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打造“創新之城”,設立了許多創業基金,並用政府資金配比引導外國風投資本進入新加坡,支持本國科技創新發展。新加坡建設了衆多孵化器和加速器,2022年底,新加坡初創企業生態系統總共擁有4356家初創公司,515家投資機構或個人,228家創業孵化器或者加速器。孵化器專注于培育有潛力的項目,幫助創始人建立公司,爲創業者提供培訓,幫助獲得缺失的商業知識,促進發明創新進行市場化和産業化。
1.“政校企”合作的孵化器模式
新加坡孵化器最具特色的是以政府、高校、企業合作的方式實現,即“政府投資、高校提供設施、企業入駐”的形式。該模式的特點就是高校的深度參與,配合産業政策吸引相應的初創企業入駐,爲沒有資源但有創業計劃的初創者提供各種支持,促進企業成長與成果轉換,在政府資金、各種政策以及專家指導下更順利地創業。
具有代表性的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部(NUS Enterprise)。通過學生、員工和校友的參與,培養由企業家、商業加速器、企業合作夥伴、學術界和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以促進新興深科技領域的社區,爲創業人員提供孵化區、資本資源和廣泛的教育機會,爲初創企業和企業家提供一站式服務。其中,最具代表的項目是BLOCK71,是“政府、學校、企業”合作模式的成功案例。新加坡國立大學(NUS)、信息發展部和新加坡電信集團的合作,將Block71改造成企業家社區,優化空間布局,共同建立了Plug-In@Blk71,爲社區提供各種支持服務和聚會空間,並不斷吸引創業者來孵化器創業,創業公司可以享受免費的辦公環境,便捷的生活服務以及創業指導,定期分享各類資源和成功故事,良好的創業氛圍使得初創企業集聚發展,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初創企業社區。
新加坡管理大學-商業創新生成器(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Business Innovations Generator)是另一個代表性大學孵化器。商業創新生成器爲初創者專注于創新創業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商業創新生成孵化器通過新加坡創業基金、彙豐銀行-新加坡管理大學可持續補助金等申請資金,爲具有創新性商業概念的創業者提供指導和風險資助;新的辦公空間爲初創者提供了一個共享的環境,創業者可以與導師專業人員以及外部合作夥伴及時交流,解決各種方面的現實問題;在商業創新生成器的聯合辦公空間,創始人可以直接接觸到商業巨頭、行業專家,爲創業者提供個性化的行業觀察和市場資源,這些成功的企業家可能成爲初創者的第一個客戶或投資者。
2. 獨立孵化器或加速器,是“政校企”模式的有效補充
在融資輪次上,獨立孵化器或加速器覆蓋從種子輪到G輪的各種投資階段,不同孵化器有不同的覆蓋範圍,增加了創業支持的力度和廣度。獨立孵化器最具代表性的是成立于2017年的安特勒(ANTLER)。安特勒是一家創投支持的企業,屬于初創企業生成器,旨在將新人轉化爲成功的公司創始人。安特勒全球各地有著十余個孵化器分支,能夠提供巨大的創始人社區網路,以及全球各地的人才、專家顧問、資本支持,在企業不同生命周期階段,能夠成功完成從早期支持者到長期資本合作夥伴的轉變。
3 新加坡孵化器對上海發展孵化器的啓示
(1)完善産學研結合的機制
新加坡孵化器 “政府、高校、企業”合作模式,可以整合科研資源、教學資源、場地資源、行業資源等,幫助初創科技企業更好地成長。上海是高校資源最豐富的城市,在産學研建設方面擁有天然的優勢。政府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各高校優化符合自身優勢與特點的大學科技孵化器平台,推動政府、高校與企業的合作。高校技術與企業創新相互融合,實現産品創新與産業優化,不斷利用最新經驗改進生産,爲初創企業降低創業成本、爲成長期企業提高創新水平。
(2)提高孵化器的專業化水平
新加坡孵化器具有專業化的特點,結合了自身城市特點與政策導向,爲科創企業提供了一整套創業支持。上海孵化器可以結合上海的相關政策,在既往服務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新的功能,不斷提升自身專業化水平,提高服務廣度與深度。建立導師輔導的制度,由政府牽頭,爲不同的孵化器提供合適的資源與指導教師。與此同時,政府機構也應當完善自己的考核機制,定期評估孵化器內企業的培育狀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孵化器健康運轉。
(3)提升孵化器的服務能力和效率
上海的孵化器的分布密度還不夠,應建設更多樣的孵化器以滿足不同行業創新創業的需求,同時,提高孵化器的服務能力,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分配的方式合理利用閑置資源,避免資源浪費,實現孵化器數量與質量共同增長。進一步推動孵化與投資的聯動,爲優質初創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實現孵化器與被孵化企業的共同成長,促進科技創新産業的發展。
(祝波爲上海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