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爲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古稱“啓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时。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爲3-6℃,沿江江南地區爲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利于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應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開,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視了。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
膳食養骨
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髒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鴨血、菠菜、蘆荟、水蘿蔔、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宜清溫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幹燥,很容易使人口幹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別是冰糖蒸梨對咳嗽具有很好的療效,而且制作簡單方便,平時不妨把其當作甜點食用。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藥膳養骨
☑桑椹桂圓飲
做法:鮮桑葚60克,桂圓肉30克。將桑葚、桂圓肉洗淨,加水適量,炖爛。
功效:適于心悸氣促,失眠多夢,汗出,頭目眩暈者。
☑龍眼黨參鴿肉湯
做法:龍眼肉30克,黨參30克,白鴿肉150克。將鴿肉洗幹淨,切成小塊,與龍眼肉、黨參同入砂鍋,加水適量炖湯,鴿肉熟後飲湯,食肉和龍眼。
功效:此湯有滋肝腎、益脾氣之功效。適用于肝腎陰血虧虛、脾氣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形體消瘦、頭暈耳鳴、心悸不甯、失眠健忘、氣短食少等症。
☑豬肝瘦肉枸杞葉粥
做法:大米150克,豬肝100克,瘦肉200克,枸杞葉150克,姜絲3g。枸杞葉擇洗幹淨,豬肝、瘦肉切片,瘦肉用少許生粉腌制5分鍾;大米淘洗幹淨,鍋中加入1500ml清水,用大火燒開後,加幾滴色拉油,倒入大米,沸騰後改用小火熬制20分鍾。改大火放入姜絲、豬肝、瘦肉,再倒入枸杞葉,煮滾兩分鍾,加入鹽和雞精調味即可。
功效:枸杞補養肝腎、益精明目。豬肝有護肝、養血、明目的作用。瘦豬肉有滋陰養血、潤燥生津的作用。此粥養肝陰,清肝熱。用于肝陰不足,症見視物不清,或風熱目赤、眼澀流淚,亦可用于夜盲症、眼結膜炎、視力減退等屬肝陰不足、肝經有熱者。
☑菠菜粥
做法:菠菜、粳米各250克。將菠菜洗淨,在沸水中焯一下,切段備用。粳米洗淨置鍋內,加水適量,熬至粳米熟時,將菠菜放入粥中,繼續熬一會兒停火;再放入鹽調味即成。
功效:源自《本草綱目》,有滋陰養血,降壓潤燥之療效。適用于高血壓、老年性便秘、痔瘡出血等。
疾病預防
1、“倒春寒”防關節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因風、寒、濕三邪侵入人體肌表經絡,使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如果出現“倒春寒”,有膝關節炎的人會感覺酸痛更明顯,平時可佩帶護膝,或用艾條熏膝關節。
2、感冒易多發
驚蟄時節,人們更要注意保暖,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加減衣服,可以早晚穿披肩,避免風寒濕氣的侵襲,預防感冒。
3、注意保胃護腸
驚蟄過後,萬物複蘇,春暖花開,同時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人們更應該注意保“胃”護“腸”,預防腸胃疾病。最好不要吃過夜的食物。
建議家中常備一些腸胃疾病類藥物。
4、預防流行性疾病
現代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證實,驚蟄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此外,諸如流感、水痘、帶狀疱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驚蟄過後萬物複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此時應飲食有度,注意家庭及個人衛生,勤洗手、多開窗,以防止疾病侵襲。
情志養骨
情志上應戒怒忌郁。春季陽氣始生,生機萌發,萬物欣欣向榮,屬陰中之陽的少陽。人體之肝氣升發,疏泄,喜調達而惡抑郁,故與春氣相通應。肝氣隨春而盛,升發而暢達。
因此,人們在春季應戒暴怒,忌憂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平和。
起居養骨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生志。"這概括了驚蟄養生在起居方面的基本要點。其意是,春季萬物複蘇,應該晚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