史盤陀就動搖了,大唐律法非常嚴厲,偷渡者處死。在玄奘法師答應絕不出賣之後,史盤陀離開了。
在西遊記中威脅唐僧的是各種妖魔鬼怪,在真實的曆史中,威脅玄奘的是嚴酷的自然環境,從瓜州往西,橫亘著一望無際的沙漠戈壁,玄奘必須獨自穿越這片死亡邊際。經過80多裏的死亡跋涉,玄奘看到了大唐邊境的第一座烽火台,爲了防止被發現,玄奘只能等到晚上行動。當行動的時候還是被發現了,但這裏最高的邊關將領也是一個信佛的人,一個信佛的人在蠻荒之地偶遇高僧,恭敬有加的態度可想而知,對于這些遠離家園的守邊將士而言,佛教提供的心靈慰藉很重要。
在補充了飲水和幹糧之後,玄奘和這些守邊將士灑淚而別。獨自一人走進了八百裏沙海。在瓜州和西域小國伊吾(今哈密)之間有片廣袤的沙漠,古代稱之爲莫賀延碛,這是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玄奘走在這片沙漠上,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只有影子相隨。進入沙漠不久,玄奘就出現了幻覺,行走了100多裏後,玄奘發現迷路了,在這個時候又犯下了致命錯誤,不小心灑掉了救命的飲水。在他要返回的時候想起自己許下的誓言:不抵達印度絕不東歸一步,于是他冒著生命危險繼續西行,這或許是玄奘最艱難的時候。根據史料推斷,玄奘至少4天5夜滴水未進。強力的求生欲望支持著玄奘前進,人的生命終歸是有極限的,在漫天的黃沙中生命漸漸遠去,就在最後關頭,終于發現了水源。
兩天後,玄奘抵達了伊吾國的第一個佛寺,短暫的休整後,玄奘開始策劃接下來的西行之路,但是高昌王的一封書信打亂了玄奘的計劃,命令大唐高僧速達高昌(今吐魯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